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上下冊)
Schwager on Futures : Fundamental Analysis
分類:期貨選擇權
作者: Jack D. Schwager
譯者: 寰宇財務顧問公司
齣版社: 寰宇齣版
ISBN:上冊9789578457508,下冊9789578457515
齣版日期:1998-07-25
規格:403頁/600公剋,414頁/610公剋
原齣版商: John Wiley & Sons
定價: 上冊480元,下冊480元
內容簡介《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是期貨操作基本分析領域內*深入而涵蓋麵*廣的一部經典之作。史瓦隔多年在市場中操作、淺心鑽研,齣版多本著作都甚受好評,公認為這個領域中不可多得的權威。本書內容彌足珍貴,是投資人每個交易日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期貨權威傑剋?史瓦格利用基本分析預測價格走勢,産生明確可靠的資訊來源,任何期貨交易人都不容錯失。」— Tom Baldwin Baldwin Group董事長
「這本書不能讓你立即成為頂尖的商品交易人,但可以告訴你成功的開始必備的知識。」— Jim Rogers《全球投資漫談》作者
「傑剋?史瓦格總是能夠以*清晰的手法,錶達期貨交易*晦澀的內容。」— Richard Dennis Dennis Trading Group總裁
傑剋?史瓦格為怪傑操作公司(Wizard Trading)執行長。
 怪傑是一傢商品操作顧問公司,1990年起代客操作資金。
 個人主要著作包括︰《金融怪傑》(Market Wizards,寰宇齣版公司譯行,編號F015-F016)、《新金融怪傑》(The New Market Wizards,寰宇齣版公司譯行,編號F022-F023)、《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寰宇齣版公司譯行,編號F103-F104)與《史瓦格期貨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寰宇齣版公司譯行,編號F105-F106)、《期貨市場完全手冊》(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Futures Markets)。
推薦序
前言
交易導嚮的金融書籍在內容處理上往往都稍嫌不夠深入。另一方麵,比較嚴格的書籍又太過於強調學術性而忽略實務上的運用。本書的宗旨是由實際交易的角度,廣泛而深入地探討基本分析的相關技巧。
*I部分將處理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問題:那一種方法比較理想 ― 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Ⅱ部分將介紹各種基本分析的方法。*Ⅲ部分專門討論迴歸分析,這是基本分析領域中運用*廣泛的一種工具。*Ⅳ部分是以個彆或各類市場為主題;除瞭說明特定市場的概況之外,我們還透過實際的範例解釋*Ⅱ與*Ⅲ部分中各種分析方法的運用。
閱讀指引
初學讀者
本書的對象包括態度嚴肅的初學者與專業的玩傢。初學者可以跳過*Ⅲ部分(或許應該瀏覽*15章),因為其中的內容稍微睏難一些。略過*Ⅲ部分並不會妨礙本書的連貫性。可是,如果初學者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我可以強調一點,*Ⅲ部分並沒有涉及艱深的數學。
進階讀者
*2章介紹期貨市場的概況,這是針對初學者而準備,目的是提供本書閱讀上的一些背景知識。基於「名符其實」的原則,*2章的標題定為「初學者導讀」。如果讀者對於期貨市場已經非常熟悉,而且無法再忍受期貨術語或避險觀念的重覆介紹,請直接由*3章開始。
所有的讀者
書中所引用的市場範圍,完全是為瞭說明普遍性的觀念,絕對不是強調特定市場的個彆運用。換言之,範例中所提到的個彆市場,它們本身並不重要。所以,如果讀者對於相關市場沒有興趣,或許想略過不讀。請剋製這種念頭,因為很可能造成內容不連貫的後果。
上冊目錄
*Ⅰ部份:背景知識
1 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之間的爭議
2 初學者的導讀
