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PCB設計與加工
定價:52.00元
作者:謝平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68211239
字數:
頁碼:2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教材的針對性強、適用性強、內容設計閤理並注入新PCB加工技術內容,構建“階梯式”技能訓練鏈,強化PCB設計、PcB加工職業能力。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由於有企業專傢全程參與,刪去瞭許多復雜的、學生難以接受的內容,加入瞭一些流行元素,教材的難度降低,實用性增強瞭。通過學習《PCB設計與加工》可以讓學生好地融入企業,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零距離對接。
謝平主編的《PCB設計與加工》內容包括五大項目,分彆是:PCB基礎入門、原理圖設計、元器件的創建、PCB設計、PCB加工。建議總學時為56學時,其中講授28學時,實訓28學時,並安排1周的實訓,有條件的可以安排2周。
《PCB設計與加工》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和電氣自動化技術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電子産品設計與開發人員的培訓教材。
目錄
項目一 PCB基礎入門
任務1.1 Protel DxP 2004 SP2軟件認知
1.1.1 Protel DXP 2004 SP2軟件介紹
1.1.2 Protel DXP 2004 SP2的運行環境及軟件安裝
1.1.3 Protel DXP 2004 SP2軟件應用初步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1.2 PCB基礎知識認知
1.2.1 PCB的基本概念
1.2.2 PCB的組成要素
1.2.3 PCB設計的原則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1.3 PCB加工認知
1.3.1 PCB的加工方法
1.3.2 加工PCB的主要材料
1.3.3 PCB加工的工藝流程
技能訓練
習題
項目二 原理圖設計
任務2.1 三極管放大電路原理圖設計
2.1.1 原理圖設計步驟
2.1.2 原理圖編輯器
2.1.3 加載元器件庫
2.1.4 放置元器件
2.1.5 電氣連接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2.2 串聯穩壓電源電路原理圖設計
2.2.1 係統參數設置
2.2.2 圖形編輯環境參數設置
2.2.3 圖紙設置
2.2.4 元器件屬性設置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2.3 24 s計時器原理圖設計
2.3.1 原理圖的完善
2.3.2 原理圖操作
2.3.3 電氣檢查與報錶生成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2.4 小係統闆電路原理圖設計
2.4.1 采用總綫形式設計接口電路
2.4.2 層次電路圖設計
2.4.3 原理圖輸齣
技能訓練
習題
項目三 元器件的創建
任務3.1 原理圖元器件製作
3.1.1 元器件庫編輯器
3.1.2 元器件庫的管理
3.1.3 繪製元器件工具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3.2 元器件封裝製作
3.2.1 PCB元器件庫編輯器
3.2.2 元器件封裝的創建
技能訓練
習題
項目四 PCB設計
任務4.1 三極管放大電路PcB設計
4.1.1 印製電路闆設計的基本概念
4.1.2 元件與元件封裝
4.1.3 PCB設計的基本操作步驟
4.1.4 對原理圖中各元件的封裝進行編輯
4.1.5 創建PCB文檔
4.1.6 手繪PCB闆框
4.1.7 生成網絡錶
4.1.8 PCB手動布局與布綫
習題
任務4.2 串聯穩壓源電路PCB設計
4.2.1 導入網絡錶齣錯原因分析
4.2.2 PCB自動布局與布綫
4.2.3 PCB文件打印輸齣
習題
任務4.3 24 s計時器電路PcB設計
4.3.1 PCB層的控製與管理
4.3.2 創建PCB元件庫和元件封裝
4.3.3 創建集成庫
4.3.4 雙麵PCB設計
習題
任務4.4 單片機小係統電路PcB設計
4.4.1 設計思路
4.4.2 創建PCB文檔
4.4.3 PCB布局與布綫
4.4.4 覆銅和補淚滴
習題
項目五 PCB加工
任務5.1 三極管放大電路的熱轉印加工
5.1.1 打印文件
5.1.2 加工文件輸齣
5.1.3 熱轉印法製作PCB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5.2 串聯穩壓電源電路單麵闆加工
5.2.1 底圖形成
5.2.2 外形加工與鑽孔
5.2.3 圖形轉移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5.3 24 s計時器雙麵闆加工
5.3.1 金屬化孔
5.3.2 化學蝕刻
5.3.3 錶麵處理
技能訓練
習題
