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尘埃落定(精装本)阿来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尘埃落定(精装本)阿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来 著
图书标签:
  • 茅盾文学奖
  • 阿来
  • 尘埃落定
  • 当代文学
  • 藏族文学
  • 长篇小说
  • 精装本
  • 文学名著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实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6608
商品编码:2884978050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2
字数:29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尘埃落定(精装本)》讲述康巴土司制度崩溃前夕的故事。在遥远的称为“嘉绒”,他们生活在西北大渡河峡谷地带,以从事农业为主。长期以来,土司统领这片领地。麦加土司是这片土地上大的土司。他和他的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就是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瓜,却有着脱俗的观世眼光。麦加土司因种植鸦片而迅速强大起来。为了保住鸦片的种植权,扩张领地,麦加土司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对周围土司的战争。在征战中,傻瓜的哥哥成了战争英雄,但垂死的老土司并没有把位置让给英雄儿子,还把他派往边地,并让仇人杀了他。傻瓜儿子在其他土司疯狂中鸦片时,先见之明地提出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粮食。结果遇上饥荒年,鸦片价格大跌,饥民遍野。傻瓜儿子在守边地粮仓时,用了许多计谋,将粮食换成大量银子,还换回一大块领地。他带着银子回到官寨,老土司却害怕傻瓜儿子夺取位置而紧闭官寨大门。傻瓜儿子只好伤心地回到边地。他在边地打破封闭,开放市场,兴办银行,茶吗互市。傻瓜儿子预感到世界会发生大的变化,他已看到旧制度在老土司们衰老的脸上暗淡的夕阳。他在边地开了妓院,让老土司们成群结队来寻欢作乐,并让他们染上梅毒……解放军的他炮轰垮了官寨,土司和土司制度顷刻烟飞灰灭。傻瓜儿子也预感到自己不能同新制度一起新生,他们家族的时代仇人这时也追杀到门前,傻瓜儿子心安理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精彩书摘

  1.野画眉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
  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
  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
  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一条小狗从柜子下面咿咿晤晤地钻出来,先在地下翻一个跟斗,对着主子摇摇尾巴,这才把头埋进了铜盆里边。盆里的牛奶咽得它几乎喘不过气来。土司太太很喜欢听见这种自己少少一点爱,就把人淹得透不过气来的声音。她听着小狗喝奶时透不过气来的声音,在清水中洗手。一边洗,一边吩咐侍女卓玛,看看我——她的儿子醒了没有。昨天,我有点发烧,母亲就睡在了我房里。我说:“阿妈,我醒了。”
  她走到床前,用湿湿的手摸摸我的额头,说:“烧已经退了。”
  说完,她就丢开我去看她白净却有点掩不住苍老的双手。每次梳洗完毕,她都这样。现在,她梳洗完毕了,便一边看着自己的手一日日显出苍老的迹象,一边等着侍女把水泼到楼下的声音。这种等待总有点提心吊胆的味道。水从高处的盆子里倾泻出去,跌落在楼下石板地上,分崩离析的声音会使她的身子忍不住痉挛一下。
  水从四楼上倾倒下去,确实有点粉身碎骨的味道,有点惊心动魄。
  但,厚厚的积雪吸掉了那声音。
  该到声音响起时,母亲的身子还是抖动了一下。我听见侍女卓玛美丽的嘴巴在小声响咕:又不是主子自己掉下去了。我问卓玛:“你说什么?”
  母亲问我:“这小蹄子她说什么?”
  我说:“她说肚子痛。”
  母亲问卓玛:“真是肚子痛吗?”
  我替她回答:“又不痛了。”
  母亲打开一只锡罐,一只小手指伸进去,挖一点油脂,擦在手背上,另一只小手指又伸进去,也挖一点油脂擦在另一只手背上。屋子里弥漫开一股辛辣的味道。这种护肤用品是用旱獭油和猪胰子加上寺院献上的神秘的印度香料混合而成。
  土司太太,也就是我母亲很会做表示厌恶的表情。她做了一个这样的表情,说:“这东西其实是很臭的。”
  桑吉卓玛把一只精致的匣子捧到她面前,里面是土司太太左手的玉石镯子和右手的象牙镯子。太太戴上镯子,在手腕上转了一圈说:“我又瘦了。”
  侍女说:“是。”
  母亲说:“你除了这个你还会说什么?”
