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4中国花卉产业发展报告(精)
定价:188.00元
作者:刘红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38867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刘红主编的《2014中国花卉产业发展报告(精)》主要从全国篇、专题篇、地方篇、典型篇四个专题对2014年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做了统计,详细分析了花卉的产业发展的特点与亮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与重点,对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目录
前言篇 全国篇 章 我国花卉产业综述 第2章 花卉生产经营 第3章 花卉市场与流通 第4章 花卉展览 第5章 科技教育 第6章 社会化服务 第7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8章 政策与法规第二篇 专题篇 第9章 杜鹃花产业发展报告 0章 月季产业发展报告 1章 兰花产业发展报告 2章 茶花产业发展报告 3章 蕨类植物产业发展报告 4章 梅花蜡梅产业发展报告 5章 牡丹芍药产业发展报告 6章 荷花产业发展报告 7章 桂花产业发展报告 8章 花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9章 花卉零售业发展报告 第20章 盆栽植物产业发展报告 第21章 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发展报告 第22章 盆景产业发展报告第三篇 地方篇 第23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24章 天津市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25章 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26章 山西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27章 内蒙古自治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28章 辽宁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29章 吉林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0章 黑龙江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1章 上海市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2章 江苏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3章 浙江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4章 安徽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5章 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6章 江西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7章 山东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8章 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39章 湖北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0章 湖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1章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2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3章 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4章 重庆市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5章 四川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6章 贵州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7章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8章 西藏自治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49章 陕西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0章 甘肃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1章 青海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2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3章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第四篇 典型篇 第54章 辽宁省开原市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5章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6章 山东省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7章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8章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59章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60章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61章 青海省西宁市花卉产业发展报告 第62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花卉产业发展报告附录 附录一 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附录二 2013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关于花卉本身,更是关于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变迁。我希望报告能够细致地分析中国花卉消费市场的演变,例如,在2014年,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有哪些新的变化?是否从过去以礼品为主的消费模式,逐渐转向了更加注重生活美学和情感表达的消费需求?我特别想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域的消费者,他们对花卉的需求有何差异?是否有一些新兴的消费群体,如年轻一代,他们对花卉消费有着怎样的影响?另外,报告对于文化和生活方式与花卉产业的结合,是否有深入的探讨?例如,花艺设计、主题花园、节庆活动、康养产业等,这些与花卉相关的多元化应用,在2014年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期待看到,中国花卉产业是如何通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年份行业发展的报告,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花卉产业在那个时间点的复杂生态。我尤其关注的是报告中对于产业结构的梳理,例如,它是否区分了不同细分领域,如鲜切花、盆栽植物、观赏苗木、食用花卉等等,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市场规模、增长潜力以及面临的独特挑战?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分析,包括育种、种植、流通、零售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效应是怎样的?另外,我对于国家政策对花卉产业的影响也颇感兴趣。在2014年,是否有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或者原有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些又对行业产生了怎样的连锁反应?例如,土地流转、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准入等方面,是否都有政策上的倾斜或限制?书中提供的数据,如果是权威的、可信的,那么它将是我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判断的坚实基础。我希望报告能够提供详实的统计数据,例如产量、产值、进出口量、消费结构等,并且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解读,而非简单地罗列。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中国花卉产业是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土化浪潮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又是如何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和提升自身优势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如同一个详尽的“体检报告”,为中国花卉产业在2014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估。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对于产业的 SWOT 分析,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作者是如何解读中国花卉产业在当时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丰富的花卉资源、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等?同时,也希望能看到,当时的产业还存在哪些明显的短板,例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薄弱、产业链协同性不强、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等?在机遇方面,报告是否预见了当时可能出现的利好因素,例如“美丽中国”概念的兴起、消费升级的趋势、新兴市场的开拓等?而在威胁方面,又有哪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国际贸易摩擦、极端天气影响、病虫害爆发、同质化竞争加剧等?我期待这份 SWOT 分析,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框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花卉产业在2014年的发展格局,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关注报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部分。