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傷寒論讀本/基層中醫臨床醫生學習與提高叢書
定價:42.00元
作者:楊殿興 等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5025864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基層中醫臨床醫生學習與提高叢書》中的《中醫四部經典解讀》之一。本叢書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推齣的“鄉村醫生中醫專業學曆教育”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乾培訓”項目之一,由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多位中醫藥專傢編寫。
在叢書的編寫過程中,始終貫徹“簡明精要、臨床實用”的原則,具體到本書,專傢們將現代溫病學內容與古代經典名著相結閤,傳統四時溫病與現代感染性疾病相參,內容包括溫病學的基本理論、常見溫病的辨證論治以及關於溫病的名著選讀。本書內容上力求少而精,形式上圖文並茂,敘述闡釋之中輔以錶格、圖示,或插入舌象、斑疹白痦等照片,以便於理解、記憶。本書可作為基層中醫生培訓用書,也可為中醫生和中醫愛好者自學參考。
內容提要
《傷寒論讀本》原文以明?趙開美復刻的宋本《傷寒論》為藍本,並參考瞭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使用的版、第二版、第四版、第五版教材。全書體現瞭《中醫四部經典解讀》的編寫原則:“簡明精要,臨床實用”。
為瞭便於臨床醫務人員自學,書中以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本專科教學大綱要求為依據,提齣“瞭解、熟悉、掌握’’的三級學習要求。書後附有《傷寒論》所用藥物簡介、《傷寒論》藥物劑量、條文索引和方劑索引。本書麵嚮廣大的中醫臨床工作者,特彆適閤於中醫藥基層人員自學和大院校開辦經典著作學習班作為培訓教材。
本書重點分為三部分,一是“原文研讀”,分為代錶原文和參考原文兩部分,以類方的形式把同類原文集中串解,分為提要、語譯和闡釋,幫助讀者首先讀懂原文,明瞭原文的本意;二是“原文解析”,從主要脈癥、病機、治法、主方、主方分析、注意事項、比較鑒彆入手,解析原文,把握精髓,提綱挈領,便於掌握,突齣實用;三是“臨床應用”,提齣主方的應用要點和用藥經驗,列舉典型醫案,給人啓示,示人臨床運用規律。為瞭培養閱讀者學習古典醫籍的能力,對《傷寒論》原文一律以繁體印刷。由於本書係橫排,故將原文中之“右某味”改為“上某味”。
目錄
上篇 總論
章 傷寒
節 疾病之傷寒
第二節 《傷寒論》
第三節 傷寒學
第二章 六經辨證論治
節 辨證論治
第二節 六經辨證論治
第三章 外感病的傳變
第四章 《傷寒論》的學習方法
下篇 各論
第五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概說
節 太陽病綱要
第二節 太陽病本證
第三節 太陽病變證
第四節 太陽病類似證
第六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概說
節 陽明病綱要
第二節 陽明病本證
第三節 陽明病兼變證
第四節 陽明病辨證
第七章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概說
節 少陽病綱要
第二節 少陽病本證
第三節 少陽病兼變證
附一 熱入血室
附二 備考原文
第八章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節 太陰病綱要
第二節 太陰病本證
第三節 太陰病兼變證
第九章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節 少陰病綱要
第二節 少陰病本證
第三節 少陰病兼變證
第四節 咽痛證
第十章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概說
節 厥陰病綱要
第二節 上熱下寒證
第三節 辨厥熱勝復
第四節 辨厥
第五節 辨下利
第六節 辨嘔噦
第七節 預後
第十一章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第十二章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概說
附一 陰陽易(第條)
附二 備考原文
附錄
附錄一 《傷寒論》所用藥物簡介
附錄二 《傷寒論》藥物劑量
附錄三 條文索引
附錄四 方劑筆畫索引
附錄五 方劑漢語拼音索引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中醫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我身邊的老一輩中醫。他們總是強調“學以緻用”,而《傷寒論》正是他們臨床經驗的源泉。我關注這本書是否能夠真正做到“實用”,也就是說,它提供的理論解讀和方劑運用,是否能夠直接指導我在臨床上的辯證施治。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乾貨”,比如針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傷寒論》有哪些經典的方劑可以應對,這些方劑的加減變化是如何考慮的,以及在現代社會,這些方劑的運用是否需要根據新的情況進行調整。
評分我一直對中醫的經典著作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傷寒論》。市麵上有很多關於《傷寒論》的解讀本,但很多要麼過於艱深,要麼流於錶麵,很難真正領會其精髓。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的定位——為基層中醫臨床醫生量身打造,這讓我覺得它會更貼近臨床實踐,更具指導意義。我尤其期待它能在辨證論治、方劑運用等方麵提供更接地氣的講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這樣的基層醫生,在日常診療中,能夠更加自信、準確地運用《傷寒論》的理論指導實踐,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
評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很多醫生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研究古籍。這本書的齣現,對於忙碌的基層醫生來說,無疑是福音。我關注的重點是它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醫生快速抓住《傷寒論》的精髓,掌握其核心的辨證方法和方劑體係。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提綱挈領”式的解讀,幫助醫生快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從而能夠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當然,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激發醫生對《傷寒論》更深入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不斷探索中醫的奧秘。
評分作為一個在中醫領域深耕多年的老中醫,我深知《傷寒論》的博大精深。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一些年輕的醫生對經典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甚至齣現瞭“失傳”的危險。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給基層中醫打瞭一劑強心針。我關注的是它能否在保持原汁原味經典理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醫學的視角,幫助年輕醫生理解經典與現代醫學的聯係和區彆。我更希望它能在古今結閤、理論聯係實際方麵做得更好,讓《傷寒論》的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而不是束之高閣的古籍。
評分我是一名正在學習中醫的學生,對《傷寒論》的理解還在摸索階段。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經常在課堂上學習《傷寒論》,但很多時候感覺雲裏霧裏,特彆是那些古文的錶述,理解起來頗有難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更清晰的邏輯,幫助我們這些初學者掌握《傷寒論》的核心思想。特彆是對於那些復雜的病機、方證的分析,如果能配以圖錶、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學習《傷寒論》的得力助手,為我打下堅實的中醫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