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防治丛书--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 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著

果树病虫害防治丛书--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 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著 著
图书标签:
  • 果树病虫害
  • 病虫害防治
  • 原色图鉴
  • 农业
  • 园艺
  • 植物保护
  • 吕佩珂
  • 苏慧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4249
商品编码:2925535811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果树病虫害防治丛书--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

定价:32.00元

作者: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1222142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紧密围绕无公害果品生产和新产生的病害问题
针对制约我国果树产业升级、果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挖掘新技术、新方法,注重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涵盖了大枣、柿树生产上所能遇到的大多数病虫害。大枣、柿树病害四十余种,虫害六十余种
包括病原、症状及害虫各阶段彩图,防治方法上将传统方法与新技术方法相结合
增加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果树大小年及落花落果使果树大幅增产等现代技术
是紧贴全国果树生产,体现现代果树生产技术的重要参考书。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无公害果品生产和新产生的病害防治问题,针对制约我国果树产业升级、果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涵盖了大枣、柿树生产上所能遇到的大多数病虫害。本书图文结合介绍大枣、柿树病害四十余种,虫害六十余种,本书图片包括病原、症状及害虫各阶段彩图,防治方法上将传统的防治方法与许多现代防治技术方法相结合,增加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大小年及落花落果,保证大幅增产等现代技术。是紧贴全国果品生产,体现现代果品生产技术的重要参考书。可做为中国21世纪诊断与防治大枣、柿树病虫害指南,可供家庭果园、果树专业合作社、农家书屋、广大果农、农口各有关单位参考。

目录


1.枣、毛叶枣病害
枣、毛叶枣焦叶病(炭疽病)
枣、毛叶枣锈病
枣、毛叶枣灰斑病
枣、毛叶枣蒂腐病
枣、毛叶枣假尾孢叶斑病
枣、毛叶枣盾壳霉斑点病
枣褐斑病
枣、毛叶枣树干腐病
枣、毛叶枣腐烂病
枣、毛叶枣烂果病
枣、毛叶枣黑斑病
枣、毛叶枣灰霉病
枣铁皮病
枣缩果病
毛叶枣白粉病
毛叶枣疫病
毛叶枣轮斑病
毛叶枣白纹羽病
枣、毛叶枣根朽病
枣、毛叶枣煤污病
枣、毛叶枣花叶病
枣疯病
日本菟丝子为害枣树
枣、毛叶枣裂果症
枣、毛叶枣冻害
枣、毛叶枣缺铁症
枣、毛叶枣缺锰症
枣树落花落果
2.枣、毛叶枣害虫
枣园桃蛀果蛾
枣园橘小实蝇
枣绮夜蛾
枣园棉铃虫
枣、毛叶枣园桃蛀螟
枣园黄尾毒蛾
枣园双线盗毒蛾
枣园小绿叶蝉
枣园绿盲蝽
枣园黑额光叶甲
枣园刺蛾类
枣园朱砂叶螨
枣园截形叶螨
枣园斑喙丽金龟
枣园桃六点天蛾
枣瘿蚊
枣叶锈螨
枣园美国白蛾
枣园球胸象甲
枣园大灰象甲
枣尺蠖
枣黏虫
枣飞象
枣、毛叶枣园蒙古灰象甲
枣、毛叶枣园六星黑点蠹蛾
枣、毛叶枣园红缘天牛
枣、毛叶枣园梨圆蚧
枣、毛叶枣园龟蜡蚧(日本龟蜡蚧)
枣大球蚧
枣、毛叶枣园角蜡蚧
枣、毛叶枣园黑蚱蝉
枣、毛叶枣园苹果透翅蛾
3.柿病害
柿炭疽病
柿假尾孢角斑病
柿圆斑病
柿叶枯病
柿黑星病
柿黑斑黑星孢黑斑病
柿灰霉病
柿叶白粉病
柿煤污病
柿癌肿病
柿疯病
柿日灼病
柿树落花落果
4.柿害虫
柿园橘小实蝇
柿举肢蛾
褐点粉灯蛾
舞毒蛾
柿卷叶象
柿星尺蠖
血斑小叶蝉
碧蛾蜡蝉
黑圆角蝉
山东广翅蜡蝉
茶黄毒蛾
折带黄毒蛾
柿绒蚧
柿长绵粉蚧
柿垫绵坚蚧
柿园日本长白蚧
柿园草履蚧
柿园角蜡蚧
茶斑蛾
柿梢夜蛾
苹梢夜蛾
彩斑夜蛾
褐带长卷叶蛾
柿钩刺蛾
三条蛀野螟
小蓑蛾
柿广翅蜡蝉
柿园黑翅土白蚁
碎斑簇天牛
芳香木蠹蛾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吕佩珂,包头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1963年~2000年在包头农科所从事蔬菜植保科研,先后研究了9个蔬菜病虫害科研课题,获农业部及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在包头市连续3次获包头市拔尖人才。1995年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内蒙古自治区劳模,当选自治区代表,相关病虫害防治图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

文摘





序言



果树病虫害防治丛书——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书籍内容介绍) 本书是“果树病虫害防治丛书”中的一本,专注于为广大枣树和柿树种植者提供全面、实用、直观的病虫害防治指导。本书以文字描述、彩色图片和防治对策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枣和柿树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病害和虫害,并针对每一种病虫害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一章:大枣主要病害防治 本章详细介绍了大枣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力求从病原、发病规律、症状表现到防治措施,为读者提供系统性的认识。 1. 炭疽病: 病原: 主要由炭疽菌引起。 发病规律: 喜高温高湿环境,尤其在雨季或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病菌在病残体、果实及枝条上越冬,借风雨传播。 症状表现: 果实: 初期在果面出现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扩大,中央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点(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病斑上会溢出粉红色黏状物。严重时果实腐烂脱落。 叶片: 早期在叶尖或叶缘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整叶枯黄脱落。 枝条: 幼嫩枝条感染后,形成褐色至黑褐色的椭圆形病斑,后期病斑扩大,严重时枝条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树体自身抵抗力。及时清除病残枝、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侵染源。 药剂防治: 萌芽前: 喷洒石硫合剂(1-3度)进行清园,杀灭越冬病菌。 生长季节: 在病害初发期,根据天气情况和发病趋势,及时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40%腈菌唑乳油 2000-3000倍液。 32%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1500-2000倍液。 炭疽福美(2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500-700倍液)。 雨后或降雨前: 及时喷药,药剂选择应注意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采收后: 喷洒药剂,减少病菌在越冬前的侵染。 2. 褐斑病: 病原: 由真菌引起。 发病规律: 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发生和蔓延,常在夏秋季多雨季节发生。病菌主要在病叶、病枝上越冬。 症状表现: 叶片: 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至深褐色的小圆斑,边缘不明显,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时病斑汇合成大片,导致叶片早枯脱落。 果实: 幼果和成熟果实都可能受侵染,果实表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略有凹陷,影响果实品质。 枝条: 嫩枝感染后,出现褐色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形成褐色条斑,严重时枝条枯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结合炭疽病进行管理,清除病叶、病枝。加强通风透光,合理修剪,增强树势。 药剂防治: 萌芽前: 喷洒石硫合剂。 生长季节: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洒保护性或治疗性杀菌剂,如: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5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雨季前后: 加强监测,及时用药。 3. 锈病: 病原: 由担子菌亚门锈菌引起。 发病规律: 喜温暖湿润,尤其在早晚温差大、湿度高的天气易发生。病菌在病叶上越冬。 症状表现: 叶片: 叶片背面出现近圆形的橙黄色至铁锈色孢子堆,呈粉状,后期颜色加深。叶片正面对应病斑处常呈黄色。严重时叶片变黄、卷曲,脱落。 果实: 在果实上形成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后期病斑上可出现病原菌的孢子堆。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病叶,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栽植过密。 药剂防治: 萌芽前: 喷洒石硫合剂。 生长季节: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如: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 40%腈菌唑乳油 2000-3000倍液。 50%戊唑醇悬浮剂 1500-2000倍液。 注意: 锈病在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最佳,应抓住时机。 4. 根腐病: 病原: 由多种土壤真菌引起,如镰刀菌、腐霉菌等。 发病规律: 发生在土层中,与土壤湿度、土壤结构、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易发病。 