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

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廖頻 編
圖書標籤:
  • 清宮鍾錶
  • 故宮博物院
  • 鍾錶
  • 文物
  • 曆史
  • 藝術
  • 北京
  • 文化
  • 中英對照
  • 珍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書論圖騰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外文
ISBN:7119030507
商品編碼:28004486157
叢書名: 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
齣版時間:2002-01-01

具體描述

目錄

 


 

一、中國鍾錶
清宮造辦處製造
1.紫檀木亭式時刻更鍾
2.紫檀重簷樓閣式更鍾
3.黑漆彩繪樓閣式群仙祝壽鍾
4.黑漆描金樓式鍾
5.重簷樓閣式轉八仙鍾
6.雙童托櫃錶
7.銅鍍金迎手鍾
8.銅鍍金冠架鍾
9.金漆樓閣式鍾
10.時辰醒鍾
11.銅鍍金八仙水法轉花鍾
12.木製泥金鳥籠式錶
13.紅木座雙麵鍾
14.自開花獻桃荷花缸鍾
15.木質塔式轉八仙樂鍾
16.木樓嵌銅花鍾
17.紫檀插屏鍾
18.掮扇機器人鍾
19.元延祜三年漏壺
20.紫檀木雕樓式自嗚鍾
21.交泰殿銅壺滴漏
22.太和殿日晷

廣州製造
23.銅鍍金嵌琺琅開花仙人鍾
24.銅鍍金嵌黃琺琅四麵鍾
25.銅鍍金亭式跑鴨轉人鍾
26.銅鍍金亭式人打鍾
27.銅鍍金樓式獻壽鍾
28.銅鍍金嵌琺琅三人獻壽鍾
29.銅鍍金嵌琺琅葫蘆式鍾
30.銅鍍金葫蘆頂樓式鍾
31.銅鍍金琺琅樓漁樵耕讀鍾
32.琺琅亭式三猿獻寶樂鍾
33.銅鍍金容鏡鍾
34.銅鍍金仙猿獻桃樂鍾
35.銅鍍金嵌琺琅鹿馱鍾
36.銅鍍金嵌琺琅龍吐水法鍾
37.銅鍍金琺琅翻傘座鍾
38.銅鍍金自開門五瞭奪蓮鍾
39.銅鍍金琺琅花盆式鍾
40.銅鍍金轉水法太平有象鍾
41.群仙祝壽插屏鍾
42.紫檀嵌螺鈿群仙祝壽鍾
43.銅鍍金琺琅升降塔式鍾
44.銅鍍金琺琅葫蘆式鍾
45.銅鍍金嵌料石花鏡嵌錶
46.銅鍍金嵌琺琅樓式萬壽無疆鍾
47.銅鍍金嵌琺琅飛人獻福壽鍾

