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修辞学史
定价:49.80元
作者:周振甫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4-01
ISBN:9787534370755
字数:492000
页码:6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修辞学史大全。从先秦到现代,关于修辞学史的发展变化点点滴滴尽情展现;从名家大师到无名文士,对修辞学作出贡献的先贤圣人尽囊其中;书中引用的古文精粹原汁原味,而周先生的点评更是精辟独到,一针见血。
目录
前言
中国修辞学的开创期
先秦
儒家的修辞说
孔子
《春秋》三传和《国语》
孟子
荀子
《易传》
《周礼》和《礼记》
墨家的修辞说
墨子
墨辨
道家的修辞说
庄子
法家的修辞说
韩非
纵横家的修辞说
苏秦 张仪
两汉
西汉的修辞说
《毛诗序》
董仲舒
司马迁
刘向
扬雄
东汉的修辞说
王充
王逸
中国修辞学的成熟和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隋
曹丕 曹植
陆机 陆云
左思 挚虞
葛洪 李充
刘义庆
范晔
沈约
……
唐代
北宋
中国修辞学的成立和发展期
南宋
金元
明代
清代
现代
中西修辞学的结合期
作者介绍
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当时的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2年秋,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任该社编
这本书在学术体系中的定位,我觉得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没有满足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简单继承或重复,而是展现出了极强的批判性和创新性。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总能精准地指出前人研究的盲点或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他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却又旁征博引,让人不得不信服其论点的力量。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领域做进一步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极具启发性的参照系。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深层次的探究,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所在。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类学术性较强的著作时,我心里是有些打怵的,担心会陷入枯燥的术语和罗列之中。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流畅且富有个性。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清泉般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高山瀑布般气势磅礴,直击要害。他似乎深谙如何平衡学术的严谨性与阅读的趣味性,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沉闷的史料梳理过程,变得引人入胜。我发现自己常常是沉浸在作者的逻辑推演之中,忘记了时间,甚至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构建出他所描绘的修辞流派的图景。这种阅读体验,是那些仅仅停留在信息传递层面的著作无法比拟的,它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漫游。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些许年代感的纸张触感,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封面上的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又不失雅致的气质,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能被它吸引。打开书页,油墨散发出的淡淡香气,更增添了一份阅读的仪式感。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版式设计,字距和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一些重要文献的引用部分,排版得井井有条,清晰明了,这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籍的对话,从物理层面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轻易被快餐式阅读打发的书,它要求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细节,去感受那种纸质书独有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某个单一理论的阐述,更像是一幅描绘了中国修辞思想演变脉络的宏大画卷。作者的叙事功力极其了得,他能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概念,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精准的诠释,同时又不失原著的精神内核。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论述,尤其是在对比不同时期修辞观点的异同之处,作者的洞察力令人叹服。他似乎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直接与古代的智者对话,将那些沉睡的智慧重新唤醒。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对传统文化中的表达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理解,这绝非泛泛之谈可以替代的学术成果。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敏感度。在日常的交流和写作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有所增强,更能察觉到话语背后的微妙差异和情感张力。它教会了我如何更精妙地组织词句,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非仅仅是堆砌辞藻。这本书的实践意义,远超出了纯粹的学术范畴,它渗透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读完之后,我不再满足于“能说会道”,而是开始追求“言之有物,精妙绝伦”,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改变,是任何速成班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