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號:7511887047
條碼:9787511887047
圖書名稱:公眾共用物的法律保護
定價:36
作者: 王文革 主編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 2016-1-1
內容
公眾共用物,是不特定多數人可以非排他性使用的共用物,例如大氣、水流、海洋、森林和荒地等環境和自然資源。公眾共用物既不屬於我國法律規定的私有物,也不屬於我國法律上規定的國傢所有即全民所有財産。目前,我國公眾共用物受到來自各方麵和各種形式的汙染、破壞、損害、侵犯,麵臨著不斷退化、萎縮的危機,急需加強法律保護。公眾共用物保護是我國環境法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法製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公眾共用物的理論,不僅革新瞭環境學的基本理論,同時對於整個法學界都作齣瞭重大的貢獻。
目錄
第一章公眾共用物概述
第一節公眾共用物的概念和特點
一、公眾共用物的概念
二、公眾共用物的特點
第二節公眾共用物的種類
第三節公眾共用物的保護
第二章遷徙性鳥類的保護
第一節遷徙性鳥類的概念
一、候鳥的概念
二、“候鳥”概念不能適應法律保護的需要
三、本節中遷徙性鳥類的概念
第二節遷徙性鳥類的保護現狀及存在
問題
一、中國遷徙性鳥類的保護現狀
二、中國遷徙性鳥類保護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遷徙性鳥類保護的國外製度
藉鑒
一、歐洲
二、亞洲
三、美國
第四節遷徙性鳥類保護的完善對策
一、遷徙性鳥類法律屬性的完善
二、立法理念的完善
三、保護範圍的擴大
四、立法技術的完善
五、專屬製度的建立
六、刑事法律責任製度的完善
七、遷徙性鳥類生態安全格局的構建
八、國際閤作機製的完善
第三章氣候資源的保護
第一節氣候資源概述
一、氣候資源的概念
二、我國氣候資源的種類
三、氣候資源的屬性
第二節氣候資源的法律屬性分析
一、是否為法定的“自然資源”
二、是否為法律意義上的“物”
三、對氣候資源國有屬性的質疑
四、公眾共用物屬性的確定
第三節氣候資源保護的完善對策
一、氣候資源保護的必要性
二、氣候資源保護的原則
三、氣候資源的立法保護
第四章生態用地保護
第一節我國土地利用分類現狀及完善
一、土地法律用途角度之土地利用分類及評析
二、法律利益角度之土地利用分類及評析
三、我國土地利用分類之法律完善
第二節生態用地的概念
一、法學上的生態用地概念
二、法學視角下的生態用地屬於“國土”範疇,而非“土地”範疇
三、將生態用地納入公益性用地的範疇
四、耕地、生態退耕地、“未利用土地”是否為生態用地的分析
五、結論
第三節生態用地保護製度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生態用地保護製度現狀
二、生態用地保護製度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生態用地保護製度的完善對策
一、生態用地公産所有權製度
二、生態用地利用規劃製度
三、生態用地用途管製製度
四、生態用地徵收製度
五、建設用地總量控製製度
第五節生態用地微觀研究——以生態林地和生態草地為視角
一、生態林地和生態草地的性質
二、生態林地和生態草地的“非耕農用地”法律保護地位
三、“生態退耕地”的保護
四、完善我國生態林地和生態草地保護的立法建議
第五章公眾共用物保護的法律救濟
第一節環境公益訴訟製度概述
一、環境公共利益的內涵
二、環境公益訴訟的概念
三、環境公益訴訟的特徵
第二節我國環境公益訴訟製度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環境公益訴訟製度的現狀
二、我國環境公益訴訟製度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公眾共用物公益訴訟製度的緣起
一、公眾共用物概念及辨析
二、公眾共用物的基本特點
三、公眾共用物保護的緣起
第四節公眾共用物公益訴訟製度的國外製度藉鑒
一、國外公眾共用物的法律演進
二、國外公眾共用物公益訴訟理論的發展
三、美國公眾共用物環境公益訴訟製度
第五節公眾共用物公益訴訟製度的完善對策
一、建立公眾共用物公益訴訟的激勵與約束機製
二、構建我國公眾共用物公益訴訟的具體設想
這套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並沒有將目光局限於傳統的、宏大的法律概念,而是巧妙地將目光聚焦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起眼”但又至關重要的公共共用物。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公共性”的界定,以及如何從法律角度去賦予這些物品更強的保護力。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反思自己過去對這些公共空間的認知。例如,書中關於城市綠地和公共水資源的保護,讓我意識到它們不僅僅是自然景緻,更是承載著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載體,任何對其的侵占和破壞,都觸及瞭法律的底綫。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相關法律條文時,並非簡單地羅列,而是結閤瞭曆史背景、社會需求以及不同學派的觀點,使得整個論述既嚴謹又富有啓發性。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新的思考方式,讓我們不再僅僅將公共共用物視為“大傢的東西”,而是認識到它們背後蘊含的復雜法律關係和保護機製。在當今社會,城市化進程加速,人與人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如何有效地保護和管理這些公共空間和物品,直接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到這一重要議題中。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知識的洗禮。我一直以為,“公共共用物”隻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但這本書卻通過細緻的法律分析,將其中的復雜性一一呈現齣來。作者在探討“誰擁有”和“誰使用”這些公共共用物時,引入瞭多種法律理論,比如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並分析瞭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讓我對公共資源的分配和管理有瞭更深的認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公共利益”的強調,它貫穿瞭整本書的論述,也讓我理解瞭為何要對公共共用物進行法律保護。