症状表现: 幼苗: 根部变黑腐烂,地上部分幼苗矮小,叶片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死亡。 成年树: 根系腐烂,吸收能力减弱,导致树势衰弱,枝叶稀疏,叶片变黄,花量减少,产量下降。后期可能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地建园: 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建园。 深翻土壤: 种植前深翻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菌密度。 合理施肥: 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加强排水: 避免果园长期积水。 土壤消毒: 在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福尔马林、石灰等。 避免伤根: 在进行除草、施肥、挖沟等作业时,尽量避免伤根。 药剂防治: 灌根: 在发病初期,用药剂灌根,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 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 400-600倍液(仅限土壤处理)。 浸根: 幼苗移栽前,可用药剂浸根。 第二章:大枣主要虫害防治 本章重点介绍大枣生产中具有毁灭性或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并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1. 红蜘蛛(螨类): 为害特点: 刺吸式口器,主要为害叶片,刺吸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变黄、焦枯,严重时落叶,影响树势和产量。 发生规律: 喜高温干旱,在高温干旱年份或果园管理不当(如长期干旱、通风不良)时易大量发生。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旱情。 及时修剪: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利于红蜘蛛孳生。 清除杂草: 杂草是红蜘蛛的越冬场所之一。 物理防治: 刮除越冬虫卵: 在冬季清园时,刮除枝干上的虫卵。 喷水: 在高温干燥季节,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抑制红蜘蛛繁殖。 药剂防治: 药剂选择: 应选用专用的杀螨剂,并注意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常用药剂: 20%哒螨灵乳油 1500-2000倍液。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3000倍液。 5%阿卡司乳油 2000-3000倍液。 40%三氯杀螨醇乳油 800-1000倍液。 20%联苯肼酯悬浮剂 2000-3000倍液。 喷药时机: 在红蜘蛛初发生期,特别是若螨或低龄若螨期,喷药效果最佳。应仔细检查叶片背面,彻底喷洒。 注意: 避免在高温时段喷药,以免药液挥发过快。 2. 蚜虫: 为害特点: 刺吸式口器,主要为害嫩梢、嫩叶、花蕾和幼果。吸食汁液,导致嫩梢萎缩、叶片卷曲,传播病毒病。 发生规律: 喜温暖、高湿环境,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常在春季和秋季发生。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清除杂草: 杂草是蚜虫的寄主。 保护天敌: 瓢虫、草蛉等是蚜虫的天敌,应尽量保护。 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倍液。 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 50%氯氰·毒死蜱乳油 1000-1500倍液。 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2000-3000倍液。 喷药时机: 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重点喷洒嫩梢、嫩叶和花蕾。 3. 枣瘿蚊: 为害特点: 幼虫在果实内危害,钻入果实咬食果肉,被害果实组织疏松,后期变黑、腐烂,并产生瘿状物。 发生规律: 世代发生,以幼虫在被害果实或土壤中越冬。成虫产卵于幼果表面。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及时摘除被害果: 将被害果实摘下,深埋或集中烧毁,减少下一代发生。 秋季深翻: 秋季深翻土壤,可将越冬的虫蛹翻出,使其暴露在土壤表面被冻死或被天敌吃掉。 药剂防治: 成虫期: 在成虫羽化产卵高峰期,喷洒触杀性杀虫剂,如: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倍液。 90%敌百虫晶体 800-1000倍液(兑水喷雾)。 幼虫期: 在幼虫钻蛀果实前,喷洒渗透性药剂,如: 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3000倍液。 注意: 药剂应喷洒到果实表面,以杀灭初孵幼虫。 4. 介壳虫: 为害特点: 固着或缓慢移动,以口器刺吸枝、叶、果实汁液,导致枝叶衰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被害果实表面有虫体痕迹,影响商品价值。 发生规律: 世代发生,通常在枝条、叶片上越冬。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刮除越冬虫体: 在冬季休眠期,仔细刮除枝干上的越冬虫体。 加强栽培管理: 培养壮苗,增强树势,提高抗虫性。 药剂防治: 越冬期: 在萌芽前,喷洒石硫合剂(2-5度),杀灭越冬虫体。 若虫期: 在若虫孵化初期,若虫活动能力较强,易受药剂杀死。可选用: 40%扑虱灵乳油 600-800倍液。 1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1000-1500倍液。 50%马拉硫磷乳油 800-1000倍液。 注意: 喷药时应仔细检查枝条,确保药液喷洒均匀。 第三章:柿树主要病害防治 本章针对柿树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病害,提供专业的防治建议。 1. 炭疽病: 病原: 主要由炭疽菌引起。 发病规律: 喜高温高湿,与大枣炭疽病相似。 症状表现: 果实: 初期在果面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中央稍凹陷,病斑上可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果实腐烂。 叶片: 形成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扩大,边缘不齐,导致叶片卷曲、干枯。 枝条: 嫩枝感染后,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导致枝条枯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清除病残体,加强树体管理,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 萌芽前: 喷洒石硫合剂。 生长季节: 在病害初发期,及时喷洒: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40%腈菌唑乳油 2000-3000倍液。 5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2. 褐斑病: 病原: 由真菌引起。 发病规律: 喜温暖湿润,夏秋季多雨时易发生。 症状表现: 叶片: 叶面出现褐色至深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明显,后期病斑中心变灰白色,有轮纹。严重时叶片早落。 果实: 幼果和成熟果实均可感染,果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影响果实外观。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清除病叶,加强栽培管理。 药剂防治: 萌芽前: 喷洒石硫合剂。 生长季节: 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3. 锈病: 病原: 由担子菌亚门锈菌引起。 发病规律: 喜温暖湿润。 症状表现: 叶片: 叶片背面出现橙黄色至铁锈色的小病斑,后期颜色加深,呈粉状。叶片正面对应处呈黄色。 果实: 果实表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期可能形成病斑。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清除病叶。 药剂防治: 萌芽前: 喷洒石硫合剂。 生长季节: 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 50%戊唑醇悬浮剂 1500-2000倍液。 4. 柿黄化病(营养不良): 病因: 并非病菌引起,而是由于土壤中缺乏铁、镁等微量元素,或土壤pH值过高,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 症状表现: 叶片叶肉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明显的网状黄化。严重时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防治措施: 土壤改良: 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pH值。 施肥: 增施有机肥,补充铁、镁等微量元素。可叶面喷施硫酸亚铁、硫酸镁溶液。 硫酸亚铁 500-800倍液。 硫酸镁 500-800倍液。 第四章:柿树主要虫害防治 本章介绍柿树生产中常见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柿绵蚧: 为害特点: 聚集在枝条、叶片上,以口器刺吸汁液,导致枝叶衰弱,叶片发黄脱落,影响果实生长。排泄蜜露,易引发煤污病。 发生规律: 世代发生,以若虫或成虫在枝条上越冬。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刮除越冬虫体: 冬季清园时刮除枝干上的越冬虫体。 保护天敌: 保护捕食性天敌,如瓢虫等。 药剂防治: 越冬期: 喷洒石硫合剂(2-4度)。 若虫期: 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洒: 40%扑虱灵乳油 600-800倍液。 50%马拉硫磷乳油 800-1000倍液。 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2000-3000倍液。 注意: 喷药时要仔细检查枝条,特别是裂缝处。 2. 柿瘿螨: 为害特点: 幼螨聚集在叶片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导致叶片背面出现红褐色病斑,叶片背面呈绒毛状。严重时叶片变黄、卷曲、脱落。 发生规律: 喜高温干旱,繁殖速度快。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药剂防治: 药剂选择: 选用专用的杀螨剂。 