任務5.4 小係統闆電路雙麵闆加工
5.4.1 底圖輸齣
5.4.2 乾膜工藝
5.4.3 PCB的質量檢測
技能訓練
習題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PCB設計與加工》:
無鉛熱風整平工藝的特點:工藝成熟;成本低;可焊性好;連接強度好;能經受多次加熱循環,適閤雙麵闆、返修等工藝;焊盤的PcB錶麵處理操作溫度高,使闆的共麵性差,容易造成裝配缺陷,不適閤復雜設計的PcB錶麵塗層。
其一般流程為:微蝕→預熱→塗覆助焊劑→噴锡→清洗。
2.有機塗覆工藝(OSP)
OSP不同於其他錶麵處理工藝之處:它的作用是在銅和空氣間充當阻隔層;簡單地說,OSP就是在潔淨的裸銅錶麵上,以化學的方法長齣一層有機保護膜。這層膜具有保護銅錶麵避免氧化,耐熱衝擊,耐濕性,用以保護銅錶麵於常態環境中不再繼續生銹(氧化或硫化等);同時又必須在後續的焊接高溫中,能很容易被助焊劑所迅速清除,以便焊接。
有機塗覆工藝簡單,成本低廉,使得其在業界被廣泛使用。早期的0sP耐熱溫度僅250℃,新改進的HT—OSP采用甲基苯並咪唑,耐熱溫度提高到400℃,用它塗覆在PCB上,在無鉛迴流焊中可以承受五次焊接高溫,並仍然保留良好的可焊性。HT—OSP的特點:PCB處理後錶麵平坦,適用細間距印製闆製造;PCB加工時操作溫度不超過80℃,所以基闆平整度好;成本低,其成本比熱風整平工藝低25%~50%;保質期短,一般3個月左右。
……
序言
評價五: 我最近入手瞭一本關於古典音樂鑒賞的書籍,老實說,我一直以來對古典音樂都有些“望而生畏”,總覺得它過於嚴肅和遙遠。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親切且充滿激情的筆觸,讓我重新認識瞭那些偉大的作麯傢和他們的作品。作者並沒有從音樂史的宏大敘事開始,而是聚焦於一些具體的作品,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麯》、莫紮特的《小夜麯》、肖邦的夜麯等等,然後深入淺齣地分析它們的結構、情感錶達以及創作背景。我最喜歡書中對《命運交響麯》的解讀,作者通過生動的語言,將那幾個標誌性的音符描繪成一種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讓我聽的時候,仿佛能感受到貝多芬在命運麵前的呐喊和掙紮。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作麯傢個人生平的故事,比如莫紮特的天纔與童年,貝多芬的失聰與創作,這些鮮活的細節,讓那些遙遠的音樂傢變得觸手可及。作者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鑒賞建議,比如如何去傾聽一首交響麯,如何辨彆不同的樂器,以及如何理解音樂中的情感起伏。讀完這本書,我不再是那個隻會“聽個響”的門外漢,而是開始嘗試去用心聆聽,去感受音樂帶給我的喜悅和震撼,甚至開始主動去尋找那些我感興趣的作品,這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次美妙的音樂啓濛。
評分評價四: 最近在偶然的機會下,我接觸到瞭一本關於宇宙探索的科普讀物,簡直打開瞭我對星辰大海的全新認知。這本書並沒有使用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詩意和哲學的語言,引導讀者去思考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我們人類在其中的位置。作者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講起,一步步講述瞭恒星的誕生、星係的形成,以及黑洞、暗物質等令人著迷的宇宙現象。我尤其被關於“係外行星”的章節所吸引,書中詳細介紹瞭科學傢們如何通過各種技術去探測和研究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以及那些遙遠星球上可能存在的奇妙景象。作者還花瞭很多篇幅探討瞭“費米悖論”,即如果宇宙如此浩瀚,為何我們至今未發現外星文明的蹤跡?這個問題的討論,引發瞭我對生命存在的普遍性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孤獨感的深刻反思。書中的一些比喻非常貼切,比如將宇宙比作一個巨大的“蛋糕”,而我們人類隻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珍惜當下,因為我們所處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如此的獨特和珍貴。
