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美军作战评估理论与实践
书号:9787513053877
定价:69.80
作者/编者: 毛翔、褚睿、邢鹏宇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编辑推荐
专业方面紧跟西方军事强国在作战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对于军迷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编者:毛翔,褚睿,邢鹏宇
主编毛翔: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长期从事我军联合作战理论和外军作战理论研究,出版多本外军作战理论专著、译著。主编褚睿: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先后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学博士,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要从事美军作战理论的教学科研,出版多本外军作战理论专著、译著。副主编邢蓬宇: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长期从事我军联合作战理论和外军作战理论研究,出版多本外军作战理论专著、译著。
*章概论
一、现代美军作战评估实践历程
二、理解相关术语
三、作战过程的实证性评估思维
四、作战评估原则
五、各战争层级的评估活动
六、作战评估的目的
di二章作战评估指标要件
一、作战目的与效果
二、设计评估指标的考虑
三、绩效评估指标及制定
四、效力评估指标及制定
五、具体评估指标的定义、作用及其制定
六、三类指标的区别、设置数量和检验
di三章作战评估框架
一、作战评估框架简介
二、作战评估框架的功能
三、作战评估框架应用实例
di四章作战评估团队组织及评估工具运用
一、作战评估中的指挥官与参谋团队
二、定制灵活编组作战评估团队
三、分层模块化建立评估工具体系
di五章作战评估活动实施步骤
一、作战评估准备及启动
二、明确作战评估信息需求
三、制订或修订作战评估计划
四、收集作战评估信息
五、基于事件和(或) 周期性评估
六、提供评估反馈和建议
di六章融入指挥决策的评估活动
一、评估与其他指控活动间的关系
二、嵌入JOPP的作战评估计划制定活动
三、作战节奏中的评估活动
四、评估团队在作战中心的运行案例
di七章战术层战斗评估活动
一、战斗评估的构成
二、指挥官指导与战斗毁伤评估
三、战斗毁伤评估小组编成
di八章战斗毁伤评估周期
一、战斗毁伤评估计划制定
二、战斗毁伤评估信息收集
三、战斗毁伤评估信息处理与利用
四、战斗毁伤评估产物
五、战斗毁伤评估产物分发
六、机动目标战斗毁伤评估的战术、技术和程序
附录A:北约《作战评估手册》摘录
一、概述
二、北约的作战评估
三、评估设计及其对行动计划的支持
四、评估分析、解读和建议
五、评估活动中的民事方法
附录B:作战评估附件样例
一、北约作战评估文件附件格式样例
二、美国陆军作战评估文件附件格式样例
三、美国海军作战评估文件附件格式样例
附录C:联合目标工作周期
一、diⅠ阶段——*终态势和指挥官作战目的
二、diⅡ阶段——目标确认和优先级排序
三、diⅢ阶段——作战能力分析
四、diⅣ阶段——指挥官决策和兵力分配
五、diⅤ阶段——任务计划制定和部队实施
六、diⅥ阶段——目标工作评估
附录D:联合特遣部队评估小组构成与职责
一、行动计划制定期间的评估团队
二、执行期间的评估团队
缩略语及术语释义
一、缩略语
二、术语释义
参考文献
说实话,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才开始接触这本书的,起初还担心内容会过于偏重某一特定流派的观点,难以做到客观中立。然而,阅读下来,我发现作者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平衡感和包容性。他们似乎非常善于梳理和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军事学派对于“作战评估”这一核心问题的不同理解和侧重点。书中对不同评估模型的优劣势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推崇某一种“万能钥匙”。这种学术上的审慎态度,让人感到非常信服。这种多维度的审视,使得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批判性地思考,避免了盲从。它鼓励我们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透着一股子专业和严谨。封面设计简洁有力,色彩搭配沉稳大气,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直奔主题。初翻几页,就能感受到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安排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特别累。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术语和概念的标注非常清晰,侧边栏的注释也做了适当的补充,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这种注重细节的制作态度,让人感觉作者和出版社对这部作品是抱有极大的敬意的,毕竟内容再好,如果载体体验不佳,也会大打折扣。总的来说,光从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和阅读体验来看,它绝对称得上是近期我接触到的,在专业书籍制作方面堪称典范的作品之一。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那些宏大叙事和理论构建类的书籍情有独钟,总觉得透过这些体系化的知识,才能真正窥见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初看之下,似乎带着一丝教科书式的克制与冷静,但仔细品味,便能察觉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学术功底和对现实案例的深刻洞察。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严密,论证过程步步为营,几乎找不到可以被轻易挑刺的逻辑漏洞。他们似乎擅长将复杂、晦涩的军事理论,通过精妙的比喻和结构化的分解,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脉络。我尤其欣赏那种从宏观战略层面,层层递进,最终落脚到具体战术执行层面的推导方式,这种全景式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只停留在概念的堆砌上,而是力求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评估框架,这种系统性思维的构建,才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个人职业规划和日常决策制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这可能是我从未预料到的收获。虽然我的工作领域并非直接与军事行动相关,但其中所强调的“系统性风险识别”、“多变量权重分析”以及“基于结果的迭代优化”等方法论,具有极强的普适性。书里讲解的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反馈循环机制,如何量化那些原本看似“定性”的要素,这些对我处理项目管理和资源分配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工具。我发现,将评估的视角从单一的成功或失败,拓展到对过程的精细化拆解后,我们能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瓶颈。这种方法论的迁移能力,体现了本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绝非局限于军事领域的刻板解读。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随着章节的深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开始时,或许带有一点外交辞令和官方报告的影子,用词精准但略显生硬。但越往后读,尤其是在讨论到实战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部分,作者的情感色彩和个人见解开始逐渐显露出来,笔触变得更加生动和富于洞察力。尤其是在描绘某些历史案例的评估过程时,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紧迫感和决策者的内心挣扎,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从冰冷的理论到鲜活的实践经验的自然过渡,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张力。它成功地避免了纯理论书籍的枯燥,也超越了一般性的案例集锦,形成了一种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的独特叙事风格,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智力上的愉悦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