常用药剂: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3000倍液。 20%哒螨灵乳油 1500-2000倍液。 喷药时机: 在螨害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第五章: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本章总结并强调了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思路,提倡绿色、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为基础: 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合理栽培管理,如合理修剪、施肥、浇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虫源。 轮作和间作,降低土壤病虫害。 2. 生物防治为辅助: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Bt(苏云金杆菌)等。 3. 物理防治为补充: 诱杀技术,如利用性诱剂、食诱剂诱杀害虫。 防虫网、粘虫板等。 4. 化学防治为最后手段: 科学合理用药,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掌握用药时机,抓住病虫害发生规律,在最有利的时期进行防治。 本书旨在为广大果农提供一站式的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读者准确识别病虫害,并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实现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哦,那简直是让我爱不释手,恨不得把它揣在口袋里随身携带!作为一个在自家小院里种了些年头大枣和柿树的爱好者,我一直饱受病虫害的困扰。每年看着心爱的果树被各种不明生物侵蚀,那种心痛和无奈,简直难以言表。我尝试过各种方法,翻阅了不少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直观,很多时候是“只见其名,不见其形”,遇到问题时,大脑一片空白,手足无措。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 初次翻阅,我就被它那琳琅满目的高清彩色图片深深吸引。每一页都像是打开了一个微观的病虫害世界,那些病斑、那些虫子的形态,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仿佛我正拿着放大镜在细细观察。书中的图片质量真的很高,色彩鲜艳,细节饱满,甚至连虫子的触角、翅膀上的纹路,以及病斑的边缘,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对我这种“视觉型”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再也不用对着模糊不清的文字描述去猜测,而是可以直接将书中的图片与我果树上出现的“不速之客”进行比对,这种直观性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图鉴,它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对大枣和柿树的危害。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扎实,但又不会过于枯燥,作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了易于理解的文字。我能了解到,为什么某些病害会在特定的季节高发,为什么某些虫子会在特定的部位聚集,这些信息对于我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我曾经以为,病虫害防治就是喷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解它们的“习性”才是关键,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它提供的防治方法。这部分内容非常全面,不仅列举了各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手段,还细致地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具体操作步骤。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推荐了很多环保、绿色的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设置诱捕器等等。这让我感到很安心,毕竟我种的这些果子,是要吃进肚子里的,我不想因为过度使用化学药剂而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书中的建议非常实用,我照着做,效果也非常好。 举个例子,我去年遇到过一种柿树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的情况,当时我怎么看都觉得像是一种病害,但又说不上来具体是哪一种。翻阅了这本书,我根据叶片上斑点的颜色、形状以及分布特点,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病害——褐斑病。更重要的是,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防治措施,包括如何修剪病枝、如何喷洒特定的杀菌剂,以及在休眠期如何进行清园。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操作后,来年春天,柿树的叶片就明显健康了许多,产量也有所提高。这种“对症下药”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且,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将病虫害按照发生的对象(大枣或柿树)以及病害的类型(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等)或者虫害的种类(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等)进行了清晰的分类,这使得我在查找资料时能够非常迅速地定位到我需要的信息。每个病虫害的条目下,都有统一的结构:高清彩色图片、名称、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这样的编排方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非常便于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 我还会经常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来使用。每当我在田间发现一些陌生的“痕迹”,我会立刻掏出这本书来对照。书中的图片质量之高,色彩之真实,让我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辨认出一些细微的病变或虫迹。我曾多次在夜晚用手电筒对着书本上的图片,与我树上遇到的情况进行比对,这种“实战”的经验,让我收获良多。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准备的,它同样适合像我这样的家庭园艺爱好者。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于深奥的专业术语,即使没有多少农业知识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同时,它提供的很多防治方法都是家庭可以轻松操作的,比如用肥皂水喷洒蚜虫,或者用辣椒水驱赶某些害虫,这些方法既环保又有效,非常适合在自家小院里应用。 每次读完这本书,我都会感到一种豁然开朗。过去那种盲目、焦虑的病虫害防治经历,正在逐渐被一种有条理、有依据的科学方法所取代。我开始理解,原来大枣和柿树的健康生长,并不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本书,无疑是我这些年种植生涯中,最得力的一位“老师”。 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大枣和柿树种植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不仅能帮助你解决实际的病虫害问题,更能让你在种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一位细致耐心的技术员,一位热爱自然的分享者,将他毕生的心血凝聚在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书籍之中。我深信,拥有了这本书,你的大枣和柿树,一定会变得更加茁壮,产量也会更加喜人。

评分

作为一名热衷于研究植物健康,并且在自家后院也种植了一些大枣和柿子树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病虫害对果树造成的威胁。过去,每当我遇到果树出现问题时,往往只能凭借零散的信息和模糊的经验来判断,结果常常是“对症下药”却无效,或者延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果树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并且直观地指导我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书籍。 当我拿到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时,我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知音”。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高质量的彩色图片。每一张图片都清晰地展示了病虫害的真实面貌,从叶片上的病斑细节,到虫子的身体特征,甚至是果实上的腐烂迹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对我这个“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能够通过直接比对书中的图片,快速而准确地辨认出果树上出现的病虫害,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依靠文字描述去猜测。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看图识病”。它在深入讲解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作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各种病原体和害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栽培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了解到,很多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特定的“诱因”。