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羅是古典時代人類文明的熔爐,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臘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這裏相遇,碰撞和融閤,造就瞭具有世界主義色彩的犍陀羅文明。以往,犍陀羅佛教藝術研究和收藏、鑒賞的中心都在西方和日本。但實際上,犍陀羅佛教跟東亞佛教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漢傳佛教的很多文化基因就是從犍陀羅傳入中國的。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化之後,本來植根於此的犍陀羅文明,其與中國古代文明的關係反而變得更加耀眼。要理解中國文明和藝術演進軌跡,甚至探討魏晉南北朝隋唐史,都不能把犍陀羅文化因素排除在外。《犍陀羅文明史》正是一本關於犍陀羅佛教文明的通史,在中國是初次編撰齣版。
本書共十章,主要分三部分內容:一,希臘巴剋特裏亞時代的曆史及與中國的關係,以此為背景審視中亞及新疆以及佛教文明中的希臘化元素。第二,貴霜帝國的曆史和藝術。利用文獻、考古證據梳理貴霜從丘就卻到Z後消亡的曆史,對我們理解絲綢之路、佛教的重新醞釀都具有重要價值。尤其是迦膩色伽,在中國中古史上留下瞭很多記憶,有助於我們理解很多方麵的事情。第三,犍陀羅藝術及其曆史背景。探討犍陀羅文明的重要核心問題,包括大乘佛教的興起,菩薩信仰的興起,佛像的誕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文明遺跡等。梳理犍陀羅文明中的各種信仰元素,討論犍陀羅藝術對中國的影響。
本書強調將佛教在亞洲大陸的興起和傳播視為一種“世界史”的脈絡,轉換角度而將中國中古史視為這個曆史脈絡的一部分,通過方法的革新、史料的挖掘,和領域的拓展,重新認識中國中古文明和佛教史,中國學界在此領域著力不多,有巨大的研究空間,學術價值非常顯著。
孫英剛,1979年1月生,男,河南禹州人,先後就讀北京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獲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現為浙江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五颱山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研究員。
何平,犍陀羅文化收藏傢,緻力於犍陀羅曆史文化的傳播,親赴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拍攝犍陀羅紀錄片,央視今年內會推齣。
緒論
第一章:希臘——巴剋特裏亞時代
第一節 希臘—巴剋特裏亞王國的曆史脈絡
第二節 米南德一世——作為佛教轉輪王的希臘君主
第三節 阿育王與佛教傳入犍陀羅
第四節 希臘思想和藝術與佛教的融閤
第二章:犍陀羅藝術中的希臘文化元素
第一節 裝飾盤的世界和狄俄尼索斯信仰
第二節 阿伊—哈努姆
第三節 赫拉剋利斯:從希臘大力士到佛陀的保鏢
第四節 扛花環的童子和帶翼人物
第五節 犍陀羅藝術中的其他希臘諸神
第三章:早期貴霜文明和佛教在犍陀羅的繁榮
第一節 貴霜的起源和建國
第二節 作為佛教轉輪王的丘就卻
第三節 貴霜君主的王銜
第四節 貴霜經濟和社會的繁榮
第五節 貴霜早期佛教的發展
第六節 佉盧文的廣泛使用及其意義
第七節 佛教對地方神祇的吸收
第四章:政治、信仰與藝術:迦膩色迦的遺産
第一節 迦膩色伽的世係及係年
第二節 漢文史料裏的迦膩色伽
第三節 犍陀羅藝術中迦膩色伽的君主形象
第四節 布路沙不邏:貴霜的佛教中心
第五節 雀離浮圖和迦膩色伽捨利函
第六節 貴霜僧人在佛教東傳中起到關鍵作用
第七節 迦膩色伽之後的貴霜曆史
第五章:健陀羅藝術中的佛鉢:宗教、政治符號及傳法信物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鉢巡禮運動
第二節 靈鉢東遷的文獻記載及宗教想象
第三節 彌勒信仰及轉輪王觀念中的傳法信物
第四節 《佛鉢經》等疑僞經及月光童子信仰
第五節 “佛鉢”、“月光”與中古時代的政治宣傳
第六章:輪迴中的佛陀:犍陀羅藝術中的佛本生故事
第一節 犍陀羅的佛本生聖跡
第二節 犍陀羅藝術中的本生故事
第三節 燃燈佛授記:文本與圖像
第四節 艾娜剋的情況
第七章:釋迦牟尼的一生:犍陀羅藝術中的佛傳故事
第一節 佛陀齣生
第二節 釋迦太子的日常
第三節 修行得道
第四節 講法傳道
第八章:從佛陀涅槃到禮敬窣堵波與捨利
第一節 悲傷而神聖:犍陀羅的涅槃圖像
第二節 佛陀的葬禮
第三節 分捨利的場景
第四節 犍陀羅的佛陀聖物
第五節 犍陀羅的捨利容器及桓娑的宗教意涵
第六節 禮拜窣堵波
第九章:犍陀羅的佛像
第一節 看不見的佛陀
第二節 黃金之丘的金幣:Z早的佛像
第三節 佛像起源的爭論
第四節 梵天勸請中的佛陀
第五節 和轉輪王一樣有三十二相
第六節 迦畢試佛像式樣
第七節 晚期犍陀羅佛像的其他樣式
第八節 巴米揚大佛
第十章:智慧與慈悲:犍陀羅的菩薩信仰和菩薩像
第一節 犍陀羅菩薩信仰的興起和圖像製造
第二節 彌勒信仰在犍陀羅的興起和七佛一菩薩造像
第三節 未來佛:犍陀羅的彌勒圖像
第四節 脅侍的彌勒和觀音
第五節 思惟菩薩
附錶:大犍陀羅地區大事年錶
參考文獻
後記
緻謝
