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 正版书籍】思虑20世纪《战后欧洲史》作者朱特一生经历、思想的大总结,剧变时代知识分子的精

【中信书店 正版书籍】思虑20世纪《战后欧洲史》作者朱特一生经历、思想的大总结,剧变时代知识分子的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欧洲史
  • 战后欧洲史
  • 朱特
  • 历史
  • 传记
  • 知识分子
  • 二十世纪
  • 中信书店
  • 历史人物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旭洋景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3143
商品编码:27895404473
丛书名: 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

具体描述


书名:思虑20世纪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定价:68.00元

作者:[美] 托尼·朱特,[美] 蒂莫西·斯奈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2月

页码:504

装帧:精装

开本:32
ISBN:9787508653143

 

◎ 朱特人生、学术、思想、立场大总结。《战后欧洲史》以外,朱特尤为重要的著作。

◎ 20世纪的智识生活史,对各思想流派和思想家的总评价。

马克思主义、犹太复国主义、法国知识分子、东欧自由主义、美国道德家、社会民主主义

◎ 对话中展开叙述和评论,轻松、直接、易读

◎ 众多赞誉推荐,评价极高,堪称伟大:

弗朗西斯·福山(著ming政治学者)

霍布斯鲍姆(近现代史大师)

伊恩·布鲁玛(著ming文化学者)

潘卡吉·米什拉(印度作家)

《纽约时报书评》《伦敦书评》《经济学人》《卫报》《洛杉矶时报》《金融时报》《外交事务》


 

 

《思虑20世纪》是当代重要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尼·朱特的绝唱,它以朱特的个人经历和研究兴趣为线索编织出一部20世纪的智识思想史。

20世纪是作为一个理念的时代出现的,在朱特与蒂莫西·斯奈德的一系列长谈之中,朱特精到地解释了这些理念以及它们政治许诺的危险之处。他复活了那些思想和思想家,指我们穿越那些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论辩。随着对那些被遗忘的观念的重访和对时髦思潮的仔细检视,20世纪的轮廓得以浮现。朱特和斯奈德将我们深深地带入他们的分析当中,使我们犹觉置身其中。我们开始意识到现在对于过去的责任,以及历史视角和道德考量在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革中一直所具有的力量。

在对20世纪的智识生活的恢复和示范中,《思虑20世纪》敞开了一条通往21世纪道德生活的道路。这是一部关于过去之书,但也是关于我们应为之努力的未来的一份申辩。

“托尼·朱特作品”系列还包括《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论欧洲》《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等。


 

序言 蒂莫西·斯奈德

第1章 此名依旧:犹太质询者

第2章 伦敦与语言:英国作家

第3章 家传的社会主义:政治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4章 国王学院与基布兹:剑桥犹太复国主义者

第5章 巴黎,加州:法国知识分子

第6章 理解的一代:东欧自由主义者

第7章 统一体与碎片:欧洲史学家

第8章 责任的年代:美国道德家

第9章 平庸之善:社会民主主义者

跋 托尼·朱特


 

 

 

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著ming历史学家,以其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

1995年,他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欧洲问题研究;199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并获汉娜·阿伦特奖; 2008年,入选美国《外交政策》评选的“全qiu百大思想家”;2009年,以其“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得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托尼·朱特长期为《新共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欧美主流媒体撰稿,并以尖锐的自由主义批评立场成为备受尊重的知识分子,拥有“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之美誉。其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记忆小屋》《未竟的往昔》《思虑20世纪》等。


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先后就读于布朗大学和牛津大学,在巴黎、华沙、维也纳和哈佛任过研究员,目前为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他撰有五部备受称誉的欧洲史著作。

 

 

 


 

本书是一位学者与知识分子的重要成就,他的英年早逝将是我们所有人的遗憾。

——弗朗西斯·福山(《纽约时报书评》)


对所有想了解当代历史学家想跟人们说些什么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必读。它也是全qiu学术界文明对话的模板。这本书展现了,历史学家能够探入他们自己的设想,检视他们所认定的事,看到他们自己的人生被他们所生活的世纪一次又一次塑形的方式。尤其是,这是对一个非凡的人和他所力图争取的生活颇为相称的纪念。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伦敦书评》)


在这本卓然不凡的书中,两位探索者踏上了一场只有一人得以归来的旅程。他们涉入的未知土地是一片通常令人畏惧的大陆,我们称其为20世纪。他们的路途穿过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记忆……才思出众、洋洋洒洒,两位历史学家近乎回忆了每一本他们读过的书,对几乎所有事物都说出了一些让人印象深刻而新颖的见解。

——尼尔·阿彻森(《卫报》)


一次对朱特历史与政治思想十分巧妙的汇集。

——伊恩·布鲁玛(《纽约时报书评》)


每一页都因为智识力量而灼热耀眼。

——潘卡吉·米什拉 (《展望杂志》)