比如,某些真菌性病害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更容易爆发,而某些害虫则偏好在果实膨大期进行危害。理解了这些“根源”,我才能制定更具前瞻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 我对书中提供的防治方法也尤为赞赏。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防治体系,涵盖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大力提倡绿色、生态的防治理念,例如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如何通过改良栽培管理来增强果树自身的抵抗力,以及如何使用一些自制的生物药剂。这些方法既安全又有效,让我能够放心地在家中尝试,而不用担心化学药剂的残留问题。 我曾经遇到过一种情况,我的柿子树叶片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并且逐渐扩散。当时我非常着急,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法确诊。翻阅了这本书,我根据叶片上斑点的颜色、形状以及分布特点,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病害——褐斑病。更重要的是,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防治措施,包括如何修剪病枝、如何喷洒特定的杀菌剂,以及在休眠期如何进行清园。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操作后,来年春天,柿树的叶片就明显健康了许多,产量也有所提高。这种“对症下药”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的语言表达也十分精炼,通俗易懂。作者们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而是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即使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普通种植者,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我曾经将这本书借给我的邻居们,他们都反馈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而且容易理解,比他们以前看过的很多资料都要好。 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大枣和柿树这两个重要的作物,并且将各种病虫害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这使得我在查找信息时,能够非常快速地定位到我所需要的内容。每一个病虫害条目都包含了清晰的图片、详细的症状描述、准确的发生规律以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这种结构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我常常觉得,这本书就像是我果园里的一位“智慧助手”。每当我遇到任何关于病虫害的疑问,它都能及时地给我提供最专业、最权威的解答。它不仅仅是一本“救急”的书,更是一本“教学”的书。它让我从一个被动应对病虫害的农户,变成了一个主动预防、科学管理的“智慧农夫”。 总而言之,《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这本书,是我在果树种植领域遇到的最宝贵的一本参考书。它不仅为我解决了无数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从事大枣和柿树种植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书,它必将成为你果园里最得力的“战友”。

评分

作为一名对果树种植充满热情,但又深陷病虫害困扰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解决问题的书籍。我的阳台上种了几棵大枣树和柿子树,它们曾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病虫害的侵扰,让我开始感到力不从心。那些突如其来的叶斑、烂果,还有那些爬满了树枝的虫子,都让我焦虑万分。我翻阅过不少网络上的信息,也问过一些有经验的长辈,但总觉得信息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 直到我无意中发现了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我的困惑仿佛得到了解答。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它令人惊叹的“视觉呈现”。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仿佛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写照,却又精准地捕捉到了病虫害最关键的特征。那些高清的彩色照片,将病斑的细微纹理、虫子的身体结构,甚至是果实上腐烂的部位,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常常会对着图片,反复比对我的果树上出现的状况,这种直观的对比,让我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识别出病虫害的类型,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凭感觉去猜测。 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它更是一本“百科全书”。在图片之外,作者们详细地阐述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以及对果树造成的具体危害。我了解到,很多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与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这种对“根源”的深入剖析,让我不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和预防。 书中关于防治措施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它提供的方案非常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喷洒农药,还包含了许多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例如,针对某些害虫,书中会推荐利用天敌,或者使用一些自制的生物药剂,这些方法既安全又有效,让我能够放心地在家中尝试。我尤其喜欢书中所倡导的“综合防治”理念,即结合多种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单一的化学手段。 我曾经遇到过一种大枣树叶片发黄,并且上面布满了细小的白色斑点的情况,当时我非常着急。我立刻翻阅了这本书,根据症状,我找到了“大枣白粉病”的条目。书中详细描述了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及时进行病叶的清除,并喷洒了书中推荐的杀菌剂。令人欣喜的是,几周后,我的大枣树的叶片就重新变得翠绿,白粉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大大提高。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也十分人性化。作者们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清晰的阐释,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同时,书中的内容组织也非常合理,按照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对象进行了分类,方便读者快速检索和查阅。我常常会在种植过程中,将这本书放在手边,随时翻阅,它就像我身边最可靠的“顾问”。 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这本书在强调防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预防。它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合理的修剪可以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适时的施肥可以增强果树的生长势,使其更能抵抗病虫害的侵袭。这些预防性的措施,往往比事后补救更加重要,也更加经济。 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之高,让我甚至可以在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也能清晰地辨认出病虫害的特征。这种细节的处理,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和专业。我曾经在傍晚时分,用手机手电筒的光照着书本上的图片,与我果树上遇到的情况进行比对,这种“实操”式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我在果树种植道路上的“引路人”。它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救火队员”,变成了一个主动的“预防者”。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大枣和柿树种植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一定会成为你果园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在我的果园里,大枣和柿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们不仅是我辛勤耕耘的成果,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每年的病虫害都像一场无声的战役,稍有不慎,就会让我的心血付之东流。我曾尝试过各种方法,翻阅过无数的资料,但总感觉缺乏一个权威、直观的指导。尤其是在辨认病虫害的初期,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错失最佳的防治时机,或者采取了无效的措施,导致问题更加复杂化。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我就被它那震撼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书中的彩色图片,堪称一绝。