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稻作文化概论
:75.00元
作者:刘芝凤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0101234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稻作文化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精神文化层面阐述稻作民族创造的民间信仰、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居住习俗、婚丧习俗、民间禁忌、节庆习俗、文学艺术等文化事象与稻作民族的关系,以及与之产生的作用和稻作文化的分布及历史演变过程。本书的特点是三新——系统理论新、研究方法新、系统论证新;四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真实可靠性可信性。
目录
序
绪 论
一、研究中国稻作文化的意义
二、稻作文化的定义
1.稻作文化的基本内涵
2.稻作文化的定义
三、稻作文化的学科定位
1.稻作文化与稻作史
2.稻作文化与文化人类学
3.稻作文化与社会学、历史学
四、稻作文化的研究方法
1.参与观察法
2.全面考察法
3.比较法
章 中国栽培稻与古代文明
一、中国稻的渊源及对文明古国传承的作兵
1.中国栽培稻的起源
2.栽培稻起源地之议
3.中国栽培稻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二、中国稻的生态环境与分布区域
1.中国稻作的生态环境
2.旱稻的分布与渊源
3.水稻的种类与分布
三、稻作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1.稻作民族生产资料的发现
2.原始农业生产史上的阶段性文化符号
3.稻作民族生产资料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 中国稻作文化区域与稻作民族
一、稻作区域
1.原始稻作区域
2.稻作区域的拓展
3.当代稻作区域
二、稻作文化区域
1.稻作文化区域定义
2.稻作文化区域的文化特征
3.稻作文化区域的划定
三、稻作民族
1.百越系民族
2.苗瑶系民族
3.百濮系民族
4.氏羌系民族
5.其他民族(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京族、台湾稻作民族等)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翻阅了《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奇迹:从羊毛到香料的全球织锦》,这本书让我对人类早期贸易活动的复杂性和辉煌有了全新的认知。作者以丝绸之路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此,而是将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贸易网络,描绘了羊毛、丝绸、香料、宝石等商品如何在古代世界流通,以及这些商品的贸易如何塑造了不同文明的兴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香料贸易的章节,对胡椒、肉桂、丁香等香料如何在西方世界引发的狂热,以及它们如何驱动了地理大发现的探险,都描绘得十分生动。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区的手工艺技术,如波斯地毯、中国瓷器、印度棉布等,如何通过贸易传播和演变,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全球手工艺文化。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商旅的驼铃声,集市的喧嚣声,都回荡在字里行间,让我深刻感受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
评分最近入手一本《茶香万里:东方饮品里的生活哲学》,读得废寝忘食。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在介绍茶叶的种类、产地和制作工艺,更是在深入探讨茶作为一种饮品,如何在东方文化中演变成一种超越生理需求的生活方式,乃至一种精神寄托。作者从中国古代文人的饮茶情趣写起,到日本的茶道美学,再到东南亚地区将茶融入日常社交的智慧,我都读得津津有味。书中对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等)的口感、香气、养生功效的细致描述,搭配上各地饮茶习俗的生动描写,仿佛能闻到茶香,品到甘醇。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将茶与哲学、艺术、禅意巧妙地结合,解释了为何中国人讲究“茶道”,日本人追求“侘寂”精神,以及茶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温和而深刻的连接。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手中的一杯茶,它不再仅仅是解渴的饮品,而是一门关于生活、关于美、关于内省的艺术。
评分最近读了《稻米王国:亚洲餐桌上的千年传奇》,简直让人大开眼界!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稻米的历史,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亚洲各地稻作文化的核心脉络。作者对不同地区稻米种植方式的细致描绘,从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梯田到日本的雪国米,都仿佛在我眼前展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关注“吃”,更是深入挖掘了稻米在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社会结构乃至艺术审美中的独特地位。比如,在印度尼西亚,稻米女神的传说如何渗透到农耕的每一个环节,以及 rice paddy art(稻田艺术)如何成为一种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表达方式,都让我对“农耕文明”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对不同稻米品种的细致介绍,从口感、香气到营养价值,都让人垂涎欲滴,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承载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亚洲大陆的味蕾与文化的奇幻之旅,让我对这个星球上最大宗粮食的认识,从“填饱肚子”提升到了“感受文明”。
评分我刚读完《文明的种子:小麦的前世今生》,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关于小麦的百科全书,但又完全没有学术著作的枯燥感。作者以极其宏大的视角,从小麦的起源地——新月沃地出发,一路追踪其传播的足迹,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各个重要节点。书中对小麦如何改变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定居农业,并最终奠定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基础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介绍,从硬粒小麦到软粒小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不同地区的面包、面条等主食的制作,简直是一场关于碳水化合物的盛宴。作者还巧妙地将小麦与宗教、战争、贸易、人口增长等宏观议题相结合,展现了这种看似平凡的作物,如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如此关键的角色。读完这本书,我再也无法简单地将面包、面条视为食物,而是充满了敬意,因为它们背后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智慧与努力。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老的回响:史前音乐与仪式》的书,简直颠覆了我对史前人类的认知。以往总觉得史前人类的生活充满了野蛮和粗犷,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细腻的情感和对神秘世界的探索。作者通过考古发现的乐器(骨笛、石鼓等),以及对岩画、壁画中描绘的仪式场景的解读,生动地还原了史前人类是如何通过音乐和仪式来表达喜怒哀乐、沟通神灵、庆祝丰收、驱逐灾祸的。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回响”的论述,探讨了声音如何在山洞、峡谷等环境中产生共鸣,以及这种共鸣如何被史前人类赋予神圣意义。书中对不同地区(欧洲、非洲、亚洲)史前音乐和仪式习俗的对比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早期萌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参与到了那些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祭祀和庆典之中,对人类的祖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