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cover: 656 pages
Publisher: Phaidon Press (6 April 2018)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0714876100
ISBN-13: 978-0714876108
Product Dimensions: 13.7 x 5.1 x 17.1 cm
The most compelling collection ever of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stylish, and influential chairs
Throughout history, the chair has presented designers the world over with infinite opportunities to experiment with new methods and materials within the set parameters of an object that is primarily there to serve a practical purpose. Chair: 500 Designs that Matter celebrates the humble chair as never before, from early examples to today's cutting-edge creations. It invites you to sit back and be taken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creative imaginations of hundreds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designers.
这本书的视角极其国际化,它成功地打破了地域限制,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椅子设计进行了平视的对话。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仅仅关注那些欧美设计史上的“常青树”,而是相当有魄力地引入了许多来自亚洲、南美洲,甚至是非洲地区的设计师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无论是东南亚藤编工艺的自然肌理,还是北欧极简主义对光影的极致运用,都在这里得到了平等的展示和解读。这种多元化的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好设计”的定义,让我意识到设计语言的普适性与独特性可以并行不悖,它提供了一个真正全球化的设计视野。
评分我完全被书中对椅子设计演变历程的梳理所折服,这绝非简单的年代罗列,而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溯源之旅。它巧妙地将美学思潮、材料科学的突破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那些标志性的椅子设计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比如,书中对包豪斯时期功能主义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形式的简化上,更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对“为大众设计”的理想主义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影响了家具的结构和生产方式。再比如,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戏谑与符号的分析,也精准地捕捉到了时代精神的松动与多元化。这种宏大叙事与具体案例的结合,让读者在欣赏美观造型的同时,也能理解每一把椅子背后的“为什么”,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对设计史的认知边界。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在探讨椅子设计时,始终没有脱离“人”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的图集,更是一本关于“体验”的深度研究。书中穿插的不少篇幅,都在讨论人体工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善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它会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体尺度差异,以及设计师如何微妙地调整座高、靠背角度来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是生硬地套用标准数据。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哲学贯穿始终,让我反思,真正伟大的设计,一定是那些能够无声地融入生活,并在不经意间提升我们日常福祉的产品,这本书正是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工业设计界的教科书范本,厚实却不沉重,封面材质的选择透露出一种低调的质感,让人在捧读之前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专业分量。内页的纸张选择非常讲究,色彩还原度极高,使得那些精美的椅子照片如同艺术品般跃然纸上,即便是最微小的细节,比如木材的纹理、金属的焊接点,都能清晰可见。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堪称艺术,每一页的设计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文字和图片的留白处理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避免了视觉上的压迫感,读者在翻阅时能获得一种流畅且愉悦的体验。这种对“物”本身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它本身就在践行着优秀的工业设计理念。
评分作为一个痴迷于材质与工艺的人,这本书中对材料创新的聚焦简直是我的福音。它没有流于表面地展示设计师用了什么新材料,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材料——无论是早期对弯曲木材技术的革命性掌握,还是后期对复合材料、甚至新型回收材料的探索——是如何反过来定义了椅子的形态和舒适度的。我特别欣赏它对细节的抠图分析,那些关于榫卯结构、模具成型工艺的剖面图和放大图,清晰地展示了人类智慧在将原材料转化为实用艺术品过程中的精湛技艺。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能闻到木屑的味道,感受到金属在高温下塑形的张力,这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产品实现层面的读者来说,都是无价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