它们不是那种简单的示意图,而是极其逼真、高清的写实照片,将病斑的细节、虫子的形态,甚至果实上腐烂的痕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对着图片,反复比对我的果树上出现的症状,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让我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辨认出病虫害的种类。举个例子,曾经我看到柿子叶片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我翻阅本书,比对图片后,很快就确定这是“柿叶斑病”,而在此之前,我可能只会笼统地认为它是一种“叶斑病”。 不仅仅是“看图识病”,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也远超我的预期。作者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病”的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对果树造成的具体危害。我了解到,很多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环境因素、栽培管理方式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某些病害在土壤湿度过高时容易发生,而某些害虫则在果实成熟期大量繁殖。理解了这些“前因后果”,我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防治方法的阐述。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防治体系,涵盖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的防治理念,例如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如何通过改良栽培管理来增强果树的抗病能力。这些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也更加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要求。我曾经按照书中推荐的方法,用辣椒水和烟叶水来防治大枣树上的蚜虫,效果出奇地好,而且完全没有化学药剂的残留担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出色。作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农业科技知识进行了清晰的阐释,避免了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像我这样没有接受过系统农业教育的普通种植者,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我曾经将这本书借给我的几个农户朋友,他们都反馈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而且容易上手,大大提高了他们防治病虫害的效率。 让我感到特别有价值的是,本书在强调“治”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防”。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预防病虫害的建议,比如合理的修剪、适度的施肥、保持果园通风透光等。这些看似基础的管理措施,对于提高果树的整体健康水平,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书中的指导,在日常管理中更加注重细节,也确实发现果园的整体健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提升。 我经常在田间巡视时,将这本书带在身边。每当我发现一些可疑的症状,我都会立即翻阅本书,进行对照。书中的图片质量之高,色彩之鲜艳,让我即使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辨认出病虫害的特征。这种“随身携带的专家”,让我对果园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人性化,内容结构清晰,信息检索方便。每一个病虫害的条目,都清晰地包含了图片、症状描述、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这种系统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我在果树种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它帮助我解决了无数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去管理我的果园,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实现果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热爱种植大枣和柿树的朋友们,它一定会成为你果园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来与病虫害“斗智斗勇”的果农,我的经验告诉我,精准的诊断是有效防治的第一步,而这恰恰是许多传统资料所欠缺的。我经营着一片规模不小的果园,主要种植大枣和柿树,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然而,即便如此,总有一些“不速之客”悄悄潜入,给我的收成带来损失。过去,我常常因为无法准确辨认病虫害的种类,而采取错误的防治措施,不仅浪费了药剂,还可能延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机,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直到我购入了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图文并茂”的力量。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所呈现的每一个病虫害的“高清写真”。与那些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的线条图不同,书中的彩色图片,几乎还原了病虫害的真实面貌。我常常会把果树上出现的病斑、虫体,拿到书本上仔细比对,那些图片中的细节,无论是病斑的边缘颜色、大小,还是虫子的触角、腿部结构,都刻画得非常清晰,这极大地帮助我缩小了辨认的范围,甚至可以直接锁定目标。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看图识病”。它对每一种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危害模式”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病原体和害虫是如何发生、发展,以及在什么环境下更容易滋生。我了解到,很多时候,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与果树的生长状况、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某些真菌性病害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更容易爆发,而某些害虫则偏好在果实膨大期进行危害。了解这些“幕后故事”,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病虫害的发生机制,从而制定更具前瞻性的防治策略。 我尤其欣赏本书在防治方法上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推荐几种农药的层面,而是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个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绿色、环保”的防治理念,提倡优先采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防治手段,例如鼓励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以及通过加强果园管理来提高果树的自身抵抗力。这种负责任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我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高度一致。 我曾遇到过一种情况,柿子树的叶片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斑点,颜色呈锈红色,并且逐渐扩散。在查阅了网上大量信息无果后,我翻出了这本书。通过仔细比对图片和症状描述,我最终确定了这是“柿锈病”。书中详细介绍了柿锈病的发生规律,以及在发病初期就进行防治的重要性。我根据书中的指导,及时清除了病叶,并在关键时期喷洒了指定的杀菌剂。令人欣喜的是,这种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对当年的收成造成太大影响。这种“一击即中”的诊断和防治体验,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赞不绝口。 本书的语言表达也十分精炼,通俗易懂。作者们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而是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即使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普通农户,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我曾经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邻居们,他们都反馈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而且容易理解,比他们以前看过的很多资料都要好。 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大枣和柿树这两个重要的作物,并且将各种病虫害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这使得我在查找信息时,能够非常快速地定位到我所需要的内容。每一个病虫害条目都包含了清晰的图片、详细的症状描述、准确的发生规律以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这种结构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我常常觉得,这本书就像是我果园里的一位“智慧助手”。每当我遇到任何关于病虫害的疑问,它都能及时地给我提供最专业、最权威的解答。它不仅仅是一本“救急”的书,更是一本“教学”的书。它让我从一个被动应对病虫害的农户,变成了一个主动预防、科学管理的“智慧农夫”。 总而言之,《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这本书,是我多年来在果树种植领域遇到的最宝贵的一本参考书。它不仅为我解决了无数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从事大枣和柿树种植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书,它必将成为你果园里最得力的“战友”。