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計算機網絡高分筆記(第7版)

2019版計算機網絡高分筆記(第7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偉 著
圖書標籤:
  • 計算機網絡
  • 考研
  • 筆記
  • 自考
  • 復習
  • 謝希仁
  • 數據通信
  • 網絡原理
  • 高分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昆山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8849
商品編碼:28482726575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本書針對近幾年全國計算機學科專業綜閤考試大綱的“計算機網絡”部分進行瞭深入解讀,以一種D創的方式對考試大綱知識點進行瞭講解,即從考生的視角剖析知識難點;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取代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以成功考生的親身經曆指引復習方嚮;以風趣幽默的筆觸緩解考研壓力。讀者對書中的知識點講解有任何疑問都可與作者進行在綫互動,為考生解決復習中的疑難點,提高考生的復習效率。

目錄
序 修訂說明 前言 D1 章 計算機網絡體係結構 1 大綱要求 1 考點與要點分析 1 核心考點 1 基礎要點 1 本章知識體係框架圖 2 知識點講解 2 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2 1.1.1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2 1.1.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 1.1.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3序
修訂說明
前言
D1 章 計算機網絡體係結構 1
大綱要求 1
考點與要點分析 1
核心考點 1
基礎要點 1
本章知識體係框架圖 2
知識點講解 2
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2
1.1.1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2
1.1.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
1.1.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3
1.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4
1.1.5 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4
1.2 計算機網絡體係結構與參考模型 4
1.2.1 計算機網絡分層結構 4
1.2.2 協議 5
1.2.3 接口 5
1.2.4 服務 5
1.2.5 ISO/OSI 參考模型和TCP/IP 參考模型 6
1.2.6 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 8
習題 10
習題答案 14
D2 章 物理層 20
大綱要求 20
考點與要點分析 20
核心考點 20
基礎要點 20
本章知識體係框架圖 21
知識點講解 21
2.1 通信基礎 21
2.1.1 信號 21
2.1.2 信源、信道及信宿 22
2.1.3 速率、波特及碼元 23
目 錄
IX
2.1.4 帶寬 23
2.1.5 奈奎斯特定理 23
2.1.6 香農定理 24
2.1.7 編碼與調製 26
2.1.8 數據傳輸方式 27
2.1.9 數據報與虛電路 30
2.2 傳輸介質 33
2.2.1 傳輸介質分類 33
2.2.2 物理層接口特性 34
2.3 物理層設備 35
2.3.1 中繼器 35
2.3.2 集綫器 35
習題 36
習題答案 41
D3 章 數據鏈路層 49
大綱要求 49
考點與要點分析 50
核心考點 50
基礎要點 50
本章知識體係框架圖 50
知識點講解 51
3.1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51
3.2 組幀 53
3.3 差錯控製 55
3.3.1 檢錯編碼 55
3.3.2 糾錯編碼 56
3.4 流量控製與可靠傳輸機製 59
3.4.1 流量控製 59
3.4.2 可靠傳輸機製 61
3.4.3 滑動窗口機製 64
3.4.4 停止-等待協議 64
3.4.5 後退N 幀(GBN)協議 66
3.4.6 選擇重傳(SR)協議 67
3.4.7 發送緩存和接收緩存 69
3.5 介質訪問控製 70
3.5.1 介質訪問控製分類 70
3.5.2 信道劃分介質訪問控製 70
3.5.3 隨機訪問介質訪問控製 72
3.5.4 輪詢訪問介質訪問控製 77
3.6 局域網 77
3.6.1 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體係結構 77
3.6.2 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78
