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这次修订,根据读者意见和修订者的教学体会,在保持原书特点的同时,调整充实了一些内容,强化了基 础,增加了一些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更新了部分习题。下册相对独立于上册,可以供物理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使用。下册内容包括:矢量力学、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力学...
如需单本,请点击以下链接: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力学 上册 第四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版 (2012年6月1日)
平装: 43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40283549, 7040283549
条形码: 9787040283549
商品尺寸: 23 x 17 x 1.7 cm
商品重量: 540 g
品牌: 高等教育出版社
ASIN: B0088L538M
内容介绍
《力学(第4版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于1987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此为第四版。这次修订,根据读者意见和修订者的教学体会,在保持原书特点的同时,调整更换了某些内容、例题和习题,使难度水平适应于物理类各专业的“普通物理学力学部分”的课程。内容为:绪论、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运动定律与非惯性参考系、质点动力学的运动定理、质点系动力学的运动定理、刚体力学、振动与波等七章,以及附录中的微积分初步。章末附有复习题及思考题,书末汇集了各章的习题及答案。
本书的特点是注意数学与物理紧密结合,两者相互阐发,物理图像鲜明;通过理论分析与例题示范,训练学生的思考与运算能力。
《力学(第4版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类各专业或其他院校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中学教师参考。
编辑推荐
梁昆淼编著的《力学(第4版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力学”第四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七章,主要介绍了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动力学的运动定理、质点系动力学的运动定理、刚体力学等内容。章末附有复习题及思考题,书末汇集了各章的习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力学 下册 理论力学
第四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版 (2009年7月1日)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平装: 48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40272833
条形码: 9787040272833
商品尺寸: 22.6 x 17 x 2.2 cm
商品重量: 581 g
品牌: 高等教育出版社
ASIN: B007JF0OD2
内容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力学(下册)理论力学(第4版)》根据读者意见和修订者的教学体会,在保持原书特点的同时,调整充实了一些内容,强化了基础,增加了一些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更新了部分习题。下册相对独立于上册,可以供物理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使用。下册内容包括:矢量力学、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力学、有心力、散射问题、微振动、刚体力学、哈密顿力学、力学变分原理、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方程、非线性力学、弹性体、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力学(下册)理论力学(第4版)》修订在力图保持原有教材的优点的同时,对某些过于简化的部分作了补充和完善,以增加可读性;另一方面,删简了一些过于琐碎的内容,例如刚体力学部分中关于转动的矩阵描述。我们增加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例如诺特定理、哈内角、KdV方程等,并专设一章讨论非线性物理中与力学关联的内容,注意了将数值计算融合到具体问题的求解之中。为便于读者查阅,本版新增了名词索引和人名原文等信息。
这套书简直是物理学习的“定海神针”,我当年学渣的时候,面对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复杂的受力分析图,简直是头大如斗。直到入手了这本,感觉世界都清晰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更像是你身边一个特别耐心、又特别懂行的老教授在手把手教你。尤其是对理论的阐述,它总能找到那个最巧妙的切入点,把那些看似深不可测的力学原理,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逻辑严密的方式给你讲透。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悬臂梁的挠度问题卡住了好几天,翻到书里的那个案例解析,作者竟然用一个我们初中就学过的杠杆原理去类比,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这种融会贯通的讲解方式,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和推导,而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而且,它的习题设计也极其精妙,从基础概念的巩固到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梯度设计得非常合理,让你每一步的进步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对于任何想真正掌握力学这门学科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宝藏。
评分坦白讲,我第一次买这本书的时候,纯粹是因为专业要求,也没抱太大期望。结果,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教材”的刻板印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非常到位。在讲解一些经典力学定律时,作者会穿插介绍这些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被发现和完善的,比如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在抛物线运动中的关键作用。这种叙事性的穿插,让枯燥的力学知识瞬间充满了人文色彩和历史厚重感。你不再感觉自己是在啃一本僵硬的教案,而是在与那些伟大的科学先驱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知识背景的尊重和呈现,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敬畏感和探索欲。它让你明白,力学不仅仅是计算,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版面设计和排版,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清晰的图示是理解力学的灵魂,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无论是三维的受力图、截面上的内力分布图,还是弹性曲线的描绘,线条都极其干净利落,标注清晰明了,几乎没有产生歧义的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空间想象力的内容,例如转动惯量的主轴分析,作者采用的剖面和投影的组合方式,非常巧妙地将三维结构“压平”到二维页面上,同时保留了足够的立体感。我用过很多其他版本的教材,很多图都印刷模糊,或者关键的受力箭头不够醒目,导致我反复猜测。但使用这套书时,眼睛可以完全聚焦在公式的推导和物理概念的理解上,而不用浪费精力去辨认图上的细节,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极致重视。
评分翻开这套书的封面,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但奇怪的是,阅读起来却丝毫没有压迫感。我尤其欣赏它在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的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很多经典力学教材,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往往把推导过程写得过于跳跃,初学者根本跟不上思路。但这本书不同,它会把每一步数学推导背后的物理意义交代得清清楚楚,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比如,在介绍虚功原理或者拉格朗日方程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那些复杂的变分符号,而是先用一个宏观的视角去铺垫,建立起能量守恒和运动趋势的直观理解,然后再逐步引入数学工具。这种“先形神,后骨架”的教学思路,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让人觉得高深的理论触手可及。阅读体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那种被知识的脉络清晰地引领着前进的感觉,太棒了。
评分要说这套书的价值,那可真是体现在每一次翻阅和查阅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工具手册”。我毕业后进入了设计院工作,很多复杂的结构计算和动态分析问题,最终还是得回到这本书里寻找最基础、最可靠的理论依据。它的符号规范、定义精确到无可挑剔,这在工程实践中至关重要,因为一个错误的单位或者一个模糊的假设,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经常翻到关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动力学衔接的部分,作者对于应力、应变和变形之间关系的阐述,那种严谨的逻辑链条,即便是现在工作多年,回头看依然觉得受益匪浅。它教会你的不只是解题的方法,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定式——如何将一个复杂的物理现实,抽象成可以被数学描述的模型,这是任何工程技术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