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消息鉴别与生物认证
定价:85.0元
作者:王志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115372970
字数:35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生物识别技术书籍;
反映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之间的平衡;
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为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的本质、技术和方法,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以经典的应用密码学的角度,讨论了消息鉴别的概念、基于加密的消息鉴别、基于对称密码的消息鉴别、基于公钥密码的消息鉴别、基于Hash函数和认证码的消息鉴别等关键技术问题,为读者系统地捋清了上述各项技术对于消息的完整性与消息的真实性认证的思路、方法与手段。
内容提要
消息鉴别是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认证的技术,既有基于密码学算法的消息鉴别方法,也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生物测量学(Biometrics)为基础的新方法,如生物识别、生物密钥等。站在认证性需求的角度系统地归纳相关的技术基础和新进展,是本书写作的初动机,这种视角和结构安排也体现了笔者关于信息安全内涵的理解和一些相关的工作。对于信息系统中来源真实性、内容真实性及内容完整性的认证鉴别需求,本书给出了基于密码学方法和生物测量学方法的若干技术途径,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志芳,黑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图像处理、生物识别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其他项目多项。从事信息安全方向教学多年,主讲《应用密码学》、《保密通信》、《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号与系统》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文摘
序言
我手里正读着一本由王志芳编写的《消息鉴别与生物认证》。这本书的开本大小适中,拿在手里感觉很舒服,方便随时翻阅。从内容上看,它似乎是一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在消息鉴别方面,我希望它能详细解释不同加密算法和签名方案的数学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和安全性权衡。例如,对于数字签名,我希望能看到关于RSA、DSA以及ECC等不同算法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安全级别下的适用性。而在生物认证领域,我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包括指纹、面部、虹膜、声纹、甚至行为特征等。特别想知道在处理大规模用户身份认证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及如何进行高效且准确的身份匹配。书中是否提到了相关的标准化协议和行业最佳实践,这对于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至关重要。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或者伪代码,以便于我理解和学习如何实现这些安全机制。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很合理,循序渐进,引导读者逐步掌握复杂的技术概念。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消息鉴别与生物认证》,作者是王志芳。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封面上“消息鉴别与生物认证”几个字醒目而清晰,下方则是作者王志芳的名字。初步浏览目录,涵盖了消息鉴别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常见技术,比如散列函数、数字签名等,还有关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多种方法,如指纹、人脸、虹膜等。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零知识证明”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在安全领域一直是热点,它的引入让我对接下来的技术细节充满了期待。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技术性,但从排版和章节设置来看,作者似乎努力让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但对信息安全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并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联系起来。特别是生物认证部分,我想知道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技术有哪些优缺点,以及在隐私保护和安全性方面,目前有哪些成熟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厚度也适中,既不会显得过于单薄,也不会让人望而却步,仿佛是经过精心打磨,要带我踏上一段深入探索安全世界的旅程。
评分手边正好有一本王志芳老师的《消息鉴别与生物认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非常扎实,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信息安全领域两个非常核心且相互关联的主题:消息鉴别和生物认证。消息鉴别部分,我看到里面有关于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以及数字签名等内容的介绍,这些都是保证信息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基础。而生物认证部分,则更侧重于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来识别个体身份,比如指纹、面部、虹膜、声纹,甚至是步态等等。我尤其想了解在实际的身份验证系统中,如何将这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通过生物认证来获取用户身份,再通过消息鉴别技术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书中对算法的讲解是否够深入,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支撑,这将是我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此外,生物认证的精度、误识率、拒认率等性能指标的评估方法,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考量,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公式标注规范,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
评分最近在研究一些与身份验证相关的技术,偶然看到了这本《消息鉴别与生物认证》,作者是王志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比较经典,用色和字体都显得比较沉稳,这与我理解中的信息安全类书籍风格相符。翻开内页,我看到了章节标题,比如“消息鉴别的原理与算法”、“生物特征的采集与预处理”、“多模态生物认证技术”等等。我对“多模态生物认证”这个概念特别感兴趣,因为现实生活中,单一的生物特征识别常常会面临一些局限性,比如环境干扰、个体生理变化等。如果能够结合多种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相信在准确性和鲁棒性上会有显著提升。书中似乎还涉及了一些密码学的基础知识,这对于理解消息鉴别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算法推导和伪代码示例,这样我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术。另外,对于生物认证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我也很关注,希望这本书能够有所提及,提供一些思考方向。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很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技术书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评分拿到这本《消息鉴别与生物认证》,作者王志芳。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将消息鉴别的技术,比如加密、签名、校验等,与生物特征识别这一新兴技术相结合。我理解的消息鉴别,主要是为了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伪造,确保信息的“真”和“不被冒充”。而生物认证,则是为了确认“是谁”在进行操作。这两者结合,就能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身份识别和安全保障机制。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在“消息鉴别”部分,是如何处理对抗性攻击的,比如如何防范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等。而在“生物认证”部分,我更关注其在实际部署中的挑战,例如,如何克服活体检测的难题,如何处理不同环境下的识别率下降问题,以及如何平衡安全性和用户便利性。书中对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是否及时,是否包含了一些前沿的算法和模型,这将是我评估其价值的重要标准。我个人对数据隐私非常敏感,因此,书中关于如何在使用生物特征数据时保护用户隐私的论述,也是我非常期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