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显示器件技术
定价:42.00元
作者:于军胜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180684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对当今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和深入浅出的介绍,全书共分8章。章介绍显示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第2章~第8章分别对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场致发射显示器(FED)、荧光显示(VFD)、立体显示和投影显示的原理、器件结构、制作工艺和驱动电路作了全面的介绍。
本书是在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显示物理”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平板显示的状况,对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实验成果总结编写而成的。本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通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参考。
目录
章 显示技术基础
1.1 概述
1.1.1 显示技术
1.1.2 显示技术的发展史
1.1.3 显示技术分类
1.2 光度和色度
1.2.1 视觉系统介绍
1.2.2 电磁辐射和光的度量
1.2.3 表色系和色度图
1.3 图像的分辨力特性
1.3.1 临界分辨力
1.3.2 空间调制传递函数
1.3.3 分辨力与清晰度
1.4 显示器件画面质量评价
1.5 视频接口
1.5.1 复合视频接口
1.5.2 S—Video接口
1.5.3 YPbPr/YcbCr色差接口
1.5.4 VGA接口
1.5.5 DVI接口
1.5.6 HDMI接口
1.5.7 BNC接口
1.5.8 小结
1.6 平板显示器件的驱动电路原理
1.6.1 平板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
1.6.2 平板显示器件专用控制、驱动集成电路
习题1
参考文献
第2章 等离子体显示
2.1 概述
2.1.1 等离子体显示器发展
2.1.2 等离子体显示的特点
……
第3章 液晶显示
第4章 发光二极管(LED)
第5章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
第6章 电致发光显示(ELD)
第7章 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
第8章 其他显示技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技术交流论坛上偶然看到的,当时大家都在讨论最新的显示技术,有位朋友提到了这本书,说是内容很扎实,而且涵盖了许多前沿的显示技术。我当时正对OLED和Micro-LED的未来发展充满好奇,就立刻下单了。拿到书后,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种严谨的学术风格吸引了。虽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讲故事的书,但作者的叙述非常清晰,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进入显示器件的复杂世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会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器件的物理原理、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显示技术的比较分析,从液晶的背光方案到主动发光的QLED和Micro-LED,每一个技术都讲得绘声绘色,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些微小的发光单元在工作。书中穿插的一些示意图也非常关键,它们帮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理解复杂的结构和原理。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已经能感受到它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
评分平时我对电子产品总是有着莫名的好感,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部件,显示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恰好就聚焦于这一领域,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但读下来才发现,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读性。作者的语言风格相对比较平实,但逻辑性很强,能够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我比较关注的章节是关于显示屏的功耗优化和寿命延长方面。我知道现在很多电子设备在续航方面都有很大的挑战,而显示屏恰恰是耗电大户,书中对如何降低功耗、提升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介绍,这对我日后在选择电子产品或者研究相关技术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虽然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技术本身,但它让我对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用户”,而是开始思考其背后运作的原理。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爱好者,我对显示技术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敏感。市面上的电视、手机屏幕越来越好,色彩越来越鲜艳,刷新率也越来越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革新?带着这个疑问,我搜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最终选择了这一本。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技术本质的探讨。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驱动电路和像素设计的章节,这部分的内容对我理解屏幕为何能呈现如此逼真的画面至关重要。作者对材料科学的运用也做了详尽的阐述,比如不同发光材料的特性、寿命以及如何优化它们的性能,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有些章节涉及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对我来说略显晦涩,但我相信通过多次阅读和思考,一定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显示技术背后庞大的研发体系和工程师们的智慧结晶。
评分作为一名在显示行业从业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更新行业知识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对现有显示技术的梳理,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书中关于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动态范围(HDR)等关键指标的实现,以及这些指标背后的技术挑战,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柔性显示和可穿戴设备显示技术的部分,这些都是当前和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作者对这些新兴技术的原理、材料和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分析了它们在商业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显示技术的发展脉络,并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虽然书中有些理论性的内容需要反复推敲,但总体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书籍。
评分我是一名对光学原理和材料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查找相关文献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它以一种相当系统和全面的方式,介绍了显示器件的核心技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全彩化显示原理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三原色(红、绿、蓝)的组合来呈现出我们肉眼所见的所有颜色,以及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书中对各种显示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也非常到位,无论是传统的CRT,还是现在的LCD、OLED,再到未来的Micro-LED,都有非常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比如提到一些显示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克服这些局限。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但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显示技术知识框架,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