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 |
| 图书定价: | 39.00元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 |
| ISBN号: | 9787302429159 |
| 本书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基本测试原理、基本测试方法、基本测试过程等知识,内容包括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关系,软件测试的过程模型,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面向对象的测试; 还介绍了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概念,以及自动化测试的两种测试工具(QTP和LoadRunner)的使用; 介绍了软件测试管理与软件质量保证; 最后以一个软件测试案例说明软件测试的过程。本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同时可供软件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
| 测试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必由之路。本书高端全面地介绍了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并辅助实操案例,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适合软件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
|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1.1软件测试的背景
1.1.1软件的缺陷及其影响
1.1.2软件测试的产生与发展
1.2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
1.2.2软件测试用例
1.2.3软件测试环境
1.2.4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
小结
习题
第2章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测试
2.1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2.1.1软件开发的阶段、活动及角色
2.1.2软件开发的过程模型
2.1.3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
2.2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2.3软件测试方法的分类
2.3.1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2.3.2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2.3.3人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
2.3.4其他测试分类
2.4软件测试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的运用
2.5软件测试的过程模型
2.5.1V�瞞odel
2.5.2W�瞞odel
2.5.3H�瞞odel
2.5.4X�瞞odel
2.5.5Pretest�瞞odel
2.5.6测试模型的使用
小结
习题
第3章白盒测试
3.1白盒测试基本概念
3.2静态白盒测试方法
3.2.1检查设计和代码
3.2.2正式审查
3.2.3编码标准和规范
3.2.4通用代码审查清单
3.3程序复杂度及度量方法
3.3.1流图的概念
3.3.2环形复杂度
3.3.3图矩阵
3.4动态白盒测试方法
3.4.1逻辑覆盖法 ...
|
|
最近几十年,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不仅计算机硬件发展迅猛,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高端。从早期的数值计算,到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4G数据通信等,涉及各行各业,软件中存在的问题或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多地在各行各业出现,显然,软件的质量保证就越来越重要。而目前我国的软件测试从业人员数目相当缺乏,并且在IT行业中重视的程度不够。本书作者从事软件开发及软件测试教学多年,结合自己在测试行业的工作经验,将软件测试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系统地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操作说明测试的具体实施过程。本书内容由浅入深,易学好用。 本书从软件测试的基本内容起步,将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时间关系作为主线,介绍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与实施,测试报告的撰写以及测试分析等。在测试各阶段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发布测试等; 在不同阶段中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如静态测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等,并分别介绍怎样使用自动化工具对相关软件进行测试,主要介绍功能自动化工具QPT,以及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的基本使用方法。特别之处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以中国移动手机软件实例测试操作为案例,讲述怎样对测试软件进行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实施、测试操作记录、测试报告撰写、测试结果分析等。
|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在测试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依然有着不小的启发。虽然我早已熟悉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概念,但书中对这些方法的深入剖析,依然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道”的层面,探讨了这些测试方法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设计哲学。例如,在讲解“等价类划分”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划分的原则,还深入分析了如何识别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以及在实际场景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而“测试模型和流程”部分,虽然我已熟知敏捷开发中的测试流程,但书中对瀑布模型、V模型等经典模型的梳理,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开发模式下测试角色的演变和测试活动的侧重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QTP”和“LoadRunner”的介绍,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讲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实际的测试难题,例如如何设计高效的自动化脚本,如何进行性能瓶颈的定位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它既能为初学者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能为有经验的测试人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评分这本《软件测试基础教程》简直是软件测试领域的“百科全书”,内容详实,涵盖面广,从最基础的理论概念,到实际操作的工具应用,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这两大核心测试方法上的论述。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测试用例的设计技巧,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剖析每种方法的原理、适用场景以及优缺点。对于白盒测试,作者不仅讲解了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等基本覆盖率指标,还细致地阐述了如何根据代码结构设计有效的测试路径,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指导。而黑盒测试的部分,则详细介绍了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经典方法,并举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能够迅速理解如何在不了解内部实现的情况下,高效地设计出能够发现缺陷的测试用例。更难得的是,书中还花了相当的篇幅来介绍“测试模型和流程”,将整个软件测试生命周期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从需求分析到测试执行,再到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各个环节都解释得条理分明,让我在实践中能更有方向感,不再感到迷茫。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它能为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我未来的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引。
评分坦白说,当我翻开《软件测试基础教程》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市面上类似的书籍太多,往往流于表面。但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的“测试案例”部分,是我见过写得最接地气、最实用的。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测试案例,细致到了每一个步骤。从测试目标的确立,到测试数据的准备,再到具体的测试步骤描述,甚至连预期的结果应该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和范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缺陷管理”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记录缺陷,更是教我们如何有效地沟通缺陷、如何判断缺陷的优先级和严重性,以及如何跟踪缺陷的修复过程。这种贴近实际工作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对“QTP”和“LoadRunner”这两款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介绍,虽然不是巨细靡遗的工具手册,但却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它们在实际测试中的应用场景和基本用法。作者并没有过度深入技术细节,而是侧重于让读者理解这些工具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开始使用它们。这本书对于希望从零开始学习软件测试,或者想提升实际测试能力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巧妙,它并没有将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读者一步步深入软件测试的世界。开头部分对“软件测试”这个概念的阐述,非常到位,清晰地界定了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作者巧妙地引入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测试视角,并用大量的图表和实际代码片段来辅助说明,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测试模型和流程”时,并没有生搬硬套各种模型,而是结合了实际的软件开发流程,解释了在不同的开发模型下,测试是如何融入其中,以及各个阶段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测试流程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其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价值。而“测试案例”部分的详尽讲解,更是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可操作的依据,如何写出清晰、可执行、可维护的测试案例,这本书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安排非常合理,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软件测试知识体系。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测试案例”的设计和撰写方面,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以往,我常常纠结于如何才能写出既全面又易于执行的测试案例,这本书则为此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写测试案例,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写。书中对“测试用例设计”的各种方法,如正交试验设计、错误推测法等,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和目标,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书中在讲解“软件测试”整体概念时,将“测试模型和流程”紧密结合,让我能够理解测试案例是如何在整个测试流程中发挥作用的,以及如何根据流程的各个阶段来调整和完善测试案例。虽然书中对“QTP”和“LoadRunner”的介绍并非详尽的工具手册,但它以一种“够用就好”的方式,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这些工具的功能和价值,并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进行软件测试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