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
定價:168.00元
作者:國傢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213101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作為各級科學務實推動《中國製造2025》的性、指導性讀本
內容提要
2016年,首部《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成功齣版,得到瞭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較高認可。2017年,國傢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在2016年版藍皮書基礎上,組織全體委員、相關領域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共同完成瞭《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本書從綜閤、領域、專題、區域四個角度,係統梳理瞭過去一年我國製造業整體推進、十大重點領域突破、重點任務實施、重點區域布局的進展情況,分析瞭我國製造業發展麵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總結瞭我國製造強國建設兩年來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並提齣瞭製造強國建設的下一步重點工作和相關政策措施建議,為國傢和各地推進製造業提質增效與企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和指引。此外,本書附錄列舉瞭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傢及俄羅斯、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推動製造業發展的新動態和新舉措,旨在為我國推進製造強國建設提供重要藉鑒。
目錄
目 錄
————————— 綜閤篇 —————————
章 全球製造業發展概況3
節 發展現狀3
第二節 存在問題19
第三節 發展趨勢22
第二章 我國製造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26
節 我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26
第二節 我國製造業麵臨的突齣問題30
第三節 政策建議33
第三章 中國製造強國若乾重大問題研究36
節 製造業轉型升級是振興實體經濟的核心36
第二節 正確認識當前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麵臨的挑戰38
第三節 提升供給質量是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42
第四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經濟與産業政策調整44
—————————領域篇—————————
第四章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51
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環境51
第二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熱點和重點52
第三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的問題和挑戰62
第四節 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的措施建議65
第五章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69
節 高檔數控機床69
第二節 機器人75
第六章 航空航天裝備86
節 發展形勢86
第二節 存在問題91
第三節 行業展望96
第四節 發展建議98
第七章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102
節 發展形勢102
第二節 存在問題105
第三節 行業展望106
第四節 發展建議108
第八章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111
節 發展形勢111
第二節 存在問題113
第三節 行業展望115
第四節 發展建議118
第九章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121
節 節能汽車121
第二節 新能源汽車127
第三節 智能網聯汽車139
第十章 電力裝備147
節 發展現狀147
第二節 存在問題151
第三節 行業展望154
第四節 發展建議157
第十一章 農業裝備160
節 發展形勢160
第二節 存在問題162
第三節 行業展望164
第四節 發展建議166
第十二章 新材料169
節 發展形勢169
第二節 存在的問題176
第三節 行業展望179
第四節 發展建議183
第十三章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186
節 發展現狀186
第二節 存在問題196
第三節 行業展望197
第四節 發展建議200
—————————專題篇—————————
第十四章 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205
節 目標要求205
第二節 主要進展209
第三節 麵臨問題214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16
第十五章 工業強基219
節 工業強基工作體係化推進219
第二節 各地積極推進工業強基工程223
第三節 工業強基工程取得初步成效225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32
第十六章 綠色製造234
節 目標要求234
第二節 主要進展238
第三節 麵臨問題245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47
第十七章 智能製造249
節 目標要求250
第二節 主要進展251
第三節 麵臨問題264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的思路和重點266
第十八章 服務型製造270
節 目標要求270
第二節 主要進展276
第三節 麵臨的問題278
第四節 下一步發展思路279
第十九章 質量品牌提升282
節 目標要求282
第二節 主要進展283
第三節 麵臨形勢288
第四節 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292
第二十章 製造業人纔295
節 當前加大製造業海外高層次人纔引進的重要意義296
第二節 《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海外高層次人纔需求297
第三節 我國海外高層次人纔引進現狀及問題299
第四節 高層次人纔引進的外經驗與實踐302
第五節 製造業海外高層次人纔引進主要舉措304
—————————區域篇—————————
第二十一章 東部地區311
節 發展概況311
第二節 主要舉措326
第三節 存在問題334
第四節 發展建議339
第二十二章 中部地區342
節 發展現狀342
第二節 主要舉措和成效353
第三節 存在問題359
第四節 發展建議365
第二十三章 西部地區368
節 發展概況368
第二節 主要舉措375
第三節 存在問題403
第四節 發展建議408
第二十四章 東北地區412
節 發展概況412
第二節 主要舉措416
第三節 存在問題426
第四節 發展建議429
附錄A 美國432
節 美國製造業發展戰略和政策432
第二節 美國製造業新趨勢434
附錄B 日本447
節 發展概況447
第二節 發展特點456
第三節 政策措施458
第四節 經驗教訓459
附錄C 德國461
節 發展概況461
第二節 發展特點464
第三節 政策措施467
第四節 經驗啓示470
附錄D 法國473
附錄E 英國477
附錄F 意大利483
附錄G 韓國485
節 製造業創新戰略485
第二節 部分重點産業現狀486
第三節 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494
附錄H 俄羅斯496
附錄I 印度504
國傢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簡介512
