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
定价:38.00元
作者:宋宝安, 金林红, 郭荣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22190154
字数:123000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多名专家多年南矮病防控试验示范经验总结;
2.系统、全面、科学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的防控技术;
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20)--“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新药剂、新剂型研究与应用技术”项目资助项目;
4.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高校科普创作与传播试点活动项目资助项目。
内容提要
本书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为目标,系统介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方法与防控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绪论、病害的田间识别、病害快速检测技术、病害的防控措施、轻简化技术、防控实例、施药新技术等内容,反映了当前外关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的应用技术新成果。
本书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单位人员、广大种粮农民的水稻生产和重大病毒病防控技术培训参考书和科普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宋宝安,贵州大学,副校长、教授,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省科协副主席、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 “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 “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国家首批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国家核心刊物《农药学学报》副主编。1983年7月获贵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获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12月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聘为二级教授。作为项目主持者,承担国家与省级项目40项(其中国家973项目课题3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高新技术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国家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其它省部攻关或重点项目二十余项)。均作为获奖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贵州省高科技贡献奖1项、教育部与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五项。在Angewandt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e、Bioresouce Tech、Plos One、Cell Div、J. Agri. & Food Chem、 Org. Biomol. Chem、 Eur. J. Med. Chem、 Eur. J. Org. Chem、Current Org Chem、Bioorg Med Chem等重要刊物和中国科学上发表SCI收录论文百余篇,他引千余次。获授权18项, 在Springer和化工出版社出版农药专著6部。2012年获中国农药技术创新奖。自主研究开发出甲基立枯磷、恶霉灵、噻嗪酮、毒死蜱、甲胺磷和吡虫啉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我国众多农药企业采用,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成为我国防治土传病害重要药剂,为我国农药工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创制出我国个自主知识产权高效抗植物病毒新农药品种毒氟磷,在国际上发现其激活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针对植物抗病激活发现绿色抗病毒剂的新思路,建立基于植物抗病激活发现抗植物病毒剂的筛选方法,成功创制了多个具有抗病免疫激活功能的新型抗病毒剂,实现了药剂登记、发明转让与产业化和田间应用。采用创制品种与杀虫剂相结合的“治虫防病”的防控新方法,解决了水稻重大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重大难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风格非常简洁,以一种沉静的绿色调为主,点缀着白色的字体,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视觉感受,与“水稻”这一主题非常契合。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清晰地标注了其研究内容,这让我这位对农业科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立刻产生了深入了解的欲望。我尤其关注“识别”这个词,因为在我看来,精准的识别是有效防治的第一步,很多时候,由于对病害症状认识不清,会延误最佳的防治时机,或者误用药物,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高清的病症图片,并且详细描述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症状,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病原体特征,以帮助读者提高识别的准确性。而“防控技术”则是我更关注的重点,我期待书中能够系统地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这套策略应该包含但不限于农业防治(如品种选择、耕作栽培、病残体处理)、生物防治(如天敌保护、微生物制剂应用)以及化学防治(如药剂的选择、使用方法、剂型、施用时机、安全用药等)。鉴于本书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我特别期待书中在化学防治方面能够提供更加深入和专业的论述,例如对各类化学药剂的作用机理、毒性、环境影响、残留问题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科学、安全、经济的用药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有望成为解决黑条矮缩病危害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淡雅的绿色搭配白色的标题,给人一种清爽、专业的感觉,仿佛就能闻到泥土和稻田的芬芳。书脊上的字体清晰,出版社的标志也显得稳重可靠。我注意到它属于“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丛书”系列,这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和实用性有了初步的期待。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也比较舒适,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翻阅起来感觉很舒服,不会轻易撕裂。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既不像太薄的书那样内容仓促,又不像太厚的书那样让人望而却步,正好适合系统地学习和查阅。封底的简介虽然没有直接点明具体内容,但“识别与防控技术”这几个字,就已经勾勒出了本书的核心功能——为读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我想,对于广大的稻农朋友们来说,能够清晰地识别病害,并掌握有效的防控方法,无疑是提高产量、保障收成的关键。化工出版社出版农业科技书籍,本身就意味着它可能融合了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物层面的问题,这让我对本书的科学严谨性有了更高的评价。整体而言,从外观到初步的触感,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值得信赖的学术氛围和务实的应用导向,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
评分收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封面上那张略显模糊但仍能辨识出病症的水稻植株图片所吸引。这张图片虽然不那么高清,却带着一种真实的、来自田间地头的质感,仿佛诉说着病害给稻农带来的困扰。书名中的“黑条矮缩病”几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水稻病害。化工出版社出版此类书籍,让我联想到其中可能包含对病原体、传播媒介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化学药剂的机理研究。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病害症状图谱,包括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受害表现,最好还能有与相似病害的鉴别要点。这对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普通种植者来说,能够准确识别是防治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此外,“防控技术”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全面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药剂推荐,而是包括了农业措施(如轮作、栽培管理)、生物防治(如天敌利用)以及化学防治(如药剂选择、施用时机、方法、剂型等)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化学防治方面,鉴于化工出版社的背景,我预期书中会提供关于农药成分、作用机制、残留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更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这种系统性的、多层面的防治策略,才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