蘇州製造
48.銅鍍金鳥音亭式鍾
49.銅鍍金自開門變戲法鍾
50.紫檀木北極恒星圖時辰節氣鍾

二、歐洲鍾錶
英國鍾錶
51.銅鍍金獅馱嵌螺鈿方花盆錶
52.銅鍍金四獅馱水法樂鍾
53.銅鍍金立牛長方座鍾
54.銅鍍金四方形鳥籠錶
55.銅鍍金犀牛馱容鏡規矩箱錶
56.銅鍍金嵌瑪瑙轉花錶
57.銅鍍金鑲瑪瑙雙童方座錶
58.木樓嵌銅花木哨樂鍾
59.紅木樓式帶日曆兩套鍾
60.銅鍍金假山跑鴨水法鍾
61.銅鍍金花盆式嵌料石花錶
62.獅馱木樓三角形音樂鍾
63.銅鍍金自開門轉人轉柱樂鍾
64.銅鍍金寫字人鍾
65.銅鍍金葡萄架銅人舉錶
66.銅鍍金嵌琺琅轉花鳥音水法鍾
67.銅鍍金牌樓式孑1雀開屏鍾
68.銅鍍金羊馱鍾
69.銅鍍金嵌琺琅畫懷錶
70.銅鍍金四馬馱亭式平放鍾盤鍾
71.銅鍍金牌樓式舞人音樂鍾
72.銅鍍金人戲獅象馱鍾
73.銅鍍金玻璃柱音樂鏡錶
74.銅鍍金四羊馱兩人舉錶
75.銅鍍金鏤花琺琅套音樂懷錶
76.玳瑁樓嵌銅飾日曆鍾
77.銅鍍金反光鏡滾球鍾
78.銅鍍金四羊馱塔式轉花鍾
79.銅鍍金象馱水法塔樂鍾
80.銅鍍金轉花水法樂鍾
81.銅鍍金琺琅壁瓶式錶
82.玳瑁樓式跑船跑人時樂鍾
83.黑漆木樓嵌銅飾大座鍾
84.銅鍍金亭式料石地球鍾
85.銅鍍金鑲料石圈口明機芯懷錶
86.銅鍍金少年牽羊鍾
87.木樓嵌銅飾跑船水法鍾
88.銅鍍金樓式規矩箱四麵鍾
89.銅鍍金鑲珠石杯式錶
90.銅鍍金象拉戰車樂鍾
91.銅鍍金象馱琵琶擺鍾
92.銅鍍金人奏樂容鏡鍾
93.銅鍍金轉人升降塔鍾
94.銅鍍金轉花翻傘鍾
95.銅鍍金水法連機動大座鍾
96.銅鍍金花瓶式頂轉花鍾
97.銅鍍金轉花鍾
98.銅鍍金嵌料石升降塔鍾
99.銅鍍金三人打樂鍾
100.銅鍍金樂箱鷓鴣鍾
101.銅鍍金亭式滾球轉鴨水法鍾
102.銅鍍金水法轉人駱駝馱鍾
103.銅鍍金四馬馱轉花轉人水法鍾
104.銅鍍金轉花人打鍾
105.木殼鐵闆機器鍾
106.銅鍍金飾瑪瑙望遠鏡錶
107.銀鏤空花卉跑人風琴鍾
108.銅鍍金架掛鍾
109.銅鍍金嵌琺琅片鍾
110.紅木樓式嵌銅飾三套鍾
111.銅鍍金變花水法翼獸馱鍾
112.銅鍍金自開門人打鍾
113.玳瑁樓嵌銅飾樂鍾
114.銅鍍金琺琅鑲鑽石殼懷錶(正、反麵)
115.銅鍍金轉水法三麵人打鍾
116.銅鍍金琺琅聽蕭圖殼懷錶(正、反麵)
117.銅鍍金嵌琺琅畫鑲珠懷錶(正、反麵)
118.銅鍍金銅色錶盤懷錶
119.銅鍍金鑲料石花如意嵌錶
120.銅鍍金鑲料石口馬鞍錶

法國鍾錶
121.銅鍍金亭式鍾
122.銅鍍金琺琅座鍾
123.銅鍍金女神舉球鍾
124.銅鍍金嵌琺琅圓亭式座鍾
125.銅輪船式錶
126.銅火車頭式錶
127.銅鍋爐式錶
128.鸚鵡鍾
129.掐絲琺琅八音錶
130.銅鍍金滾球壓力鍾
131.銅鍍金鳥音座鍾
132.銅鍍金藍瓷花瓶式鍾
133.銅鍍金滾鍾
134.銅鍍金鑲料石花把鏡錶
135.氣球載人鍾
136.銅鍍金飾彩繪藍瓷瓶鍾

瑞士鍾錶
137.金嵌鑽石蟬形彆針錶
138.黑漆描金樓式鍾
139.銅鍍金鑲珠口邊琺琅花卉懷錶
140.銅鍍金琺琅六柱亭式鍾
141.銅鍍金石座亭式水法錶
142.金琺琅鑲珠懷錶
143.琺琅鑲珠蕃蓮花懷錶
144.銅鍍金琺琅珠口懷錶
145.金琺琅鑲鑽石石榴形彆針錶
146.銅鍍金掐絲琺琅鑲珠鎖形錶
147.銅鍍金座琺琅雙耳瓶嵌錶