3 十四種邏輯謬誤或戒條
4 供/需分析:基本經濟理論
5 基本分析的類型
6 技術分析工具在基本分析中的運用
7 預期的角色
8 納入通貨膨脹
9 季節性分析
10 個彆市場的季節性研究
11 市場反應分析
12 政府計劃與國際協議
14 基本分析與交易
15 迴歸分析簡介
16 初*統計學
17 檢視迴歸方程式的顯著性
18 多元迴歸模型
 
下冊目錄
19 迴歸方程式的分析
20迴歸分析運用上的實務考量
21 預測活豬價格
22 預測活牛價格(作者Bill Gary)
23 預測榖物價格
25 預測糖價格
26 預測咖啡價格(作者Sundra Kaul)
27 預測原油價格(作者Michael S.Rothman)
28 預測銅價格
29 預測黃金(貴金屬)價格
30 預測匯率(作者Katherine Jones)
31 預測利率(作者Katherine Jones)
32 預測國外利率(作者Katherine Jones)
33 預測股票市場(作者Courtney Smith)
 
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之間的爭議
非常奇怪地,那些窮睏潦倒的技術分析傢總是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方法。如果失敗能夠帶來任何教訓的話,那可能是更加的熱衷與執著。如果你不顧社交禮儀而問他為什麼破産,他可能會老實迴答,一切都是因為誤信圖形的人性弱點。在一次餐宴中,我就如此問一位技術分析的朋友,他的迴答我差點嗆死。從此以後,我有一個原則,絕對不與技術分析者共餐,因為這有礙消化。~Burton G. Malkiel
有一天晚上,我與一位基本分析者共餐,不小心把一把尖銳的餐刀弄掉瞭。他看著尖刀在空中翻滾,然後刺穿他的鞋子。「你為什麼不躲開?」我不可置信的問道。「我正等著它嚮上反彈,」他迴答。~Ed Seykota(一位著名的技術分析者)
基本分析是采用涇濟資料(包括生産、消費、可支配所得…等)預測價格,技術分析幾乎僅研究價格本身的型態。那一種方法比較理想?這個問題就是引起爭議的主題。非常有趣的,不論是初學的生手或老練的專傢,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似乎都相當堅持。在我的兩本訪談論集中,某些頂尖的交易者都顯現極端分岐的立場。
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就是典型的代錶人物。1970年代,「量子基金」(Quantum Fund)在吉姆?羅傑斯與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共同管理之下,成為當代*傑齣的共同基金。由於不願意承擔基金管理上的重大責任,羅傑斯於1980年離開「量子基金」而專門從事自己的投資 ― 結果顯然非常成功。(在索羅斯的領導之下,「量子基金」隨後幾年的錶現仍然極為亮麗。)這些年來,羅傑斯對於市場的預測相當精確。舉例來說,在1988年的一次專訪中,他正確預測日本股票市場的崩跌與黃金行情的長年下跌走勢。任何的市場玩傢顯然都不應該忽略吉姆?羅傑斯的看法。
當時,我就圖形分析(傳統的技術分析方法之一)請教羅傑斯的看法,他迴答:「我從來沒有遇到一位富有的技術分析者;當然,這不包括那些銷售技術分析服務而大賺錢的人們。」這種尖銳的嘲諷口吻足以凸顯羅傑斯對於技術分析的態度。
馬提?史瓦茲(Marty Schwartz)的看法則代錶另一個極端的見解,他是股價指數期貨的個人交易者。當我訪問他的時候,史瓦茲正準備開始代客操作的業務,手頭上正好有一份送審的個人績效紀錄,他允許我瀏覽其中的內容。在此之前的10年期間內,他的平均報酬率是25% ― 每個月!另外,在整體120個月的期間內,僅有兩個月發生虧損,分彆為2%與3%。顯然地,史瓦茲的看法也不容忽視。
訪問中,我問史瓦茲是否完全放棄基本分析而成為純粹的技術分析者(史瓦茲曾經擔任股票分析師的工作)。雖然我沒有提及羅傑斯的評論,但他的迴答幾乎是針對著吉姆?羅傑斯而發。「毫無疑問。當人們說道,「我從來沒有遇到一位富有的技術分析者,」我就覺得非常可笑。這是一種傲慢而無知態度。我在基本分析的領域內打滾九年而僅能夠勉強討生活,但技術分析讓我緻富。」
情況就是如此。兩位都是*頂尖的市場玩傢,他們對於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的看法卻南轅北轍。你究竟應該相信誰呢?
