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6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修订
作 者: 曹丽娜,樊昌信 编著 著作 定 价: 32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09-03 页 数: 装 帧: ISBN: 9787118057942 ●第1章 绪论 ● 1.1 内容提要 ● 1.1.1 常用术语 ● 1.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 1.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 1.1.4 通信方式 ● 1.1.5 信息及其度量 ● 1.1.6 主要性能指标 ● 1.2 难点·疑点 ● 1.3 重点·考点 ● 1.4 典型例题 ● 1.5 习题解答 ● 1.6 期末试题精选与答案 ● 1.6.1 期末试题精选 ● 1.6.2 期末试题答案 ● 1.7 考研试题精选与答案 ● 1.7.1 考研试题精选 ● 1.7.2 考研试题答案 ●第2章 确知信号 ● 2.1 内容提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樊昌信教授和曹丽娜教授编著的《通信原理(第6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同时参考其他相关教材而编写的一本学习辅导和考研指导书。全书共分14章,与《通信原理(第6版)》的各章一致。每章包括学习目标、内容提要、难点·疑点、重点·考点、典型例题、习题解答、期末试题精选与答案、考研试题精选与答案。“学习目标”指出了每章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内容提要”归纳性和贯穿性地给出了每章的复习要点;“难点·疑点”帮助读者剖析难懂点,提醒易错点;“重点·考点”具体给出了每章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考点;“典型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解答,引导读者掌握解题思路、分析方法、解题技巧,并对结论进行了评注;“习题解答”对《通信原理(第6版)》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提示和解答。“期末试题精选与答案”和“考研试题精选与答案”可供读者及时巩固和检测每章的学习效果。本书附录a......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细腻的处理,每一个公式和图表的呈现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适。我记得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预示着里面内容的扎实。翻开内页,你会发现作者在细节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很多教材在图示上总是比较单调,但这本的设计感十足,一些复杂的概念通过巧妙的图示变得清晰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脉络。而且,这本书的字号大小和行间距也经过了精心调整,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大量啃读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在技术类书籍中并不多见,但这本书却做到了,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可以说,光是它的装帧和排版,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概念引入,到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分析,每一步都铺垫得非常到位。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引入新知识点时,总是会先回顾前置知识,确保读者不会在概念的衔接上掉队。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学或者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的架构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为什么会是这样”,并展示出不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完一章后,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不是一头雾水地停留在表面现象。这种深入骨髓的逻辑梳理,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学科的透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平衡点。它既能满足初学者对基础知识的严格要求,也为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提供了深入探究的阶梯。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一些重要数学推导的呈现方式,它既保证了推导的严谨性,又通过注释或旁白的方式,解释了每一步变换背后的物理直觉,避免了纯粹的数学堆砌带来的困惑。这种深度的把控,使得读者既能掌握“怎么算”,更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算”。此外,作者在选取例题和习题时,兼顾了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不会一味地追求难题怪题,而是注重考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深度。这种恰到好处的难度梯度设计,让学习的每一步都充满成就感,有效地避免了学习热情在中途消退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对不同层次读者的友好兼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平实且富有亲和力,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身边耐心讲解。作者在解释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时,总是能找到最贴近生活的类比,让人瞬间就能领悟到其背后的物理意义或数学含义。我经常发现,某些我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的定理,在这本书里被用几句话就说透了。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重要标准。它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该详述的地方绝不敷衍,该精炼的地方也绝不拖沓。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产生“跳着看”的冲动,因为每一个段落似乎都蕴含着作者精心提炼的“干货”。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让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得相对愉悦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前瞻性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复述,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巧妙地融入了当前通信领域的一些热点思考和新兴技术的发展方向。虽然篇幅有限,但作者在关键的地方给予了足够的提示和展望,使得读者在掌握了基础之后,能够对未来的技术演进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和思考方向。我发现书中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非常到位,不仅仅是计算过程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对结果的深入解读,告诉你这些参数变化背后代表的实际工程意义是什么。这种注重“学以致用”的编写理念,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单纯的考试参考书,更像是一本能够指导未来工程师实践的工具书。对于那些希望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并对行业发展保持敏感度的读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