其它國傢的鍾錶
148.銅風車鍾(亨德利)
149.小金錶(亨德利)
150.銅鍍金鳥音座鍾(亨德利)
151.銅鍍金四明鍾(美國)
152.銅鍍金嵌假鑽石錶(美國)
153.銅鍍金轉水法人物馬馱鍾(意大利)
154.銅鍍金雙狗座鍾(日本)

內容提要

 


 

《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是由外文齣版社齣版的。


《宮廷匠韻:故宮珍藏的西方鍾錶傑作》 本書是一部關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精美西方鍾錶藝術的專著。在紫禁城深邃的曆史長河中,無數珍寶靜靜訴說著昔日皇傢的奢華與匠心。而其中,來自遙遠歐洲的鍾錶,以其精湛的工藝、奇巧的機械和富有想象力的造型,為宮廷生活增添瞭一抹獨特的異域風情與科技魅力。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宮廷,探尋那些被精心運送到中國,並最終成為清宮陳設的璀璨奪目的鍾錶藝術品。這些鍾錶不僅是計時工具,更是當時歐洲頂尖工藝、機械技術和藝術審美的集大成者,堪稱一件件移動的藝術雕塑。 一、 輝煌的饋贈: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本書將首先梳理這些西方鍾錶進入清宮的曆史脈絡。它們大多是作為歐洲國傢元首、使節贈送給清朝皇帝的“貢品”,或是通過中西方貿易往來而抵達。這些珍貴的器物,承載著當時東西方外交與文化交流的深刻印記,反映瞭清朝皇室對西方先進技藝和新奇事物的濃厚興趣。從乾隆皇帝對西洋鍾錶的喜愛,到宮廷將其視為重要的賞玩和陳設品,本書將通過史料的梳理,展現這段彆具一格的文化互動。 二、 機械的詩篇:精巧的結構與繁復的功能 本書的重點將在於深入剖析這些鍾錶的機械結構與藝術造型。我們將逐一介紹其中最具代錶性的作品,揭示它們是如何巧妙地將精密的齒輪、發條、擒縱係統與各種機械裝置相結閤,實現報時、報刻,甚至更為復雜的功能,如音樂奏鳴、自鳴、自動錶演等。 自動裝置的奇跡: 許多鍾錶並非簡單的計時工具,而是集成瞭精密的自動人偶裝置。當報時聲響起,鍾錶上的小人偶會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或是進行各種生動的錶演,例如小鳥唱歌、樂隊演奏、船隻啓航等。本書將詳細解讀這些自動裝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機械智慧,展現瞭當時歐洲工匠們在微型機械領域所達到的極緻。 音樂的律動: 許多鍾錶還具備播放音樂的功能,通常是通過音樂盒的原理,利用金屬梳齒撥動小圓筒上的凸起,從而奏響悠揚的鏇律。本書將探討不同音樂鍾錶的音樂類型,以及它們是如何模擬真實的樂器演奏,為宮廷生活帶來聽覺上的享受。 報時與報刻的藝術: 除瞭基礎的報時報刻功能,一些鍾錶還擁有復雜的報刻裝置,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和頻率發齣聲音,例如整點報時、半點報刻,甚至更精細的時間間隔。本書將細緻講解這些報時裝置的機械構成,以及它們所發齣的獨特聲音。 三、 造型的華章:材質、裝飾與象徵意義 除瞭機械之美,這些西方鍾錶的造型設計同樣令人嘆為觀止。它們通常采用貴金屬(如黃金、白銀)作為主要材質,並輔以珍貴的寶石(如鑽石、紅寶石、祖母綠)和琺琅工藝進行裝飾。 材質的奢華: 書中將詳細介紹鍾錶所使用的各種珍貴材質,以及它們在西方工藝中的地位。從細膩的金屬雕刻到色彩斑斕的琺琅,無不彰顯著製作者的精湛技藝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 圖案的寓意: 鍾錶上的雕刻和裝飾圖案往往並非隨意為之,而是蘊含著豐富的象徵意義。它們可能取材於西方神話傳說、聖經故事、動植物圖案,或是當時的貴族徽章。本書將嘗試解讀這些圖案背後的文化含義,以及它們如何與歐洲的宗教信仰、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相呼應。 人物與場景的再現: 許多鍾錶以人物、動物或戲劇性場景作為主題,生動地再現瞭當時的社會風貌或藝術錶現。例如,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造型的鍾錶,或是描繪日常生活場景的鍾錶,都為觀賞者提供瞭豐富的想象空間。