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
定价:30.00元
作者:张新明,曹先维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02957933
字数:
页码: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开展了大量马铃薯平衡施肥方面的试验,积累了很多成功案例,但在南方还没有专门介绍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的书籍;且由于种植制度、适宜品种、土壤性状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在北方和中原二季作区适用的平衡施肥技术体系不适于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的生产,所以很有必要结合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的生产实践,编写一本适合于本区域的马铃薯平衡施肥的专业书籍。
内容提要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从南方冬闲(稻)田马铃薯产业的科研与生产实际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马铃薯营养特性、南方冬闲田土壤肥力特征、肥料资源特征及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等,并对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予以归纳。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图文并茂,可供从事马铃薯产业,特别是从事南方冬闲(稻)田马铃薯平衡施肥的科技人员参考,亦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章 马铃薯营养特性
1.1 马铃薯吸收营养元素的规律
1.1.1 不同生育时期三要素浓度含量变化
1.1.2 不同生育时期三要素在植株体内的分配
1.1.3 氮、磷、钾营养的延续性和阶段性
1.1.4 马铃薯的吸肥特性及区域差异性
1.2 马铃薯对大量元素的吸收
1.2.1 氮素营养
1.2.2 磷素营养
1.2.3 钾素营养
1.3 马铃薯对中量营养元素的吸收
1.3.1 钙素营养
1.3.2 镁素营养
1.3.3 硫素营养
1.3.4 硅素营养
1.4 马铃薯对微量营养元素的吸收
1.4.1 锌素营养
1.4.2 硼素营养
1.4.3 其他微量元素
1.5 马铃薯对稀土元素的吸收
1.5.1 稀土元素的生理作用
1.5.2 稀土元素在马铃薯上的应用
1.6 马铃薯主要营养元素的胁迫(缺乏或过量)症状
1.6.1 马铃薯氮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2 马铃薯磷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3 马铃薯钾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4 马铃薯钙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5 马铃薯镁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6 马铃薯硫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7 马铃薯锌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8 马铃薯硼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9 马铃薯铜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10 马铃薯锰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1.6.11 马铃薯其他元素胁迫的主要症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南方冬闲田土壤肥力特征
2.1 土壤生态条件
2.2 土壤酸碱度
2.3 土壤有机质
2.4 土壤的大量元素
2.4.1 氮素
2.4.2 磷素
2.4.3 钾素
2.5 土壤的中量元素
2.5.1 硫素
2.5.2 钙素和镁素
2.6 土壤的微量元素
2.6.1 有效硼含量
2.6.2 有效锌含量
2.6.3 有效铜含量
2.6.4 有效铁含量
2.6.5 有效锰含量
2.6.6 活性铝含量
2.6.7 有效钼含量
2.6.8 有效硅含量
2.7 土壤的稀土元素
2.8 马铃薯田土壤肥力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章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的肥料资源特征
3.1 有机肥料资源
3.1.1 有机肥料
3.1.2 微生物肥料
3.1.3 绿肥
3.2 无机肥料资源
3.2.1 氮肥资源
3.2.2 磷肥资源
3.2.3 钾肥资源
3.2.4 复混肥
3.2.5 中量元素肥料资源
3.2.6 微量元素肥料
3.2.7 缓释和控释肥料
3.3 广东省典型农户马铃薯施肥状况调查与分析
3.4 其他省区马铃薯肥料施肥状况
3.4.1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施肥状况
3.4.2 重庆市丰都县马铃薯施肥状况
3.4.3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状况
参考文献
第4章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
4.1 平衡施肥技术的理论基础
4.1.1 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代替定律
4.1.2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4.1.3 养分归还学说
4.1.4 小养分定律
4.1.5 限制因子定律
4.1.6 适因子定律
4.1.7 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定律
4.1.8 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4.1.9 植物有机营养学说
4.1.10 肥料资源组合原理
4.2 以土壤测试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
4.3 以肥料效应函数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
4.4 以植物营养诊断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
4.4.1 缺氮防治方法
4.4.2 缺磷防治方法
4.4.3 缺钾防治方法
4.4.4 缺钙防治方法
4.4.5 缺镁防治方法
4.4.6 缺硫防治方法
4.4.7 缺锌防治方法
4.4.8 缺锰防治方法
4.4.9 缺硼防治方法
4.4.10 缺钼防治方法
4.4.11 缺铁防治方法
4.4.12 缺铜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展望
5.1 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条件下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5.2 有机肥对马铃薯平衡施肥的影响研究
5.3 冬闲田马铃薯有机(绿色)栽培中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5.4 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中氯化钾完全或部分替代钾问题
5.5 适宜于冬闲田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指标体系
5.6 适于冬闲田马铃薯的植物营养诊断新方法的探讨
5.7 关于冬闲田马铃薯专用控释肥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5.8 关于有效养分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
5.9 关于施用生物炭时的平衡施肥技术问题
5.10 冬闲田马铃薯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参考文献
听到《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这个书名,我作为一个对农村生活充满热情,并且一直关注着农业科技进步的普通人,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家乡正是南方地区,每年冬天,大片的田地都闲置着,看着非常可惜。马铃薯是我们那里比较常见的作物,很多乡亲都靠它来增加收入。但问题也一直存在,就是怎么施肥,才能让马铃薯长得好,产量高,而且不伤地。有时候看别人家种的马铃薯,有的长得好,有的就一般,总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技术差别。书名里的“平衡施肥”,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我非常好奇,究竟什么是“平衡”?是不是就是不能光给一种肥,要各种肥都给点,而且还要有合适的比例?这本书能详细讲讲吗?比如,马铃薯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肥?南方地区的土壤跟别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施肥的时候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我更希望这本书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一些直观的图片,把这些复杂的农业技术讲清楚。如果这本书能教会我们怎么科学地给马铃薯施肥,让它长得又壮又大,而且还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那对我们这些农民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我们的马铃薯种植能够更上一层楼,也让我们的乡村生活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更加美好。
