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黄淮地区小麦玉米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集萃 |
| 作者 | 庞少浦,曹杰 |
| 定价 | 3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33729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针对黄淮地区小麦、玉米、夏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编写了本书。书中主要介绍小麦、玉米、大豆的基础知识、品质与栽培措施的关系、优良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该书可作为农民培训教材,也可供技术人员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庞少浦,河南省永城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业一线工作,主要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主要培训领域包括作物栽培技术措施、新品种引进种植、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三农领域理论与实践知识等,发表农业相关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科技图书3部。 |
| 目录 | |
| 篇小麦篇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高度的实践指导性。我作为一名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技术员,经常需要给农民提供种植方面的建议,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大量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信息。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的书,而是能够直接指导农民进行田间操作。比如,在小麦生产方面,书中对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小麦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都有具体的推荐,这对于我们当地一些因为经验不足而导致播种质量不高的农户来说,太有帮助了。另外,书中关于“一喷三防”等关键农事操作的讲解,非常细致,包括了具体的使用剂量、喷洒时间、注意事项等,这能有效帮助农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大豆栽培时,提到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新品种的特点以及适宜的栽培模式,这些信息对于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效益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农田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也做了介绍,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提供了便利。
评分这本书的编写思路非常清晰,条理也很清楚。我注意到它在介绍作物栽培技术时,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措施,而是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比如,在讲到小麦的春季管理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肥量、不同施肥时期对小麦后期产量形成的影响,甚至会结合小麦的生理生化反应来解释这些道理。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读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对作物生长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产中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玉米高产栽培的部分,特别是在黄淮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很大,如何实现玉米的增产提质一直是个关注的焦点。书中对玉米的播种技术,包括覆膜播种、宽窄行种植等,都有详实的介绍。而且,它还非常细致地讲解了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以及各种肥料的配比方案,甚至还提到了如何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来提高肥料利用率。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要知道,科学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书里还专门辟了一个章节讲授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从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到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对于减少农药使用,实现绿色生产也很有指导意义。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案例所吸引。它在介绍黄淮地区小麦、玉米、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时,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结合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和实际生产经验。比如,书中在讨论玉米的密植栽培技术时,会引用多地的试验数据来论证最佳的密度范围,以及不同密度对产量、品质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这种科学严谨的风格,让读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品种的比较分析,它会根据黄淮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推荐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并且对这些品种的产量潜力、抗病性、适应性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为农民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书中对一些先进的栽培模式,比如小麦-玉米轮作、小-玉-豆轮作等,也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并分析了这些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以及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这对于推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黄淮地区小麦、玉米、夏大豆这三种重要粮食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从播种前的准备到收获后的管理,几乎面面俱到。我最喜欢的是它在细节上的把控,比如在介绍小麦的播种时,不仅仅是告诉你什么时候播种,还详细讲解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出苗率、分蘖数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土壤墒情来调整播种深度。对于玉米,书中对夏季高温期管理的部分尤为重要,它详细分析了高温高湿对玉米生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如何进行叶面喷肥来缓解生理胁迫,以及如何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减少损失。在夏大豆部分,书中不仅介绍了常规的栽培技术,还特别提到了近年来在黄淮地区推广的一些新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例如如何通过精细化整地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来促进大豆的固氮增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将多年的心血和智慧都倾注其中,为广大农户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农作物栽培的书,虽然书名有些专业,但内容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书的整体装帧很朴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编撰的。我平时也算是个对农业技术有点兴趣的爱好者,尤其是关注咱们国家粮食作物的高产栽培。这本书里,我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之间栽培技术的精细化处理。比方说,它不会简单地将小麦、玉米、大豆的栽培技术混为一谈,而是能够根据黄淮地区的具体情况,比如土壤特点、气候条件、病虫害易发性等,分别给出详细的操作指南。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技术指导,比那些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要实用得多。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夏大豆栽培的部分印象深刻,过去总觉得夏大豆种植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产量也不稳定,但书中对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密度、品种选择,以及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田间管理,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甚至连不同生长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倒伏、病害等,都给出了具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这种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真正想把产量提上去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