本書將對這些形象進行細緻的描繪和解讀。 四、 宮廷的陳設:從實用器到藝術品 本書還將探討這些西方鍾錶在清宮中的實際陳設與使用情況。它們被放置在皇帝的書房、寢宮、禦花園等重要場所,既是日常生活的實用器,更是彰顯皇傢權威、品味和對外交流成果的藝術品。本書將結閤故宮的建築空間和曆史文獻,推測這些鍾錶可能被放置的具體位置,以及它們在宮廷環境中扮演的角色。 五、 傳承與價值:曆史、藝術與科學的結晶 《宮廷匠韻:故宮珍藏的西方鍾錶傑作》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鍾錶的圖錄,更是一部關於曆史、藝術與科學融閤的生動敘事。通過對這些珍貴藏品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窺見十八、十九世紀歐洲機械製造與藝術設計的高度發展,同時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東西方文明在特定曆史時期發生的奇妙碰撞與交流。本書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與智慧盛宴,讓人們在欣賞精美藝術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人類不懈追求技術創新與藝術錶達的永恒魅力。 本書的呈現方式將力求嚴謹而富有吸引力,通過高質量的圖片和詳實的文字,為鍾錶愛好者、曆史研究者、藝術鑒賞者以及所有對中國宮廷文化和西方機械藝術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珍貴而深入的閱讀體驗。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高大的宮殿,精美的陳設,身著華服的帝王嬪妃,以及在廳堂中悠揚報時的鍾錶。這本書不僅僅是靜態的圖錄,它仿佛是一個動態的展覽,讓我能夠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輝煌與精緻。我尤其被書中一些大型的座鍾所吸引,它們通常體型龐大,裝飾華麗,集計時、報時、音樂、甚至自動錶演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堪稱當時的科技與藝術的集大成者。書中的文字不僅介紹瞭這些鍾錶的物理特徵,更挖掘瞭它們背後的故事,比如哪些鍾錶是帝王賞賜給大臣的,哪些是為特定節日而製造的,這些信息都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清朝宮廷生活的想象。同時,書中對“廣鍾”的研究也讓我耳目一新,瞭解到中國工匠如何在學習西方技術的基礎上,融入本土的審美情趣,創造齣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鍾錶。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理解清朝宮廷文化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封麵上的故宮琉璃瓦和鍾錶元素的結閤,就已經預示瞭其內容的珍貴與莊重。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是一名對西方古典機械工藝情有獨鍾的愛好者,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在這一領域的輝煌成就。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歐洲鍾錶傳入中國後,如何被改造和融閤的介紹。那些原本純粹的歐洲風格鍾錶,經過中國工匠的巧手,被賦予瞭龍紋、祥雲、花鳥等中國傳統紋飾,甚至加入瞭京劇錶演、雜耍等中國特色元素,形成瞭獨樹一幟的“中式鍾錶”。這種文化融閤的過程,本身就極具研究價值。書中對每一件展品的細節描述都非常到位,從齒輪的精密程度,到琺琅彩的色彩搭配,再到寶石的鑲嵌工藝,都無微不至。這讓我得以近距離地欣賞到這些古代藝術品的精湛技藝。這本書不僅是鍾錶愛好者的福音,更是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研究的寶貴貢獻。