評分評價三: 我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古埃及文明的傳記,完全被那些法老、神廟和象形文字所吸引,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神秘而輝煌的時代。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一般的曆史書籍那樣枯燥,而是通過一位年輕的抄寫員的視角,以日記的形式,緩緩展開。你可以感受到他筆下描繪的尼羅河畔的日常生活,金字塔建造時的熱火朝天,以及宮廷裏的權力鬥爭和宗教儀式。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非常到位,比如對當時服飾、食物、建築材料的描述,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特彆喜歡其中幾章,講述瞭圖坦卡濛法老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從他如何繼承王位,到他的陵墓如何被發現,再到那些精美的陪葬品背後的故事,都寫得引人入勝。書中對於古埃及人對死亡的敬畏,以及他們對來世的信仰,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解釋瞭為何他們會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去建造宏偉的金字塔和製作精美的木乃伊。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次埃及的考古探險,對那個古老而偉大的文明有瞭更加立體和深刻的認識。書中的插圖也很精美,很多都是根據實際齣土文物繪製的,讓文字的描述更加生動形象。
評分評價一: 最近迷上瞭一個關於城市變遷的紀錄片係列,每一集都像是在翻閱一本厚重的史書,卻又充滿著鮮活的生命力。片子沒有刻意去渲染悲情,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那些曾經繁華的街區、如今的殘垣斷壁、以及在新舊交替間掙紮求存的人們的故事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其中一集,講述瞭在一個沿海小鎮,曾經依靠漁業興盛,後來因為環境變化和産業轉型,小鎮一度陷入沉寂。導演沒有迴避那些失落和無奈,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展現當地居民如何一點點拾起新的希望,比如發展特色民宿,推廣傳統手工藝,甚至將廢棄的碼頭改造成瞭藝術展覽空間。那種樸實而堅韌的力量,讓人感動得落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一位老漁民,雖然身體已經不再硬朗,但他依然每天清晨去海邊,不是為瞭捕魚,而是去感受海風,去和老朋友們聊聊過去,去看看那些從他手中傳下來的漁具。他的臉上刻滿瞭歲月的痕跡,眼神裏卻依然閃爍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傢鄉的眷戀。這種溫情脈脈的敘事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小鎮,和他們一起經曆著歲月的洗禮。紀錄片的配樂也恰到好處,時而悠揚,時而激昂,將觀眾的情緒帶入到故事的起伏之中。看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開始思考起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以及那些隱藏在光鮮亮麗背後的故事。
評分評價二: 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人工智能倫理的書,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一種好奇和略帶警惕的心態去閱讀的。畢竟,“人工智能”這個詞總是和“失業”、“機器人取代人類”之類的負麵想象聯係在一起。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溫和且深入淺齣的方式,探討瞭AI發展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倫理睏境。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放大恐懼,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比如在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事故時,責任應該如何界定?當AI用於醫療診斷時,如何確保公平性,避免算法歧視?當AI生成的內容越來越逼真,我們如何辨彆真僞,保護信息不被濫用?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動,比如講述瞭一個AI藝術創作平颱,雖然為藝術傢提供瞭新的靈感和工具,但也引發瞭關於版權和原創性的激烈討論。作者還深入探討瞭AI的“黑箱”問題,即我們雖然知道AI能做齣什麼,卻很難理解它是如何做到的,這在關鍵決策領域,比如司法判決或金融風控,可能會帶來潛在的風險。最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作者並沒有把AI描繪成一個純粹的敵人,而是強調瞭人類與AI協同工作的可能性,以及在設計和應用AI時,如何將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融入其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AI的理解又進瞭一層,不再是單一的恐懼,而是多瞭一份審慎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