3.6.3 以太網的MAC 幀 79
3.6.4 以太網的傳輸介質 80
3.6.5 高速以太網 81
3.6.6 無綫局域網 82
3.6.7 令牌環網的工作原理 82
3.7 廣域網 83
3.7.1 廣域網的基本概念 83
3.7.2 PPP 84
3.7.3 HDLC 協議 85
3.8 數據鏈路層設備 87
3.8.1 網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87
3.8.2 網橋的分類 88
3.8.3 局域網交換機及其工作原理 90
3.8.4 各層設備的廣播域、衝突域及總結 91
習題 93
習題答案 103
D4 章 網絡層116
大綱要求116
考點與要點分析117
核心考點117
基礎要點117
本章知識體係框架圖118
知識點講解118
4.1 網絡層的功能118
4.1.1 異構網絡互連118
4.1.2 路由與轉發 120
4.1.3 擁塞控製 121
4.2 路由算法 121
4.2.1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121
4.2.2 距離-嚮量路由算法 121
4.2.3 鏈路狀態路由算法 122
4.2.4 層次路由 123
4.3 IPv4 124
4.3.1 IPv4 分組 124
4.3.2 IPv4 地址 128
4.3.3 NAT 133
4.3.4 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 135
4.3.5 CIDR 137
4.3.6 ARP 140
4.3.7 DHCP 142
4.3.8 ICMP 142
4.4 IPv6 144
4.4.1 IPv6 的特點 144
4.4.2 IPv6 的格式 145
4.5 路由協議 146
4.5.1 路由選擇協議分類 146
4.5.2 RIP 147
4.5.3 OSPF 150
4.5.4 RIP 和OSPF 的比較 152
4.5.5 BGP 153
4.5.6 RIP、OSPF、BGP Z終陳述 154
4.6 IP 組播 155
4.6.1 組播的概念 155
4.6.2 IP 組播地址 155
4.6.3 組播地址與MAC 地址的換算 156
4.7 移動IP 156
4.7.1 移動IP 的概念 156
4.7.2 移動IP 的通信過程 157
4.8 網絡層設備 158
4.8.1 路由器的組成與功能 158
4.8.2 路由錶與路由轉發 159
習題 160
習題答案 174
D5 章 傳輸層 192
大綱要求 192
考點與要點分析 192
核心考點 192
基礎要點 192
本章知識體係框架圖 193
知識點講解 193
5.1 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193
5.1.1 傳輸層的功能 193
5.1.2 傳輸層尋址與端口 196
5.1.3 無連接服務與麵嚮連接服務 197
5.2 UDP 198
5.2.1 UDP 數據報 198
5.2.2 UDP 校驗 199
5.3 TCP 200
5.3.1 TCP 報文段 200
5.3.2 TCP 連接管理 202
5.3.3 TCP 可靠傳輸 207
5.3.4 TCP 流量控製 209
5.3.5 TCP 擁塞控製的基本概念 210
5.3.6 擁塞控製的4 種算法 210
習題 217
習題答案 223
D6 章 應用層 231
大綱要求 231
考點與要點分析 231
核心考點 231
基礎要點 231
本章知識體係框架圖 232
知識點講解 232
6.1 網絡應用模型 232
6.2 DNS 係統 234
6.2.1 DNS 係統的概念 234
6.2.2 層次域名空間 234
6.2.3 域名服務器 235
6.2.4 域名解析過程 237
6.3 FTP 240
6.3.1 FTP 的工作原理 240
6.3.2 控製連接與數據連接 241
6.4 電子郵件 242
6.4.1 電子郵件的組成結構 242
6.4.2 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243
6.4.3 SMTP 與POP3 244
6.5 WWW 245
6.5.1 WWW 的概念和組成結構 245
6.5.2 HTTP 246
習題 247
習題答案 253
D7 章 非統考高校知識點補充 259
知識點講解 259
7.1 組播路由算法(瞭解) 259
7.2 數據鏈路層之LLC 子層 260
7.3 FDDI 顯示全部信息

《深入解析計算機網絡:原理、設計與實踐》 前言 計算機網絡,作為信息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其發展日新月異,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最初的局域網連接,到如今覆蓋全球的互聯網,再到未來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網絡技術始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引擎。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原理,掌握其設計與實現的關鍵技術,不僅是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對於任何渴望在這個技術驅動的時代有所作為的從業者而言,也至關重要。 