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近代中国商会法的一般分析、近代中国商会法的文本解释、近代中国商会法的执行情况、近代中国商会法的内部构成之非正式制度表达与非正式制度实践、近代中国商会法的外部环境之动力机制与秩序结构等方面阐释了近代中国商会法,全面深入。
目录
第一章绪论: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背景交代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问题提出
第四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近代中国商会法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法制转型下的制度移植
第二节从士绅制度到商会制度
第三节商会制度中的官方力量
第四节商会制度中的民间力量
第三章近代中国商会法的文本解释
第一节引言:社会分权的厚望
第二节商会法文本中的权力授予
第三节商会法文本中的权利确认
第四节商会法文本中的政府监管
第五节小结:国家集权的书写
第四章近代中国商会法的执行情况
第一节引言:工商仍“细故”?
第二节商会法执行中的政府促导
第三节商会法执行中的组织控制
第四节商会法执行中的简约治理
第五节小结:政商出“新统”?
第五章近代中国商会法的内部构成:非正式制度表达
第一节意识形态
第二节效忠宣示
第三节商业政策
第四节惩戒规则
第六章近代中国商会法的内部构成:非正式制度实践
第一节政治审查
第二节政治教化
第三节政治妥协
第四节纠纷裁判
第七章近代中国商会法的外部环境:动力机制
第一节温和而伸缩的自治
第二节合作而扩张的官治
第三节强大而妥协的政治
第八章近代中国商会法的外部环境:秩序结构
第一节自治秩序
第二节官治秩序
第三节政治秩序
结语:制度演化与转型秩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近代中国商会法文本选辑
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章程(1902年)
清商部奏定商会简明章程(1903年)
上海商务总会章程(1907年)
中华民国商会法(1915年)
中华民国商会法(1929年)
中华民国工商同业公会法(1929年)
上海市商会章程(1931年)
上海市同业公会章程通则(1931年)
中华民国商会法(1938年)
中华民国商业同业公会法(1938年)
中华民国工业会法(1947年)
看到《近代中国商会法:制度演化与转型秩序》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波澜壮阔的商业图景。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而新的经济活动和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涌现。商会,作为一种连接商民与官方、沟通国内与国际的特殊机构,其法律地位的演变,必然是理解那个时代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看到了作者对法律制度在历史变迁中作用的深刻洞察。“制度演化”意味着对商会法律地位的动态考察,从其初步确立到不断调整的过程。“转型秩序”则暗示了商会法律制度如何塑造了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新格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在西方法律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本土商业传统的交织下,商会法律是如何逐步形成、发展,又如何服务于或影响着那个时代的经济转型,为我们揭示出那个时代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商业活动和社会秩序的构建过程。
评分“制度演化”这个词汇,让我对本书的学术深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暗示着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某个法律条文的静态描述,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法律制度在历史进程中的动态发展。而“转型秩序”则将这种制度演化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探讨其如何塑造和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整体转型。我尤其对“商会法”这个具体的研究对象感到好奇。商会,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组织,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传统商业伦理与现代法律框架之间找到平衡?商会在法律上是如何被界定、被规范,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法律的制定与实践?这些都是我非常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近代中国商会法律制度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演进轨迹,并揭示其在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构建新的秩序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我们理解那个转型时代的复杂性提供独特的视角。
评分提起“商会法”这几个字,我就不禁想到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那个关键时期。我们知道,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传统的经济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新的商业形态和经济组织也在孕育之中。商会,作为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带有现代意味的组织,其法律地位的确定与发展,无疑是理解这一时期经济转型的重要窗口。这本书的题目,将“制度演化”与“转型秩序”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可能深入研究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商会法律地位的变迁过程,包括其立法上的尝试、司法实践中的解读,以及不同政治力量对商会法律定位的影响。一个组织,其法律上的合法性一旦确立,就意味着它拥有了正式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去,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转型秩序”。我想,这本书或许会揭示商会在推动民族资本发展、维护商业利益、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法律功用,以及在转型时期,它如何扮演着连接传统与现代、国家与社会的重要角色。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近代中国商会法:制度演化与转型秩序》确实勾起了我对那个风起云涌时代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深感兴趣,尤其关注那些在国家剧烈动荡时期涌现出来的、试图规范市场秩序和推动商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商会,作为一个介于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的特殊组织,其法律地位的演变,以及它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的角色,无疑是理解近代中国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线索。想象一下,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古老的商业传统如何与西方传入的法律思想碰撞融合,商会在其中是如何挣扎着寻求合法性、确立自身权力,又如何影响着当时的产业发展、对外贸易乃至社会治理的。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承诺了对这些复杂互动的一场深入剖析,从法律制度的视角,去梳理商会从诞生、发展到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力量的拉扯与博弈,以及它最终如何融入或重塑了那个时代的转型秩序。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更希望能够通过作者的笔触,触摸到那个时代中国商人积极寻求现代化、努力构建自身制度空间的真实脉络。
评分读到“制度演化与转型秩序”这几个字,我立刻就联想到了近代中国社会那波澜壮阔的变革图景。尤其是在法律层面,一个新制度的出现,它的生命力如何、适应性如何,往往需要时间去检验,也需要经历无数的调整与磨合。本书的主题“商会法”,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或者一个组织形式的兴衰,它更像是近代中国在探索现代国家治理模式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当传统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新的经济力量开始崛起,如何用法律来界定和规范这些新兴的商业主体,赋予其合法地位,同时也防止其过度扩张或形成垄断,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想,这本书大概会探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实业家是如何借鉴西方经验,又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去尝试构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会法律体系的。这其中必然充满了不断的试错、妥协与创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在寻求现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我非常好奇,在“制度演化”的过程中,商会的法律形态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如何最终形塑了那个时代的“转型秩序”,使得商业活动能够在新的框架下运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