评分《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这本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过去多年间,在南方地区,我们对冬闲田利用效率不高,以及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施肥难题。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发展的人士,我知道,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是提升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在南方地区的适宜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实现高产稳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书名中“平衡施肥”四个字,准确地指出了马铃薯生产中的核心技术难题。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界定“平衡施肥”?它是否包含了对南方地区典型土壤类型(如酸性红壤)的养分特征分析,以及马铃薯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动态需求? Furthermore, I a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spect. Does the book detail specific field trials and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South China,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various fertilization strategies on potato yield, quality, and soil health? I hope it provides concrete, actionable recommendations for farmers, perhaps including methods for soil testing, fertilizer calculation, and the optimal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balanc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winter fallow fields for potato cultivation in South China would not only boost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ies but also serve as a valuable model for other regions facing similar challenges. This book, if it delivers on its promise, could b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advance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China.
评分这本《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作为一名常年耕作在南方丘陵地带的老农,我对冬闲田的利用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深知马铃薯在当地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摸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土地,特别是冬闲期,这部分土地往往处于休耕状态,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耕地资源,也影响了土壤的整体健康。而马铃薯,作为一种对土壤肥力有较高要求的作物,如何在有限的冬闲期内,通过科学的施肥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增产潜力,同时又不至于过度消耗土壤肥力,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难题。我一直觉得,单纯的经验积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从书名上来看,它不仅深入探讨了“平衡施肥”这一核心技术,还强调了“探索与实践”,这表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结合了实际的耕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独特,土壤类型多样,冬闲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如何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施肥方案,我认为这是这本书最值得期待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这些基层农户,真正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我们的收入,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迫切地想了解书中关于南方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对马铃薯需肥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科学地调整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配比。更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土壤改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与施肥技术相结合的建议,毕竟,好的施肥技术离不开健康的土壤环境和良好的植株生长。
评分《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勾起了我作为一名研究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科研人员的兴趣。南方地区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而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块茎作物,其在有限的生长季内,对养分的需求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如何针对南方冬闲田的特定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制定出科学、高效、环保的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是我一直关注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度内容:首先,对南方地区不同土类(如红壤、黄壤等)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阐述这些土壤特性如何影响马铃薯的养分吸收和利用。其次,详细探讨马铃薯在冬闲田生长过程中,不同生育阶段(如苗期、块茎膨大期)对氮、磷、钾、硫、钙、镁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如锌、硼、锰)的精确需求量和适宜的供给时机。第三,书中是否会提供基于土壤养分诊断和作物需求量计算的“精准施肥”模式,以及如何通过化肥、有机肥、绿肥、生物菌肥等多种肥料的科学配比与协同应用,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最后,我尤其关注书中在“探索与实践”环节,是如何通过科学试验设计,验证不同施肥策略的增产效果、品质提升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希望能看到详细的试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以及作者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本书若能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具有创新性的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将对我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评分作为一个对农业技术信息有着敏锐嗅觉的行业观察者,我一直关注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在作物栽培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创新。《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马铃薯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战略意义的口粮作物,其在我国的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南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冬闲田的利用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挑战。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让冬闲田也能“生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书名中“探索与实践”这几个字,让我看到了作者在理论研究之外,更注重实际应用和推广的可行性。我知道,很多农业技术理论,一旦脱离了实际的土壤、气候、品种以及农户的接受程度,就很难落地生根。《正版志》的作者团队,通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将马铃薯在南方冬闲田上的平衡施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平衡施肥”的,它是否仅仅是氮磷钾的合理配比,还是包含了更多的微量元素、有机肥、生物菌肥的协同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环保的施肥模式,能够帮助农户在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为农户提供一份施肥指南,更在于为南方地区冬闲田的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方向。