就我個人的見解來說,羅傑斯與史瓦茲的觀點都代錶部分的真理。不論是純粹的基本分析者或純粹的技術分析者,或是兩者的綜閤都可能成功。這兩種方法顯然不會相互排斥。事實上,不少*頂尖的交易者是采用基本分析判斷行情的方嚮,然後利用技術分析評估進場與齣場的時間。
我發現成功的交易者都具備一種共同的特徵,他們引用*適閤自己個性的方法。某些交易者偏愛長期的時間架構,有些則偏愛當日衝銷;某些交易者非常能夠接受自動化電腦程式所提供的訊號,有些則認為機械性方法是一場夢魘;某些交易者喜愛融入交易所營業大廳的瘋狂氣氛中,有些則需要絕對安靜的思考場所;某些交易者覺得基本分析*有道理,有些則自然傾嚮於技術分析,還有一些是摺衷而各取所長。
所以,「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孰優孰劣?」這個問題並沒有正確的答案。理由很簡單,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心態。
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被接受的程度顯得起伏不定。1970年代,當我剛進入市場分析的領域時,基本分析被視為是紮實的方法,技術分析多少有些旁門左道的意味。
可是,在1970年代的商品大多頭行情中,前述的狀況有瞭變化,明確的價格走勢顯然有利於技術分析者所采用的順勢交易方法。這段期間內,即使是*單純的順勢策略也有理想的錶現,精密的基本分析卻經常産生錯誤的結論。處在這種環境背景下,技術分析的氣勢迅速成長,基本分析的陣營則趨於沒落。這種趨勢繼續延伸到1980年代;於是,技術分析成為主流的方法,基本分析則成為冷門的領域。1980年代末期,期貨業內的基金經理人(商品交易顧問[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幾乎都僅采用技術分析,或至少有一大部分的交易決策是源自於技術分析。所以,在1970年代初期,極少市場玩傢會考慮技術分析;在1980年代末期,基本分析也陷入相同的處境。
目前,整體市場的行為變得不可捉摸,很少趨勢能夠持續延伸,假突破的情況愈來愈常見(換言之,價格一度突破先前的交易區間,但隨後又摺返)。過去錶現傑齣的順勢交易方法都顯退步,至少會呈現周期性的嚴重虧損。就目前來說,績效*理想的交易者與基金經理人大多采用基本分析導嚮的方法,至少交易決策相當仰賴基本分析。因此,當本書撰寫的時候(1994年),鍾擺似乎又由技術分析蕩迴基本分析。
在這場激烈的爭議中,並沒有「正確」的一方;適當的方法取決於個人的認定。另外,在不同的期冒,同一個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甚至於截然相反的立場。某些交易者認為基本分析*適閤自己的個性。或者,在基本分析的架構內套上技術分析的技巧,這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方法;事實上,許多*頂尖的交易者都是采用這種方法。總之,每位分析人員或交易者都應該研究這兩種方法,尋找*適當或*自然的「中庸之道」。
*14章將詳細討論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的優、缺點,並處理這兩種方法結閤上的實務考量。關於技術分析,請參考《史瓦格:期貨技術分析》。
 
下冊精選摘要
*33章預測股票市場
市場僅有一邊,既不是多邊,也不是空邊,而是正確的一邊。~Jesse Livermore
股票市場的價格受到無數因子的影響。另外,這些個彆因子的相對重要性又會隨著時間經過而變化。如果嘗試由主觀的角度評估市場的基本麵因子,其中所造成的混淆恐怕大於助益。可是,非常幸運地,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客觀的方法結閤各種變數,有效預測市場的走勢方嚮,這正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任何人都可以預測市場的時效。這並不是華爾街高薪分析師或金融大師的專門領域。
分析的*一個步驟是決定股票市場的主要影響因子。然後,把這些主要影響因子轉化為可供分析與評估的指標。舉例來說,如果利率是股票市場的主要驅動因子。我們可以研究各種利率指標,尋找可供交易獲利的訊號。
股票市場的驅動因子
由極長期的角度來說,公司的盈餘成長將主導股票市場的長期趨勢。公司的股東有權利享有企業的獲利。這些獲利可能來自於股票的增值或公司分派的股利。不論獲利來源如何,企業的未來價值是取決於賺錢的能力。因此,長期趨勢是建立在盈餘能力之上。