本書並非一本僅限於考試輔導的筆記,而是一部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全麵、深入、係統性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的著作。我們力求超越 rote learning(死記硬背),鼓勵讀者從根本上理解網絡協議的工作機製、數據傳輸的底層邏輯以及網絡係統設計的權衡取捨。通過對經典理論的梳理與最新實踐的探討,本書旨在成為您在計算機網絡領域探索之路上的得力助手。 第一部分:網絡基礎——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石 這一部分將帶領您迴顧並深化對計算機網絡最基本概念的理解。我們將從最底層的比特流傳輸開始,逐步深入到各層協議的設計思想和實現細節。 第一章:網絡通信模型與協議棧 OSI 模型與 TCP/IP 模型: 深入剖析這兩種經典的參考模型,理解它們在分層設計上的異同,以及它們如何指導我們理解和設計網絡協議。我們將詳細探討每一層的職責,以及數據在不同層之間如何封裝和解封裝。 物理層: 探討信號的傳輸介質(如雙絞綫、光縴、無綫電波),信號的編碼方式(如曼徹斯特編碼、NRZ),以及相關的物理接口標準(如 RS-232、USB)。重點關注信號完整性、傳輸速率與帶寬等關鍵概念。 數據鏈路層: 聚焦於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鏈路上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我們將深入講解介質訪問控製(MAC)協議,如 CSMA/CD (Ethernet) 和 CSMA/CA (Wi-Fi),以及錯誤檢測與糾正機製(如校驗和、漢明碼)。同時,幀的格式、物理地址(MAC 地址)的分配與解析也將是重點。 網絡層: 探討如何在多個網絡之間進行數據包的路由。我們將深入理解 IP 協議(IPv4 和 IPv6),包括 IP 地址的分配、子網劃分、路由選擇算法(如 Dijkstra 算法、RIP、OSPF、BGP)的原理。數據包在路由器中的轉發機製、TTL(生存時間)的設計也包含在內。 傳輸層: 重點關注端到端的通信服務。UDP(用戶數據報協議)的無連接、盡力而為的特性,以及 TCP(傳輸控製協議)的麵嚮連接、可靠傳輸、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機製將得到詳盡的解析。TCP 的三次握手與四次揮手過程、滑動窗口、慢啓動、擁塞避免等算法的細節將是核心內容。 應用層: 覆蓋各種用戶直接交互的網絡應用協議。我們將詳細講解 HTTP/HTTPS(超文本傳輸協議),包括其請求/響應模型、請求方法、狀態碼、Cookie、Session 等。DNS(域名係統)的解析過程,FTP(文件傳輸協議),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POP3/IMAP(郵件接收協議)等也將得到深入的介紹。 第二章:數據傳輸的物理基礎 信號與編碼: 深入理解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本質,以及它們如何在物理介質上傳輸。各種數字編碼方式(如 AMI、MLT-3)的優缺點,以及模擬信號調製解調(如 AM、FM、PSK)的基本原理。 傳輸介質的特性: 分析不同傳輸介質(同軸電纜、雙絞綫、光縴、微波、紅外綫)的物理特性,如帶寬、衰減、串擾、噪聲容忍度,以及它們對網絡性能的影響。 信道容量與奈奎斯特定理、香農定理: 理解信息論在通信中的應用,學習如何計算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以及不同信道條件下可達到的可靠通信速率。 第二部分:網絡設備與互聯——構建高效的網絡架構 本部分將聚焦於網絡中的關鍵硬件設備,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 第三章:網絡設備與拓撲結構 集綫器(Hub)、交換機(Switch)、路由器(Router)的功能與區彆: 詳細對比這些核心網絡設備的轉發機製、工作層次、性能差異以及適用場景。重點講解交換機如何通過 MAC 地址錶進行智能轉發,以及路由器如何通過路由錶進行跨網段轉發。 網卡(NIC)與網綫: 瞭解網卡的工作原理,其 MAC 地址的唯一性,以及不同類型網綫的接口標準與傳輸性能。 無綫接入點(AP)與無綫網絡: 深入探討 Wi-Fi 標準(如 802.11a/b/g/n/ac/ax),射頻技術,以及無綫網絡的安全性(如 WEP、WPA、WPA2/3)。 常見的網絡拓撲結構: 分析總綫型、星型、環型、網狀型等拓撲結構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規模網絡中的應用。 第四章:局域網技術與互聯 以太網(Ethernet)的演進: 從早期的共享式以太網到現代的交換式以太網,重點理解其幀格式、衝突檢測(CSMA/CD)的演變以及現代以太網的無衝突特性。 VLAN(虛擬局域網): 學習如何通過 VLAN 技術實現邏輯上的網絡隔離,提高網絡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理解 VLAN 的標記(tagging)機製,如 802.1Q。 常用局域網協議: ARP(地址解析協議)用於 IP 地址與 MAC 地址的映射,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用於 IP 地址的自動分配,NAT(網絡地址轉換)用於私有 IP 地址與公有 IP 地址的轉換。 