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 哈罗德·伊尼斯 9787565713705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 哈罗德·伊尼斯 9787565713705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哈罗德·伊尼斯 著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媒介理论
  • 传播史
  • 口头文化
  • 文字文化
  • 社会学
  • 文化研究
  • 哈罗德·伊尼斯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闻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713705
商品编码:28808769615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书名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
定价32.00
ISBN9787565713705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哈罗德·伊尼斯
编号1201197587
出版日期2015-08-01
印刷日期2015-08-01
版次1
字数
页数250

修订版译者序
译者序
麦克卢汉序
作者前言
D1一章密涅瓦的猫头鹰
D1二章传播的偏向
D1三章时间的诉求
D1四章空间的问题
D1五章产业主义与文化价值
D1六章18世纪的英格兰出版业
D1七章美国的技术和公共舆论
D1八章挑剔的批评
译后记
修订版译后记
译者介绍

何道宽 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资深翻译家 曾任*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 现任*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gao级顾问 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30余年 著作和译作近50种 逾1400万字。著作有'中华文明撷要'(汉英双语版)、'创意导游'(英文版)。电视教学片有'实用英语语音'。译作逾40种 要者有:'思维的训练'、'文化树'、'理解媒介'、'麦卢汉精粹'、'数字麦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等。

普通大众

哈罗德·伊尼斯著的'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是伊尼斯传播研究三部曲的核心著作 *详尽地阐释传播的“偏向论”和“帝国论”;
本书建构、拓展并阐释“两论” 对传播的偏向、时间的诉求、空间的问题进行分析 给西方文明敲响警钟。
与死亡赛跑――三部曲成型于他生前病入膏肓的几年 所以他把*丰富的思想浓缩在*短小的篇幅、*紧凑的句子之中。

《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的《传播的偏向》(Bias of Communication)堪称传播学领域的一部奠基之作,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变迁的关键理论工具。此次推出的“中文修订版”,在忠实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修订与梳理,以更加适应当代读者阅读习惯的译本呈现。本书并非一本仅仅罗列传播媒介技术演变的书籍,而是一次深刻的关于文明、权力和思想如何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被传播媒介塑造的哲学探索。 伊尼斯的核心论点聚焦于“传播的偏向”——即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并非中立,它们各自拥有固有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会深刻影响到信息传播的范围(空间)与持续性(时间),进而塑造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权力结构乃至思想文化。他认为,媒介的物质属性决定了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偏向”。例如,早期铭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由于其坚固的材质,能够实现长久的时间保存,但其笨重性限制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偏向于“时间”。而纸莎草、纸张的出现,虽然相对更容易损耗,但极大地拓展了信息的空间传播能力,从而赋予了不同的文明以不同的生命力。 本书的叙述并非按照媒介发展的年代顺序进行简单的编年史梳理,而是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深入剖析,展现传播媒介如何与政治、经济、宗教、帝国扩张等宏大叙事交织在一起。伊尼斯以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帝国、伊斯兰文明以及近代西方文明等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不同文明在崛起、鼎盛与衰落过程中,传播媒介扮演的决定性角色。 例如,他详细阐述了口头文化向书写文化的转变如何深刻影响了希腊哲学的发展。苏格拉底对书写文本的警惕,恰恰反映了他对这种媒介转变可能带来的思想“遗忘”和“外化”的担忧。伊尼斯认为,口头文化强调记忆、互动与即时性,便于集体智慧的凝聚和思想的灵活流转;而书写则带来了精确性、稳定性和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但也可能导致思考的碎片化和对权威文本的盲从。 罗马帝国,一个以强大的军事和行政能力著称的帝国,其传播媒介的偏向也与其统治方式息息相关。伊尼斯指出,罗马利用其发达的道路网和高效的信使系统,实现了广阔疆域内的信息快速传递,这无疑增强了其空间控制力。但同时,他也会反思,这种强调空间延展性的媒介偏向,是否也限制了罗马文明在深邃的思想和持久的文化积淀上的发展。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的遗产,并以基督教为精神纽带,其传播媒介的选择也充满了智慧。伊尼斯分析了拜占庭如何利用精美的插图、圣像以及仪式化的礼仪来传播宗教教义和帝国理念,这种强调视觉与仪式感的传播方式,有效地将统一的信仰和文化渗透到广阔的东罗马帝国之中,展现了一种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具有韧性的传播偏向。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更是伊尼斯理论的绝佳例证。从羊皮纸到纸张的传播,从阿拉伯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形成,到遍布各地的清真寺和图书馆,伊斯兰文明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伊尼斯探讨了伊斯兰学者如何通过翻译和保存古希腊罗马的知识,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构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的知识网络,这其中的传播偏向,既有空间上的广博,也有时间上的传承与发展。 进入近代,印刷术的发明无疑是传播史上的一场革命。伊尼斯深刻分析了印刷术如何打破了知识精英的垄断,加速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报纸、书籍的广泛传播,使得信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抵达民众,这极大地增强了空间传播的能力,并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然而,他同时也警示,过度的空间传播,是否会以牺牲思想的深度和时间的持久性为代价? 伊尼斯将媒介的偏向与“帝国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他认为,强大的帝国往往倾向于发展能够服务于其统治目标的传播媒介,这些媒介的偏向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张帝国的权力。反之,当一个帝国的媒介偏向发生变化,例如从注重时间保存转向注重空间扩张,或者反之,也可能预示着其兴衰的转折点。 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对历史案例的梳理,更在于其深邃的理论洞察。伊尼斯提出的“时间”与“空间”二元框架,为我们理解各种传播现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他让我们意识到,任何一种媒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人类文明的面貌。 “中文修订版”的问世,对于中国学界和广大读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伊尼斯关于传播媒介“偏向”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以互联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其空间传播能力空前强大,信息几乎可以瞬时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我们是否也因此在承受着信息碎片化、浅层化,以及对深度思考和长久记忆的侵蚀?伊尼斯的理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些新媒介的深刻视角。 本书的修订,不仅在语言上力求精准、流畅,更可能在编排、注释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使得读者能够更轻松地理解伊尼斯所构建的复杂理论体系。它不仅仅是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之作,更是所有关心人类文明发展、关注信息时代挑战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深刻启示的精神食粮。 《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是一次思想的邀约,一场关于人类文明与传播媒介之间深刻而永恒的对话。它邀请我们跳脱出媒介技术的迷雾,去审视那些潜藏在传播方式背后的力量,去理解媒介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认知、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的未来。阅读本书,就是开启一段对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深度回溯,也是对当下信息时代挑战的一次深刻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以下是我为您精心创作的五段不同风格、不同角度的读者评价,均围绕《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这本书,每段约300字,且互不相同,力求自然流畅,宛如出自不同读者的真实感悟: 读到哈罗德·伊尼斯的《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撼感。这本书并非是那种一读就懂的轻松读物,它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远征,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思考和解读。伊尼斯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将传播媒介的演进与文明的兴衰紧密相连,揭示了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在产生之初,便内含着某种“偏向”——或是空间上的扩张,或是时间上的永恒。这种偏向并非简单的技术特性,而是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组织、权力结构乃至思维模式的根本力量。纸张和书写,石碑和铭刻,这些看似古老的媒介,在伊尼斯笔下却焕发出令人警醒的光芒。他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数字传播,同样也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偏向,而这种偏向的后果,或许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阅读这本书,仿佛是在翻阅一部宏大的文明史,每一页都充满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飞速的当下,伊尼斯的思想显得尤为珍贵和切合时宜。它不是教你如何更好地“传播”,而是让你去思考“传播”本身究竟在做什么,以及它将把我们带向何方,这种视角转变,足以颠覆许多人对传播的固有认知。