  “是,太大。”
  我想土司太太会像别人一样顺手给她一个嘴巴,但她没有。
  侍女的脸蛋还是因为害怕变得红扑扑的。土司太大下楼去用早餐。卓玛侍立在我床前,侧耳倾听太大踩着一级级梯子到了楼下,便把手伸进被子狠狠掐了我一把,她问:“我什么时候说肚子痛?我什么时候肚子痛了?”
  我说:“你肚子不痛,只想下次泼水再重一点。”
  这句话很有作用,我把腮帮鼓起来,她不得不亲了我一口。
  亲完,她说,可不敢告诉主子啊。我的双手伸向她怀里,一对小兔一样撞人的乳房就在我手心里了。我身体里面或者是脑袋里面什么地方很深很热地震荡了一下。
  卓玛从我手中挣脱出来,还是说:“可不敢告诉主子啊。”
  这个早上,我次从女人身上感到令人愉快的心旌摇荡。
  桑吉卓玛骂道:“傻瓜!”
  我揉着结了哆的双眼问:“真的,到底谁是那个傻-…?傻瓜?”
  “真是一个十足的傻瓜!”
  说完,她也不服侍我穿衣服,而在我胳膊上留下一个鸟啄过似的红斑就走开了。
  她留给我的疼痛是叫人十分新鲜又特别振奋的。
  窗外,雪光的照耀多么明亮!
  传来了家奴的崽子们追打画眉时的欢叫声。而我还在床上,躺在熊皮褥子和一大堆丝绸中间,侧耳倾听侍女的脚步走过了长长的回廊,看来,她真是不想回来侍候我了。于是,我一脚踢开被子大叫起来。
  在麦其土司辖地上,没有人不知道土司第二个女人所生的儿子是一个傻子。
  那个傻子就是我。
  除了亲生母亲,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我是现在这个样子。要是我是个聪明的家伙,说不定早就命归黄泉,不能坐在这里,就着一碗茶胡思乱想了。土司的个老婆是病死的。我的母亲是一个毛皮药材商买来送给土司的。土司醉酒后有了我,所以,我就只好心甘情愿当一个傻子了。
  虽然这样,方圆几百里没有人不知道我,这完全因为我是土司儿子的缘故。如果不信,你去当个家奴,或者百姓的绝顶聪明的儿子试试,看看有没有人会知道你。
  我是个傻子。
  我的父亲是皇帝册封的辖制数万人众的土司。
  所以,侍女不来给我穿衣服,我就会大声叫嚷。
  侍候我的人来迟半步,我只一伸腿,绸缎被子就水一样流淌到地板上。来自重叠山口以外的汉地丝绸是些多么容易流淌的东西啊。从小到大,我始终弄不懂汉人地方为什么会是我们十分需要的丝绸、茶叶和盐的来源,更是我们这些土司家族权力的来源。有人对我说那是因为天气的缘故。我说:“哦,天气的缘故。”心里却想,也许吧,但肯定不会只是天气的缘故。那么,天气为什么不把我变成另一种东西?
  据我所知,所有的地方都是有天气的。起雾了。吹风了。风热了,雪变成了雨。
  风冷了,雨又变成了雪。天气使东西发生变化,当你眼鼓鼓地看着它就要变成另一种东西时,却又不得不眨一下眼睛了。就在这一瞬间,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可又有谁能在任何时候都不眨巴一下眼睛?
  祭祀的时候也是一样。享受香火的神邸在缭绕的烟雾背后,金面孔上彤红的嘴唇就要张开了,就要欢笑或者哭泣,殿前猛然一阵鼓号声轰然作响,吓得人浑身哆嗦,一眨眼间,神柢们又收敛了表情,回复到无忧无乐的庄严境界中去了。
  这天早晨下了雪,是开春以来的场雪。只有春雪才会如此滋润绵密,不至于一下来就被风给刮走了,也只有春雪才会铺展得那么深远,才会把满世界的光芒都汇聚起来。
  满世界的雪光都汇聚在我床上的丝绸上面。我十分担心丝绸和那些光芒一起流走了。心中竟然涌上了惜别的忧伤。闪烁的光锥子一样刺痛了心房,我放声大哭。
  听见哭声,我的奶娘德钦莫措跌跌撞撞地从外边冲了进来。她,并不是很老,却喜欢做出一副上了年纪的样子。她生下个孩子后就成了我的奶娘,因为她的孩子生下不久就死掉了。那时我已经三个月了,母亲焦急地等着我做一个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表情。
  一个月时我坚决不笑。
  两个月时任何人都不能使我的双眼对任何呼唤做出反应。
  土司父亲像他平常发布命令一样对他的儿子说:“对我笑一个吧。”见没有反应,他一改温和的口吻,十分严厉地说:“对我笑一个,笑啊,你听到了吗?”