评分读到《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的书名,我的思绪立刻被拉回到我的家乡,那个被群山环绕、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南方小村庄。马铃薯是我们那里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尤其是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更是许多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多年来,关于如何施肥,我们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经验居多,科学指导不足。有些时候,眼看着马铃薯长势不佳,产量上不去,心里真是着急。书名中“平衡施肥”四个字,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我一直觉得,施肥就像给人生病时吃药,得对症下药,得有分寸,多了少了都不行。这本书能专门针对南方冬闲田的马铃薯,进行平衡施肥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这绝对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期盼的。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南方地区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冬闲田的土壤肥力状况如何?马铃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如何才能做到“平衡”,而不是“过量”或者“不足”?更重要的是,书中提出的技术,是否能真正落地,我们的农民朋友们是否能够理解并操作?如果书中能有图文并茂的展示,或者是具体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套简单易懂、易于操作的施肥方案,帮助我们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让我们的土地更加健康,我们的生活也因此更加美好。
评分初翻开《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我便被其严谨的标题所吸引,尤其是“探索与实践”这四个字,足以说明作者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深入田间地头,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说话。作为一名长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深知,推广一项新技术,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领域,最关键的便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易于基层农户理解和接受。南方地区冬闲田的利用,一直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在冬闲田上的种植,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为后续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然而,如何实现马铃薯在冬闲田上的高产稳产,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往往存在不少误区。很多时候,农户们倾向于“重施薄收”,或是盲目追求高产而大量施用化肥,却忽视了土壤的承载能力和作物的实际需求,长期下来,不仅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还容易引发各种病虫害。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平衡施肥”这一核心理念,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南方地区冬闲田马铃薯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施肥策略,达到增产增收、提质降耗的效果。我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施肥配方、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并且能够结合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给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方案。这本书如果能为我们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体系,那将是对基层农业工作者莫大的帮助,也能直接惠及广大农民朋友。
评分《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这本书的书名,一听就觉得非常接地气,而且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常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科技人员,我深知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农户们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种什么”或者“怎么种”,更关键的在于“怎么管”,而施肥又是其中最为核心和复杂的一个环节。南方地区的冬闲田,如何有效利用,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马铃薯,又是非常有潜力的作物。但是,怎样才能让马铃薯在冬闲田上长得又好又多,又不浪费肥料,这确实是一门技术。书名中的“平衡施肥”,恰恰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土壤养分,马铃薯到底需要哪些养分,为什么需要“平衡”?然后,能够结合南方地区土壤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具体的施肥建议,比如,针对我们这里常见的红壤,应该怎么施肥?哪些微量元素是容易缺乏的,需要特别补充?书里会不会有一些实用的工具或者方法,帮助农户们判断土壤肥力,从而科学地施肥?我更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一些农户通过实践书中的技术,切实地获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这样也能更好地激励大家去学习和应用。这本书如果能成为我们基层推广人员手里的一本“宝典”,能够帮助我们把科学的施肥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广大农民朋友,那将是无比有价值的事情。
评分《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这个书名,对于常年奋战在农业一线,尤其是致力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我来说,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南方地区冬闲田的有效利用,是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薯类作物,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如何在有限的冬闲期内,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最大限度地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同时又兼顾土壤健康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它明确提出了“平衡施肥”这一核心理念,并强调了“探索与实践”相结合。这意味着作者并非空谈理论,而是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我非常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南方地区土壤的养分状况与马铃薯的需肥规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马铃薯的品种特性,科学地确定施肥种类、用量、比例和施肥时期?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有机肥、化肥、生物菌肥等多种肥料配合使用的建议,以达到最佳的肥效和环境效益?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如何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监测土壤肥力,如何通过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来提高肥料利用率等等。这本书的价值,将不仅仅在于为南方地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更在于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评分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正版志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探索与实践》这本书时,我的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曾经的农村青年,现在虽然身在城市,但对家乡的土地和农业发展始终心系一隅。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很多田地在秋收过后就基本闲置了,直到来年春天再开始耕作,这期间的土地资源似乎就“睡着了”。后来,听长辈们说,冬闲田用来种马铃薯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改善土壤。但如何施肥,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问题,有时候用力过猛,有时候又顾此失彼。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抓住了这个痛点——“平衡施肥”以及“探索与实践”。这让我觉得,作者们不仅仅是想教大家施肥,更是想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地的摸索,找到最适合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的“营养方案”。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定义“平衡”的?它是否涵盖了宏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科学配比?书中会不会分享一些“秘方”,比如如何利用当地的农家肥,如何搭配化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探索与实践”这几个字,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信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作者们是如何通过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调整,最终找到最有效的施肥方法,并最终帮助到农民朋友们。这本书如果能为家乡的马铃薯种植带来新的希望,那将是我最乐意看到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