这是一段痛切的生命终曲,主人公的生命因其伟大写作、学者洞见和当代论争而闻名,粉丝们会在这里找到众多鼓舞他们的东西……朱特始终是勇敢的,但也克制得当。正如斯奈德先生在序中所说,这本书是一部关于精神生活(the life of the mind)与用心生活(mindful life)的著作。朱特为两者都做了示范。

——《经济学人》


《思虑20世纪》从诸多方面来说都是一本令人瞩目的书:书名中“思虑”这个动词的背后所蕴含的一生的学术与智识参与;两位作者在互动中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对政治和带有争议的议题激扬热烈的涉入;以及,在那样不幸的境况下,这本书竟能写成……朱特成功地者读者进入了一场穿越20世纪思想中意识形态之激流与浅滩的狂野旅程。

——《洛杉矶时报》


充满挑衅和启发……它所展现的纯粹的人类勇气,以及知识分子的才智都让人印象深刻……《思虑20世纪》是一项极具实际意义的成就。

——《金融时报》


正是朱特这种经过深思熟虑又激越强烈的“不伺候”的态度让这本书变得如此珍贵,并让他继奥威尔和加缪之后,跻身我们文化伟大的独立声音之列。

——《丹佛邮报》


朱特是一个挑衅者,但这可能是偶然的,而读过这本非凡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书之后,你就很难怀疑他的赤诚……《思虑20世纪》是朱特对被他视为“一种历史无知和政治冷漠文化”的事物发起的猛攻,而它正如他此前的作品一样,坚定、新颖、充满才气。

——《纽约时报》网站


《思虑20世纪》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朱特注定要写的,它是一位相宜的歌者歌唱着一段燃动人心的知识分子生活……及时而鼓舞人心,《思虑20世纪》是对塑形过去一百年的思想富有先见的审视。

——《维也纳书评》


令读者动容的莫过于朱特对历史的坚定献身,他将历史视作理解当下和自身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即便在通过一条呼吸管道说出他的想法,以清晰、直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依然是如此……它使本书充满了令人难忘的洞见,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会欣赏这些洞见。

——《外交事务》


一场智识上的盛宴,广博、清晰、挑衅、易读。

——《旧金山纪事报》


“才华横溢……由一位名实相副的著ming公共知识分子写就的生动、易读、让人深感满足的对晚近历史的深思。

——《出版人周刊》

 

 


 

托尼·朱特

当蒂姆·斯奈德在2008年12月第yi次找到我,提出一系列对话题目时,我还抱有些疑虑。在这3个月之前,我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我对自己未来的计划殊无把握。我本打算开始写一本新书:一部关于20世纪社会思想的智识史和文化史,这本书我已经考虑多年了。但该研究所牵涉到的—更不用说写作这一行为本身—已不再是我能够驾驭的了。这本书本身我已经打好了腹稿,而且很大一部分都已做了笔记,但我是否能完成则尚未可知。

此外,这样一种持续性交流的概念也不是我所熟悉的。和大多数公共作家一样,我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但几乎都是关于我已出版的某本书,或者是某个公共议题。斯奈德教授的提议则很不一样。他所建议的是一个漫长的系列访谈,它们会被录音并zhong整理成文,这些访谈将涵盖多年来主导我的研究的多个主题—包括我构想中的那本书的主旨。

我们就这一想法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我被说服了。首先,我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好不了了,如果我想继续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进行工作,我需要学会“谈论”自己的想法: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对头脑没什么影响,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痛感,所以人还是可以自由思考的。不过四肢瘫痪了:写作多也成了一项二手活动,即口授。这极有效率,但确实需要一些适应。作为过渡,录音访谈似乎是一个相当实用甚至是很有想象力的办法。

但我之所以同意这项计划还有另外的原因。采访和对话并非一码事。即便是记者愚蠢的问题,你也能够阐发出一些有见地的东西;但你没法跟一个对所谈内容一无所知,或不熟悉你试图表达的想法的人进行一场值得记录的对话。

不过我早就知道,斯奈德教授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们不属于同一代人—我们初次见面时,他还是布朗大学的一名本科生,我当时正在那里做一个讲座。我们也来自很不一样的地方:我出生在英国,中年才来到这个国家(美国);蒂姆则来自俄亥俄的腹地。但我们有着非常多的共同兴趣和关切。

蒂姆·斯奈德是我1989年之后一直期待的那类人的典范:研究东欧的一代美国学人。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的40多年来,英语世界的东欧与苏联研究基本上是从该地区来的难民的分内之事。这本身倒不是一liu学术研究的障碍:因为希特勒和斯大林的缘故,我们时代的一些you秀的头脑成为了德国、俄国(苏联)和其间各国的被驱逐者和流亡者。他们不仅改变了对其母国的研究,也改变了经济学、政治哲学和其他诸多学科。任何研究过从维也纳到乌拉尔、从塔林到贝尔格莱德这片广袤欧洲地区的历史或政治的学者,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有幸在这些人手下工作过。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