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Java性能quanwei指南 | ||
| 作者: | (美)Oaks | 开本: | |
| 定价: | 79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6-03 |
| 书号: | 9787115413765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DI1章 导论 1
1.1 概述 2
1.2 平台版本约定 2
1.3 全面的性能调优 4
1.3.1 编写更好的算法 4
1.3.2 编写更少的代码 4
1.3.3 老调重弹的过早优化 5
1.3.4 其他:数据库很可能J是瓶颈 6
1.3.5 常见的优化 7
1.4 小结 8
D2章 性能测试方法 9
2.1 原则1:测试真实应用 9
2.1.1 微基准测试 9
2.1.2 宏基准测试 13
2.1.3 介基准测试 15
2.1.4 代码示例 16
2.2 原则2:理解批处理流逝时间、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19
2.2.1 批处理流逝时间 19
2.2.2 吞吐量测试 20
2.2.3 响应时间测试 20
2.3 原则3:用统计方法应对性能的变化 23
2.4 原则4:尽早频繁测试 26
2.5 小结 28
D3章 Java性能调优工具箱 29
3.1 操作系统的工具和分析 29
3.1.1 CPU使用率 29
3.1.2 CPU运行队列 32
3.1.3 磁盘使用率 33
3.1.4 网络使用率 34
3.2 Java监控工具 35
3.2.1 基本的VM信息 36
3.2.2 线程信息 39
3.2.3 类信息 39
3.2.4 实时GC分析 39
3.2.5 事后堆转储 39
3.3 性能分析工具 39
3.3.1 采样分析器 40
3.3.2 探查分析器 41
3.3.3 阻塞方法和线程时间线 42
3.3.4 本地分析器 44
3.4 Java任务控制 45
3.4.1 Java飞行记录器 46
3.4.2 开启JFR 52
3.4.3 选择JFR 事件 54
3.5 小结 56
D4章 JIT编译器 58
4.1 JIT编译器:概览 58
4.2 调优入门:选择编译器类型(Client、Server或二者同用) 61
4.2.1 优化启动 62
4.2.2 优化批处理 63
4.2.3 优化长时间运行的应用 64
4.3 Java和JIT编译器版本 64
4.4 编译器中级调优 67
4.4.1 调优代码缓存 67
4.4.2 编译阈值 68
4.4.3 检测编译过程 70
4.5 GJ编译器调优 73
4.5.1 编译线程 73
4.5.2 内联 74
4.5.3 逃逸分析 75
4.6 逆优化 76
4.6.1 代码被丢弃 77
4.6.2 逆优化僵尸代码 78
4.7 分层编译级别 79
4.8 小结 80
D5章 垃圾收集入门 81
5.1 垃圾收集概述 81
5.1.1 分代垃圾收集器 83
5.1.2 GC算法 84
5.1.3 选择GC算法 87
5.2 GC调优基础 92
5.2.1 调整堆的大小 92
5.2.2 代空间的调整 95
5.2.3 YJ代和元空间的调整 96
5.2.4 控制并发 97
5.2.5 自适应调整 98
5.3 垃圾回收工具 99
5.4 小结 102
D6章 垃圾收集算法 103
6.1 理解Throughput收集器 103
6.2 理解CMS收集器 109
6.2.1 针对并发模式失效的调优 113
6.2.2 CMS收集器的YJ代调优 116
6.2.3 增量式CMS垃圾收集 117
6.3 理解G1垃圾收集器 118
6.4 GJ调优 126
6.4.1 晋升及Survivor空间 126
6.4.2 分配大对象 129
6.4.3 AggressiveHeap标志 136
6.4.4 全盘掌控堆空间的大小 137
6.5 小结 138
D7章 堆内存zui佳实践 140
7.1 堆分析 140
7.1.1 堆直方图 141
7.1.2 堆转储 142
7.1.3 内存溢出错误 146
7.2 减少内存使用 149
7.2.1 减少对象大小 149
7.2.2 延迟初始化 152
7.2.3 不可变对象和标准化对象 156
7.2.4 字符串的保留 157
7.3 对象生命周期管理 160
7.3.1 对象重用 160
7.3.2 弱引用、软引用与其他引用 165
7.4 小结 175
D8章 原生内存zui佳实践 176
8.1 内存占用 176
8.1.1 测量内存占用 177
8.1.2 内存占用zui小化 178
8.1.3 原生NIO缓冲区 178
8.1.4 原生内存跟踪 179
8.2 针对不同操作系统优化JVM 182
8.2.1 大页 182
8.2.2 压缩的oop 185
8.3 小结 187
D9章 线程与同步的性能 188
9.1 线程池与ThreadPoolExecutor 188
9.1.1 设置zui大线程数 189
9.1.2 设置zui小线程数 192
9.1.3 线程池任务大小 193
9.1.4 设置ThreadPoolExecutor的大小 193
9.2 ForkJoinPool 195
9.3 线程同步 201
9.3.1 同步的代价 202
9.3.2 避免同步 205
9.3.3 伪共享 208
9.4 JVM线程调优 211
9.4.1 调节线程栈大小 211
9.4.2 偏向锁 212
9.4.3 自旋锁 212
9.4.4 线程优先级 213
9.5 监控线程与锁 213
9.5.1 查看线程 214
9.5.2 查看阻塞线程 214
9.6 小结 217
DI10章 Java EE 性能调优 218
10.1 Web容器的基本性能 218
10.2 线程池 222
10.3 EJB会话Bean 223
10.3.1 调优EJB对象池 223
10.3.2 调优EJB缓存 225
10.3.3 本地和远程实例 226
10.4 XML和JSON处理 227
10.4.1 数据大小 227
10.4.2 解析和编组概述 229
10.4.3 选择解析器 230
10.4.4 XML验证 235
10.4.5 文档模型 237
10.4.6 Java对象模型 240
10.5 对象序列化 241
10.5.1 transient字段 241
10.5.2 覆盖默认的序列化 241
10.5.3 压缩序列化数据 244
10.5.4 追踪对象复制 246
10.6 Java EE网络API 248
10.7 小结 250
DI11章 数据库性能的zui佳实践 251
11.1 JDBC 251
11.1.1 JDBC驱动程序 252
11.1.2 预处理语句和语句池 253
11.1.3 JDBC连接池 255
11.1.4 事务 256
11.1.5 结果集的处理 262
11.2 JPA 264
11.2.1 事务处理 264
11.2.2 对JPA的写性能进行优化 267
11.2.3 对JPA的读性能进行优化 268
11.2.4 JPA缓存 271
11.2.5 JPA的只读实体 276
11.3 小结 277
DI12章 Java SE API技巧 278
12.1 缓冲式I/O 278
12.2 类加载 280
12.3 随机数 284
12.4 Java原生接口 285
12.5 异常 287
12.6 字符串的性能 290
12.7 日志 291
12.8 Java集合类API 292
12.8.1 同步还是非同步 293
12.8.2 设定集合的大小 294
12.8.3 集合与内存使用效率 295
