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下一站 伦敦
定价:26.80元
作者:萧凯茵,等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354467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他们可能是全国新生代作家里*会写文章的五个人!
他们在呼风唤雨翻江倒海,又跑去英国伦敦进行“文化交流”。
颠覆你心目中的全国四强形象,**是你从未读过的“伦敦游记”。
续写THE NEXT“精、优、美”的神话
再现 I WANT“敢、狠、八”的风格
你可以当它是一本异域风情录,也可以当它是一本郭敬明的**写真集。
集结了“文学之新I”的四强实力,又延续了I WANT的大尺度精髓。
附赠叶阐倾力打造四格小漫画,生动记录伦敦之行的趣味和“冷”。
内容提要
本书贴身记录郭敬明亲率*届“文学之新”四强赴伦敦文化交流精彩全程,完整收录黄金五人组的伦敦见闻逸事,有精美摄影、幽默四格漫画和心情散文。其中“当狗仔”和“我发现的秘密”板块爆料五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和其他内幕花絮……穿插在书中的郭敬明和四强的散文,“参访企鹅出版社”和“泰特美术馆”等内容,又让本书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此外,无论从内容还是设计编排上,本书都打破了传统图书的局限性,如此跳跃的内容设计,让读者在阅读时更能感到身临其境的乐趣。
目录
NUMBER ONE London Voice
格林威治时间
萧凯茵
叶 阐
陈 龙
卢丽莉
NUMBER TWO 散文 / 伦敦今日无雾
雾都天晴
伦敦印象
丢脸的事
我要当狗仔
映画时刻
NUMBER THREE 散文 / 童年与旅游
皇家下午茶
挖掘秘密
杰作
映画时刻
NUMBER FOUR 散文 / 你已在远方
绅士的黑丝绒礼帽
现代美术馆
参访企鹅出版社
蓝诗玲的晚餐
映画时刻
NUMBER FIVE 散文 / 寻常事
泰晤士河边的游吟诗人
伦敦,那些闪亮的日子
映画时刻
NUMBER SIX 狄更斯先生
NUMBER SEVEN 再见,伦敦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这一点必须大书特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让人愿意放下手机、沉浸其中的书,实属难得。我注意到书中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留了清晰易读的现代性,又不失古典的优雅韵味,这种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而且,那种留白的艺术处理,让每一段文字都有了呼吸的空间,不会让人感到局促和压抑。我个人对书籍的视觉体验非常看重,我认为好的设计是内容价值的有效放大器。如果内容是美酒,那么装帧和排版就是那个精美的酒杯。我猜想,作者在构建文字世界的同时,设计者也一定在努力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阅读“空间”。我希望这本书中如果配有插图或者地图,也一定不会是那种生硬的、为了填充版面而存在的图画,而是能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甚至能够独立讲述故事的视觉符号。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往往预示着创作者对作品整体质量的信心和投入。
评分我通常对“下一站”系列的图书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因为这类主题很容易陷入“旅游景点清单”的窠臼。然而,这本书的书名和气质似乎暗示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探索,它指向的“下一站”可能并非地理上的位移,而是认知上的飞跃。我个人对于城市文化的研究有着长期的热情,我关注的是文化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如何塑造一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伦敦无疑是世界文化熔炉的典型代表,它的复杂性在于其融合了世界各地的印记,同时又保持着一种近乎固执的本土特质。我更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解构这种“矛盾的统一体”。比如,在谈论莎士比亚时,是否会联系到当代剧场的创新;在描述金融城的效率时,是否会提及那些老牌工匠店的坚守。如果这本书能做到,用伦敦作为切入点,去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与现代如何共存、冲突与融合的宏大命题,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旅游读物,而是一部有价值的文化观察报告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旅行文学的要求其实挺高的,太多作品流于表面,无非就是“到此一游”式的流水账,或者干脆就是旅游攻略的文字版,缺乏灵魂的共鸣。但是,从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来看,它似乎走上了一条更具人文关怀的道路。我注意到作者在引言中提到了对“时间”在伦敦这座城市中堆叠和沉淀的思考,这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伦敦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的地点,它是一个活着的、呼吸着的历史实体,从古老的威斯敏斯特宫到现代金融城的玻璃幕墙,那种强烈的时空对比感,才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这种宏大叙事和微观体验的。是会用细腻的笔触去捕捉某个清晨泰晤士河畔的雾气,还是会深入探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我个人更偏爱后者,那种能够让人在阅读后,对习以为常的景象产生全新理解的文字。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穿透力,让我在合上书本后,看向任何一张伦敦的照片时,都能看到它背后隐藏的复杂脉络和无尽故事。
评分从装帧的厚度和重量来看,这本书的内容量绝对是扎实的,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速食”读物。我推测,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才能支撑起如此厚重的篇幅。我个人很注重作者的“体验感”,我希望阅读时能感受到作者不是坐在空调房里“写”出来的伦敦,而是“走”出来的伦敦。那种走在雨中的湿滑石板路上,被街边Pub里传出的喧闹音乐所感染,或是挤在拥挤的Tube车厢里,观察着形形色色面孔的真实感受,是任何二手资料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传达出这种“在场感”,那么它对于那些计划前往伦敦,或者仅仅是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沉浸式的代入感,让我不需要收拾行囊,就能先一步抵达那片迷人的土地,感受它的呼吸和心跳。
评分这本《下一站 伦敦》的书,拿到手的时候,光是封面那设计就足够吸引人眼球了。那种带着复古质感的英伦风情,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湿润和淡淡的茶香。我本来就对欧洲的文化和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另一个时空的任意门。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他似乎不仅仅满足于罗列那些著名的景点和历史事件,而是试图挖掘出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肌理,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在普通伦敦市民日常生活中流淌的故事。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描绘那些著名的博物馆和画廊背后的“幕后人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介绍上。毕竟,一个伟大城市的魅力,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里,藏在光影交错之间,藏在那一份代代相传的骨子里。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触感让人心生敬意,很适合静下心来,泡一杯热茶,慢慢享用。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精心准备的伦敦“邀请函”,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