评分我一直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病害。南方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其病害防治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本书的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非常直接地指明了其研究对象和目的,这对于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我特别关注“识别”这个词,因为很多时候,病害的防治能否及时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准确无误地进行早期识别。如果能够提供详细的病症图片,配合文字描述,甚至包括一些鉴别诊断的方法,那将非常有价值。而“防控技术”则更为关键,它应该涵盖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到化学防治等各个层面,并且要结合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我猜想,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途径,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化工出版社的背景,或许意味着书中在化学防治方面会有更深入的探讨,比如不同类型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剂量控制,以及如何降低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影响。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解决南方水稻生产中的这一难题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它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色彩搭配让人感到舒适,没有过于花哨的图案,只有清晰的书名和作者信息,传递出一种严谨的学术风格。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非常明确,直接点出了本书的研究主题,这对于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非常有针对性的参考书。我对于“识别”部分的描述非常期待,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病症图片,甚至可能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症状变化,以及与其他病害的鉴别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农民能够准确地诊断出黑条矮缩病。而“防控技术”则是我更关注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套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包括农业防治(如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残体处理)、生物防治(如保护和利用天敌、微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考虑到本书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我对书中在化学防治方面的专业性和深入性抱有很高的期望,例如,希望书中能对各种杀菌剂的化学成分、作用机理、剂型特点、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以及环境影响等进行详尽的阐述,并提供科学、经济、高效的用药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技术指导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田园气息,淡雅的绿色和清新的字体,让人一看便知是关于农业方面的书籍。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直接点明了其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来说,病害的有效防治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而黑条矮缩病在南方地区可能是一种比较普遍和棘手的病害。因此,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识别”这个词,希望书中能提供详细的病症图片,并辅以文字描述,帮助读者能够准确区分黑条矮缩病与其他相似病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而“防控技术”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农业栽培措施、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化学防治策略。考虑到是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我猜想书中在化学防治方面的内容会更加深入和专业,可能会介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做到安全、高效、经济地用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易于推广的技术指导,帮助广大稻农有效应对黑条矮缩病的危害,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外观设计给人一种稳重而专业的印象,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清晰地传达了其核心内容。作为一名对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病害防治感兴趣的读者,我深知准确识别病害是有效控制的前提。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病症描述,配以清晰的图片,甚至可能包括一些显微镜下的病原体形态,帮助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诊断黑条矮缩病。同时,“防控技术”这一部分更是重中之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防治方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药剂推荐。理想的情况是,书中能详细阐述农业防治(例如,关于品种选择、栽培密度、轮作等)、生物防治(例如,关于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微生物制剂的应用等)以及化学防治(例如,关于各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药效、施用方法、安全用药原则等)的具体措施。鉴于本书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我预期书中在化学防治方面的内容会更加深入和专业,或许会涉及一些关于农药化学、残留分析、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帮助读者更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化学药剂。这本书的出现,对于解决南方地区水稻生产中的这一棘手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朴实无华,封面上简洁的设计风格,透露出专业与严谨。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清晰地告知了读者其核心内容,这对于在南方地区辛勤耕作的稻农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技术参考。我对于书中“识别”部分的细致程度非常感兴趣,期望它能够提供详尽的病症图例,甚至可能包含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病害的细微差异描述,帮助读者能够准确区分,避免误诊。而“防控技术”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治方案。这套方案应该整合了农业防治(如品种选择、耕作制度、轮作休耕等)、生物防治(如保护天敌、应用生物制剂等)以及化学防治(如农药的选择、剂型、施用方法、时期、剂量、安全间隔期等)等各个层面的技术。尤其让我感到期待的是,由化工出版社出版,这意味着书中在化学防治方面的论述可能会更加深入和专业,例如可能涉及农药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毒理学评价、残留检测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帮助读者更科学、安全地使用化学药剂,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总之,这本书的出现,有望成为南方水稻种植者防治黑条矮缩病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透着一股沉稳和专业,封面上的配色也比较素雅,符合这类农业技术类书籍的特点。书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非常直观,能够准确地传达书本的核心内容。在我看来,对于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民来说,能够准确地识别病害,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手段,是保障产量和收益的关键。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详细地阐述“识别”的方面,是会提供详细的病症图鉴,还是会介绍一些更科学的诊断方法?如果书中能够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传播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对于理解病害的本质,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将大有裨益。而“防控技术”更是实用性的体现,我希望书中能涵盖从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到化学防治等各个方面,并且是针对南方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量身定制的。特别是化工出版社出版,可能意味着书中在化学防治方面会更加深入,例如对各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有效成分、施用方法、安全用药等有更详尽的介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系统、易于理解和操作的防治方案,能够切实帮助到广大稻农,提高他们应对黑条矮缩病的技能。
评分这本书从装帧上看,是一本比较厚重的工具书,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性,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标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控技术”非常明确,直击核心问题。我猜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民朋友们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黑条矮缩病作为南方地区一种常见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病害,对其进行深入的识别和防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工出版社的介入,让我对书中关于化学防治的专业性和深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书中不仅能够提供肉眼可见的病症描述,还可能涉及病原体的显微结构、侵染途径、发病条件等更为微观的解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病害的发生机制。同时,“防控技术”的层面,我期望它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从源头控制到后期治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农业防治方面,是否会提到优良品种的选择、合理的耕作制度、病残体的清除等措施?在生物防治方面,是否会介绍一些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病害的方法?而在化学防治方面,我更是充满了好奇,希望书中能够详尽介绍各类杀菌剂的成分、作用原理、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等,甚至包括一些新型、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的研发动态。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南方稻米产业发展的一次有力支持,它的出现,希望能为广大种植者带来福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