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三版)(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
:35.00元
作者:葉子南 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8-1
ISBN:9787302328131
字數:350000
頁碼:384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kg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第三版修訂說明
尤金·奈達序
辜正坤序
作者自序
理論技巧篇
第一章翻譯的基本概念和問題
1.翻譯基本問題的提齣
2.直譯還是意譯
3.功能對等還是形式對應
4.重文形式還是重文內容
5.靠近源語還是靠近譯入語
6.以作者為中心還是以讀者為中心
7.作者寫作的目的和譯者翻譯的目的
第二章從語言文化對比角度看翻譯
1.語言文化對比的層次
2.語音和書寫係統的對比
3.英漢語義對比
4.句法結構的對比
5.話語和篇章結構的對比
6.語言外因素的對比
第三章文化與翻譯
1.人類最基本衝動的相通性
2.人類較高層次衝動的差異
3.商業和高科技環境中的語言特
4.各種比喻或形象語言的譯法
第四章翻譯的過程
1.描述翻譯過程的不同模式
2.分析理解文
3.頭腦中圖像的形成
4.譯入語錶達
第五章翻譯的基本技巧
1.翻譯技巧概述
2.解包袱法
3.詞性轉換法
4.增減重復法
5.反麵著筆法
6.分閤移位法
7.定語從句的譯法
8.狀語從句的譯法
9.被動語態的譯法
10.對“詞性轉換”的新認識
第六章翻譯單位
1.翻譯單位概述
2.音位
3.詞素
4.詞
5.詞組
6.句子
……
第七章套語的翻譯
第八章前景化概念在翻譯中的應用
第九章翻譯中的西化錶達法
第十章翻譯理論及其在翻譯課程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尤金·奈達和他的翻譯理論
第十二章彼得·紐馬剋和他的貢獻
第十三章認知隱喻理論和翻譯實踐
第十四章文學翻譯簡述
第十五章翻譯前的文本分析
第十六章提高翻譯的準確性
翻譯實踐篇
內容提要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3版)/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將英漢翻譯理論講解與翻譯實踐指導結閤起來,第一部分為理論技巧篇,綜述翻譯基本概念、技巧,對比語言文化,評介中兩評論;第二部分為翻譯實踐篇,節錄社會人文、科技法律、小說詩文等領域的英文篇章作為練習,提供兩種具有代錶性的參考譯文,並加上詳細精到的批改點評。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3版)/高校英語選修課係列教材》讀者對象:英語係翻譯專業學生、從事翻譯教學與研究的教師、從事翻譯工作的社會人士及廣大的翻譯愛好者。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葉子南,浙江紹興人。畢業於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外語係,後在杭州大學教授英語和英漢翻譯課,近十多年來任教於美國加州濛特雷國際研究學院(MIIS)高級翻譯語言學院。早年從事科技翻譯,近來的研究方嚮是翻譯教學與應用翻譯理論。除本書外,還著有《英漢翻譯對話錄》(北大版)、IntroductiontoChinese-EnglishTranslation(紐約版、颱北書林版、外研社版,閤著)、《靈活與變通:英漢翻譯案例講評》(外文社版)和《認知隱喻與翻譯實用教程》(颱北書林版、北大版)。此外作者長期為《中國翻譯》“翻譯自學之友”專欄撰稿,並一直為中國外文局翻譯培訓班和中國譯協全國高校翻譯教師培訓班講課。
說實話,這本書的實操性,至少在我最初的認知裏,是略顯不足的,它更像是一本“內功心法”而非“招式套路”。我期待的是那種“遇到‘之乎者也’怎麼翻譯”的即時解藥,結果拿到手的是對“為何要這麼翻譯”的哲學探討。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明白這種“高屋建瓴”的價值。當真正遇到一個拗口的、跨文化的語段時,你不再是茫然地尋找對應詞,而是會自然而然地啓動書中學到的那些底層邏輯——是該側重信息對等,還是尋求功能對等?譯者個人的文化身份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書中那些關於“翻譯忠誠度”的辯論,簡直是翻譯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讀得人熱血沸騰。它迫使你跳齣“翻譯是工具”的思維定式,將其視為一種復雜的文化中介行為。雖然我到現在還沒能完全內化所有復雜的術語,但光是能分辨齣不同翻譯決策背後的理論依據,就已經讓我在實際工作中少走瞭不少彎路,那種感覺就像是突然學會瞭看懂建築的承重結構,而不是隻看外錶的裝飾。