  他那模样真是好笑。我一咧嘴,一汪涎水从嘴角掉了下来。母亲别过脸,想起有我时父亲也是这个样子,泪水止不住流下了脸腮。母亲这一气,奶水就干了。她干脆说:“这样的娃娃,叫他饿死算了。”
  父亲并不十分在意,叫管家带上十个银元和一包茶叶,送到刚死了私生子的德钦莫措那里,使她能施一道斋僧茶,给死娃娃做个小小的道场。管家当然领会了主子的意思。早上出去,下午就把奶娘领来了。走到寨门口,几条恶犬狂吠不已,管家对她说:“叫它们认识你的气味。”
  奶娘从怀里掏出块馍馍,分成几块,每块上吐点口水,扔出去,狗们就不咬了,跳起来,在空中接住了馍馍。之后,它们跑过去围着奶娘转了一圈,用嘴撩起她的长裙,嗅嗅她的脚,又嗅嗅她的腿,证实了她的气味和施食者的气味是一样的,这才竖起尾巴摇晃起来。几只狗开口大嚼,管家拉着奶娘进了官寨大门。
  土司心里十分满意。新来的奶娘脸上虽然还有悲痛的颜色,但奶汁却溢出来打湿了衣服。
  这时,我正在尽我所能放声大哭。土司太太没有了奶水,却还试图用那空空的东西堵住傻瓜儿子的嘴巴。父亲用拐杖在地上拄出很大的声音,说:“不要哭了,奶娘来了。”我就听懂了似的止住了哭声。奶娘把我从母亲手中接过去。我就找到了饱满的乳房。她的奶水像涌泉一样,而且是那样地甘甜。我还尝到了痛苦的味道,和原野上那些花啊草啊的味道。而我母亲的奶水更多的是五额六色的想法,把我的小脑袋涨得嗡嗡作响。
  我那小胃很快就给装得满满了。为表示满意,我把一泡尿撤在奶娘身上。
  奶娘在我松开奶头时,背过身去哭了起来。
  就在这之前不久,她夭折的儿子由喇嘛们念了超度经,用牛毛毯子包好,沉入深潭水葬了。
  母亲说:“晦气,呸!”
  奶娘说:“主子,饶我这一回,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母亲叫她自己打自己一记耳光。
  如今我已经十三岁了。这许多年里,奶娘和许多下人一样,洞悉了土司家的许多秘密,就不再那么规矩了。她也以为我很傻,常当着我的面说:“主子,呸!下人,呸!”
  同时,把随手塞进口中的东西——被子里絮的羊毛啦,衣服上绽出的一段线头啦,和着唾液狠狠地吐在墙上。只是这一二年,她好像已经没有力气吐到原来的高度上去了。于是,她就干脆做出很老的样子。
  我大声哭喊时,奶娘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求求你少爷,不要叫太大听到。”
  而我哭喊,是因为这样非常痛快。
  奶娘又对我说:“少爷,下雪了啊。”
  下雪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

前言/序言

  《尘埃落定》用诗一般语言叙述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在崩溃前后的幻象:喧嚣,绚丽,纷扰,尘土飞扬,而后归于寂静,“一柱光线穿过那些寂静而幽暗的空间,变照见了许多细小的微尘飘浮,象茫茫宇宙中那些星球在运转”。这不仅是旧制度崩溃的哀歌,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新生。他用激情、张扬的笔调抒写土司时代的兴衰,并让它们落入幽暗的意识深处,让这美妙的音乐,余音不绝,这是作家对人生与世界深刻的体验。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利、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以其跨族别的写作冲破了民族题材写作的模式。为我们解读中国沙数民族生活,从而也是整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感人的美学标本。
  《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广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只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作家以他坚实而又柔婉清丽的叙事支撑起历史的框架且又能由始至终。
  小说弥漫着浓厚的藏文化氛围。作为藏族作家的阿来对藏传佛教有更多的了解。他从宗教、藏文化中获得一种自觉的人文仪式。书中藏传佛教的传播者翁波意西,被割掉了两次舌头,仍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宗教能日常生活,但历史。他在书中也表达了某些教义正在失去活力的悲哀,历史总是以突变的方式改变。但《尘埃落定》更多的是以审美的心态凝视宗教,从美学的角度走近宗教,把宗教看成一种意境之美。
  阿来还写了大量的中篇小说、散文,与《尘埃落定》一样,他超脱了用木格的方式写异族的生活状态的模式,有抒情的笔调表现藏民族的自尊和困惑。他不是以代言人的姿态呼号呐喊,而是把这个声音扩大和模仿出来。他操练着纯熟的汉语表现命运的力量,在表现人类普遍题材中显出异样的色彩。
  《尘埃落定》的语言明净,流畅,没有杂质,如清泉流水畅流而下。作家以一种神闲气静的审美心态,遥遥凝视远去的尘埃缓缓落定,行文空灵,飘逸,涤具灵性合诗意。
  《尘埃落定》面世18年依然,对传统文学来说无疑是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在评论家们看来,《尘埃落定》的长销表明图书市场不是都流行通俗,同样也流行经典。白烨认为,《尘埃落定》《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这些严肃文学作品长盛不衰,显示出市场还有客观的一面。《尘埃落定》等经典之作至今深受读者欢迎,也让纯文学创作多了几分底气。



