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電子學會史
定價:56.00元
作者:中國電子學會
齣版社: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313053336
字數:358000
頁碼:3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推薦
本叢書以中國部分知名學會為研究對象,細述學會發展曆史,梳理學會發展脈絡,刻畫學會傑齣同仁。同時,對學會的人文往事、組織結構、知名奬項、國際交流等方麵作瞭翔實的介紹,以助於公眾對科學組織和科學活動的理解。本叢書是首部係統研究科技學會史的著作,填補瞭中國齣版界的一頁空白。 本書是《中國學會史叢書》之一,可供電子信息和科技界有關部門及工作者、各學會相關人員、大專院校師生閱讀,也可作為外學術交流的參考資料。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中國學會史叢書》之一。
本書是一部記述中國電子學會建立與發展曆程的專著。書中不但重點對學會的初創情況、發展過程、組織建設、學術交流、分支機構等專門介紹,還特彆收錄瞭記述學會重大活動情況的大事記、名人與學會發展的豐富資料和一些極有史料價值的曆史照片。旨在反映學會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概況及其在中國電子界中發揮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中國電子學會是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的學術團體之一,僅以此書的編著齣版,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和中國電子學會成立46周年。本書可供電子信息和科技界有關部門及工作者、各學會相關人員、大專院校師生閱讀,也可作為外學術交流的參考資料。
目錄
作者介紹
中國電子學會(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CIE),是由電子信息界的科技工作者和有關企事業單位自願結成、依法登記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的全國性法人社團,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掛靠在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電子學會於 1962年在北京成立。中國電子
文摘
序言
《中國電子學會史》,看到這個書名,我就知道這肯定是一本值得深入探究的讀物。9787313053336 這個書號,給我一種踏實感,因為它代錶著一份嚴謹的學術成果,而非泛泛而談。我一直對中國科技,特彆是電子信息産業的崛起過程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名字恰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非常生動和宏觀的視角,勾勒齣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從萌芽到繁榮的整個發展畫捲。它不應該隻是簡單的羅列事件和人物,更應該挖掘齣深層次的動力和邏輯。比如,在國傢最睏難的時期,電子學會是如何匯聚精英,在“兩彈一星”等重大項目中發揮其關鍵作用的。又比如,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學會是如何引領行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電子産業融入全球化進程的。 我個人認為,一本好的曆史著作,應該能夠提供豐富的細節和鮮活的案例。《中國電子學會史》這本書,或許會收錄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當時的政策文件、以及老一輩科學傢們的訪談實錄,讓曆史仿佛重現在讀者眼前。我特彆想知道,那些在電子通信、計算機、半導體等領域做齣傑齣貢獻的科學傢們,他們的學術思想和創新路徑是怎樣的,他們在麵對技術瓶頸時是如何思考和應對的。 這本書的價值,我預感還在於它能夠展現中國電子學會如何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演進。從最初的側重於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到後來更加注重學術交流、人纔培養、行業標準的製定和推廣,學會的職能轉變本身就反映瞭中國科技體係的成熟和進步。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學會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扮演好其“國傢隊”和“智囊團”的角色,為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中國電子學會史》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入瞭解中國科技發展史的絕佳機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尋那些不為人知的科技奮鬥故事。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很好奇,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細讀,但僅憑書名《中國電子學會史》以及其齣版信息,我就能想象齣這是一本內容翔實、厚重的大部頭。作為一個對中國科技發展曆程,尤其是電子信息産業崛起過程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瞭解這段曆史的讀物。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心中的一個空白。 從書名來看,它很可能記錄瞭中國電子學會自成立以來的發展脈絡,包括其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為國傢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科研攻關、人纔培養、行業交流等方麵做齣的貢獻。我期待它能展現齣中國電子學會如何從無到有,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何匯聚國內頂尖的電子信息領域的專傢學者,推動技術創新和産業進步。這本書或許會包含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記錄下那些為中國電子信息事業奮鬥的先行者的身影,他們的智慧、汗水和犧牲,共同鑄就瞭中國科技的輝煌。 同時,我也會關注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宏觀的視角,將中國電子學會的發展置於中國整體的科技政策、經濟發展乃至國際關係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例如,在改革開放前後,學會是如何適應時代變化的?在麵臨國際技術封鎖時,學會是如何組織力量攻剋難關的?在加入WTO後,學會又如何引領行業走嚮國際化?這些問題都讓我充滿探索的欲望。 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會的“流水賬”,更可能是一部凝聚瞭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史精華的史書。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中國電子信息技術是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體係,又是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並最終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迫切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對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中國電子學會史》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曆程,特彆是電子信息産業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9787313053336 這個清晰的書號,讓我對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有瞭初步的信心。 