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
定价:15.00元
作者:(英)海恩斯,杨海洲,杜铁清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41481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中小学教师智慧锦囊丛书”之一,收录了100招中小学作文课的教学方法,具体括:综述、写作过程的开始、计划和准备、起草、修改、完成写作、任务、一些现成的办法及补充、评估、可利用的资源和教师自身发展十部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拿到手上,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直白的标题,让人充满期待。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语文老师,我深知作文教学的难点和痛点,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又能保证他们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一直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汇编,或者是一些陈旧的写作模板的堆砌,但翻阅之后,我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我的预期。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作文问题的剖析非常精准,比如如何引导内向的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如何帮助那些词汇量有限的学生构建丰富的意象。书中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宏大的教育哲学,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绝招”。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灵感捕捉”的部分,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新颖的课堂活动,比如“五感代入法”或者“角色互换写作”,这些方法能瞬间点燃课堂气氛,让原本对写作心灰意冷的同学也愿意动笔。这些“绝招”不仅仅是技巧,更像是教学理念的落地实践,让人读后茅塞顿开,恨不得马上带回课堂试试效果。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它摆脱了传统教育读物那种严肃刻板的文风。作者的笔触幽默风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语文教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执着。在讲解那些相对复杂的修辞手法或结构技巧时,作者常常会穿插一些引人发笑的小故事或者她自己早年教学上的“惨痛教训”,这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读到某一处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力”时,作者描述了一个场景:让学生去观察一粒米在阳光下的变化,并写下他们的感悟。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被作者赋予了诗意的解读,让我这个资深教师都忍不住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对“观察”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绝招”,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作为教育者的那份初衷——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独特的文学潜能。它不是一本让你死记硬背的秘籍,而是一盏能照亮你教学之路的灯塔。
评分从一个刚踏入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定海神针”。我刚接手初一的作文课时,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把抽象的“表达”变成学生能理解的具体步骤。很多教学参考书里的例子都太过高雅或太过陈旧,学生根本无法产生共鸣。然而,《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中引用的案例却非常贴近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它们可能是一篇关于追星的短文分析,也可能是一次对网络热词的解构练习。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并没有把写作视为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坚信“人人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关键在于方法得当。书中有一章专门讲“如何处理学生作文中的‘套话’”,它没有简单粗暴地要求“杜绝套话”,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套话”背后的思维惰性,并通过“换位思考”的小练习,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用自己的声音去说话。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好的作文教学,首先要做到“懂学生”,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寻求教学突破的资深教师群体同样具有极大的价值。它的“绝招”并非停留在基础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对写作本质的探讨。例如,书中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建立个人写作风格”的讨论,就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没有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模板,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促使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究竟是在培养“会考试的机器”,还是在培养“有思想的表达者”?书中对“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融入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教会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提出有力的论点,并用严密的逻辑支撑起来,这对于指导高年级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是至关重要的。整本书贯穿始终的,是对“真诚表达”的推崇,这使得即便是最技术性的技巧讲解,也充满了人文关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思路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框架,而是有了更多大胆尝试的勇气和方向感。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说实话,有点出乎我意料,它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按“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顺序排列的教材,反而更像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工具箱。我发现自己经常是带着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去翻阅它,比如“学生写记叙文总是流水账怎么办”,然后随便翻到其中一页,总能找到针对性的解答或启示。这种“即时反馈”式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日常工作繁忙的老师来说,简直是救星。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修改”那一节,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多读多改”,而是细化到了如何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结构问题、语言问题和逻辑漏洞,并且给出了具体的修改指令句式。我尝试着用书中建议的“互评小组设置”来组织我的高三班级,效果立竿见影,学生们不再是互相敷衍地写上几句“写得好”,而是开始提出具体到词语选择和过渡句优化的建议。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使得这本书的含金量非常高,绝非市面上那些徒有其表的作文指导书可比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