尘埃落定:一曲汉藏史诗的沧桑绝唱 《尘埃落定》并非一部简单描绘历史的著作,它是一曲深沉而恢弘的汉藏史诗,一首关于权力、民族、宿命与蜕变的宏大交响。作者阿来以其精湛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二十世纪中叶康巴地区一个土司家族的兴衰历程,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上演着一场波澜壮阔的命运悲剧,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刻变革。 小说的主人在是一个名叫“二少爷”的人物,他是康巴地区一个强大而古老的土司家族的继承人。然而,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个充满矛盾与迷茫的个体。生于权力巅峰,却对家族的血腥斗争和土地的传统秩序感到疏离。他游离于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的夹缝之中,既拥有贵族的血统,又怀揣着对现代文明的模糊向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那个时代冲突与融合的缩影。 故事的开端,我们便被卷入一个充满原始野性与贵族颓废并存的世界。这个土司家族,如同那个时代的缩影,曾经辉煌强大,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古老农奴制与封建色彩的交织。家族内部,兄弟之间为了权力、土地和女人,早已暗流涌动,一场场残酷的斗争如同催命符,一点点侵蚀着家族的根基。作者没有回避这些血腥的现实,而是以一种冷静而略带悲悯的视角,描绘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何驱动着这些家族成员走向毁灭。 然而,真正让《尘埃落定》具有史诗般分量的,是它对历史洪流的深刻洞察。当外部的现代文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而来,康巴地区的古老秩序开始崩塌。共产党的到来,如同惊雷炸响,打破了土司们世代相传的统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充满阵痛的时代。新旧势力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在康巴这片土地上激起了层层巨浪。 “二少爷”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复杂而关键的角色。他并非坚定的守护者,也非彻底的革新者。他经历了从一个无所事事的贵族少爷,到参与革命,再到最终的漂泊流离。他的成长轨迹,是对那个动荡时代最真实的写照。他曾试图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去理解和接纳新的变化,但现实的残酷往往超出了他的想象。他看到了新社会带来的进步,也感受到了对旧传统的无情剥夺。他既被新思想所吸引,又被古老的文化所牵绊,这种内心的挣扎,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刻。 小说中,阿来对藏族文化的描绘更是栩栩如生,令人心驰神往。他笔下的康巴,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空间,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那里的山川河流,那里的寺庙钟声,那里的藏族人民淳朴的信仰和独特的习俗,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充满生命力。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去展现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他们的歌谣,他们的祭祀,他们的眼神,都传递着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文明气息。他让读者在感受故事的悲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深厚而动人的联系。 《尘埃落定》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其叙事方式。阿来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二少爷”的视角,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事件缓缓展开。他擅长运用隐喻和象征,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的微小命运巧妙地结合起来。故事的节奏并不急促,反而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高原上的风,在不经意间将过往的记忆吹拂到读者心中。人物的对话看似平淡,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作者的语言,纯净而富有诗意,又不失对现实的犀利观察。 “尘埃落定”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它暗示着一种结局,一种归宿。然而,对于那个时代而言,真正的“尘埃落定”又何尝容易?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变革,个人的命运,都如同卷起的尘埃,在风中飘摇,难以寻觅最终的归处。小说中的许多人物,最终都走向了不同的结局,有的融入了新的时代,有的被时代所遗弃,有的则在个人的命运中画上了悲壮的句号。但无论结局如何,“尘埃”终究会沉淀,只是沉淀的方式,和沉淀之后留下的痕迹,却各自不同。 《尘埃落定》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土司家族的故事,它更是关于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个体是多么渺小,又多么顽强。它展现了权力如何腐蚀人心,也展现了人性中对美好与尊严的永恒追求。它是一声对过往的回响,是对当下深刻的审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 阅读《尘埃落定》,就像是品味一杯陈年的烈酒,初尝时或许有些辛辣,但回味却是悠长而深刻。它让我们反思历史的进程,思考民族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以及在时代洪流中,我们应该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这部作品,以其史诗般的格局,深沉的情感,独特的视角,以及精炼的语言,将汉藏民族的历史画卷,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并在字里行间汲取力量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部作品在语言上的雕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是那种华丽堆砌辞藻的文字,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带着土地芬芳的语言。