評分

這本書的體量和內容都讓我非常滿意。我一直覺得,對於像清宮鍾錶這樣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的文物,隻有通過精美的圖冊和詳實的解讀,纔能真正地讓大眾瞭解和欣賞。而《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中收錄的鍾錶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種類繁多,涵蓋瞭從早期的西洋鍾到晚期的國産鍾,以及各種仿製品和創新作品。每一件展品的圖片都高清細膩,色彩飽滿,能夠清晰地展現齣鍾錶的每一個細節。文字部分的介紹也十分專業,不僅對鍾錶的工藝、材質、功能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還結閤曆史背景,講述瞭這些鍾錶在宮廷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中西文化交流的探討,這些鍾錶是東西方文明碰撞與融閤的産物,它們見證瞭清朝時期中國與世界的聯係。這本書的齣現,讓這些沉睡的古老機械煥發新生,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瞭解清朝宮廷文化和科技發展的窗口。

評分

終於拿到這本《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心心念念已久,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厚重感,那精美的琺琅彩繪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繁華而神秘的紫禁城。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色彩還原度很高,這點對於一本圖錄來說至關重要。我一直對清宮的器物,尤其是鍾錶,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它們不僅僅是計時工具,更是那個時代工藝、審美乃至政治文化的載體。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幾幅宮廷鍾錶的宏偉場景,大氣磅礴,讓人肅然起敬。那些鑲嵌著寶石、雕刻著龍鳳紋樣的機械裝置,在如今看來依舊是鬼斧神工,難以置信。我尤其留意瞭那些來自歐洲的鍾錶,它們如何被巧妙地融入瞭中國傳統的審美元素,成為獨一無二的“中西閤璧”的藝術品,這其中的故事和工藝,簡直讓人著迷。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張圖,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曆史,一位匠人的心血,一位帝王的品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瞭解每一件展品的細節,它們的來源、製造年代、以及在宮廷中的使用場景。這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個遙遠而輝煌的時代。

評分

我是一名對曆史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平時喜歡通過閱讀來瞭解不同的時代風貌。當我在書店看到《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這本書時,立刻就被它吸引瞭。封麵上的那件鍾錶,華麗而精緻,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拿到書後,我發現它不僅僅是一本圖片集,更是一部關於清宮鍾錶文化的百科全書。書中對每一件鍾錶的介紹都非常詳細,不僅僅有精美的圖片,還有關於鍾錶曆史、製造工藝、以及它在清朝宮廷中的作用的介紹。我尤其喜歡那些帶有音樂和自動人偶錶演功能的鍾錶,它們仿佛是一個個微縮的舞颱,在講述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的一些歐洲傳教士和工匠,他們將西方先進的鍾錶製造技術帶到中國,與中國傳統的工藝相結閤,創造齣瞭許多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我仿佛看到瞭當年皇親國戚們在宮殿中欣賞這些鍾錶的場景,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繁華與昌盛。這本書讓我對清朝的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工藝水平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在清宮鍾錶研究領域的一大空白。過去,關於清宮鍾錶的資料分散,且大多停留在淺顯的介紹層麵。而《清宮鍾錶集萃》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為基礎,係統性地呈現瞭大量珍貴而罕見的鍾錶精品,這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我特彆欣賞書中在介紹每一件展品時,不僅提供瞭清晰的圖片,還附有詳實的文字說明,包括其工藝特點、材質、製造者、以及可能的來源和流傳過程。這些信息對於鍾錶愛好者、曆史研究者以及文博工作者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資源。我仔細研究瞭其中幾件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的鍾錶,例如那帶有自動人偶錶演功能的鍾錶,其機械結構的復雜程度和精巧設計,即使在現代看來也令人驚嘆。書中對這些機械原理的解釋,雖然我並非專業人士,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齣版,讓更多普通讀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原本深藏宮廷的瑰寶,瞭解中國古代在精密機械製造領域的成就,以及清朝宮廷對西方鍾錶文化的吸收與融閤。這種文化交流的印記,在這些鍾錶上留下瞭深刻的烙印。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鍾錶愛好者,我對《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這本書簡直愛不釋手。過去,我隻能通過零散的文章或博物館的簡短介紹來瞭解清宮鍾錶,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視角。書中收錄的展品種類繁多,涵蓋瞭自清初到晚清的各個時期,既有來自歐洲的頂級工藝品,也有大量中國本土製造的精品。我最感興趣的是那些具有復雜功能的鍾錶,比如帶有星象儀、自動報時人偶、甚至音樂盒功能的鍾錶。書中的圖片質量非常高,色彩還原度好,而且對細節的捕捉十分到位,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鍾錶錶麵的紋飾、機芯的結構,以及鑲嵌寶石的光澤。文字部分的介紹也十分翔實,不僅講解瞭鍾錶的機械原理,還介紹瞭它們的曆史淵源、製造背景以及在宮廷中的使用情況。尤其是那些中西閤璧的鍾錶,它們巧妙地將西方機械技術與中國傳統審美相結閤,創造齣瞭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令人嘆為觀止。這本書無疑是我在鍾錶收藏和研究道路上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視覺上的享受,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我一直認為,一件精美的器物,背後往往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清宮鍾錶集萃》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羅列瞭故宮珍藏的鍾錶,更是深入挖掘瞭這些鍾錶背後的曆史脈絡。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這些鍾錶如何進入宮廷的敘述,是作為貢品,還是通過貿易?是哪個皇帝對它們情有獨鍾,從而大量搜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書中得到瞭解答,它們是乾隆皇帝對西方科技的濃厚興趣的體現,也是當時中國與西方文化交流的縮影。書中對每一件鍾錶的工藝細節的描述,如琺琅彩、雕金、嵌玉等,都讓我驚嘆於當時匠人的高超技藝。尤其是那些帶有復雜機械結構的鍾錶,其精密度和穩定性,足以與當今的精密儀器相媲美,這讓我對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有瞭全新的認知。書中的英文翻譯也相當到位,使得這本書具有瞭更廣泛的傳播價值,讓更多國際友人也能領略到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評分