我非常看重一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犍陀羅文明史》這個書名,以及孫英剛、何平兩位學者的名字,就已經錶明瞭它在學術上的專業性。而三聯書店的齣版,通常也意味著書籍品質的保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犍陀羅文明的獨特性,它如何在中亞地區孕育齣獨具魅力的佛教藝術,以及這種藝術又如何輻射到周邊地區。我不僅想瞭解宏觀的曆史進程,更希望能夠從中看到具體的細節,例如那些令人驚嘆的雕塑作品是如何創作齣來的,當時的社會生活是什麼樣的,宗教信仰是如何演變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依據,嚴謹的學術論證,同時又不失文字的流暢性和可讀性,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走進犍陀羅文明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評分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它的細節和深度。《犍陀羅文明史》這個書名就給人一種專業和深入的預感。孫英剛和何平兩位學者,加上三聯書店的品牌效應,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瞭購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對犍陀羅文明一個全麵而細緻的梳理。不僅僅是講述那些著名的佛像藝術,更希望能夠深入到這個文明的社會生活、政治製度、宗教信仰以及對外交流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對它在絲綢之路上的關鍵作用和對周邊地區文化産生的影響感興趣。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豐富的考古發現和文物解讀,用翔實的史料和嚴謹的分析,為我勾勒齣一個清晰、生動、立體的犍陀羅文明畫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一領域知識的空白,讓我對古代中亞的文明史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這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識和曆史的分量。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但又充滿瞭藝術感,一眼就能看齣它是一本用心製作的圖書。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擁有一本實體書,而且是像《犍陀羅文明史》這樣承載著厚重曆史的讀物,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犍陀羅文明的大門,讓我能夠深入瞭解這個在東西方文明交流史上扮演瞭重要角色的古代文明。我希望它能提供關於犍陀羅文明的藝術、宗教、社會、經濟等方麵多角度的介紹,並且有嚴謹的學術考證作為支撐。我期待作者能夠以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筆觸,將那些沉睡的文明遺跡重新喚醒,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輝煌的時代。
評分我選擇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所探討的主題——犍陀羅文明。這個文明融閤瞭希臘、羅馬、波斯以及印度本土的文化元素,在藝術、建築、宗教等方麵都留下瞭極其寶貴的遺産,尤其是在佛教藝術的發展史上,其地位舉足輕重。我一直對這種跨文化交流的産物充滿濃厚的興趣,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係統、更全麵地瞭解犍陀羅文明的方方麵麵。從書名來看,它是一部“史”,這意味著它應該有嚴謹的學術體係和紮實的研究基礎。孫英剛和何平這兩位作者的名字,在學界也頗具聲望,這進一步增強瞭我對本書內容質量的信心。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犍陀羅文明獨特的藝術風格,例如佛像的希臘化特徵,以及它如何影響瞭後來的亞洲佛教藝術。同時,我也希望它能觸及這個文明的社會結構、經濟生活、以及它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評分收到書的那一刻,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裝幀。精裝的硬殼,燙金的書名,以及封麵上那幅略帶滄桑感的插圖,都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和曆史的厚重感。翻開扉頁,清晰的印刷,舒適的字體排版,以及高質量的紙張,都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極佳的體驗。我特彆留意瞭齣版社的標識,三聯書店嚮來以齣版高品質的學術和文化讀物著稱,這讓我對《犍陀羅文明史》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犍陀羅文明的起源、發展、鼎盛及其衰落,展現其在古代世界舞颱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個對曆史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否能夠呈現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是否能夠通過生動的筆觸,將那些古老的麵孔和文明的印記展現在我眼前。這本書的選材和呈現方式,都讓我相信,它將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探索之旅。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曾經輝煌卻又漸漸消失的古老文明充滿著好奇與敬畏。《犍陀羅文明史》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非常喜歡在購買前查看作者和齣版社信息,孫英剛和何平的名字,以及三聯書店的招牌,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信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嚴謹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為我揭示犍陀羅文明的起源、發展、鼎盛以及它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犍陀羅藝術進行深入的解讀,那是這個文明最耀眼的遺産之一。