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真空裝置
定價:98.00元
作者:談治信,徐玉江著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06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真空裝置廣泛的應用於各領域。例如,常見的真空蒸發鍍膜裝置,它在真空容器內必須配置蒸發源(或稱蒸發舟)、膜材、基片、基片架、基片加熱電源等;僅就在輕工、日用品、玩具等方麵,真空蒸鍍鋁、製作鏡子、包裝紙、裝飾陶瓷瓷品、玩具、人造寶石、鈕扣、雕塑品等,以改善人們的生活需求。又例如,航天科技應用的各種空間環境模擬設備,以KM6載人航天器空間環境模擬設備為例,由於該設備是供載人飛船、空間站、大型應用衛星作熱平衡、熱真空試驗所用。特彆是離子束刻蝕機作為典型的真空裝置所涉及的技術問題,由於屬於材料原子級加工的一種新工藝,一旦被人們所掌握,就意味著人類在微觀世界實現控製加工的一個突破。它將有力地推動微電子技術、光子技術、錶麵科學、應用聲學、材料科學、真空科學技術等嚮前發展。
內容提要
本書全麵係統地闡述瞭真空裝置的定義、分類及基本組成。全書分7章,主要內容有:真空裝置概述、真空裝置容器、真空抽氣機組、真空泵、真空閥門、真空測量及裝置的控製係統、真空裝置常用製造工藝。
本書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閤,適用於從事真空工程設計的專業技術人員、設備操作與維護人員閱讀,也適閤從事與真空技術相關的科研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徐玉江。1987年8月畢業原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國傢985、211工程重點高校)真空技術及設備專業,主要從事於真空技術相關設備研製工作,曆任助工、工程師、高工、總工程師等職。2005年入選甘肅省“555”人纔,蘭州市“151”創新人纔。做為**人主持設計多項産品獲省部級新産品及科技進步奬,主持起草四項高真空油蒸氣流泵國傢標準、一項行業標準;閤作齣版專著1部,發錶專業論文數篇。曆任中國真空學會真空獲得與測量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真空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省質量協會理事,省科技成果專傢評委。
談治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五一O研究所,主編、高級工程師,1964年畢業於東北大學真空技術與設備專業。高級工程師、中國真空學會高級會員。曾任《真空與低溫》雜誌主編。曆任《真空設計手冊》、2、3版作者、技術編輯,並負責手冊的組織協調、對外業務聯係工作。長期從事真空科學技術、離子束技術研究和真空設備研發工作。研製六種型號離子束刻蝕機和大型真空電子束焊機等23颱設備。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奬一項、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奬四項、發錶論文35篇。
文摘
序言
這本《真空裝置》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引人遐思,極簡的配色搭配一個抽象的幾何圖形,仿佛暗示著某種超越尋常的宇宙觀。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深入意識腹地的探險。作者並非直接講述故事,而是通過一係列意象化的片段、夢境般的場景以及哲學性的思考,構建瞭一個令人不安卻又充滿魅力的精神世界。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遺忘”的部分,它不是簡單的失憶,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卸下重擔、重塑自我的方式。書中那些關於時間扭麯的描繪,也讓我對現實的感知産生瞭動搖。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沉浸在一個巨大的、無聲的漩渦中,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隻剩下最純粹的內在感受。這本書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每個讀者內心深處的不同風景。我不得不承認,有些段落的晦澀程度需要反復咀嚼,甚至可能需要查閱一些相關領域的資料來輔助理解。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閱讀體驗變得更加深刻和有價值。每次閤上書,我都感覺自己被某種無形的力量觸動,對生命、對存在有瞭新的審視。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消遣的書籍,更像是一次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洗禮。
評分《真空裝置》這本書,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它沒有遵循傳統的敘事結構,而是像一首實驗性的詩歌,用碎片化的意象和跳躍性的思維,構建瞭一個引人入勝的迷宮。我被書中那些關於“存在”的模糊定義所吸引,它們既真實又虛幻,讓人難以捉摸。我時常會感覺自己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無聲的宇宙之中,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隻剩下最純粹的內在感受。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連接”的描寫,它並非是物理上的接觸,而是某種深層次的精神上的呼應。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是否也存在著某種看不見的“真空裝置”。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明確的指引,而是讓我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它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同時也帶來一絲淡淡的憂傷。我發現自己會反復迴味書中那些關於“解構”的段落,它們仿佛在暗示著某種舊秩序的瓦解,以及新秩序的孕育。
評分《真空裝置》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不如說是一場關於“意識”的深度探索。我被作者構建的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所吸引,它似乎存在於我們現實的縫隙之中,又似乎是我們潛意識的延伸。書中對“寂靜”的描寫,讓我體驗到瞭前所未有的寜靜,也體會到瞭那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我反復咀嚼那些關於“迴響”的段落,仿佛聽到瞭來自遙遠時空的低語,又仿佛是內心深處最隱秘的呼喚。它沒有明確的中心,沒有絕對的答案,隻留下無數的疑問和思考的空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記憶”的處理方式,它不是綫性的,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像流沙一樣不斷變化,充滿著不確定性。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奇異的失重感,仿佛置身於一個沒有參照物的空間,隻能依靠自己的內心去導航。我發現自己經常在閱讀的間隙停下來,審視自己與周圍世界的聯係,思考生命的意義。它不是那種能讓你哈哈大笑或潸然淚下的作品,它更像是一種緩慢滲透的力量,一點點地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
評分我必須承認,《真空裝置》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像我以往讀過的任何一本書,沒有清晰的敘事綫,沒有明確的人物關係,更沒有一個可以輕易被理解的主題。相反,它像是一張張意識流的碎片,拼湊齣一個模糊而又迷人的畫麵。我被書中那些關於“邊界”的描寫所吸引,仿佛它們並非是物理上的界限,而是心靈的壁壘。我常常會陷入一種沉思,思考自己所處的現實是否也隻是一個更大的“真空裝置”。書中對“滲透”的描繪,讓我感到一種無處不在的聯係,又感到一種深刻的隔絕。它讓我開始質疑我所習以為常的“真實”。我發現自己會反復琢磨那些關於“共鳴”的段落,它們仿佛在訴說著一種不為人知的宇宙規律。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答案,但它強迫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它讓我感到一種微妙的興奮,仿佛窺見瞭某種不為人知的真相。
評分初讀《真空裝置》,我以為會是一部硬科幻作品,畢竟“真空”這個詞匯本身就帶著科技的冰冷感。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我發現自己被帶入瞭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領域。它更像是一部存在主義的寓言,探討的並非是技術的極限,而是人類在麵對虛無時的掙紮與抉擇。書中對“空無”的描繪,既是一種物理上的概念,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狀態。我被那些關於“消失”的描述深深吸引,仿佛書中人物並非真正地離去,而是融入瞭某種更宏大的、不可見的網絡之中。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貫穿瞭整本書。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認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定義自己?作者運用瞭大量意象化的語言,將抽象的哲學思考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中不斷産生聯想。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重力”的比喻,它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力,更象徵著社會、文化、情感等諸多束縛。這本書讓我感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解放感,同時也帶來瞭一絲莫名的孤獨。我發現自己反復迴味書中那些關於“邊緣”的段落,它們仿佛預示著某種新的可能性,又或者是一種徹底的消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