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多年来在果树种植道路上的一剂及时雨。作为一个在城市郊区拥有十几亩果园的经营者,我每天面临的不仅仅是土壤、气候、施肥等问题,更棘手的是那些无处不在、伺机而动的病虫害。它们就像一群狡猾的敌人,稍有不慎就会给我的果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让我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付诸东流。我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各种农业技术资料,咨询当地的农技专家,但总感觉缺乏一个清晰、直观、系统的指导。 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我才意识到,我一直在寻找的“钥匙”原来就在这里。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病虫害的“描绘”。我说的描绘,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更是那些高清、逼真的彩色图片。每一张图片都像是经过精心拍摄的艺术品,将病斑的颜色、形状,虫子的体态、大小,甚至细微的毛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将书中的图片与我果园里实际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比对,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辨认的难度,减少了我误判的可能性。 以往,我可能只能根据一些模糊的症状来猜测,但这本书,通过直观的图像,让我能够精准地锁定问题所在。例如,当我看到柿子叶片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黄色斑点时,我能够迅速翻阅到书中关于“柿子叶枯病”的条目,然后仔细比对图片,确认症状的吻合度。这种准确的诊断,是我之前难以企及的。一旦病因明确,接下来的防治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除了直观的图片,书中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危害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病,这是什么虫”的层面,而是深入地探讨了这些病虫害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一年四季中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它们会对果树造成怎样的生理影响。了解这些“幕后故事”,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种防治措施有效,或者为什么某种条件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感到非常充实。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提供的防治方案。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农药名称,而是从多个维度,提供了系统性的防治思路。无论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还是物理防治,本书都给出了详尽的介绍,并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推荐了最适合的防治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绿色、生态防治方法的侧重,比如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虫害,如何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来增强果树的自身抵抗力,这些都与我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果园经营理念不谋而合。 这本书的内容,并非只针对某种特定的果树,而是涵盖了大枣和柿树这两个重要的经济作物,并且细致地将各种病虫害进行了分类。对于读者来说,这意味着,无论你的果园里出现的是哪一种问题,这本书都能提供有效的指导。我曾经遇到过一种大枣树上的蚜虫爆发,数量之多,令人咂舌。我翻阅本书,找到了关于“大枣蚜虫”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以及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在蚜虫初期如何用肥皂水喷洒,在严重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杀虫剂,以及如何通过保护瓢虫等天敌来达到长效控制。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值得称赞。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采用了更加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的语言。作者们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原本枯燥的农业技术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即使是那些没有太多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我曾经将这本书借给一些附近的农户,他们都反馈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而且容易理解。 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本书不仅仅关注“治”,更注重“防”。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预防病虫害的建议,比如合理的修剪、适时的浇水施肥、保持果园通风透光等。这些看似基础的管理措施,却是构建果树健康屏障的关键。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在日常管理中更加注重细节,确实发现果园的整体健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提升,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 我常常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翻阅这本书。它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农业专家”,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最有价值的指导。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很人性化,信息结构清晰,便于快速查找。每一个病虫害条目都包含了图片、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这种结构化的信息呈现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 总而言之,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是我在果树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最实用、最权威的一本参考书。它不仅为我解决了无数的棘手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我的果园,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实现果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本身的价格,它是我果园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评分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从小就接触到果树种植,但随着年岁渐长,我发现自己对于很多病虫害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尤其是我的家乡,大枣和柿子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每到生长季节,病虫害的侵扰就成了果农们最头疼的问题。我亲眼见过,原本饱满的果实,因为病害而变得干瘪;原本翠绿的叶片,因为虫害而变得千疮百孔。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既权威又实用的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和防治这些“敌人”。 终于,我找到了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初次翻阅,我就被它那震撼的视觉效果所折服。书中的彩色图片,简直就像把病虫害“搬”到了眼前。那些病斑的颜色、形状,虫子的形态、大小,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逼真得让人难以置信。我常常会把书中的图片,与我果树上遇到的情况进行仔细比对,这种直观的对比,极大地降低了辨认的难度,让我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根源。 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的内容远不止于“图鉴”。它对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对果树造成的危害,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了解到,很多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与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某些真菌性病害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更容易爆发,而某些害虫则偏好在果实膨大期进行危害。理解了这些“幕后故事”,我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控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 我对书中提供的防治措施尤为满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农药名称,而是从多个维度,提供了系统性的防治思路。