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大学物理(上)(清华版)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 |
| ISBN号: | 9787302490418 |
本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为配合研究型教学编写。全书共20章,分别讲述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狭义相对论、振动和波、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稳恒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概念简明清晰,讲述深入浅出,难度适于中等,可作为大专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物理教师参考。
王越 199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留校任教至今,博士,教授。长期从事晶体生长和宏观物性以及功能陶瓷制备的研究。承担《大学物理》等6门本科生课程和2门硕士生课程。出版《材料物理性能的各向异性》专著1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0篇、EI检索30篇)、发明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登记3件。发表教研论文9篇。
目前我国工科大学使用的大学物理教材适用的课时数多在126课时左右,教材的深度、难度也各不相同。北京工大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一套适合自己学校,难度适中,有一定特色的大学物理教材。以利于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并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打一个好的基础。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与参考系
1.2位矢与位移
1.3速度与加速度
1.4抛体运动
1.5圆周运动
1.6运动学中的两类问题
1.7运动的相对性
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2.1牛顿运动定律
2.2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2.3牛顿定律的应用
2.4万有引力定律
2.5几种典型的非惯性系与惯性力
2.6国际单位制与量纲
第3章动量与角动量
3.1力的冲量与质点的动量定理
3.2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3.3质心与质心运动定理
3.4质点的角动量与角动量定理
3.5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3.6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4章功和能
4.1力的功与质点的动能定理
4.2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4.3一对力的功与保守力
4.4系统的势能
4.5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4.6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第5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5.1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5.2转动定律
5.3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5.4转动中的功和能
5.5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5.6进动
第6章振动
6.1简谐运动的描述
6.2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表示
6.3简谐运动的能量
6.4两个简谐振动的
6.5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第7章波动
7.1简谐波的描述
7.2波动方程及波的能量
7.3惠更斯原理和波的传播方向
7.4波的叠加干涉与驻波
7.5多普勒效应
第8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8.1伽利略变换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8.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与洛伦兹变换
8.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8.4相对论速度变换
8.5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第9章气体分子动理论
9.1热力学系统与平衡态
9.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9.3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公式
9.4温度的微观意义
9.5分子的自由度与能量均分定理
9.6理想气体的内能
9.7速率分布函数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9.8分子速率的统计值
9.9速度分布函数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9.10分子按空间位置的分布与玻耳兹曼分布律
9.11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9.12实际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第10章热力学基础
10.1热力学定律
10.2热力学定律在等值过程的应用
10.3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10.4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意义
参考书目
第3章动量与角动量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力对物体的瞬时作用规律,但是日常生活中,力对物体的作用往往是持续的,这个持续的作用效果可能更有意义。当一个物体发生转动时,用力矩和角动量等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则更为方便。本章我们将学习力和力矩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得到相应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3.1力的冲量与质点的动量定理
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F→=dp→dt,可得
F→dt=dp→(3.1)
从t1到t2积分可得
∫t2t1F→dt=∫p→2p→1dp→=p→2-p→1(3.2)
∫t2t1F→dt表示合力F→(此处一般称为冲力)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累积,称为合力的冲量,通常记作I→,即
I→=p→2-p→1(3.3)
其中,p→1和p→2分别代表质点在t1和t2时刻的动量。式(3.3)表明,质点在t1至t2时间间隔内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在这段时间间隔内该质点动量的增量。这一结论称作质点的动量定理。式(3.1)和式(3.2)分别为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可写成如下分量式形式:
Ix=p2x-p1x
Iy=p2y-p1y
Iz=p2z-p1z(3.4)
动量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的,其适用范围也于惯性系。
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在于,我们不必关注质点在整个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变化细节,只要力的冲量相同就会产生相同的动量的增量。这在解决合力随时间剧烈变化的问题,如碰撞问题时非常方便。此时,常引入平均力的概念
F→-=∫t2t1F→dtt2-t1=p→2-p→1t2-t1(3.5)
F→-即平均力。式(3.5)表明,作用在质点上的平均力等于质点动量的增量与力的作用时间之比。
例3.1铁匠打铁时将铁锤抬起到h1=1.0m的高度后让其自由落下,铁锤与铁砧上的工件碰撞后弹起到h2=5.0cm高度处。铁锤质量m=5.0kg,作用时间为 Δt=0.02s,求重锤对工件的平均作用力。
解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此问题为一维问题,可简单地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根据式(3.5)知道,欲求平均作用力,必须先求得始、末状态的动量差,碰撞过程初始时刻的动量即铁锤质量与其从高度h1处自由下落的末速度的乘积
p1=-m2gh1
碰撞后的动量即铁锤质量与铁锤弹起到h2高度的初速度的乘积
p2=m2gh2
铁锤对工件的平均冲力与工件对铁锤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反作用力,用f-′表示工件对铁锤的平均作用力,有
f-′=p2-p1Δt=m2g(h2+h1)Δt=5.0×2×9.8×(0.05+1.0)0.02=1.35×103N
则铁锤对工件的平均冲力f-为
f-=-f-′=-1.35×103N
其中包括铁锤重力mg=-49N,与冲力相比,重力为一可忽略的小量。通常在处理这类碰撞问题时,往往忽略重力的作用。
例3.2力F→=12t2i→作用在质量m=1.0kg的物体上,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求物体在2s末的动量。
解由动量定理,有
∫t2t1F→dt=p→2-p→1=p→2
代入力的表达式有
p→2=∫2012t2i→dt=4t320i→=32i→kg·m/s
......
