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肯特里奇的六堂绘画课
作 者:(南非)威廉·肯特里奇著,马楠 译
ISBN :9787550257719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印刷时间:2015年09月
字 数:80000字
页 数:208页
开 本:16开
包 装:精装
重 量:g
定 价:68.00元
编辑
◆他的作品,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收藏;他的展览,比利时王后临助阵,掀起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参观 热潮
◆他的演讲,登上哈佛大学百年诺顿讲堂,成就比肩博尔赫斯、卡尔维诺、高居翰,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时代百大人物”
◆他是威廉·肯特里奇,他被评论界称为“自学成才的天才艺术家”,他用6场诺顿讲座,分享30余年艺术创作的思考与方法
内容
哈佛大学百年诺顿讲堂 6堂兼顾学术与诗意的精彩讲座 肯特里奇30余年创作理念全纪录 280幅高清作品图片南非当代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哈佛大学演讲集,全面记录他的艺术理念、创作方法和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
威廉·肯特里奇:1955年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他的创作媒介涵盖剧场、绘画、雕塑、电影和动画短片等,作品关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历史及哲学、文学、戏剧、早期电影和格局等主题。因其卓越的艺术和哲学领域的贡献,2010年获得“京都奖”艺术与哲学大奖;2011年被伦敦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2013年被耶鲁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谓。曾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卢浮宫和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阿尔贝蒂纳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圣保罗州立美术馆等机构举办展览。
目 录
讲 赞阴影
二讲 殖民地起义简史
三讲 垂直思考:部约翰内斯堡传记
四讲 实用认知论:工作始终的生活
五讲 赞误译
六讲 反熵
......
........终于等到《肯特里奇的六堂绘画课》出版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当代艺术的爱好者,威廉·肯特里奇的名字对我来说早已如雷贯耳。他的作品,无论是装置、绘画还是戏剧,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历史的审视。这次能有机会通过一本书籍,以“六堂绘画课”的形式走进他的创作世界,我感到无比兴奋。我一直很好奇,这位以其标志性的黑白影像和精湛的素描技巧闻名的艺术家,是如何思考和实践他的绘画的。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暗示着一种有条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同时又带着艺术家特有的那种非线性、意象化的叙事风格。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教程,更希望它能深入剖析肯特里奇的创作哲学,他如何从日常观察中汲取灵感,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融入到画面之中,以及他对于“绘画”这一媒介的独特理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他那些既具象又抽象、既熟悉又陌生的图像,以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意义。这本书的到来,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近距离地聆听一位当代艺术大师的心声,去感受他思想的光芒,并可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虽然我可能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但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这本书一定能带来全新的视角。
评分《肯特里奇的六堂绘画课》这个书名,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尤其是在我一直以来都对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着迷的背景下。我总觉得,肯特里奇的艺术,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像是一种动态的、流动的时间和记忆的具象化。他的作品中,那些断裂、重叠、模糊的图像,总能引发我无限的联想,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与当下交织的梦境之中。这本书以“绘画课”为名,我猜测它可能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方式。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肯特里奇是如何通过“绘制”这个行为,来构建他的叙事,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并将它们转化为具有视觉力量的图像。也许,书中会分享他的一些创作方法论,他对不同材料和媒介的实验,或者他对“画画”这一过程本身的反思。我尤其希望能够看到他对素描的理解,因为素描在他的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表达的起点,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去窥探他艺术创作的“幕后”,去理解他作品背后那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这将极大地丰富我对当代艺术的认知。
评分当我得知《肯特里奇的六堂绘画课》即将面世时,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好奇,更是一种深深的期盼。肯特里奇的作品,总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及我内心最深处的思考,他的黑白世界仿佛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诗意表达,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本书的“六堂课”设定,让我觉得它并非是简单的技法教学,更像是一次循序渐进的艺术探索之旅,一次与大师思维的深度对话。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如何从看似杂乱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图像和主题。我希望他能分享他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处理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时间、记忆、权力关系,以及它们如何转化为具有力量的视觉语言。也许,书中会有他关于“画画”本身意义的思考,关于线条的张力,关于黑白的无限可能。我渴望了解这位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笔触,构建起一个既充满张力又极具感染力的世界。这本书的到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增加一本收藏,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重新审视艺术、观看世界、以及探索自我表达方式的绝佳机会。
评分刚拿到《肯特里奇的六堂绘画课》这本书,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我知道肯特里奇的作品常常涉及历史、政治、记忆等宏大主题,但他又是如何将这些沉重的议题,以如此轻盈而又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在画布上的呢?这本书的“六堂课”设定,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思考过程,甚至是他在工作室中的点滴记录,来引导读者进入他的艺术世界。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他对“绘制”这一行为本身的探索,比如,他如何捕捉动态的瞬间,如何运用线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以及他的黑白世界里,色彩的缺失是如何被其他元素所弥补的。我猜想,这本书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如何画出像肯特里奇一样的作品”,而是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画”,去理解他选择某种媒介、某种构图、某种叙事方式的背后逻辑。作为一个对艺术史和理论有一定涉猎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或者至少,能够以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艺术化的方式,来解读肯特里奇的创作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能够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有新发现的艺术读物,而不只是流于表面的介绍。
评分“绘画课”这个词,通常会让人联想到基础的素描、色彩理论,或者是某种固定的绘画技巧。但当这个词与“肯特里奇”的名字结合在一起时,我立刻感觉到它会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肯特里奇的六堂绘画课》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关于“看见”和“思考”的艺术之旅,而不是简单的“画画”教学。我理解的“绘画课”,在这里更多的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观察世界、处理信息、并将内在感受外化的方式。肯特里奇的作品总是有着一种强烈的个人烙印,他能够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微观体验巧妙地融合,形成一种独属于他的视觉语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他创作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他如何构建画面中的叙事性,如何运用象征意义,以及他如何处理那些抽象的概念,让它们在视觉上变得可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肯特里奇的手稿、草图,甚至是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突破,这些都将是理解一位伟大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宝贵线索。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是了解一个艺术家,更像是一次与艺术智慧的深度对话,一次关于如何用眼睛和心灵去感知世界,并将其转化为独特表达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