| 乳腺MRI诊断学 | ||
| 定价 | 230.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中国)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4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程流泉,龙莉艳 | |
| 页数 | ||
| ISBN编码 | 9787030567918 | |
本书介绍了乳腺MRI的检查与诊断,内容包括乳腺MRI的临床适应证、乳腺疾病的临床概述、乳腺MRI的检查技术、BI-RADS的字汇解析和分类诊断等。
目录 CONTENTS
第*章 乳腺MRI的临床适应证 1
第*节 诊断与筛查 1
第*节 术前评估 32
第三节 治疗后评价 45
第*章 乳腺影像的临床基础.76
第*节 乳腺的解剖与生理 76
第*节 乳腺的病理概述 89
第三节 乳腺疾病的活检 144
第四节 乳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147
第五节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与内分泌治疗 155
第三章 乳腺MRI检查技术162
第*节 乳腺MRI检查的基本要求与准备 162
第*节 DWI扫描与ADC值测量 168
第三节 T2WI与T1WI扫描 181
第四节 动态增强扫描与后处理 187
第四章 BI-RADS MRI字汇解析 213
第*节 纤维腺体组织类型 220
第*节 背景实质强化 225
第三节 点状强化 237
第四节 肿块 242
第五节 非肿块样强化 258
第六节 时间信号曲线(TIC) 279
第七节 不强化肿块、含脂肪的病灶、假体 290
第八节 伴随征象 290
第九节 病灶的综合判断 291
第五章 BI-RADS MRI分类诊断306
第*节 BI-RADS分类评估与处理建议 306
第*节 BI-RADS分类评估的MRI诊断指标 332
第三节 积分分类方式的诊断效能验证 375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380
第*节 磁共振现象 380
第*节 脉冲序列 384
第三节 磁共振信号的病理生理基础 389
第四节 磁共振造影剂 392
第五节 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394
第*章 乳腺MRI 的临床适应证
乳腺MRI 的应用推广,与其说是医疗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技术差别和理念的问题。经过10 余年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研究,MRI 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基本达到共识,总的趋势是MRI 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不可或缺。在综合各种学术组织的文献荟萃、指南、共识和评论的基础上,笔者将乳腺MRI 的临床适应证按照诊断与筛查、术前评估、治疗评价三个任务进行阐述,目的是让放射科医师明确乳腺MRI 的检查目的,为临床诊疗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同时让临床医师了解MRI 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合理利用MRI 提供的信息。
第*节 诊断与筛查
用MRI 进行乳腺疾病的诊断与筛查的任务包括:①鉴别诊断,对临床触诊(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 CBE)、超声(ultrasound,US)和乳腺X 线摄影(X-ray mammography,XMG,俗称钼靶)不能确诊或诊断意见不一致的病灶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筛查,指对具有高危乳腺癌患病因素的群体用MRI 筛查;③隐匿癌排查,对腋窝出现淋巴结转移而US、XMG 未能确定病变的隐匿性病例进行排查;④引导活检,对US 和XMG 不能定位的病灶在MRI 引导下活检以明确诊断。
一、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对病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工作任务。乳腺的影像检查措施主要是XMG、US和MRI,其他的如红外线成像、CT 和核医学检查都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或因辐射问题而不能成为临床常规选择。XMG、US 和MRI 成像原理不一样,因此显示的内容也不一样,各有优势和不足。2005年,国际专家共识将MRI 作为“当CBE、XMG 和US 不能明确或诊断意见不一致或不确定、无法完成引导定位和活检时的诊断措施”,但是在2009 年的共识内容中此条款被删除,因为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XMG 和US 不能确定病灶、无法引导活检的条件下进行乳腺MRI 检查的必要性。而在笔者看来,这一点正是选择MRI 进一步检查的可操作性依据,是临床医师面对US 和XMG 不同诊断结论报告时的合理选择,笔者将其细化为表1-1。国外不选择MRI 作为乳腺疾病诊断措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卫生经济因素,在国内由于MRI 收费并不高,如果在US 与XMG 不确定的情况下选择乳腺活检或手术,可能导致病灶被高估而带来过度处理,同样也是医疗损失。无论是从医疗创伤还是卫生经济角度,MRI 都应该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但是,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和卫生经济学证据将MRI 上升为筛查措施,因此笔者仍然保留此内容作为乳腺MRI 检查的适应证,并简化表达为“刀下留乳二阶筛查”,即在US 和(或)XMG 拟进行活检或切除之前用MRI 进行再确认,使临床医师把握乳腺MRI 适应证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参考。根据笔者的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将乳腺影像检查的路径归纳如图1-1。
表1-1 推荐选择MRI 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图1-1 乳腺影像检查措施的选择路径
当CBE 发现乳腺溢液或扪及肿块等需要影像学检查时,55 岁以下患者建议*选US 而非XMG,55 岁以上患者可以考虑*选XMG,这是由55 岁以下患者致密型和多量混杂型纤维腺体占80% 以上的数据决定的。检查过程中,如果XMG 检查提示为致密型或多量混杂型纤维腺体时,改用US 或直接选择MRI;US 和XMG 评价为3 类或以上时,无论是基于鉴别诊断还是术前评估目的,均建议MRI 检查
(一)乳腺X 线摄影
