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紀悲歌—蘇聯黨執政失敗的前前後後
:35.00元
作者:肖德甫
齣版社:中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801999887
字數:274000
頁碼:3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本書以蘇聯黨的執政活動為主綫,發掘眾多史料,引用主要當事人的迴憶和國際社會的評論,梳理瞭蘇聯從興盛走嚮衰落直至劇變的曆史演變過程,對蘇共跨颱、蘇聯解體的決定性因素及其精神遺産進行瞭深度分析。
內容提要
一個曾經有著1500萬名黨員、88年建黨史、74年執政史的老黨大黨,幾乎在一夜之間便土崩瓦解;人類曆史上個社會主義國傢,轉瞬之間紅旗落地。這不能不引起人們長久地關注。為什麼龐然大國自毀的進程這麼迅速,為什麼執政黨會自動放棄執政地位、停止自己的生命,隨著時光流失,這些謎團逐步破解。本書以蘇聯黨的執政活動為主綫,發掘眾多史料,引用主要當事人的迴憶和國際社會的評論,梳理瞭蘇聯從興盛走嚮衰落直至劇變的曆史演變過程,對蘇共跨颱、蘇聯解體的決定性因素及其精神遺産進行瞭深度分析。
目錄
章 執政之基——俄國及其十月革命
節 俄國曆史文化
一、加法從280做起
二、始於彼得的改革
三、雙頭鷹的故事
第二節 俄羅斯民族
一、民族構成
二、民族傳統
三、民族特性
第三節 俄國社會經濟
一、工業化進程十分活躍但發展不平衡
二、步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但總體水平不高
三、為新型社會製度的産生創造瞭物質條件但基礎脆弱
第四節 俄國社會政治
一、一頂王冠——漫長的統治
二、兩大災難——下麵是黑暗的權力上麵則是權力的黑暗
三、三大陣營——派係紛爭政黨林立
第五節 暴風雨終於來臨
一、無産階級革命政黨由地下走上公開
二、無産階級革命地位和確立
三、無産階級革命綱領和策略確定
四、無産階級革命力量和主力軍建立
第六節 十月革命勝利
一、武裝起義成功
二、蘇維埃政權誕生
三、人類曆史開始瞭新紀元
第二章 執政之路——興亡三部麯
節 興盛期
一、列寜時期
二、斯大林時期
第二節 中轉期
一、赫魯曉夫時期
二、勃列日涅夫時期
第三節 衰亡期
一、安德羅波夫時期
二、契爾年科時期
三、戈爾巴喬夫時期
第三章 執政之誡——悲劇的主角
節 地位矮化——閤法性動搖瞭
一、轉移權力重心,削弱瞭領導地位
二、修改聯盟憲法,放棄瞭領導地位
三、歪麯醜化曆史,否定瞭領導地位
四、忽視人民認同,喪失瞭領導地位
第二節 思想異化——把孩子同洗澡水一起潑齣去瞭
一、由禁錮到放任
二、由壟斷到多元
三、由聖化到背叛
第三節 政治蛻化——已經對付不瞭傳染病
一、固守教條,屢失良機
二、體製僵化,人員老化
三、沙皇遺風,根深蒂固
四、的權力腐敗
第四節 組織分化——金字塔原來在沙灘上
一、黨中有黨
二、黨不管黨
三、黨員退黨
四、異己分子進入權力核心
第五節 能力弱化——栽車不是駛嚮掌握方嚮盤的人想去的地方
一、改革破産
二、社會失控
三、民族分裂
四、對外格局失控
第六節 戈爾巴喬夫——大廈坍塌的推手
一、缺乏魅力的
二、剋裏姆林官的異教徒
三、蘇共垮颱蘇聯解體的責任人
第四章 執政之論——曆史的迴聲
一、對否定的否定
二、迴歸馬剋思,讓曆史再度沸騰起來
三、社會主義前途依然光明
結束語
附錄一 蘇聯黨曆次全國代錶大會簡況
附錄二 蘇共垮颱蘇聯解體前全蘇和各共和國概況
附錄三 告蘇聯公民書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肖德甫,湖北鬆滋人,1952年齣生,1969年從軍。曆任參謀,政治處主任,成都軍區後勤部辦公室主任,司令部副參謀長,總後勤部研究室主任,後勤指揮學院學術研究部部長,訓練部部長,副院長。少將軍銜。
文摘
序言
從文風上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罕見的、融閤瞭嚴肅性與可讀性的平衡感。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遣詞造句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又充滿瞭文學性的感染力。它成功地避免瞭許多曆史著作容易陷入的沉悶說教,反而以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流暢性,將復雜的政治博弈、經濟睏境以及社會思潮娓娓道來。閱讀體驗非常愉悅,即使麵對的是沉重的主題,作者也總能找到恰當的語氣和錶達方式來引導情緒,不至於讓讀者感到過度壓抑。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既保證瞭客觀性,又保留瞭情感的溫度,讓人在閱讀中保持清醒的思考,同時又被其文字魅力所吸引。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引人入勝,作者仿佛是一位身臨其境的曆史觀察者,以一種近乎冷峻的筆觸,將那些宏大敘事下的個體命運緩緩鋪陳開來。我尤其欣賞其對細節的捕捉能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片段,卻在作者的筆下摺射齣整個時代背景的巨大張力。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能嗅到那個特定年代特有的氣息,感受到人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無力。它沒有進行過多空泛的理論探討,而是聚焦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影響”,這種敘事策略使得即便是對那段曆史瞭解不深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脈絡,並對其中人物的抉擇産生深刻的共情。整本書的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張弛有度,高潮迭起,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是那種需要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佳作。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資料的運用上體現瞭極其審慎的態度。作者似乎下足瞭功夫,從海量的原始材料中提煉齣最核心、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並且非常自然地將這些“佐證”融入到敘事之中,而不是簡單地堆砌數據或引用文獻。這種紮根於事實的敘述,賦予瞭全書一種不可動搖的權威感。它不像某些流行的曆史讀物那樣,為瞭追求戲劇效果而進行過度演繹,而是以一種近乎匠人的精神,打磨每一個論斷的基石。對於一個追求曆史真相的讀者來說,這種對史料的尊重和審慎態度,是衡量一本曆史著作價值的核心標準之一,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錶現齣色。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範本,作者似乎對曆史的內在邏輯有著超乎尋常的洞察力。它不是簡單的時間綫索羅列,而是巧妙地運用瞭多角度、多層次的敘事結構,使得原本復雜紛繁的曆史事件變得清晰而有層次感。我發現,作者在處理關鍵轉摺點時的筆法尤為精妙,總能在那一刻將焦點迅速聚焦,用精準的措辭揭示齣事件背後的深層動因。這種構建曆史圖景的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曆史事件之間相互關聯性的理解。它提供瞭一個框架,讓讀者能夠像拼圖一樣,將零散的曆史碎片整閤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說服力的認知體係。讀完後,我的曆史觀受到瞭極大的衝擊和重塑,感覺自己對那段時期的理解達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或許是它對“人性”的深刻刻畫。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作者沒有將那些關鍵人物塑造成符號化的英雄或惡棍,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在極端壓力下的心理活動、道德睏境和個人選擇。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曆史並非是某個神靈或某種絕對理念推動的,而是由一群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人推動的。這種對個體能動性和局限性的探討,使得整本書的內涵變得極其豐富和立體。它迫使讀者反思,在曆史的十字路口,“正確”的選擇究竟意味著什麼,以及我們如何評價那些在曆史舞颱上做齣關鍵決策的個體。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在於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人如何麵對這一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