无论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还是物理防治,本书都给出了详尽的介绍,并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推荐了最适合的防治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绿色、生态防治方法的侧重,比如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虫害,如何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来增强果树的自身抵抗力,这些都与我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果园经营理念不谋而合。 我曾经遇到过一种情况,柿子树的叶片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并且逐渐扩大。当时我非常着急,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确诊。翻阅了这本书,我根据叶片上斑点的颜色、形状以及分布特点,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病害——褐斑病。更重要的是,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防治措施,包括如何修剪病枝、如何喷洒特定的杀菌剂,以及在休眠期如何进行清园。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操作后,来年春天,柿树的叶片就明显健康了许多,产量也有所提高。这种“对症下药”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贴近普通读者。作者们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清晰的阐释,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这让我即使没有多少农业知识背景,也能够轻松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我曾经将这本书借给我的邻居们,他们都反馈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而且容易理解,大大提高了他们防治病虫害的效率。 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本书在强调防治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预防。它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合理的修剪可以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适时的施肥可以增强果树的生长势,使其更能抵抗病虫害的侵袭。这些预防性的措施,往往比事后补救更加重要,也更加经济。 我常常在田间巡视时,将这本书带在身边。每当我发现一些可疑的症状,我都会立即翻阅本书,进行对照。书中的图片质量之高,色彩之鲜艳,让我即使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辨认出病虫害的特征。这种“随身携带的专家”,让我对果园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是我在果树种植领域遇到的最实用、最权威的一本参考书。它不仅为我解决了无数的棘手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救火队员”,变成了一个主动的“预防者”。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大枣和柿树种植的朋友们,它必将成为你果园里最得力的“战友”。

评分

作为一名对庭院种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家的小院里种有几棵大枣树和柿子树,它们不仅为我带来了秋天的丰收喜悦,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每年到了生长季节,那些形形色色的病虫害,总是让我头疼不已。我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从网络上的零散信息到一些老农的经验之谈,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专业,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效果也参差不齐。 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我才感觉自己找到了“救星”。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彩色图片。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像是经过专业摄影师之手,将病虫害的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淋漓尽致。那些病斑的颜色、形状,虫子的形态、大小,甚至果实上的一些细微损伤,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常常会把我的手机拍下的照片,与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这种直观的对比,大大提高了我的诊断准确率,让我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识别出病虫害的类型。 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本“百科全书”。作者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对果树造成的具体危害。我了解到,很多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与环境因素、栽培管理方式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某些真菌性病害在空气湿度高、通风差的环境下更容易爆发,而某些害虫则偏好在果实膨大期进行危害。理解了这些“根源”,我才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我对书中提供的防治措施也尤为满意。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防治体系,涵盖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大力提倡绿色、生态的防治理念,例如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如何通过改良栽培管理来增强果树自身的抵抗力,以及如何使用一些自制的生物药剂。这些方法既安全又有效,让我能够放心地在家中尝试,而不用担心化学药剂的残留问题。 我曾经遇到过一种情况,我的大枣树叶片上出现了一些类似“焦边”的症状,并且逐渐扩散。当时我非常焦虑,但又无法准确诊断。我立刻翻阅了这本书,根据症状描述和图片,我锁定了一种可能存在的病害。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防治建议,包括早春的清园、病叶的清除,以及在关键时期喷洒特定的杀菌剂。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操作后,效果非常显著,来年的大枣树就明显健康了许多。这种“药到病除”的体验,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赞不绝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贴近读者。作者们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清晰的阐释,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使得即使是没有太多农业知识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我经常会在种植过程中,将这本书放在手边,随时翻阅,它就像我身边最可靠的“顾问”。 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本书在强调“治”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防”。它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合理的修剪可以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适时的施肥可以增强果树的生长势,使其更能抵抗病虫害的侵袭。这些预防性的措施,往往比事后补救更加重要,也更加经济。 我常常在田间巡视时,将这本书带在身边。每当我发现一些可疑的症状,我都会立即翻阅本书,进行对照。书中的图片质量之高,色彩之鲜艳,让我即使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辨认出病虫害的特征。这种“随身携带的专家”,让我对果园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是我在果树种植领域遇到的最宝贵的一本参考书。它不仅为我解决了无数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热爱种植大枣和柿树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书,它必将成为你果园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城市边缘拥有自己一块小果园的爱好者,我对果树的喜爱,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农事劳作,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的连接。然而,这份喜爱,却常常被那些恼人的病虫害所考验。每当看到心爱的果树出现病斑、落叶,或是被各种小虫子爬满,那种心疼和无力感,是许多人难以体会的。我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或者因为诊断不准确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直到我入手了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我的果园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病虫害的“视觉化”呈现。书中的彩色图片,简直就是高分辨率的“病虫害写真集”。那些病斑的颜色、形状,虫子的体态、大小,甚至包括果实上的一些细微损伤,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逼真得让人过目难忘。我常常会把我的手机拍下的照片,与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这种直观的对照,大大提高了我的诊断准确率。 书中对病虫害的“前世今生”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病,这是什么虫”的表面,而是深入地阐述了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环境因素、栽培管理之间的关联。