作者对于物象的捕捉极其精准,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白描,还是对生活细节的刻画,都充满了匠心。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视觉和触觉的双重盛宴。更难得的是,在如此精妙的文字包裹下,故事的核心情感——关于爱与失去,关于坚守与放手——却显得异常纯粹和有力。它没有用过多说教的方式来表达主题,而是让情感自然地流淌出来,润物细无声。我常常停下来,只是为了反复咀嚼某一句精妙的排比或者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这些句子本身就值得被摘录下来,反复品味,它们构成了这部作品坚实的骨架。

评分

我对于这类能够描摹出特定地域文化精神内核的作品,总是抱有一种近乎敬畏的喜爱。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没有流于对异域风情的猎奇式书写,而是深入到了文化肌理之中,展现了那种深深烙印在人物骨血里的生存哲学和价值体系。人物的行为逻辑,即便在常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但在作者构建的世界观里,却是无比合理且必然的。这种对“他者”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使得整部作品的厚度大大增加,避免了扁平化的脸谱化处理。它展现了一种与主流叙事不太一样的光景,那种深藏于民间、代代相传的韧劲和智慧,才是真正撼动人心的力量所在。它让人反思,我们所熟知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怎样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酣畅淋漓,但这种酣畅淋漓并非源于情节的简单推进,而是源于作者那近乎残酷的真实感。他似乎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生活最不堪的一面,却又在那些不堪之中,悄悄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叙事节奏的把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时而如急湍的河流,推动着故事向前奔涌,时而又像深沉的湖水,让人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白的处理方式,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实则暗藏机锋,字少而意多,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它没有刻意去迎合读者的期待,而是忠实地记录着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这种不加修饰的力量,恰恰构成了它最强大的文学魅力。可以说,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自洽且令人信服的世界,让人在合上书页后,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世界的呼吸和脉动。

评分

这部小说给我的触动太深了,那种铺陈开来的历史烟云和个体命运的纠葛,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作者的笔力之雄厚,在于他能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最细腻的人情世故交织在一起,丝毫不显生硬。我特别欣赏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挣扎、隐忍和最终的爆发,都处理得极其到位。尤其是主角在面对家族变迁和时代洪流时的那种矛盾与坚韧,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书中的场景描绘也极为生动,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泥土气息和战火硝烟,读到某些关键转折点时,甚至会忍不住屏住呼吸。这本书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它需要你静下心来,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和作者的良苦用心。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发现新的感悟,关于人性、关于时间、关于我们是如何被塑造的,这些思考的深度远超故事本身的情节。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其精巧,仿佛一个复杂的迷宫,初读时或许会为它庞杂的人物关系和时间线感到一丝困惑,但一旦抓住核心线索,便会发现所有的枝蔓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深刻的主题。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重视角和插叙的回忆,使得历史的厚重感和当下的紧迫感得以完美平衡。这种叙事上的大胆尝试,对于传统文学来说,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突破。它迫使读者积极地参与到文本的构建中,去主动连接那些看似松散的碎片,最终拼凑出完整而震撼的图景。这种需要读者付出智力参与才能完全消化的作品,才真正称得上是值得珍藏的“硬核”文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读了一个故事,更像是完成了一次对特定历史侧面的深度调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