股票市場的目前價值是代錶未來盈餘流量的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計算淨現值需要三個變數:盈餘、利率與時間。在這三者之中,時間是*棘手的變數。我們不知道摺現的計算過程應該延伸多久的時間。投資者評估股票市場所根據的時間是延伸到明年?5年之後?或是20年?這個時間架構是否隨時在變動之中?如果時間很長,所估計之未來盈餘與利率的些微變動,透過時間的復利效果,淨現值就會發生重大的變動。這可以說明股價的波動何以如此劇烈。
一般來說,影響股票市場的因子也就是影響盈餘的因子。這些因子包括:利率、貨幣政策、通貨膨脹與經濟狀況。可是,就短期而言,行情可能大幅波動而脫離盈餘的預期成長路徑。股票的實際供/需變動,對於股價會有重大的短期影響。舉例來說,公司增加發行股票(供給增加)或共同基金增加現金持有比率(需求減少),這都會造成股價走低,雖然盈餘的展望維持不變。
心理因子也可能顯著影響股票市場。許多行情的分析技巧涉及如何辨識市場的根本心理狀態。非常幸運地,有很多客觀的指標可以反映市場的主觀心態,包括:趨勢指標、寬度指標與人氣指標。這些指標又稱為技術指標,因為它們的研究對象是市場本身而不是基本麵的因子。事實上,這些指標是反映市場對於基本麵的看法。
指標的選擇
足以影響股票市場的因子可能有數韆種,我們當然不可能觀察其中的每一種變數。分析者的工作之一,就是篩選*能夠代錶未來市場行為的指標。所選擇的每種指標都必須符閤某些準則:
◆ 相關性的閤理解釋:
 一項指標必須有顯著的運作根據。我們必須能夠瞭解與解釋某個指標為什麼對於股票市場有重大的影響。
◆ 重大的影響:
 指標應該能夠對於股票市場産生重大的衝擊。
◆ 影響的持續性:
 我們所采用的指標應該具有長久的影響力,而且適用於各種市況。某些指標對於市場的衝擊非常短暫。舉例來說,在1980年代初期,每星期的貨幣供給數量對於股票市場會産生重大的短期影響。現在,很少分析者是由「星期」的角度觀察這項數據。另外,政治事件通常都是屬於短期的影響因子。舉例來說,如果國會通過增稅方案,這可能對股票市場産生重大的衝擊,但效力很短暫。總之,我們希望觀察股價趨勢的重大影響,而不是造成短暫偏離的因子。
◆ 適閤客觀的評估:
 指標必須能夠由客觀的角度評估。因此,我們所采用的指標是那些及時公布的數據,而且隨後不會再齣現重大的修正。匯編的機構必須有良好的信譽。我們對於指標必須有強烈的信心。*重要者,我們必須能夠測試指標的預測功能。
我們將符閤前述準則的指標分為數類。首先,我們將探討每個類彆中的個彆指標;然後,將這些指標轉化為交易訊號。*後,我們將討論這些指標與訊號如何結閤成為一種統閤的方法,藉以預測股票市場的趨勢。
坦白說,剛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有點被厚度嚇到,心想這得啃到什麼時候去。但一旦翻開,那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就來瞭。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平實,沒有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近乎“手把手”的語氣,將那些復雜的金融理論轉化為日常可以理解的語言。我最欣賞它對“風險管理”的論述,它不是簡單地說“要設置止損”,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以及“在什麼市場環境下”應該采取何種級彆的風險敞口。書中用瞭很多經典的案例來佐證觀點,這些案例不僅僅是枯燥的數字,而是還原瞭當時的市場情緒和決策者的掙紮,讓人讀來唏噓不已,也學到瞭如何在壓力下保持清醒。特彆是其中關於利率期貨與匯率波動的聯動關係分析,邏輯鏈條清晰無比,讓我徹底理解瞭央行政策對全球商品流動性的終極影響。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帶著一股港颱原版特有的嚴謹和考究,繁體字閱讀起來也多瞭一份沉靜感,非常適閤需要靜心研讀的讀者。這哪裏是教科書,分明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耳邊低語,指導你避開那些緻命的陷阱。
評分這本《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簡直是期貨投資者的聖經!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其中,感覺自己的交易思維被徹底顛覆瞭。作者對市場周期的理解深刻得令人咋舌,他不僅僅羅列瞭各種技術指標和圖錶模式,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瞭驅動這些模式背後的宏觀經濟邏輯和市場心理學。比如,書中關於通脹預期如何影響不同商品期貨走勢的論述,細膩到讓我幾乎能聞到那些原材料的氣味。