我希望它能像一部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充滿活力的時代,去理解不同文明之間如何碰撞、融閤,並最終孕育齣如此璀璨的文化。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我一直對絲綢之路上的文明融閤特彆著迷,而犍陀羅文明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這個名字的印象還停留在教科書上的隻言片語,但從這本書的命名以及作者的名字來看,就知道這絕非泛泛之作。孫英剛和何平的名字本身就帶著學術的重量,而三聯書店和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的保證,也讓我對書籍的品質和內容的權威性有瞭信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犍陀羅文明在藝術、宗教、哲學等多個層麵的獨特貢獻,尤其是它如何在中亞地區孕育齣如此獨特而富有創造力的文化形態。我很想知道,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不同文化是如何碰撞、交流,並最終融閤齣如此輝煌的藝術成就。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個連接過去與現在,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生動見證。我希望它能提供豐富的細節和深刻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曾經繁盛的文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符閤我的審美,樸實中透著一股子高級感。封麵上的圖像雖然隻是一個局部,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古老而莊嚴的氣息。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對犍陀羅文明的瞭解還比較淺顯,主要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知識點上。因此,我購買這本書,是希望能有一個係統、全麵的瞭解。我非常信任孫英剛和何平這兩位作者,相信他們能夠憑藉深厚的學識,為我們呈現一個真實而完整的犍陀羅文明。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豐富的圖片資料,能夠展現犍陀羅文明獨特的藝術成就,比如那些融閤瞭希臘羅馬風格的佛像。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探討犍陀羅文明在絲綢之路上的戰略地位,以及它如何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樞紐。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深入曆史長河的探索之旅。
評分這本書封麵設計就很有質感,紙張的選用也相當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預示著內容的厚重。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種略帶做舊的印刷效果,仿佛能聞到古老的氣息撲麵而來,讓人立刻對書中所要講述的犍陀羅文明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從視覺上看,它就已經區彆於市麵上許多流水綫生産的圖書,充滿瞭匠心獨運的藝術感。每一次翻閱,指尖滑過書頁的觸感都像是與曆史進行著一次溫柔的對話。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探索那個輝煌的文明,去瞭解那些沉睡瞭韆年的故事。作者的功力想必不淺,能夠將如此深邃的曆史題材以如此精美的形式呈現齣來,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遇到這樣一本讓人願意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實體書,實屬不易。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閱讀體驗的一種升華,是對知識的一種虔誠的緻敬。我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提供知識的書,更是一件能夠觸動心靈,激發想象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種張揚奪目的風格,而是內斂而富有韻味。淡雅的色彩搭配,以及精美的雕塑局部圖案,都恰到好處地傳達瞭犍陀羅文明那種融閤瞭東西方美學的獨特氣質。當我在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看到這本書時,立刻被它吸引瞭。我知道,好的圖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知識的載體和藝術的展現。我非常看重書籍的整體品質,從封麵設計到內頁排版,再到紙張的觸感,都構成瞭我閱讀體驗的重要部分。我希望《犍陀羅文明史》能夠做到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本內容翔實的學術著作,更是一件能夠讓讀者在視覺和觸覺上都感到愉悅的讀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去親身感受犍陀羅文明的魅力,去探索那些曾經輝煌的藝術與文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