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公共設施,其實都承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關係到韆韆萬萬人的福祉。在閱讀過程中,我也不斷地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曆,比如在一些老舊小區,公共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常常成為一個難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能夠從法律的角度去理解這些現象,並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它不僅是一本法律普及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社會責任和公民意識的書,讓我更加珍惜和愛護我們共享的公共財富。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公共物品的保護和管理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的,比如公園、圖書館、社區活動中心,甚至是共享單車。這本書的齣現,如同一束光照進瞭我長久以來的疑惑。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法律條文堆砌,而是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深入淺齣地講解瞭這些公共空間和物品在法律上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當我們麵臨它們被破壞、濫用或者被侵占時,有哪些法律武器可以用來維護。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穿插瞭大量的實際案例,有成功的案例,也有令人扼腕的失敗案例,這些真實的事件讓我對法律的實際應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書中關於“飛綫充電”導緻公共區域安全隱患的法律責任分析,就讓我這個平時很少關注這些細節的人,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知道在麵對這種情況時,可以從哪些角度去尋求幫助。此外,對於共享經濟背景下,共享單車、充電寶等物品的“公共共用物”屬性的探討,也讓我耳目一新,原來這些新興事物也麵臨著如此復雜的法律挑戰。這本書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隻能眼巴巴看著公共利益受損的旁觀者,而是有瞭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夠更理性地看待和參與到公共事務的討論中。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嚴謹,條理清晰,對於我這種對法律知識不是非常精通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層層遞進地展開瞭對“公眾共用物”這一概念的闡釋。從最基礎的定義,到不同類型公共共用物的法律特性,再到具體的法律保護措施,每一個環節都銜接得非常自然,讓人很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權利與義務”的討論,它不僅指齣瞭個人在使用公共共用物時的權利,更強調瞭相應的義務,以及違反這些義務可能承擔的法律後果。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保護公共共用物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書中對一些模糊地帶的法律界定,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比如,在一些新興的數字公共空間,如何界定其“公共性”並加以法律保護,就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作者在這方麵所做的深入分析,展現瞭其前瞻性的視野。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復閱讀的參考書,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公共共用物的法律保護,更能引導我們樹立起更加積極的公共意識,成為一個更有責任感的公民。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們身邊有這麼多與“公眾共用物”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並非遙不可及,而是真真切切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作者在處理不同案例時,展現齣瞭極強的邏輯分析能力,能夠將復雜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並與生動的案例相結閤。我特彆想提一下書中關於“公共空間汙染”的章節,它讓我意識到,隨地亂扔垃圾、破壞公共設施等行為,背後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來約束。而且,作者不僅僅停留在懲罰層麵,還探討瞭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促進公眾參與,形成良好的社會共識,共同維護公共環境。這是一種更具建設性的視角。我曾經在生活中遇到過一些關於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對此感到很睏惑。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明白,這些問題很多時候都可以從“公眾共用物”的法律保護角度去審視,從而找到解決的思路。它讓我看到瞭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麵的巨大作用,也激發瞭我對公共事務的更多關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