在2014年,中国花卉产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例如水资源利用、土壤改良、农药减量、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是否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措施?是否有一些企业在绿色种植、生态循环等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希望报告能够提供相关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中国花卉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兼顾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也对花卉产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感到好奇。例如,花卉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等方面,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否有一些企业通过发展花卉产业,实现了精准扶贫,或者在保护和传承濒危花卉物种方面做出了贡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中国花卉产业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上的综合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份数据报告,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花卉产业的“成长史”。我特别想知道,在2014年,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对花卉产业的关注度如何?是否有新的融资渠道和模式出现,例如股权投资、信贷支持、保险产品等,来帮助花卉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我期待看到,报告中是否分析了花卉企业的投融资现状,以及资本市场是如何通过支持创新和扩大规模,来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此外,我也对花卉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有所好奇。在2014年,是否有花卉相关的企业成功上市,或者进行再融资?这些资本运作的案例,是否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借鉴?我希望能够从这本书中,洞察出资本的力量是如何在中国花卉产业中发挥作用的。
评分这本书以其严谨的态度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中国花卉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对于报告中关于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的部分特别感兴趣。在2014年,中国花卉产业的生产和销售是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例如,哪些省份或地区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这些区域集聚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又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希望报告能够分析这些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它们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市场辐射能力等方面的比较。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花卉产业发展区域,它们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实现快速发展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区域协同发展和特色产业品牌塑造的案例,以帮助我理解中国花卉产业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驱动。我非常希望报告能够详细解读2014年中国花卉产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例如,当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房地产市场变化等,这些宏观因素是如何影响花卉产业的?同时,我也关注报告中关于产业政策的分析。是否存在针对花卉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例如在科研投入、技术推广、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方面?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又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实际的改变?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政策制定者是如何引导花卉产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以及行业又是如何响应和利用这些政策,实现自身发展的。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一种专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份严肃的研究报告。我特别想知道,在2014年,中国花卉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报告是否提供了相关的国际比较数据,例如与荷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主要花卉生产国的比较?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中国花卉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哪些差距,又有哪些优势?我非常关注书中对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的分析。哪些国家是中国花卉的主要出口目的地,这些市场对中国花卉的需求特点是怎样的?同时,中国从哪些国家进口花卉,进口的主要品种有哪些?这些进出口贸易的动向,是否反映了中国花卉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和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描绘出一幅中国花卉产业与世界深度互动的全景图,揭示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而专业的,一种沉稳的蓝色调搭配着象征花卉的柔和线条,没有过度的商业化包装,似乎预示着内容的扎实与客观。翻开扉页,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手感温润,字体清晰,这让阅读体验从一开始就有了保障。我一直对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花卉消费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关于这个行业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报告却往往不容易获得。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就激起了我的购买欲。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指南针,指引我了解这个产业的现状,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力,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我非常想知道,在“2014年”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中国花卉产业面临着哪些挑战,又抓住了哪些机遇?是技术创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是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催生了新的业态?另外,报告中提到的“精”,是否意味着其内容会更加深入、更加精炼,能够提炼出核心的洞察和有价值的建议?对于我这样希望对行业有全面了解的读者而言,一本能够提供深度分析、数据支撑,并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报告,是至关重要的。书的装帧也显得十分用心,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出版方的严谨态度,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中国花卉产业发展脉络的深度探索之旅。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变迁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中国花卉产业所经历的转型与升级。报告是否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例如,温室栽培技术的现代化、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革新,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的应用,这些方面在2014年是否已经崭露头角,并且对产业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我特别希望了解,科技创新是如何帮助花卉种植者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此外,营销和渠道的创新也是我关注的重点。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当下,花卉产品的营销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线上销售、品牌化运作、社群营销等新兴模式是否已经在2014年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对传统销售渠道构成了挑战?我期待报告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创新营销手段,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我也想知道,对于一些传统的花卉产区,他们是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转型升级的,是否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