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
定价:38.00
作 者:赵俪生,高昭一
出版时间:2010-9
ISBN:9787203069478
页 数:358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冯友兰岸然道貌,俨然程夫子转世;俞平伯个儿是矮的,眼睛是斜的;吴宓恋爱道路不顺,有些神经质;张申府课上很少上课,专骂蒋介石;清华系主任全靠念留学笔记活一辈子;茅盾很瘦小,说话冷冷的,像特工人员……”——赵俪生直言评价学界大师。
“成仿吾是华北大学副校长,但只剩下骂“文学研究会”为“群鬼”的横劲儿……饯行宴上遇到一位频频加酒的秘书,名叫张春桥……我就在这里三劾郭沫若,终跟“创造社”的两员主将各碰了一下头,自然不免头破血流。”——赵俪生直言评价政界官员。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是赵俪生《篱槿堂自叙》、高昭一《回首忆当年》两书的合辑。《篱槿堂自叙》曾公开出版过,好评如潮,这次新版,增补了三分之一多的内容,读者可以看到一部完整的《篱槿堂自叙》;《回首忆当年》则属公开出版。
两位作者分别叙述了家庭、求学、成家、革命,以及建国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这本回忆录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是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社会变迁的记录。作者在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大背景结合起来,从客观的史学分析角度入手,对其身经历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
风格上,赵书内敛淡然,高书张扬、喜怒形于色;赵书有时一笔带过,高书则更多细节。两书合璧,相得益彰。
赵俪生先生起身于文学,立命于史学,倾心于哲学,实为学贯中西、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他在清华求学时便发表众多作品,颇得郑振铎、叶圣陶、朱自清、茅盾等人赞誉,是左翼作家联盟中的年轻成员;后经胡适、傅斯年,进入史学界,成为中国新史学的奠基者,培养出清华教授——秦晖等弟子。华师大史学家王家范曾这样评价:“解放前,中国高等学府历史课讲得好的是钱穆,解放后,则首推赵俪生”。
高昭一既是赵俪生生活上的伴侣,也是他在事业上的助手。在她的帮助下,赵俪生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前期,开创了他自具特色的中国农民战争史与中国土地制度史的专题研究,且自成一家之言。在生活中,作为一位母,她养育了六个孩子,除了一个女儿不幸早亡外,均学有所成。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厚重感,更是一种对人生智慧的启迪。书中不乏一些充满智慧的对话和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源于作者两位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邃的洞察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描写,它们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他们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又是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心态的。这些都为我们这些后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高昭一女士在书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尤其令人钦佩,她不仅仅是赵俪生先生的伴侣,更是一位独立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女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中,爱与智慧也能成为照亮前行的灯塔。它不是一本说教的书,而是通过真实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思想。
评分《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它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只有一位老人平静地讲述他和他的伴侣共同走过的人生之路。这种平静之下,却涌动着时代的波涛,承载着个人的坚守。书中对许多事件的描述,都显得非常真诚和朴实,没有过度的修饰,却充满了感染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回忆中,对于那些逝去的岁月、曾经的战友、以及相濡以沫的伴侣,怀有深深的怀念和敬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便是在颠沛流离的年代,普通人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它不是一本轰轰烈烈的史诗,而是一首娓娓道来的生命赞歌,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之前,我对那段历史了解有限。但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两位主人公非凡的人生。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新中国的建设紧密相连,书中也因此触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但最打动我的,还是书中那些充满人情味的细节。我能感受到赵俪生先生的严谨和担当,也能看到高昭一女士的温婉与坚强。他们之间的爱情,在那个讲究革命情谊的年代,显得格外珍贵和感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个体的情感和选择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另一面——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评分读罢《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关于两位伟人的传记,更是一次关于人生选择、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探讨。赵俪生先生在高位上的一言一行,高昭一女士在幕后的默默付出,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和领导者的特殊使命感。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虽然着墨不多,却足以让我们窥见事件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决策过程和个人抉择的艰难。我可以想象,在那个信息不畅、压力巨大的年代,做出每一个决定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作者用一种非常客观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初心,如何平衡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这本书让我反思,在任何时代,真正的伟大往往体现在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中。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视角,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翻开《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的封面,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本书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更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时代画卷,将赵俪生先生和高昭一女士的人生轨迹与那个时代的宏大叙事巧妙地融为一体。从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情厚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同经历风雨的温暖。那种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契合,那种在艰难岁月中互相慰藉的力量,读来令人动容。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悲情,而是用一种平和而坚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选择与生活智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片段,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信息和历史印记,让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不仅是对两位老人一生功业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变迁、人生百态的一次深刻回眸。它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渺小,却也感受到了他们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