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
定价:38.00元
作者:李思经,赵庆惠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116013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为4部分:领导致辞、专题报告、理论篇、实践篇。领导致辞部分高度概括了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和发展瓶颈、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的必要性和学科建设背景。理论篇共收录论文20篇,主要以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为工具,探讨农业科技传播研究范畴和学科建设方法。实践篇共收录论文24篇,主要以我国当前主要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和实践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建设科学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和体系、提高农业科技传播及推广效率的方法。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4部分:领导致辞、专题报告、理论篇、实践篇。领导致辞部分高度概括了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和发展瓶颈、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的必要性和学科建设背景。理论篇共收录论文20篇,主要以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为工具,探讨农业科技传播研究范畴和学科建设方法。实践篇共收录论文24篇,主要以我国当前主要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和实践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建设科学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和体系、提高农业科技传播及推广效率的方法。
目录
领导致辞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致辞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副巡视员刘双阳致辞
农业部办公厅宣传处翟翠霞处长致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思经致辞
专题报告
科技传播的新环境、新功能和新趋势
论媒体传播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
关于农业科技传播学科发展的思考
理论篇
农业科技新闻影响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农科出版现状及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研究刍议
媒体传播对农业政策执行和科技推广影响的研究
试论数字出版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
传统媒介在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
农业科技传播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
图书载体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与服务“三农”图书的创新研究
农业科技传播系统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农业科技传播的理论模式研究
农业科技期刊信息网络化的思考
《北直农话报》与清末兴农强国思想的传播
农业科技传播定量评价研究进展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分析方法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初探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农业科技推广对象行为特征分析研究
农村科技信息需求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农业传播途径与传播特点分析
国外农业科技传播概况
实践篇
媒体传播对农业科技推广影响及其传播效果的研究
广播的农村报道大有可为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我国农业科技传播模式
不同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农业政策的效果及农户接受程度分析
电子学习系统在韩国农业推广中的应用与启示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
科技传媒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与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图书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中的信息传播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发行探究
加速农业科技传播促进新型农民培育
传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议视觉识别在农业传媒传播中的应用
试论农科出版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传播媒介作用
浅议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
三农科技图书市场需求特点与选题策划策略
我国农村传播的发展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服务三农强势发展现代农业传媒
试论农业科技传媒与传播体系应如何面向现代农业经营服务
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出版传播的客体与出版传播心理
不同媒介对农业科技传播的效用分析
农业政策传播效果调查分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浅尝辄止地介绍一些农业科技传播的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传播的各种理论模型,比如传播的线性模型、互动模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社会网络传播模型等。作者们对这些理论的阐释非常清晰,并且能够结合农业科技传播的特点进行解读,让我对传播学的一些抽象概念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更难得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信息不对称、农民接受度问题、技术推广的成本与效益等,这些都是现实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作者们在探讨理论的同时,也穿插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技术类型等方面展现了科技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相当巧妙。我注意到作者们在讲解理论的时候,往往会先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微观的具体机制。比如,在探讨信息源的选择和可信度时,不仅仅是提出理论上的观点,还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家、甚至是有经验的农民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信息的接收效果。同时,书中对传播渠道的研究也十分细致,不仅仅是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广播电视等,还包括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科技发展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我对书中关于“农民的知识获取偏好”和“技术采纳的决策过程”的分析尤其印象深刻,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目标受众,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传播策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前我可能更多地关注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技术只是“输入”,而有效的传播和应用才是真正的“产出”。作者们反复强调了“传播”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让我对“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即使对于非专业人士,只要对农业和科技传播有兴趣,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本指导实践的工具书,为我们理解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名字叫《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作者是李思经和赵庆惠,ISBN是9787511601353。我最近终于抽出时间来翻阅一下,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初步感受。首先,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它直接点明了研究的核心——“农业科技传播”,而且还加上了“理论与实践”的字样,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希望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我个人一直对农业科技的发展非常关注,觉得农业是国之根本,而科技是提升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然而,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有效地传播到农民手中,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那它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这本书的研究方向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案例分析方面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而是对每个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并与书中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对照。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的写法,让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例如,在分析某个地区农民为何普遍接受某项新技术时,作者会从农民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社会网络、以及技术本身的易用性和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而不是简单归结于“推广做得好”或者“技术好”。这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农业科技传播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也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农业科技推广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本书确实是值得所有关心农业科技发展的人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