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教育通史 12 中华民国卷(上)
定价:155.00元
作者:田正平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3031573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教育通史12(*卷)(上)》的撰写过程中,限于篇幅和精力,田正平等只能在众多的教育思潮中选择那些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影响面大的几种教育思潮作为研究重点。对于个别教育思潮,因为牵涉面广,我们没有单独列章而是分散在其他教育思潮的论述中,如对于复古主义教育思潮就是这样处理的。至于那些在这一时期内作为一种文化思潮颇有影响,而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活动的影响却要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显示出来,如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派,我们只是顺便提及,而未及论述。对于重点讨论的几种教育思潮,我们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尽可能详细地占有**手资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评价。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客观效果如何,我们期待着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正。
内容提要
《中国教育通史12:*卷(上)》在的撰写过程中,限于篇幅和精力,田正平等只能在众多的教育思潮中选择那些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影响面大的几种教育思潮作为研究重点。对于个别教育思潮,因为牵涉面广,我们没有单独列章而是分散在其他教育思潮的论述中,如对于复古主义教育思潮就是这样处理的。至于那些在这一时期内作为一种文化思潮颇有影响,而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活动的影响却要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显示出来,如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派,我们只是顺便提及,而未及论述。对于重点讨论的几种教育思潮,我们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尽可能详细地占有手资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评价。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客观效果如何,我们期待着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正。
目录
章辛亥革命后的教育改革思潮
节辛亥革命后教育改革思潮的社会基础与教育宗旨的制定
一、民初社会风尚的转变
二、社会人士关于教育改革的言论
三、民初教育宗旨的提出
四、民初教育宗旨的颁布
第二节孙中山、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改革的导向作用
一、孙中山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蔡元培的主要教育思想
三、辛亥革命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壬子癸丑学制》的思想内涵
一、《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癸卯学制》的改革
二、《壬子癸丑学制》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二章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思潮
节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源流及演变
一、国民教育思潮的源流及演变
二、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源流及演变
第二节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及渐趋低落
一、国民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及渐趋低落
二、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及渐趋低落
第三节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
一、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
二、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三章职业教育思潮
节民国初年的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一、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提出
二、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
三、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理论渊源
四、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价值
第二节从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到职业教育思潮
一、职业教育思潮勃兴的历史机遇
二、陆费逵、陈独秀、蔡元培关于职业教育的议论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
第三节职业教育思潮的演进
一、职业教育“三要旨”说
二、职业教育重点的泛化
三、“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提出
第四节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二、职业教育理论的基本要点
三、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第五节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
一、对1922年学制改革的影响
二、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
三、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方面的影响
第四章美感教育思潮
节美感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感教育思想的产生
二、美感教育思潮的形成
第二节王国维的美育主张
一、王国维的美学理论
二、王国维的美育主张
第三节蔡元培的美育观
一、美育的内容及其与德智体三育的关系
二、美育的实施方法
三、美育的作用和价值
第四节美感教育思潮的实际影响
一、美育的启蒙是导致文学革命的重要因素,有益于教育的平民化
二、美感教育思潮促进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和教育独立运动
三、美育的实施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关感教育思潮直接的成果,是使美育次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
第五章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节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一、杜威来华前教育界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宣传和介绍
二、杜威来华及其演讲
三、留美学生——传播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主力军
第二节胡适的实用主义教育观
一、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宣传介绍
二、胡适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及其影响
第三节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20世纪20年代教育理论和学制改革的影响
一、从教育学理论的体系结构看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二、从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看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20世纪20年代学制改革的影响
第四节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20世纪20年代课程、教材改革的影响
一、关于课程改革
二、关于教材改革
第五节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20世纪20年代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影响
二、柏克赫司特的“道尔顿制”的影响
第六章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节工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工读运动的兴起
二、工读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李大钊、蔡元培的“工读”教育观
一、初步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李大钊的“工读”教育观
二、蔡元培的“工读”教育主张
第三节王光祈的工读教育思想
一、工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发起工读互助团的动机
三、工读互助团的理想
第七章科学教育思潮
节早期科学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一、清末科学教育观的萌芽
二、严复的科学教育观
第二节任鸿隽与中国科学社
一、任鸿隽的科学教育思想
二、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潮
一、陈独秀的科学教育思想
二、胡适的实验主义科学方法论
三、五四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发展
第四节“科玄论战”及其影响
一、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对科学教育的贬低
二、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科学派”对科学教育的颂扬
第五节科学教育思潮的实际影响
一、以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二、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验
三、开始着手培养教育科学研究人才
……
第八章平民教育思潮
第九章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第十一章1912—1927年间教育思潮的历史反思
结语
人名与专业术语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本店新店开张,满99元全品包邮,偏远地区除外。
文摘
本店新店开张,满99元全品包邮,偏远地区除外。
序言
本店新店开张,满99元全品包邮,偏远地区除外。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颇为独特,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故事的吸引力。虽然史料堆砌是历史研究的常态,但作者在呈现这些史实时,总能穿插一些生动的个案或具体的事件,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制度变迁变得鲜活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历史的迷雾中慢慢拨开云雾,探寻真相。尤其是在描述教育改革与社会思潮碰撞的章节,那种紧张感和历史的必然性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民国教育史的波澜壮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冰冷的条文解读上。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教科书或断代史。它提供了一种观察民国社会变迁的独特切入点——教育。通过教育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与现代、救亡图存与学术独立之间拉扯的时代精神。书中对教育精英群体内部思想光谱的描绘尤其精彩,展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国家命运前所背负的沉重思考与挣扎。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教育制度的书,更是关于一群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如何思考“育人”这一根本命题的深刻反思录。读完之后,会让人对那个时代产生更深层次的敬意与同情,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史实转化为有温度的历史体验。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初期,我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尽的史料梳理所深深吸引。作者在开篇就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清晰地勾勒出了民国初年中国教育的复杂图景。资料的引用非常扎实,看得出作者在浩如烟海的档案、报刊和回忆录中下了不少功夫。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让人在跟随作者的思路时,总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同于一些泛泛而谈的历史著作,这本书真正做到了“通史”的深度,对各个教育流派、重要人物的教育思想都有深入的剖析,让我对那个动荡年代的教育图景有了立体而深刻的认识。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民国教育史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手感很好,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封面设计也很有年代感,虽然是民国时期的历史,但设计上并没有显得过于陈旧,反而有一种厚重的学术气息。我特别喜欢这种精装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放在书架上也特别有面子。细节处理得很到位,比如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符合那个时代的风格。这样的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翻阅过程中,能感受到出版社的用心,装帧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在诉说着这本书内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加分项,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脉络梳理特别看重的读者,这本书在时间轴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简单地按照年代顺序罗列事件,而是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教育政策的继承与断裂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民国教育体系内部的内在逻辑和矛盾。这种结构性的梳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会出现某种教育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后续教育发展产生了何种深远影响。书中对于地方教育发展差异的探讨也令人耳目一新,打破了以往对民国教育“一刀切”的认知,展现了中国广袤土地上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细致入微的结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