......
我平时接触的领域,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光学和近代物理的内容,所以我特别关注了这本书在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光学方面,我希望它能清晰地讲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衍射、干涉这些重要的光学现象。虽然我不是研究光学的,但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很多仪器的工作原理,比如显微镜、望远镜,甚至一些影像技术,都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直观的演示图,或者简单易懂的实验描述,我想会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的光学原理。而近代物理部分,我特别期待它能在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基础知识上有所讲解。比如,原子结构模型,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不需要深入推导,但要讲清楚基本思想),以及放射性、核能等。这些内容虽然听起来很“高深”,但实际上它们是很多现代科技的基石。如果这本书能用一种比较概括但又不失准确的方式来介绍,并且能强调它们在材料科学、医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我想会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我最看重它对一些物理建模和近似方法的介绍。作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物理,最终目的是要将物理原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而物理建模和近似方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内容,比如,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简化模型?哪些物理量可以忽略?采用什么样的近似手段才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运用这些建模和近似方法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例如,在处理流体力学问题时,如何进行边界条件的选择?在分析电路时,如何进行元件的等效?这些都是我们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论,我想它将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教材,更是一本能够提升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用工具书。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种“用物理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概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不错的,拿在手里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不会有廉价感。我主要看的是它在热学部分的阐述。作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热学,我最关心的是温度、热量、内能这些基本概念的清晰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温度和热量混淆,或者对内能的理解模棱两可。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给出非常明确的解释,并且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我希望它能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展示,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定义。像是冬天烤火,夏天吹空调,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热学现象,如果书中能结合这些例子进行讲解,我想会更容易被我们接受和理解。另外,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两个定律在很多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侧重,讲解清楚定律的内容,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和应用场景。如果能有一些简单的图示或者流程图来辅助理解,那效果会更好。
评分拿到这本《大学物理 上册》纯属偶然,当时是想找本能讲清楚一些基本概念的参考书,毕竟非物理专业的理工科,学物理总感觉像是在啃一本天书。这本书的副标题“大专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辅助”倒是很吸引我,感觉它应该能站在我们的角度去讲解,而不是直接丢给我们一套物理学家的理论体系。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给人一种可靠的质感。翻开目录,感觉内容安排还是比较循序渐进的,从力学开始,一个个基本概念和定律铺陈开来。我特别关注了力学部分,像是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这些核心内容,希望它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而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我之前学的时候,就经常卡在一些“为什么”上,比如为什么会有惯性?力到底是什么?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往往才是困扰非专业学生最大的障碍。如果这本书能在这些地方做得足够好,那我一定会觉得物超所值。我个人对物理的理解,更倾向于能够看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 F=ma 这个公式,它背后连接着多少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的现象?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体现,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主要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电磁学这块的知识。非物理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在学电磁学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概念繁杂,公式众多,而且很多概念抽象,难以建立直观的认识。这本书作为一本辅助教材,我特别期待它能在电磁学的入门部分做得扎实。比如,静电场和静磁场,电荷、电流、电压、电阻这些基本概念,能否用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比如,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我们手机充电时发生的电磁过程,如果能把这些联系起来,我想会比单纯的公式推导更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我尤其关注关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内容。虽然我知道对于非物理专业,可能不会深入到复杂的数学推导,但我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解释这两个定律的核心思想,以及它们对现代科技的巨大影响,比如发电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插图或者图解来帮助我们理解电场线、磁感线,以及电磁波的传播过程,我想会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