拿到《清宮鍾錶集萃-北京故宮珍藏(漢英)》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細翻閱目錄,看看有哪些讓我眼前一亮的展品。書中的內容之豐富,著實讓我驚喜。從歐洲進貢的精巧機械,到融入中國龍鳳紋樣、山水意境的本土化創作,再到那些帶有報時、自動錶演等附加功能的“大玩具”,每一件都訴說著一段曆史,一項技藝。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活動鍾”的介紹,那些精巧的機械裝置,能夠驅動人偶、動物模型,甚至錶演簡單的戲劇,這種將精密機械與藝術錶演相結閤的創意,至今仍令人拍案叫絕。書中的圖片高清且細節豐富,無論是琺琅彩的細膩筆觸,還是金屬雕刻的立體感,都能清晰地呈現齣來。同時,英文部分的翻譯也十分專業,準確地傳達瞭中文的意涵,讓這本書具備瞭國際化的視野。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沒有現代科技的時代,這些鍾錶在宮廷中是如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它們不僅是時間的標記,更是身份的象徵,是科技與藝術的結晶。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藝術史略有研究的人,我一直覺得,如果想要深入瞭解一個朝代的文化,就必須關注那個時代最頂尖的工藝品。《清宮鍾錶集萃》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清朝,特彆是乾隆時期,是中國古代工藝發展的一個高峰,而宮廷鍾錶正是這個時期工藝集大成者。這本書讓我看到,當時的鍾錶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計時工具,它們被賦予瞭更多的象徵意義和藝術價值。那些精美的雕刻,華麗的裝飾,無不體現著皇傢的尊貴與奢華。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鍾錶的梳理,從早期的歐洲引進,到後來的本土化改造,再到與中國傳統工藝的融閤,形成瞭一係列具有中國特色的鍾錶。書中對每一件展品的材質、工藝、以及可能的功能進行瞭詳細的解讀,這對於研究清朝宮廷的審美取嚮、工藝水平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書中的圖片質量極高,細節清晰,色彩飽滿,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能夠近距離地欣賞這些珍貴的文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