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上海辭書齣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的《元明清詩鑒賞辭典(共2冊新1版)(精)》初版於1994年,在選目與賞文撰寫方麵,邀請瞭當時靠前眾多有名的詞學專傢共同參與,本著普及與提高並重的宗旨遴選篇目,撰寫賞文,編訂附錄,充分反映瞭當時元明清詩歌研究的豐碩成果與優選水平。全書共收錄遼、金、元、明、清、近代430位詩人的詩作1300餘篇。本書新一版擬以原版為基礎,增刪、改正若乾舛訛,並對附錄作增補,使本書質量更臻精審完善。並依照新一版版式對全書進行重新設計,使版麵更加賞心悅目,全麵提升本書的檔次和品位,以滿足不同文化消費層次的讀者需要。 上海辭書齣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 編 上海辭書齣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專業的文學鑒賞辭典編纂機構,曾策劃編纂瞭上海辭書齣版社“古文觀止與詩歌三百首鑒賞”係列以及“中國文學名傢鑒賞”係列等精品圖書。本書作者集閤瞭中國百年來近百位古典文學界有名的專傢學者,有錢仲聯、章培恒、潘嘯龍、曹旭、硃則傑、陳伯海、周振甫等。 序章培恒 在有些人看來,元明清詩歌在成就上不僅遠遜於唐詩,而且也大大不如宋詩。但在實際上,元明清文學正是從宋代文學發展到五四新文學的必不可少的橋梁。自然,五四文學還吸取瞭異域的營養,但我國文學如不曾經曆過元明清時期的雖則是緩慢的發展,而仍然停留在宋代文學的階段,也就根本不存在吸取異域營養的前提。倘若有人認為五四文學隻是我國文學史上的怪胎,遠沒有宋代文學之純正可愛,那自然無話可說,否則也就不能不承認元明清文學所具有的曆史地位。元明清文學的上述橋梁作用不但體現在戲麯、小說方麵,也體現在詩歌方麵。對當時的知識人來說,戲麯、小說僅僅是小道,並不能代錶知識人的文學創作和觀念的主流。如果隻是在戲麯、小說創作中齣現瞭新的傾嚮,而在詩歌創作中一仍舊貫,文學的基本麵貌就不能算是發生瞭變化,從而也就不能在總體上為五四文學準備必要的條件。就這一點來說,元明清詩歌的新等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中國古典文學的朋友,我深知“鑒賞”二字的分量,它絕非簡單的釋義堆砌,而是需要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鑒賞力。這本書在內容組織上的精妙,首先體現在它對詩作主題的歸類和提煉上。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瞬間抓住一首詩歌的“魂”所在,用最凝練卻又飽含情思的語言,將作者的創作心境、時代背景以及藝術手法層層剝開,呈現給讀者。我特彆欣賞它在解讀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典故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學識,既沒有過度學術化而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也沒有為瞭通俗而流於膚淺。它總能在準確的考據和流暢的文筆之間找到那個完美的平衡點,每一次閱讀,都像是有位博學的長者在耳邊娓娓道來,讓人豁然開朗,對詩歌的理解提升瞭一個層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力量,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
評分說實話,很多工具書的命運都是被束之高閣,偶爾查詢時纔被想起。但這本書,我發現自己會主動地去“翻閱”它,而不是被動地“查找”它。它的敘事性解讀和精煉的背景介紹,常常能激發我進一步去探究詩人生平和相關曆史背景的欲望。我注意到,在很多篇章的收尾處,總能看到一些發人深省的總結性文字,這些文字似乎在邀請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將古典詩歌的審美情趣與當代個體的生命體驗巧妙地融閤起來。這本辭典,成功地做到瞭讓古典文學“活”起來,它不是一座冰冷的知識寶庫,而更像是一位睿智的嚮導,默默地陪伴著我,每一次與它的接觸,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具體、更溫暖的感知。
評分這本詩詞鑒賞辭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素雅的封麵設計,就讓人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古典韻味。紙張的選取也十分考究,觸感溫潤而不失韌性,即便是反復翻閱,也絲毫沒有廉價感。更值得稱道的是其版式布局,字體清晰可辨,疏密有緻,使得冗長的詩詞條目在視覺上並不顯得擁擠。尤其是那些注釋和賞析部分,排版得極其精巧,引文與解釋之間的界限分明,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我常常在昏黃的書房燈光下,捧著它細細品味,那種與古代文人墨客進行無聲對話的感覺,著實美妙。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景觀,體現瞭編纂者對傳統美學的尊重與傳承,讓人在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被其外在的品質所摺服,心生敬意。
評分這本書的收錄範圍和選取標準,也體現瞭編纂團隊的獨特眼光和嚴謹態度。翻開任何一個章節,你都能感受到一種平衡的美學——既有傢喻戶曉的韆古絕唱,也穿插著一些相對冷門卻極富藝術價值的篇章,這些“遺珠”的齣現,極大地拓寬瞭我的閱讀視野,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那些常常被主流評論忽略的寶藏。這種編纂的“匠心”,絕不是機械性的資料堆砌,而是經過瞭高度的篩選和判斷。例如,對於那些評價褒貶不一的詩作,它並沒有簡單地站隊,而是客觀呈現瞭不同時代、不同學者的見解,留給讀者足夠的思考空間。這種處理方式,體現瞭極高的學術擔當和開放的胸襟,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讀詩”,更是“思考詩”的方法論,讓我意識到文學鑒賞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對話和演進的過程。
評分閱讀體驗的流暢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檢索的便捷性。在這方麵,此書的設計無疑是下瞭大功夫的。我曾多次在深夜靈感突現時,需要迅速定位某位詩人某一句詞的準確齣處。索引係統的構建,遠超我預期的直觀和高效。無論是按人名、按韻腳、按特定的意象關鍵詞來查找,都能很快地找到目標。特彆是它在提供相關詩作鏈接或相互參照時的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當你閱讀一首描寫邊塞風光的詩時,它往往會旁注或鏈接到另一位詩人同主題的作品,這種無縫銜接的關聯性閱讀體驗,極大地增強瞭知識體係的構建感,不再是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張相互依存的文學網絡,讓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效率和樂趣得到瞭雙重的滿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