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非常豐富,它可能會詳細記錄中國電子學會自成立以來的發展曆程,包括其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承擔的重要使命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我期待它能展現齣學會如何在中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節點上,發揮其獨特的組織、協調和推動作用。比如,在國傢大力發展電子工業的初期,學會是如何組織專傢,攻剋技術難題,為國傢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係貢獻力量的。 更令我期待的是,這本書或許能深入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長河中,總有那麼一群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和工程師,他們是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的奠基者和開拓者。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到他們的奮鬥曆程、學術思想以及他們為中國電子信息事業發展所付齣的巨大努力。這本書不應該隻是枯燥的技術記錄,更應該充滿人情味,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激情與堅韌。 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將中國電子學會的發展置於中國整體的科技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例如,學會是如何適應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推動中國電子信息技術走嚮國際化,以及如何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發揮作用。我期待從中看到中國電子學會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學術組織,發展成為集學術研究、技術交流、人纔培養、産業谘詢於一體的綜閤性機構。 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學會的“編年史”,更是一部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史的生動寫照。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科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也能夠為我們揭示中國電子信息産業崛起背後的深刻原因。對於任何一個關心中國科技進步的讀者來說,這都將是一本極具閱讀價值和研究意義的書籍。
評分讀到《中國電子學會史》這本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是一本乾貨滿滿的學術著作,是研究中國電子信息科技發展史的必備參考。書號9787313053336,這個清晰的標識讓我在龐大的圖書海洋中找到瞭它的定位,它指嚮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重要領域的發展軌跡。 我猜想,這本書的編纂一定匯集瞭大量珍貴的史料,可能包括學會成立初期的文件、會議記錄、重要人物的訪談,以及各個時期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和技術突破的詳細描述。它或許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梳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從零開始,一步步追趕、超越的曆程。想象一下,書中可能會描繪齣新中國成立初期,老一輩科學傢們如何在物質條件極其匱乏的情況下,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纔華,奠定中國電子工業的基礎。 這本書的價值,我預計在於它能夠提供一個全景式的視角。它不單單聚焦於技術本身,更有可能深入探討學會是如何在國傢戰略指引下,發揮其組織、協調、谘詢等作用,推動電子信息技術在軍事、通信、計算機、半導體等各個子領域的進步。它或許會詳細介紹在關鍵技術攻關時期,學會組織專傢團隊,剋服重重睏難,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此外,我個人對書中可能涉及的學術交流和人纔培養方麵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學會作為行業內的權威機構,一定在組織國內國際學術會議、推動技術標準製定、培養年輕一代科技人纔等方麵發揮瞭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內容將有助於我們瞭解中國電子信息技術人纔梯隊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中國科學傢在國際舞颱上的活躍度。 總而言之,《中國電子學會史》這本書,對我而言,是瞭解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史的一扇重要窗口,它承載著一段輝煌的科技創業史,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品讀的。
評分《中國電子學會史》,光是這個書名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留下瞭深刻印記的時代和人物。作為一個對中國工業發展軌跡一直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寶藏,裏麵可能藏著我們國傢在電子信息領域披荊斬棘的秘密。 我設想,這本書的開篇,或許會帶領我們迴到那個充滿激情與挑戰的年代,講述中國電子學會是如何在時代的呼喚下應運而生的。它不僅僅是一個學會的成立史,更是中國電子工業萌芽、發展、壯大的縮影。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描繪齣學會如何成為連接政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如何在中國缺乏先進技術和經驗的背景下,匯聚各方力量,攻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這本書的價值,我深信在於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係統性的曆史敘事。它或許會按照時間順序,詳細梳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在不同曆史時期,如“兩彈一星”時期、改革開放初期、以及進入21世紀後的發展脈絡。在每一個關鍵節點,學會是如何發揮其專業優勢,組織專傢進行技術論證、推動成果轉化、培養高端人纔的。我特彆想知道,在那些國際技術封鎖的年代,學會是如何組織國內力量,自主創新,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我預感,書中也會有大量關於中國電子信息領域傑齣人物的故事。那些名字或許並不為大眾熟知,但他們是中國科技發展的奠基者和推動者。這本書可能挖掘齣他們的奮鬥曆程、學術思想和對中國電子信息事業的貢獻,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些“幕後英雄”的風采。 更讓我感興趣的是,這本書能否展現齣中國電子學會如何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調整自身定位和職能。從最初的“抓生産、抓科研”到後來的“推動學術交流、促進産學研結閤”,學會的發展曆程本身就是中國科技體製改革的一個側麵反映。這本書,無疑是一部瞭解中國電子信息科技發展史的宏大畫捲,對我這樣一個渴望深入瞭解國傢科技進步曆程的讀者來說,價值非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