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又作子敦,号寄簃,是清代著名法学家和立法专家,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人,依法治国理念的首倡者,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贵连潜心研究沈家本近四十年,堪称国内法史学界和沈家本思想研究的大家。本书即为其对沈家本中外法治的论说、修律实践以及法治改革理想的系统论述。本书之出版在沈家本研究领域将会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古今之皋陶,取申韩法治精神务去其毒;不愧古今儒者,习马郑经生事业而会其通。”法治,是沈家本的梦,他主持法律改革,追的就是这个梦。1913年春,在枕碧楼闭门养病著述的老人做了个梦,梦中吟诗首。醒来后他把这首诗记录下来,名之《梦中作》。这是他逝前的心境写照,我们后人观之,亦可了解这位老人,同时,也感受那个时代。全诗如下:
可怜破碎旧山河,对此茫茫百感多。
漫说沐猴为项羽,竟夸功狗是萧何。
相如白璧能完否?范蠡黄金铸几何?
处仲壮心还未已,铁如意击唾壶歌。
19世纪70年代,英语世界出现个新词,Rule of Law。这个词什么时候与中文“法治”对应,迄无可考。但是,这个“法治”与先秦以来的“法治”判然各别。20世纪初年,清朝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按照当时仿行立宪的立宪清单,主持新法律的起草。他用“泰西法治”来表述新出现的西方法治,并把中国的富强梦寄托在这种法治上。王元化先生于20世纪末反思“五四”,认为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五四”文化思潮主流的论断值得探讨。因为这两个概念,当时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沈家本的法治梦,与此相同。它在五四赵家楼烈火燃起以前就破灭了。
目录
引言
第章中西法治宗旨之异
第二章移植外国法,建构“现代法治”法律制度
第三章删除援引比附,确立罪刑法定
、土生土长的中国罪刑法定
二、用土还是用洋:改革中的争论
第四章废除恶法,推动人权保障
、法律科学化:薄刑恤民
()废除重法
(二)削减死罪条目
(三)废除刑讯、笞杖
(四)死刑
(五)明刑改隐刑
二、生命固应重,人格尤宜尊:废除奴婢律例
三、禁止杀奸
第五章融合中西,推行审判独立
、司法独立,刻不可缓
二、法律职业:专门之学,专门之人
()法官独立审判
(二)确立律师制、陪审制
(三)法律学堂,法学研究
第六章采用西法,建构新式监狱和制度
结束语铁如意击唾壶歌
这本书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历史著作的刻板印象。拿到手后,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就透露着不一般的价值,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文字功底深深吸引。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陈述史实,而是把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当时的社会思潮、以及那些在幕后推动时代变迁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沈家本这个人物的解读,他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彷徨的改革者形象。读着读着,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能够感受到改革的艰难与希望,以及士大夫阶层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也非常考究,字里行间都透着严谨,但他又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史料化为己用,通过流畅的叙事,让那些曾经的往事重新鲜活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在探讨一种思想的传承,一种对于法治理想的不懈追求,这种精神在当下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改革”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以及在历史的进程中,个体力量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评价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清晰的视角,聚焦于沈家本这位近代法律改革的先行者。作者没有简单地歌颂他的功绩,也没有回避他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他深入挖掘了沈家本在那个动荡年代所处的复杂环境,分析了他在推动法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阻力、社会观念的束缚,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法律制度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分析,以及不同派别之间的博弈。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法律改革的著作,更是一部展现晚清社会转型时期复杂图景的画卷。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却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读完这本书,我对“法治”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制度的设计,更是观念的革新,是无数人在历史长河中为之奋斗和付出的努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我一直认为,历史著作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描写沈家本的改革之路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艰难险阻。他详细地展现了沈家本如何在保守势力的重重阻挠下,坚持推进法律的现代化。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挖掘,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那些触动人心的事件,都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真切的感受。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的精神?沈家本的“改革梦”,虽然发生在遥远的过去,但其中蕴含的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却依然是我们当下需要努力的方向。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在严谨的史实基础上,加入生动的情感描写,使得整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温度。
评分我一直对晚清时期的变法思潮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相关的书籍都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枯燥乏味。偶然间看到了这本《现代法治:沈家本的改革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下来,结果完全超出我的预期。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他能够将复杂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思想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沈家本在推动法律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的细致描写,那些具体的制度设计、法律条文的修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力,都被作者描绘得细致入微。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感受一种精神。沈家本的“改革梦”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作者通过对沈家本人生经历的梳理,展现了他如何将个人的理想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本书也让我对“法治”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简单的规则堆砌,而是一种社会契约,一种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石。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历史佳作,值得所有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细细品读。
评分最近读了几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但很少有哪一本能像这本书一样,让我如此着迷。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他能够将那些陈年的史料,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分析沈家本的改革理念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沈家本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改革措施背后的思想根源,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改革的复杂性,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沈家本在其中所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和坚韧,都令人动容。此外,作者对于晚清政治格局的分析也十分到位,他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以及这种博弈如何影响了改革的进程。这本书让我对“法治”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制定,更是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完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