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电、时频计量器具建标指南
定价:62.00元
作者:黄艳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26384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无线电、时频计量器具建标指南》可供从事无线电、时频计量标准管理、建立和使用无线电、时频计量标准的计量技术人员参考,也可用于从事基层无线电、时频计量检定人员的培训。
目录
章基础知识
节无线电计量
第二节无线电计量名词术语
第三节无线电单位换算
第四节无线电、时间频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
第五节时间频率计量
第六节时间频率计量体系
第七节时间频率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第八节无线电计量常用配套设备
第二章建标指导
节仪器选型
第二节电磁兼容试验系统的建立
第三节建立计量标准的准备及计量标准考核的申请
第四节《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编写
第五节《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
第三章无线电、时频计量器具建标申请书和技术报告编写示例
示例1示波器检定装置
示例2示波器校准仪检定装置
示例3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
示例4低频电压标准装置
示例5失真度仪检定装置
示例6心脑电图机检定仪检定装置
示例7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检定装置
示例8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
示例9秒表检定装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无线电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无线电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有着浓厚的兴趣。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从早期的模拟通信到现在的5G、6G,再到未来的各种物联网应用,对无线电频谱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计量器具”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确保无线电信号准确、可靠传输的基础。这本书的标题“无线电、时频计量器具建标指南”正好击中了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痛点——这些精密设备的技术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建标指南”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现有的标准,而是会揭示标准的“诞生”过程,包括需要考虑的科学原理、工程实现、以及测试方法等。我非常想知道,在“时频”这个极其敏感的领域,标准的制定会涉及到哪些特殊的考量?例如,原子钟、高精度频率源等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其技术难度和精密度要求想必远超一般仪器。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评估和衡量这些关键计量器具的性能,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标准的洞察吗?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幕后故事”,以及标准制定者们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技术浪潮中,保持计量标准的先进性和权威性的。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踏入无线电技术领域的研究生,平时接触的主要是具体的实验操作和理论推导,对于“标准”这个概念,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从未深入了解过其背后的制定过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尤其对“建标指南”这部分内容感到好奇,它是否会像一本操作手册一样,详细指导研究人员如何参与到标准制定中?书中是否会涉及到标准草案的撰写、评审、投票,乃至最终发布的整个周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在进行实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支持标准的制定。而且,无线电和时频计量器具本身就是高精尖的领域,其标准的建立一定充满了技术挑战。我想了解,在制定这些标准时,是如何考虑国际通用性以及国内的实际需求的?是否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又有哪些是针对特定领域而设计的?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历史沿革的介绍,看看无线电计量标准是如何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这样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当前标准的应用背景。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我在未来学术生涯中有可能贡献的方向。
评分我是一名在电子产品质量控制部门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工作中经常需要参考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评估。对于无线电和时频领域的计量器具,我们有专门的测试部门负责其精度和性能的把控。因此,一本关于“建标指南”的书籍,对我来说非常有实际意义。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标准制定中的“最佳实践”?例如,在确定一个关键性能指标的允差范围时,是如何权衡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无线电、时频计量器具”作为基础性的测量工具,其标准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下游各类无线电产品的质量。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不确定度分析、校准方法、以及溯源链建立等方面的具体指导。此外,在标准修订和更新的过程中,是如何应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的?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未来标准”的探讨?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者而言,理解标准的“前世今生”和制定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甚至在发现现有标准不足之处时,能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从“执行者”转变为对标准有更深刻理解的“参与者”,这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被它扎实的标题和出版社吸引了。虽然我不是做无线电和时频计量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好奇心,想了解一下这个领域的技术标准是如何建立的,尤其是在我看来“计量”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严谨和精确的意味。书名中的“建标指南”让我觉得它会详细介绍从零开始制定技术标准的流程和方法,这对于任何想在科研或工程领域做出规范性贡献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特别想知道,在无线电和时频这个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他们是如何平衡理论的严谨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的。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它们。例如,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无线电通讯技术,如何确定其频率带宽、信号强度、抗干扰能力等关键参数,并将其固化为国家标准,这其中的思考过程一定十分复杂而有趣。同时,“中国标准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毕竟专业出版社的书籍通常在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上更有保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即使不是业内专家,也能大致理解这个领域的技术标准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以及标准在保障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我一直对“标准”这个概念充满敬畏,尤其是在像无线电和时频这样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会是一本非常“硬核”的专业书籍,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深入到技术标准建立的“技术层面”。“建标指南”这个词让我好奇,它是否会详细讲解制定一个标准需要经历的科学研究、技术论证、实验验证、同行评审等一系列严谨的流程。我比较关注的是,在无线电和时频计量器具的领域,有哪些核心的技术参数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例如,频率稳定性、相位噪声、灵敏度、动态范围等等,这些参数在标准制定中是如何被定义和量化的?书中是否会给出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从一个抽象的技术概念,逐步形成一个可量化的、可执行的技术标准?而且,“时频”的计量本身就涉及到时间尺度和频率信号的精确测量,这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如何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标准,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其中的奥秘,让我对这个领域的技术标准建立过程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甚至能够启发我对其他领域技术标准建立过程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