依靠组织的X 线衰减差异成像,是单一参数成像,是乳腺组织密度在单个方向的投影叠加,图像灰阶度由组织密度和厚度共同决定。多数情况下,纤维腺体组织和肿瘤实质的密度十分接近,其对比差异不足以被分辨,只有在脂肪背景衬托下可以突出显示;而肿瘤在XMG 能被检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厚度差异,即肿瘤组织相对致密,但是在致密型和多量混杂型腺体类型中,纤维腺体组织密度会掩盖肿瘤而导致漏诊,或者正常的腺体组织重叠形成肿瘤假象,这些因素从成像原理的角度形成了XMG的假阴性和假阳性表现(图1-2~ 图1-7)。在XMG 的诊断中,钙化密度显著高于纤维腺体和脂肪,因而钙化及其形态也就成为XMG 诊断的关键线索之一,但是钙化现象并非肿瘤独有,更非恶性肿瘤的特征,仅凭钙化来判断病灶良恶性的观念应该摒弃,更不能以钙化作为手术切除的指标之一。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thynthesis, DBT)及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可以降低厚度的干扰,从笔者会诊的经验看,可以显著改善病灶的显示,但是无法改变组织自身的密度差异,遇到等密度的病灶仍然存在分辨困难,可能需要借鉴MRI 的增强模式,其临床应用效能有待进一步的观察论证。在XMG 与MRI 的比较方面,笔者总结了一组138 个病灶的MRI 和XMG 的匹配对照研究,MRI 和XMG 分别由2 名医师各自独立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见表1-2。两者分类诊断一致率为27.5%(38/138),其中可追溯到病理证实的34 个病灶,病理检查“良性—危险—恶性”与“≤ 3 类—4 类—5 类”的匹配符合率MRI 为94.1%(32/34),XMG 为67.6%(23/34);以MRI 发现的病灶为参照,XMG 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接近10%。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乳腺MRI在特定人群和特定情况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对于年轻女性、哺乳期女性,或者植入假体的女性,乳腺MRI的检查和诊断就需要遵循不同的原则。这本书详细地讲解了这些特殊情况下的MRI表现,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病例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它还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了集中的分析,通过多角度的影像对比和详细的诊断思路,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克服诊断上的难点。我尤其欣赏书中提供的“思考路径”,它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我们一步步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之道。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在与我分享他多年的宝贵经验,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乳腺MRI这门技术。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虽然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但作者的写作风格却非常贴近临床实践。它并没有上来就讲一堆枯燥的原理,而是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讲解乳腺MRI的各个方面。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病灶特征时,会详细地对比不同序列下的表现,以及在不同病变类型下的微妙差异。这对于我们日常阅片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对于一些形态不典型或信号不明显的病灶,单纯依靠某一个序列可能难以定论,而这本书就能帮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此外,它在介绍各种MRI征象时,还穿插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并附有详细的影像图片和诊断思路,这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阅片经验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学习乳腺MRI的道路上,耐心而细致地指引着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初识这本书,完全是被它扎实的专业名头所吸引。作为一名正在进修乳腺影像学的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深化我对乳腺MRI认识的工具书。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不少,但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侧重于某一个方面,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透着一股“正版”的专业与权威,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乳腺MRI的最新进展,比如不同序列的应用,造影剂的选择与注射时机,以及各种常见和罕见病灶的MRI表现特征,尤其是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希望能有更深入、更精细的讲解。我还特别关心它是否会提供大量的真实病例分析,配以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帮助我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阅片能力。毕竟,乳腺MR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掌握好这门技术,对于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乳腺癌至关重要。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帮助我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评分作为一个影像科的老兵,我见过不少关于乳腺影像的书籍,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本书绝对是其中之一。它在内容上非常全面,从基础解剖、生理知识,到各种病变的MRI表现,再到后期的随访和特殊情况的处理,几乎涵盖了乳腺MRI诊断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它在鉴别诊断部分,对于一些相似的病灶,能给出非常细致的鉴别要点,这对于减少误诊和漏诊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与众多专家一起探讨乳腺MRI的最新进展。它不仅提升了我对乳腺MRI的理论认知,更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让我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钻研。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乳腺MRI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很多细节和进阶的诊断技巧掌握得不够扎实。这本书的到来,无疑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乳腺MRI的检查技术要点,从扫描参数的选择到图像后处理,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更令我惊喜的是,它在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的评估方面,也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这对于我们临床上追踪治疗效果,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看”,更教会了我如何“想”,如何根据MRI的征象,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其中关于BI-RADS分类在MRI上的应用,更是讲得非常到位,这对于规范我们的报告撰写,以及与其他科室的交流,都非常有帮助。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秘籍”,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乳腺MRI的精髓,提升自己的诊断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