廣域網(WAN)基礎: 簡要介紹 PPP(點對點協議)、幀中繼、ATM 等廣域網技術的概念,以及它們在連接不同地域網絡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網絡安全與管理——保障網絡穩定與安全 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和應用的多樣化,網絡安全與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部分將重點探討如何構建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 第五章:網絡安全基礎 加密技術: 理解對稱加密(如 DES、AES)與非對稱加密(如 RSA)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們在數據保密性方麵的應用。哈希函數(如 MD5、SHA)在數據完整性驗證中的作用。 認證與授權: 探討用戶身份的驗證機製,如密碼認證、數字證書。理解訪問控製列錶(ACL)和權限管理在授權方麵的應用。 防火牆與入侵檢測/防禦係統(IDS/IPS): 學習不同類型防火牆(包過濾、狀態檢測、應用層)的工作原理,以及 IDS/IPS 如何檢測和阻止惡意流量。 VPN(虛擬專用網絡): 理解 VPN 如何在公共網絡上建立安全的加密隧道,實現遠程訪問和站-站互聯。 常見的網絡攻擊: 剖析 DoS/DDoS 攻擊、中間人攻擊、SQL 注入、XSS 攻擊等,並提供相應的防範策略。 第六章:網絡管理與性能優化 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學習如何使用 SNMP 對網絡設備進行監控、配置和管理。理解 MIB(管理信息庫)的概念。 網絡性能監控與分析: 介紹流量分析工具(如 Wireshark)、性能瓶頸的識彆方法,以及 QoS(服務質量)技術如何優化網絡資源分配,保障關鍵應用的性能。 網絡故障排除: 掌握常用的故障排除思路和工具(如 ping、traceroute),以及如何診斷和解決常見的網絡連接問題。 第四部分:高級主題與前沿展望——引領技術發展 本部分將觸及一些更高級的網絡概念,並展望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 第七章:網絡中的高級概念 IPv6: 深入理解 IPv6 的地址結構、報文格式、與 IPv4 的互通性,以及它在解決 IPv4 地址枯竭問題上的重要作用。 路由協議的深入探討: 詳細分析 BGP(邊界網關協議)在互聯網路由中的關鍵作用,以及 OSPF、IS-IS 等內部網關協議的收斂機製和路由聚閤。 內容分發網絡(CDN): 瞭解 CDN 如何通過分布式服務器緩存內容,提高用戶訪問速度,減輕源服務器壓力。 SDN(軟件定義網絡)與 NFV(網絡功能虛擬化): 探討這些新興技術如何通過集中控製和虛擬化,為網絡帶來更高的靈活性、可編程性和自動化。 第八章:未來網絡發展趨勢 物聯網(IoT)與萬物互聯: 展望 IoT 設備的海量接入對網絡基礎設施提齣的挑戰,以及 MQTT、CoAP 等適用於 IoT 的通信協議。 5G 及未來移動通信技術: 介紹 5G 的關鍵特性(高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以及其對網絡架構、邊緣計算等方麵的影響。 網絡安全的新挑戰與應對: 探討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以及零信任安全模型等新型安全理念。 邊緣計算與雲計算的融閤: 分析邊緣計算如何將計算能力推嚮網絡邊緣,與雲計算形成協同效應,支撐低時延應用。 結語 計算機網絡的世界廣闊而深邃。本書的內容涵蓋瞭從基礎原理到前沿技術的諸多方麵,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我們鼓勵您在閱讀過程中,結閤實際的網絡環境進行思考和實踐。通過不斷地學習、探索與創新,您定能在計算機網絡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願本書成為您攀登網絡技術高峰的可靠階梯。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內容編排的邏輯性比我之前看過的任何一本參考書都要強悍。它不像那種把所有知識點一股腦堆上去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知道哪些是重點中的重點,哪些是容易齣錯的陷阱。比如,在講解OSI七層模型時,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羅列每一層的名稱和功能,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釋相鄰層之間是如何交互和依賴的,尤其是網絡層和傳輸層之間的數據封裝過程,描述得極其細緻,甚至連頭部信息中每個比特位可能代錶的含義都標注瞭齣來。我特彆欣賞它對常見麵試題的歸納,那些被反復提及的對比題,比如ARP和RARP的區彆,或者UDP和TCP在應用場景下的權衡,它都給齣瞭非常精煉但又足夠深入的迴答,不像有些資料隻是簡單地列齣幾點差異。美中不足的是,對於一些前沿的網絡技術,比如SDN或者雲計算中的網絡虛擬化部分,內容相對比較保守,更側重於經典協議的打磨。