12.9 AggressiveOpts标志 296
12.9.1 替代实现 296
12.9.2 其他标志 297
12.10 Lambda表达式和匿名类 297
12.11 流和过滤器的性能 300
12.12 小结 302
附录A 性能调优标志摘要 303
作者简介 312
关于封面 312
评价二:体系严谨,视野宏大 这是一部具有极高工程价值的参考手册,它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Java生态系统深刻的理解。我欣赏它从底层操作系统I/O到上层应用代码优化的全景式覆盖。它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技术栈,而是将网络栈的延迟、操作系统调度的影响、乃至硬件缓存一致性等宏观因素都纳入了考量范围。书中关于JIT编译器的优化路径分析,详尽地描述了逃逸分析、内联展开等机制如何影响最终的机器码效率,这对于编写极致性能代码的架构师来说是无价之宝。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基准测试(Benchmarking)的规范性强调,明确指出了如何避免测试环境的污染和测量偏差,这避免了大量开发者在实际工作中陷入“测试结果无法复现”的泥潭。这本书的深度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底层知识基础,但其最终呈现的知识体系是无可替代的,它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性能优化框架。
评分评价三:案例驱动,解决痛点 说实话,很多性能书籍读起来像是在读一本教科书,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问题导向”。它不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点,而是围绕着一系列真实的生产环境“疑难杂症”展开论述。比如,针对某个特定业务场景下出现的内存抖动问题,作者如何一步步利用Thread Dump、Heap Dump和火焰图进行诊断,整个推导过程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代入感极强。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锁竞争优化的章节,书中通过对比`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以及无锁化设计在不同粒度锁粒度下的性能表现,给出了非常实际的选型建议,而不是简单地宣扬“无锁优于一切”。这种基于实际代码和真实数据的分析,让理论知识立刻变得鲜活起来,真正解决了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那些“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性能黑盒问题。
评分评价四:语言精炼,直击核心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为高效,没有一句废话,作者似乎是抱着“最短路径原则”来组织内容的。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例如Volatile语义的内存屏障实现,它能用最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其本质,并立刻引出在特定JDK版本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这种直击核心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概念的难度,而是专注于阐述“它为什么是这样工作”以及“我们该如何利用它”。特别是对I/O模型(如NIO的Selector机制)的解读,没有被大量的API调用细节所淹没,而是聚焦于其异步事件驱动的核心机制,使得读者能快速掌握其性能优势的来源。对于时间紧张但又要求知识体系扎实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高密度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极大的福音,每一页都充满了可立即应用到代码中的洞察。
评分评价五:跨越边界,预见未来 这本书的格局之大,在于它不仅回顾了Java性能优化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它开始探讨面向未来的技术趋势。它对Project Loom(虚拟线程)的讨论,并非停留在新特性的介绍,而是深入分析了它将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线程模型和资源管理的认知,进而影响现有的并发工具和性能调优范式。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份行业发展趋势的路线图。此外,书中对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下性能挑战的探讨,也很有启发性。它指出了在容器化环境中,如何更精细地管理CPU和内存资源,以及如何应对分布式事务和跨网络调用的延迟问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掌握了如何优化当前的Java代码,更重要的是,我已经对未来几年内Java性能优化的主要战场有了清晰的预判。
评分评价一:深入浅出,实战为王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是业界的一股清流,作者没有陷入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迷宫,而是用一种极其贴近开发人员日常工作场景的语言,把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性能调优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JVM内存模型的剖析,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参数,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代码片段和实际案例,展示了垃圾回收器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差异。比如,书中对于ZGC和Shenandoah的对比分析,不是停留在API层面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并发编程和操作系统交互的层面,让人能真切感受到不同GC策略带来的性能权衡。尤其是它讲解并发工具类(如`ConcurrentHashMap`的演进)时,那种对并发原语的细致打磨,让我这个自认为对并发有一定了解的开发者都感到醍醐灌顶。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你把那些在生产环境中看似玄乎的性能瓶颈,还原成可分析、可量化的工程问题,读完之后,感觉自己手里握着了一把瑞士军刀,而不是一堆理论碎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