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確實透露著一股濃厚的學院派氣息,字體偏小,注釋又多,初看起來確實讓人望而生畏,需要極強的專注力纔能啃下來。它不是那種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隨意翻閱的休閑讀物。但是,一旦你進入瞭作者構建的知識體係,你會發現裏麵的例子選取非常精妙,往往是那些教科書上不太容易見到、但又極具代錶性的中英互譯難題。特彆是涉及到中國文化特有的錶達,比如一些成語的深度挖掘和對等處理,這本書提供瞭遠超一般教材的深度分析。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中國古典文學在不同年代的英文譯本變遷,那簡直是一部濃縮的翻譯史,通過對比不同譯者的選擇,我清晰地看到瞭時代思潮是如何塑造翻譯文本的。這不隻是在教我們“如何翻”,更是在教我們“如何理解翻譯的曆史脈絡”,這對於一個有誌於在翻譯領域深耕的人來說,是無價的。
評分這本書的“官方正版”標識和“高校教材”的定位,讓它自帶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翻譯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處理得非常坦誠。很多翻譯理論書會給你一種錯覺,仿佛存在一個完美的翻譯標準,隻要掌握瞭方法,就能達到零失誤。然而,這本書卻花瞭相當大的篇幅討論翻譯的“模糊性”和“不可譯性”。它沒有迴避那些我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灰色地帶”——比如詩歌的韻律、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專有術語,甚至是如何在商業閤同中平衡法律嚴謹性與可讀性之間的矛盾。這種坦誠反而讓人感到踏實,因為作者承認瞭翻譯的藝術性大於科學性,它需要譯者在每一次落筆時都進行一次小型的、高度個人化的“倫理抉擇”。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讀者期待理論”的闡述,它讓我明白瞭,優秀翻譯的終極標準,往往不是“我”認為對,而是目標讀者群體如何接收。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光是標題就透著一股子嚴肅勁兒,【官方正版】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還掛著清華大學的招牌,一看就知道不是什麼輕鬆的讀物。我當初抱著“提升自我”的決心把它抱迴瞭傢,剛翻開目錄的時候,心裏就咯噔瞭一下,密密麻麻的章節名,什麼“翻譯的認知過程”、“語境與文化負載詞的處理”,感覺每一個詞都像是在對我進行智力上的壓迫。但硬著頭皮往下讀,你會發現作者在理論闡述上極其嚴謹,邏輯鏈條清晰得像瑞士鍾錶的設計圖。尤其是在講到不同翻譯流派的對立與融閤時,作者那種抽絲剝繭的能力簡直令人嘆服,他不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把不同學派的學者像棋子一樣擺在棋盤上,讓你看清他們每一步的深意和局限性。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場高強度的腦力體操,每一次閤上書本,都感覺自己的思維維度被強行拉伸瞭一點,雖然過程痛苦,但那種理論構建起來的宏大感,絕對是其他市麵上那些隻講技巧的“速成手冊”無法比擬的。這本書更像是一張詳盡的地圖,告訴你翻譯的“領土”究竟有多廣闊,以及探險傢們曾經走過的所有彎路和正確的路徑。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學習麯綫相當陡峭,如果你隻是想快速入門,找一本速查手冊可能更有效率。但如果你真的對翻譯的本質感到好奇,想知道為什麼我們翻譯的這個詞比那個詞更“高級”,為什麼不同的譯本在專業人士眼中會天差地彆,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準備的“真經”。它強大的地方在於,它讓你從“匠人”的心態,逐漸過渡到“思想者”的境界。書中大量的理論模型,比如信息流模型、語篇分析框架,初讀時像是高深的數學公式,但當你反復咀嚼,並將其應用到實際的復雜文本中時,你會發現那些原本模糊的界限開始變得清晰可見。它強迫你對自己的翻譯決策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論證,這纔是它作為一本“高級”教程的核心價值——它培養的不是一個翻譯機器,而是一個具備批判性思維和深厚理論素養的翻譯專傢。這本教材,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扇通往翻譯學術殿堂的沉重而堅實的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