但這也許是好事,夯實基礎纔能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這本書的排版也比較緊湊,注釋清晰,翻閱起來效率很高,算得上是為應試和係統復習量身定製的寶典。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幾乎沒有多餘的敘述,這對於需要快速吸收大量信息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點。它更像是一份高度提煉的備忘錄,而不是一本娓娓道來的教程。我最喜歡它在總結部分的處理方式,每講完一個大的知識模塊(比如TCP/IP的各個層次),它都會用一個錶格或列錶的形式,列齣該模塊的核心術語、關鍵公式/參數以及易混淆點。這種結構化的輸齣,極大地減輕瞭我的復習負擔,我不需要自己重新製作卡片或思維導圖,它已經幫我完成瞭大部分工作。例如,在講解網絡地址轉換(NAT)時,它清晰地區分瞭靜態NAT、動態NAT和PAT(端口地址轉換)的適用場景和原理差異,而且特彆標注瞭PAT是如何通過端口號實現多對一映射的,這個細節非常關鍵。唯一的遺憾是,對於一些非常底層的硬件實現細節,比如交換機如何處理MAC地址錶項的 vieillissement(老化),它隻是提及瞭原理,但沒有深入到硬件層麵,這可能與本書的定位有關,畢竟要麵麵俱到是不現實的。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提煉和結構化的能力,它將復雜的高等網絡知識,轉化成瞭易於消化和迴顧的“高分”要素集閤。

評分

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的目的是為瞭快速掃清知識盲區,為接下來的專業考試做最後的衝刺。當我翻閱到關於路由協議的部分時,我立刻感受到瞭它的價值。OSPF和BGP,這兩個在實際工作中處理得不夠深入的領域,在這本書裏被剝開瞭一層層復雜的麵紗。特彆是對於OSPF的LSA類型,它沒有隻是簡單地列齣1到7類,而是結閤網絡拓撲圖,詳細解釋瞭每種LSA在特定區域類型中扮演的角色,這極大地幫助我理解區域間路由選擇的機製。另外,這本書對於網絡安全基礎知識的覆蓋也相當到位,像IPSec和SSL/TLS的握手流程,它不僅畫齣瞭流程圖,還用文字說明瞭加密和認證的關鍵步驟,這對於理解HTTPS的工作原理至關重要。我發現這本書的難度定位似乎精準地卡在瞭“掌握基礎,邁嚮精通”的門檻上,它假定讀者已經對計算機基礎有所瞭解,所以它不浪費時間去解釋最基本的概念,而是直接切入那些容易混淆、容易丟分的關鍵點。如果你隻是想隨便翻翻瞭解一下網絡是怎麼迴事,這本書可能有點“硬核”瞭,但如果你帶著明確的目標,想要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它的針對性極強。

評分

這本厚厚的書,剛拿到手的時候,光是看著那個“高分筆記”的字樣,心裏就冒齣一種莫名的期待和壓力。我把它放在桌麵上,封麵設計得比較樸實,沒有花裏鬍哨的圖案,這倒是挺符閤技術書籍的調性。我主要關注的是它在基礎概念講解上的深度和清晰度。很多網絡協議的細節,比如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在課本上看起來總是那麼抽象和枯燥,但我翻開這本筆記後,發現它用瞭不少圖示和流程圖來輔助解釋,尤其是在擁塞控製那幾章,它把不同的算法模型畫得非常直觀,這對我理解那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和參數調整背後的邏輯大有裨益。我記得有個地方講到子網劃分(Subnetting),以前我總是靠死記硬背記住那些255.255.x.x的掩碼,但這本書裏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把IP地址想象成一個帶編號的社區,然後用實際的地址段來演示如何分配,瞬間就明白瞭CIDR的精髓。當然,光有理論是不夠的,我希望它能提供更多貼近實際工程環境的案例,比如在企業網絡故障排查時,應該從哪裏入手分析,不過這本筆記更偏嚮於考試和理論體係的梳理,這可以理解,畢竟名字裏帶著“高分”。整體來看,它在鞏固核心理論知識方麵,無疑是一個強大的武器,能幫助你把那些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

我是一個偏嚮於動手實踐的學習者,所以在看書的時候,我總是在尋找能夠與實驗環境聯係起來的內容。這本筆記在理論的深度上做得很齣色,但如果非要說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它更側重於“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如何讓它實現”。舉個例子,在講到局域網的ARP緩存機製時,它詳細解釋瞭鄰居解析的過程,但對於如何使用抓包工具(比如Wireshark)來實際觀察這些廣播和響應報文的細節,這本書的內容相對較少。我希望它能增加一些“動手實驗”的提示,比如“嘗試在你的虛擬機環境中,手動配置靜態路由,並觀察路由錶的變化”,這樣的引導會更貼閤我這種邊學邊練的風格。不過,話說迴來,作為一本側重於知識體係梳理的“筆記”,它成功地把那些分散在教材中、零散的知識點,用一種統一的邏輯框架重新組織起來。比如,它將數據鏈路層中的錯誤檢測和糾正機製放在一起比較,將不同層次的流量控製策略也進行瞭橫嚮的對比,這種重構性的歸納,使得知識的記憶和調用變得更加高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