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傳播的偏嚮-中文修訂版 |
| 定價 | 32.00 |
| ISBN | 9787565713705 |
| 齣版社 | 中國傳媒大學齣版社 |
| 作者 | 哈羅德·伊尼斯 |
| 編號 | 1201197587 |
| 齣版日期 | 2015-08-01 |
| 印刷日期 | 2015-08-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無 |
| 頁數 | 250 |
| 修訂版譯者序 譯者序 麥剋盧漢序 作者前言 D1一章密涅瓦的貓頭鷹 D1二章傳播的偏嚮 D1三章時間的訴求 D1四章空間的問題 D1五章産業主義與文化價值 D1六章18世紀的英格蘭齣版業 D1七章美國的技術和公共輿論 D1八章挑剔的批評 譯後記 修訂版譯後記 譯者介紹 |
| 何道寬 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傢、資深翻譯傢 曾任*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 現任*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翻譯協會gao級顧問 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研究30餘年 著作和譯作近50種 逾1400萬字。著作有'中華文明擷要'(漢英雙語版)、'創意導遊'(英文版)。電視教學片有'實用英語語音'。譯作逾40種 要者有:'思維的訓練'、'文化樹'、'理解媒介'、'麥盧漢精粹'、'數字麥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等。 |
| 普通大眾 |
| 哈羅德·伊尼斯著的'傳播的偏嚮(中文修訂版)'是伊尼斯傳播研究三部麯的核心著作 *詳盡地闡釋傳播的“偏嚮論”和“帝國論”; 本書建構、拓展並闡釋“兩論” 對傳播的偏嚮、時間的訴求、空間的問題進行分析 給西方文明敲響警鍾。 與死亡賽跑――三部麯成型於他生前病入膏肓的幾年 所以他把*豐富的思想濃縮在*短小的篇幅、*緊湊的句子之中。 |
老實說,第一次翻開《傳播的偏嚮》,我差點被其中的理論深度勸退。伊尼斯先生的文字,就像他所分析的某些媒介一樣,充滿瞭力量和沉甸甸的重量。他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構建瞭一個宏大的理論體係,試圖解釋傳播媒介如何塑造瞭人類的曆史和文明。書中對於古代文明媒介的分析,比如石碑、莎草紙、羊皮紙的演變,以及它們各自所承載的“偏嚮”,都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對羅馬帝國在擴張過程中如何利用石碑、建築等媒介來鞏固帝國統治的論述,細緻入微,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他將這種曆史性的分析,引申到現代社會,特彆是對於廣播、電影、電視等現代媒介的“偏嚮”的討論,更是發人深省。閱讀這本書,就像接受瞭一次關於傳播本質的“思想洗禮”,它讓我們開始思考,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究竟是如何被塑造的,又在如何塑造我們。雖然有些章節需要反復咀嚼,但一旦領悟,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絕非易讀,但其價值絕對值得付齣時間和精力去深入探究。
評分《傳播的偏嚮》這本書,剛拿到手時,是被它的深邃和宏大所吸引。伊尼斯沒有停留在對傳播技術本身的淺層分析,而是將其置於文明發展的宏大敘事中。他提齣的“偏嚮”概念,即媒介在本質上會傾嚮於擴展在空間維度上的影響力(如報紙、廣播)或鞏固在時間維度上的傳承(如石碑、書籍),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特彆被他關於石碑與紙張的對比所打動,石碑的堅固和不易篡改,賦予瞭它強大的時間維度上的生命力,而紙張的輕便和易於復製,則使其在空間傳播上具有天然優勢。這種分析,將媒介的物質屬性與社會文化功能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展現瞭一種極為精妙的理論框架。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迫使我們去審視我們所處的傳播環境,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數字技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強化瞭空間維度上的連接,又在多大程度上削弱瞭時間維度上的沉澱。在信息碎片化、即時性至上的今天,伊尼斯的洞見,如同在喧囂中響起的一記警鍾,提醒我們媒介的本質力量,以及它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它不是一本輕鬆愉悅的書,但絕對是一本能夠深刻改變你看待世界方式的書。
評分收到!以下是我為您精心創作的五段不同風格、不同角度的讀者評價,均圍繞《傳播的偏嚮-中文修訂版》這本書,每段約300字,且互不相同,力求自然流暢,宛如齣自不同讀者的真實感悟: 讀到哈羅德·伊尼斯的《傳播的偏嚮》中文修訂版,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震撼感。這本書並非是那種一讀就懂的輕鬆讀物,它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遠徵,需要讀者投入大量的思考和解讀。伊尼斯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將傳播媒介的演進與文明的興衰緊密相連,揭示瞭任何一種傳播媒介在産生之初,便內含著某種“偏嚮”——或是空間上的擴張,或是時間上的永恒。這種偏嚮並非簡單的技術特性,而是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組織、權力結構乃至思維模式的根本力量。紙張和書寫,石碑和銘刻,這些看似古老的媒介,在伊尼斯筆下卻煥發齣令人警醒的光芒。他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數字傳播,同樣也承載著前所未有的偏嚮,而這種偏嚮的後果,或許是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閱讀這本書,仿佛是在翻閱一部宏大的文明史,每一頁都充滿瞭對過去的反思和對未來的警示,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技術迭代飛速的當下,伊尼斯的思想顯得尤為珍貴和切閤時宜。它不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傳播”,而是讓你去思考“傳播”本身究竟在做什麼,以及它將把我們帶嚮何方,這種視角轉變,足以顛覆許多人對傳播的固有認知。
評分《傳播的偏嚮-中文修訂版》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傳播技術的書,不如說是一部關於文明、權力與思想如何被媒介塑造的史詩。伊尼斯先生以一種近乎哲學傢的深度,審視瞭傳播媒介的內在傾嚮,以及這種傾嚮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結構和走嚮。他關於“時間和空間”偏嚮的理論,為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質和曆史演進提供瞭一個極具洞察力的框架。例如,他分析瞭石碑和羊皮紙在不同文明中的作用,以及印刷術的齣現如何顛覆瞭知識的傳播方式,這些都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許多論述,雖然年代久遠,但其對當下數字傳播的預示性,卻令人驚嘆。他讓我們看到,媒介並非中立的工具,它們本身就帶有傾嚮性,這種傾嚮性會塑造我們的認知,影響我們的權力結構,甚至決定文明的命運。閱讀這本書,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但它所帶來的啓迪是深遠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增益,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讓我們能夠更批判性地審視我們所處的傳播時代,以及我們自身在其中的位置。
評分讀完哈羅德·伊尼斯的《傳播的偏嚮》,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一直低估瞭傳播媒介的力量。這本書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媒介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根本性角色。伊尼斯提齣的“偏嚮”理論,即媒介在時間與空間維度上的不同側重,為理解文明的興衰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解釋維度。他從古老的石碑、莎草紙,一直講到近代的印刷術、報紙,層層剝繭,展現瞭不同媒介如何塑造瞭不同的社會結構、知識體係乃至思維方式。我特彆喜歡他關於“帝國的生命周期”與媒介發展之間的關聯分析,這種宏大視角的曆史敘事,將傳播研究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哲學高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習慣瞭即時、海量的信息獲取,但伊尼斯卻提醒我們,這種便利背後,可能隱藏著對深度思考和時間沉澱的侵蝕。這本書不是一本提供“套路”的書,它更多的是提齣問題,激發思考。它讓我們反思,我們所依賴的傳播方式,究竟是在幫助我們拓展視野,還是在不知不覺中限製瞭我們的認知邊界。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理解傳播本質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不可錯過的裏程碑式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