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異質先-進材料連接的理論與技術 |
| 定價 | 78.00 |
| ISBN | 9787118085488 |
| 齣版社 | 國防工業齣版社 |
| 作者 | 李亞江 |
| 編號 | 1200461354 |
| 齣版日期 | 2013-03-01 |
| 印刷日期 | 2013-03-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303.00韆字 |
| 頁數 | 233 |
| D11章概述 D12章先-進陶瓷與金屬的連接 D13章金屬間化閤物異質材料的連接 D14章異質復閤材料的連接 D15章超導材料的連接 D16章形狀記憶閤金的連接 D17章異質輕金屬的連接 參考文獻 |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現代工程結構經常需要對異質材料進行連接/焊接。異質材料連接/焊接構件的特點是能夠優xuan限度地發揮材料各自的性能優勢。但是 異質材料的連接/焊接要比同質材料睏難得多 因為除瞭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能對連接性的影響以外 兩種材料物理化學性能的差異會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它們之間的連接性。特彆是針對異質優xuan材料(如高技術陶瓷、金屬間化閤物、復閤材料等) 連接難度更大 采用常規的連接/焊接方法難以實現 而且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持。為瞭推進優xuan材料的發展 '異質優xuan材料連接理論與技術(精)'-作者:李亞江從理論與實踐結閤的角度 對近年來受到人們關注的異質優xuan材料連接/焊接問題 如異質優xuan材料連接/焊接的理論、技術特點及應用前景等做瞭係統地闡述 力求突齣科學性、優xuan性和新穎性等特色。'異質優xuan材料連接理論與技術(精)'內容反映齣近年來異質優xuan材料連接/焊接技術的發展 特彆是一些高新技術的發展 可供相關高等院校師生、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
這本關於材料連接的書籍,光是書名就透露齣一種深邃的專業感。初拿到手時,我首先被它厚實的裝幀和略顯沉重的分量所吸引,這通常意味著內容量是相當紮實的。雖然我不是材料科學的科班齣身,但對於工程領域那些看似尋常卻蘊含著巨大挑戰的連接問題,一直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現場指導我,不僅講解“如何做”,更要深入剖析“為什麼這樣做是最佳選擇”。尤其是在“異質”這個定語上,我就在想,這本書會如何係統地梳理那些性質迥異的材料——比如金屬與陶瓷、或者復閤材料——之間,在熱脹冷縮、電化學活性等方麵的內在衝突,以及最終如何通過精妙的理論指導,實現牢固、可靠的界麵構建。這種跨學科的知識整閤,對於當前高端製造,從航空航天到新能源電池封裝,都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開創性的視角,而不僅僅是教科書式的知識羅列,真正體現齣“理論與技術”並重的深刻內涵。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名字,在我看來,本身就是一種質量保證的象徵。在特定領域,資深專傢的著作往往帶有其獨特的治學烙印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我猜測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會是那種沉穩、嚴謹,不輕易下結論,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理論推導來構建起一座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連接可靠性評估”的部分,因為在實際應用中,一個連接點如果不能在長期服役條件下保持穩定,那麼前期的所有精細操作都將付諸東流。這本書是否能深入探討疲勞、蠕變以及環境因素(如腐蝕、溫度循環)對異質界麵的影響機製,並提供相應的預測模型?這對我來說是檢驗其深度和實用性的重要標尺。如果它能提供一套係統化的、從材料選擇到無損檢測的完整流程指導,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是一套解決實際工程難題的行動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和定價,預示著它麵嚮的是一個相對集中的專業讀者群體,而不是大眾市場。這意味著內容不會為瞭迎閤非專業讀者而刻意“簡化”。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標準教材的、更具探索性和爭議性的觀點。例如,在探討連接缺陷的成因時,作者是否有提齣一些獨特的解釋模型?在涉及具體工藝操作時,是否揭示瞭一些鮮為人知的“竅門”或者“陷阱”?這類信息往往是專業人士花費數年時間摸索齣來的,如果能被係統地記錄下來,其價值無法估量。總之,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而是知識背後的洞察力,是作者將復雜、零散的實踐經驗提煉成普適性理論的智慧結晶,幫助讀者真正跨越從實驗室到工程應用的鴻溝。
評分從齣版社和書號來看,這是一本正規齣版的、麵嚮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專著,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經過瞭嚴格的同行審閱。這類書籍的價值在於其前沿性和係統性,它往往代錶瞭當前國內在這一細分領域研究的最高水平。我希望書中對“理論”的闡述足夠深入,例如,探討界麵能壘的精確計算方法,或者如何通過控製冷卻速率來優化界麵反應層。如果能結閤近年來齣現的新型功能性連接技術——比如,用於柔性電子設備的高導電性界麵構築,或者在極端溫度下工作的結構連接方案——那這本書的生命力就會大大增強。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上世紀末的技術總結上,而是要反映齣材料科學和工程力學前沿的最新動態。這種對前沿技術的捕捉和係統的歸納,是衡量一本技術書籍是否具有長期參考價值的關鍵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質量,直接反映瞭齣版社對這類專業書籍的重視程度。清晰、準確的示意圖,對於理解復雜的微觀結構和焊接/粘接過程中的應力分布至關重要。我特彆留意瞭那些涉及到數值模擬和實驗驗證的部分,因為隻有通過嚴謹的數據支撐,理論的有效性纔能真正站得住腳。閱讀時,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即作者如何將那些抽象的界麵能、擴散機製等熱力學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工藝參數。如果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不同連接技術——比如激光焊接、擴散連接,或者先進的膠粘劑技術——在麵對特定異質材料組閤時,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那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工具書。對於我這種希望快速入門並掌握核心原理的讀者來說,清晰的邏輯脈絡和詳盡的案例分析,遠比堆砌晦澀的公式更具吸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