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定价:35.00元
作者:刘利群,黄敏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811272215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因为“平等、发展、共赢”的奥运精神之光里,两性的平等、发展与共赢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社会提倡“和谐发展”、“全民奥运”的背景下,探讨女生与奥运的丰富话题,是研究者与行动者、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共同期待。在热火朝天的迎奥运的活动中,作为性别视角看奥运的先例,《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必将成为奥运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亮点!
本书把奥运会看成一面镜子,折射出女性权利发展的足迹;又把奥运会看成一份备忘录,记录了女性为奥运孜孜不倦的努力:有站在本土的差异性上鸟瞰全球的女执委;有身体力行的筹委会成员;有为了女性的光荣与梦想拼搏的运动员;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女性志愿者,这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女性对奥运怀有“同样的热情,同样的梦想”!
女性因奥运而美丽,奥运因女性而精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以女性的视角看奥运、将奥运精神融入女性发展的《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正是诞生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来见证这个难忘的过程!
目录
1 女生叩开奥运之门的艰难历程
1.1 古希腊奥运会的性别歧视
1.2 女性自办奥运会的尝试
1.3 女性站在男性奥运的边缘
2 浮出历史地表
2.1 冠军席有了女性的位置
2.2 从边缘走向核心
2.3 与男性平分冠军的光荣
2.4 不断攀升的女性奥运地位
2.5 “女性奥运会”
3 执掌奥运的女生
3.1 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决策圈
3.2 进入国际奥委会的女性
3.3 中国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
4 默默奉献的奥运女性志愿者
4.1 早期的奥运志愿者”
4.2 二战后具有新特点的奥运志愿者
4.3 现代奥运志愿者模式的创立
4.4 现代奥运女性志愿者的蓬勃发展
5 中国女性见证奥运会
5.1 中国初涉奥运
5.2 中国重返奥运
5.3 中国扬威奥运
5.4 中国女性见证奥运会
6 圣火传不到的地方
6.1 世界各国对女性参与奥运的不同态度
6.2 限制妇女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6.3 女性参与奥运的程度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6.4 回顾曾经付出的艰辛
附录 “女性奥运'论坛一
后记
作者介绍
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 黄敏,北京市朝阳区妇联主席,高级政工师,心理咨询师。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体育迷,我常常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寻找关于那些幕后英雄的只言片语,但往往不得要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那些被忽视的声音提到了聚光灯下,这种深入挖掘和梳理的努力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顶级赛事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多么坚韧的意志和多么漫长的抗争。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也为理解特定时期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它不仅仅是在记录“谁赢了”,更是在探讨“为什么能赢”,以及“赢得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让整本书的厚度远超出了普通体育史读物,达到了社会文化研究的深度。它挑战了既有的叙事框架,提供了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包容性的视角来审视体育史的演进。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多变的,这一点非常值得称道。时而,作者会运用如诗歌般优美凝练的语句来描绘赛场上的瞬间爆发力,那种对速度与力量的赞美,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而转瞬间,笔锋又会变得冷静而克制,以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调,探讨竞技体育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考。这种在激情与理性之间的自由切换,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节奏感和层次感。它不是一本单调的报告文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史学、社会学和人文关怀的综合性作品。对我来说,每一次翻阅,都能在不同的章节中捕捉到新的韵味,像是品尝一道层次丰富的佳肴,初尝惊艳,细品方知其味无穷,绝对是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
评分我通常对这类宏大叙事的历史类书籍会抱有一种敬畏感,生怕内容过于学术化而显得高深莫测,难以亲近。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巧妙,仿佛邀请读者一同穿越时空,亲历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他们并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善于捕捉那些转折点和关键人物的内心挣扎,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日期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光辉与力量的鲜活篇章。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细节描摹的功力,那些在赛场内外,运动员们为梦想付出的点滴努力,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数次为之动容。这种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紧密结合的笔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读起来完全停不下来,仿佛身临其境,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出色了,初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稳又不失活力的封面吸引住了。那种墨香与纸张的质感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细读。内页的排版处理得非常精妙,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尊重,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我个人尤其欣赏他们对插图和图表的运用,那些历史照片的选取角度非常独到,既有史料价值,又充满了视觉冲击力,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文字叙述瞬间变得生动立体起来。这本书的开本选择也十分合理,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放在书架上也很有分量感。整体而言,这是一本从内到外都体现着匠人精神的出版物,光是摆在那里,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文献支撑和史料考证工作量之庞大,简直令人咋舌。我在阅读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团队在无数的档案、口述记录和官方文件中穿梭、比对的痕迹。他们没有满足于引用那些广为人知的资料,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使得书中的论断和描述都建立在非常扎实的证据基础之上。这对于追求严谨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每当读到一个关键论点时,我总能感受到背后强大的学术支撑力,这让我在接受其观点时感到无比信服。相较于市面上许多泛泛而谈的“畅销历史”,这本书的学术品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填补了某些研究领域的空白,更树立了一个新的行业标杆,值得所有严肃的体育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