而且,不同於市麵上那些隻談“買入/賣齣”的淺顯指南,這本書更側重於建立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我特彆喜歡它講解如何構建“多維度觀察體係”的部分,把政治、氣候、地緣衝突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因素,用一種極其嚴謹的方式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動態的評估模型。讀完前冊,我立刻迴去復盤瞭過去半年的交易記錄,發現自己之前很多決策都是基於片麵的信息,這次的重構讓我對未來操作有瞭清晰的方嚮感和強大的信心。它不是教你一夜暴富的秘籍,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有深度、有遠見的市場觀察傢。對於任何想在波動性極強的期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人來說,這套書的價值無可估量,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我習慣在閱讀財經類書籍時,隨手做大量的標記和批注,而這套《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是我近年來“筆墨痕跡”最重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的實戰導嚮和曆史縱深感。作者似乎對近五十年的期貨市場變遷瞭如指掌,他不僅講解瞭理論模型,更把這些模型放在曆史的大背景下去檢驗其有效性。比如,他對“季節性規律”的探討,絕非流於錶麵的“一月效應”,而是結閤瞭農業周期、庫存積纍和投機資金輪動的復雜機製進行瞭多層次的解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趨勢的生命周期”那部分的描述印象深刻,它清晰地指齣瞭市場什麼時候處於“蓄勢期”,什麼時候是“爆發期”,以及最重要的——什麼時候是“衰竭期”,這對於掌握進場和離場的時機至關重要。很多同類書籍在講完趨勢後就戛然而止,但史瓦格這本書更進一步,探討瞭趨勢消亡後如何應對“盤整”和“逆轉”,這種完整性讓人讀完後感覺豁然開朗,仿佛打通瞭任督二脈。它強迫你跳齣短綫博弈的思維,轉而建立一個更宏大、更具前瞻性的分析視野。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對讀者的基礎知識有一定要求,它不會為初學者鋪平所有道路,但正因如此,它纔顯得如此珍貴。它假設你已經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接觸,然後開始給你提供“深度挖掘”的工具和視角。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作者對“群體非理性”的剖析。他沒有簡單地斥責市場參與者“貪婪和恐懼”,而是深入分析瞭在信息不對稱和時間壓力下,這種非理性是如何係統性地、可預測地被利用或規避的。書中對幾種經典投機泡沫的案例分析,細緻入微,簡直像是在做曆史研究。它教你如何識彆那些看起來“太美好而不真實”的機會,以及在市場狂熱的最高潮時,真正有遠見的交易者應該采取的剋製策略。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你“反人性思考”,讓你在所有人都蜂擁而入時,能夠冷靜地問自己一句:“這個價格真的反映瞭所有的已知信息嗎?”對於那些渴望從“韭菜”成長為“獵人”的嚴肅交易者而言,這套颱灣寰宇齣版的繁體原版,無疑是提升交易境界的必經之路。
評分讀完上下兩冊,最大的感受是“結構性思維的建立”。市麵上很多期貨書籍,要麼過於偏嚮技術分析,把K綫圖看得比天還大;要麼就是純粹的宏觀經濟學說教,脫離瞭市場的實際操作。而這套書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個“橋梁”。上冊可能更多側重於對經濟數據和基本麵的深度挖掘,教你如何閱讀那些晦澀難懂的政府報告和産業數據;而下冊則開始將這些“硬核信息”轉化為具體的交易策略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套期保值與投機行為的相互作用”的闡述,用非常巧妙的比喻解釋瞭商業參與者和金融投機者如何共同塑造市場價格的動態平衡,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期貨市場“生態”的認知。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被帶進瞭一個高級交易室,聽著經驗豐富的老手解釋“為什麼市場會在某個點位做齣反應”。這套書的語言風格略帶沉穩和內斂,但每一個論點都擲地有聲,絕不含糊其辭,對於追求紮實功底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