我了解到,很多病虫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特定的“诱因”。比如,某些真菌性病害在空气湿度高、通风差的环境下更容易爆发,而某些害虫则偏好在果实膨大期进行危害。理解了这些“根源”,我才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最让我欣赏的是,这本书在防治方法上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它提供了丰富的防治手段,不仅包括传统的化学防治,更大力提倡绿色、生态的防治理念。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如何通过改良栽培管理来增强果树自身的抵抗力,以及如何使用一些自制的生物药剂。这些方法既安全又有效,让我能够放心地在家中尝试,而不用担心化学药剂的残留问题。 我曾经遇到过一种情况,我的大枣树叶片上出现了一些类似“焦边”的症状,并且逐渐扩散。当时我非常焦虑,但又无法准确诊断。我立刻翻阅了这本书,根据症状描述和图片,我锁定了一种可能存在的病害。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防治建议,包括早春的清园、病叶的清除,以及在关键时期喷洒特定的杀菌剂。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操作后,效果非常显著,来年的大枣树就明显健康了许多。这种“药到病除”的体验,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赞不绝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贴近读者。作者们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清晰的阐释,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使得即使是没有太多农业知识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我经常会在种植过程中,将这本书放在手边,随时翻阅,它就像我身边最可靠的“顾问”。 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本书在强调“治”的同时,也高度重视“防”。它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合理的修剪可以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适时的施肥可以增强果树的生长势,使其更能抵抗病虫害的侵袭。这些预防性的措施,往往比事后补救更加重要,也更加经济。 我常常在田间巡视时,将这本书带在身边。每当我发现一些可疑的症状,我都会立即翻阅本书,进行对照。书中的图片质量之高,色彩之鲜艳,让我即使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辨认出病虫害的特征。这种“随身携带的专家”,让我对果园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是我在果树种植领域遇到的最宝贵的一本参考书。它不仅为我解决了无数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热爱种植大枣和柿树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书,它必将成为你果园里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我家后院的几棵大枣树和柿子树,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对自然的热爱。然而,每年到了生长季节,它们总是会被各种病虫害所困扰,让我费尽心思。过去,我常常因为无法准确辨认病虫害的种类,而采取错误的防治措施,这不仅浪费了金钱和精力,更可能延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果树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清晰、直观、并且权威指导的书籍。 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大枣柿树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我才意识到,我一直在寻找的“钥匙”原来就在这里。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病虫害的“描绘”。我说的描绘,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更是那些高清、逼真的彩色图片。每一张图片都像是经过精心拍摄的艺术品,将病斑的颜色、形状,虫子的体态、大小,甚至细微的毛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我这种“视觉型”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再也不用对着模糊不清的文字描述去猜测,而是可以直接将书中的图片与我果树上出现的“不速之客”进行比对,这种直观性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图鉴,它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对大枣和柿树的危害。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扎实,但又不会过于枯燥,作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了易于理解的文字。我能了解到,为什么某些病害会在特定的季节高发,为什么某些虫子会在特定的部位聚集,这些信息对于我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我曾经以为,病虫害防治就是喷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解它们的“习性”才是关键,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本书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它提供的防治方法。这部分内容非常全面,不仅列举了各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手段,还细致地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具体操作步骤。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推荐了很多环保、绿色的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设置诱捕器等等。这让我感到很安心,毕竟我种的这些果子,是要吃进肚子里的,我不想因为过度使用化学药剂而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书中的建议非常实用,我照着做,效果也非常好。 举个例子,我去年遇到过一种柿树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的情况,当时我怎么看都觉得像是一种病害,但又说不上来具体是哪一种。翻阅了这本书,我根据叶片上斑点的颜色、形状以及分布特点,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病害——褐斑病。更重要的是,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防治措施,包括如何修剪病枝、如何喷洒特定的杀菌剂,以及在休眠期如何进行清园。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操作后,来年春天,柿树的叶片就明显健康了许多,产量也有所提高。这种“对症下药”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且,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将病虫害按照发生的对象(大枣或柿树)以及病害的类型(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等)或者虫害的种类(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等)进行了清晰的分类,这使得我在查找资料时能够非常迅速地定位到我需要的信息。每个病虫害的条目下,都有统一的结构:高清彩色图片、名称、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这样的编排方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非常便于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 我还会经常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来使用。每当我在田间发现一些陌生的“痕迹”,我会立刻掏出这本书来对照。书中的图片质量之高,色彩之真实,让我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辨认出一些细微的病变或虫迹。我曾多次在夜晚用手电筒对着书本上的图片,与我树上遇到的情况进行比对,这种“实战”的经验,让我收获良多。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准备的,它同样适合像我这样的家庭园艺爱好者。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于深奥的专业术语,即使没有多少农业知识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同时,它提供的很多防治方法都是家庭可以轻松操作的,比如用肥皂水喷洒蚜虫,或者用辣椒水驱赶某些害虫,这些方法既环保又有效,非常适合在自家小院里应用。 每次读完这本书,我都会感到一种豁然开朗。过去那种盲目、焦虑的病虫害防治经历,正在逐渐被一种有条理、有依据的科学方法所取代。我开始理解,原来大枣和柿树的健康生长,并不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本书,无疑是我这些年种植生涯中,最得力的一位“老师”。 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大枣和柿树种植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不仅能帮助你解决实际的病虫害问题,更能让你在种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一位细致耐心的技术员,一位热爱自然的分享者,将他毕生的心血凝聚在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书籍之中。我深信,拥有了这本书,你的大枣和柿树,一定会变得更加茁壮,产量也会更加喜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