後記513
作者介紹
戰略谘詢委由全國原副委員長路甬祥擔任主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擔任副主任。委員由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網絡與信息安全、知識産權與標準、産業經濟、金融等領域的院士、專傢及企業傢組成。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科技和産業發展的愛好者,我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的一些新興技術領域,比如人工智能、物聯網、新材料等,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我希望這本藍皮書能夠在這方麵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讀,比如這些技術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的發展前景如何,以及國傢將如何支持這些領域的發展。如果這本書能在我心中勾勒齣一幅中國製造業未來技術圖景,那將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藍皮書的齣版時間點也很有意思。2017年,正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實施的關鍵時期,也是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時候。我想,這本書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瞭當時中國製造業麵臨的機遇和挑戰。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和那個時期的政策製定者、産業專傢進行一場對話,瞭解他們的思考邏輯和戰略部署。這對於我們理解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棋局,特彆是製造業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定位,會很有幫助。
評分這本書剛到手,還沒來得及細看,隻是粗略地翻閱瞭一下目錄和前言。拿到的是一本厚實的精裝本,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也相當清晰,第一眼就給人一種“硬核”的感覺。封麵設計雖然算不上驚艷,但“中國製造2025”幾個大字十分醒目,配閤上“國傢製造強國”的字樣,整體風格非常穩重、大氣。我關注“中國製造2025”這個概念已經有段時間瞭,一直想找一本權威的、係統性的解讀來深入瞭解。這本《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國傢的産業政策,是理解其經濟發展模式和未來走嚮的關鍵。而“中國製造2025”無疑是近年來中國經濟領域最受關注的戰略之一。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有機會從一個更權威、更係統的層麵去審視這一戰略。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理解,中國為什麼需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它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以及為此付齣瞭哪些努力。這本書,或許能解答我心中關於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許多疑問。
評分說實話,我對國內齣版的這類“藍皮書”的閱讀體驗有過一些期待落差。有時候會覺得過於學術化、空泛,或者充斥著一些套話、官話,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但翻開這本書,我看到瞭一些對具體産業的案例分析,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這讓我覺得它可能更接地氣一些。我希望它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也能照顧到非專業讀者的理解能力,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復雜的概念,這樣纔能真正發揮其傳播和引導的作用。
評分坦白說,我買這本書,也是看中瞭它的“中國製造”這個標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個國傢如何通過産業升級來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中國製造2025”正是中國在這一方麵的宏偉藍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中國在提升製造業水平,從“中國製造”走嚮“中國創造”的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策略和路徑。它是否能展現齣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的雄心和潛力,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夠對“中國製造2025”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不再停留在碎片化的信息層麵。我希望能夠理解這個戰略的背後邏輯,它的目標,它的重點,以及它所麵臨的挑戰。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製造業的書,更是關於中國經濟發展方嚮、國傢戰略布局的一本重要參考。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為我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啓示。
評分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科班齣身的經濟學傢或者産業研究員,隻是一個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特彆是製造業轉型升級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平時的工作可能和這個話題有那麼一點點關聯,所以對“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意圖和目標多少有一些概念。但究竟它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具體有哪些重點領域?實施過程中又麵臨哪些挑戰?這些細節光靠零散的新聞報道和網絡文章是難以完全掌握的。這本藍皮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知識上的空白,提供瞭一個更係統、更深入的視角。
評分我一直覺得,很多宏大的國傢戰略,如果不能落到實處,變成具體的産業政策和企業行動,就可能流於口號。這本藍皮書,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中國製造2025”的落地措施和具體路徑的解讀。比如,它會不會詳細闡述如何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如何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如何優化産業結構,淘汰落後産能?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給齣清晰的指引,那就非常有價值瞭,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梳理,更能提供實踐上的參考。
評分我特彆看重一本書的“時效性”和“權威性”。2017年的藍皮書,雖然不是最新的,但對於理解“中國製造2025”的早期規劃和戰略布局來說,無疑是非常寶貴的。它記錄瞭當時國傢對於製造業發展方嚮的思考和判斷,對於我們迴顧和分析整個戰略的演進曆程至關重要。而且,作為一本“藍皮書”,其背後通常有國傢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性相對有保障。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紮實的理論支撐和前沿的洞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