评分

老实说,第一次翻开《传播的偏向》,我差点被其中的理论深度劝退。伊尼斯先生的文字,就像他所分析的某些媒介一样,充满了力量和沉甸甸的重量。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试图解释传播媒介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历史和文明。书中对于古代文明媒介的分析,比如石碑、莎草纸、羊皮纸的演变,以及它们各自所承载的“偏向”,都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对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如何利用石碑、建筑等媒介来巩固帝国统治的论述,细致入微,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他将这种历史性的分析,引申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对于广播、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介的“偏向”的讨论,更是发人深省。阅读这本书,就像接受了一次关于传播本质的“思想洗礼”,它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究竟是如何被塑造的,又在如何塑造我们。虽然有些章节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领悟,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绝非易读,但其价值绝对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究。

评分

读完哈罗德·伊尼斯的《传播的偏向》,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一直低估了传播媒介的力量。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媒介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根本性角色。伊尼斯提出的“偏向”理论,即媒介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不同侧重,为理解文明的兴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维度。他从古老的石碑、莎草纸,一直讲到近代的印刷术、报纸,层层剥茧,展现了不同媒介如何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结构、知识体系乃至思维方式。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帝国的生命周期”与媒介发展之间的关联分析,这种宏大视角的历史叙事,将传播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高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习惯了即时、海量的信息获取,但伊尼斯却提醒我们,这种便利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深度思考和时间沉淀的侵蚀。这本书不是一本提供“套路”的书,它更多的是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它让我们反思,我们所依赖的传播方式,究竟是在帮助我们拓展视野,还是在不知不觉中限制了我们的认知边界。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传播本质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错过的里程碑式著作。

评分

《传播的偏向-中文修订版》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传播技术的书,不如说是一部关于文明、权力与思想如何被媒介塑造的史诗。伊尼斯先生以一种近乎哲学家的深度,审视了传播媒介的内在倾向,以及这种倾向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走向。他关于“时间和空间”偏向的理论,为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质和历史演进提供了一个极具洞察力的框架。例如,他分析了石碑和羊皮纸在不同文明中的作用,以及印刷术的出现如何颠覆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这些都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许多论述,虽然年代久远,但其对当下数字传播的预示性,却令人惊叹。他让我们看到,媒介并非中立的工具,它们本身就带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会塑造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权力结构,甚至决定文明的命运。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但它所带来的启迪是深远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让我们能够更批判性地审视我们所处的传播时代,以及我们自身在其中的位置。

评分

《传播的偏向》这本书,刚拿到手时,是被它的深邃和宏大所吸引。伊尼斯没有停留在对传播技术本身的浅层分析,而是将其置于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他提出的“偏向”概念,即媒介在本质上会倾向于扩展在空间维度上的影响力(如报纸、广播)或巩固在时间维度上的传承(如石碑、书籍),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特别被他关于石碑与纸张的对比所打动,石碑的坚固和不易篡改,赋予了它强大的时间维度上的生命力,而纸张的轻便和易于复制,则使其在空间传播上具有天然优势。这种分析,将媒介的物质属性与社会文化功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极为精妙的理论框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传播环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数字技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强化了空间维度上的连接,又在多大程度上削弱了时间维度上的沉淀。在信息碎片化、即时性至上的今天,伊尼斯的洞见,如同在喧嚣中响起的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媒介的本质力量,以及它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它不是一本轻松愉悦的书,但绝对是一本能够深刻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