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單片機電子産品設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
定價:21.20元
作者:張溪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040256437
字數:340000
頁碼:21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目前應用廣泛的MCS-51係列單片機應用技術為主綫,係統介紹瞭其內部結構、功能、指令係統、定時器/計數器、中斷係統等相關基礎知識。本書結閤單片機應用項目,從單片機典型單元電路分析和外圍設備的應用入手,到後應用項目設計的完成,每步都精心設計,內容從易到難。本書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融入瞭大量源自生産實踐的綜閤項目設計實例,注重“做中學、學中做”,其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麵和提高學生綜閤開發單片機産品的能力,為後續課程的學習、畢業設計及畢業後工作提供良好的模擬訓練。本書適用於高職高專、成人教育及在職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也可供大學生參加電子設計競賽時參考或自學。
目錄
章 MCS-51係列單片機基本知識
1.1 什麼是單片機
1.2 單片微型計算機及單片微型計算機係統
1.2.1 微型計算機
1.2.2 微型計算機係統
1.2.3 單片微型計算機
1.2.4 單片機應用係統及組成
1.3 MCS-51係列單片機分類
1.4 MCS-51係列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及引腳
1.4.1 MCS-51係列單片機的內部組成
1.4.2 MCS-51係列單片機的引腳
1.5 MCS-51係列單片機的內部數據存儲器
1.5.1 內部數據存儲器低128單元
1.5.2 內部數據存儲器高128單元
1.6 MCS-51係列單片機的內部程序存儲器
第2章 MCS-51係列單片機的I/O接口部件
2.1 P0口
2.2 P1口
2.3 P2口
2.4 P3口
2.5 P0、P1、P2、P3口作為I/O接口使用實例
2.5.1 驅動LED實例
2.5.2 驅動繼電器實例
2.5.3 光電耦閤器件的接口電路
2.6 單片機小係統
2.7 係統的擴展
2.7.1 RAM擴展
2.7.2 I/O接口擴展
2.8 MCS-51係列單片機教學實驗電路闆
2.8.1 實驗電路闆簡介
2.8.2 實驗項目
第3章 MCS-51係列單片機指令係統
3.1 指令係統的基本概念
3.1.1 指令的基本格式
3.1.2 MCS-51係列單片機指令係統中的常用符號說明
3.1.3 MCS-51係列單片機指令係統的分類
3.1.4 尋址方式
3.2 MCS-51係列單片機指令係統
3.2.1 數據傳送類指令
3.2.2 算術運算類指令
3.2.3 邏輯運算及移位指令
3.2.4 位操作類指令
3.2.5 控製轉移類指令
第4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與仿真
4.1 僞指令
4.2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4.2.1 簡單程序設計
4.2.2 分支程序設計
4.2.3 循環程序設計
4.2.4 查錶程序設計
4.2.5 散轉程序設計
4.2.6 子程序設計
4.3 匯編語言程序的仿真與調試
4.4 匯編語言程序的結構
第5章 中斷係統及定時器/計數器
5.1 8051單片機的中斷係統
5.1.1 中斷概述
5.1.2 中斷源和中斷控製器
5.1.3 中斷處理流程
5.1.4 中斷優先控製和中斷嵌套
5.1.5 中斷係統的應用
5.2 8051單片機的定時器/計數器
5.2.1 定時方法概述
5.2.2 8051單片機的定時器/計數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5.2.3 定時器/計數器的控製寄存器
5.2.4 定時器/計數器工作方式
5.2.5 定時器/計數器的應用
第6章 串行接口與通信基礎
6.1 串行通信基本知識
6.1.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6.1.2 串行通信的方嚮
6.1.3 串行通信的同步方式
6.1.4 串行通信硬件電路
6.1.5 串行通信主要寄存器與設置
6.2 串行通信的應用
第7章 STC89C52單片機主要擴展部件的應用
7.1 STC89C52單片機定時器/計數器2的操作
7.1.1 捕獲模式
7.1.2 自動重裝模式(遞增/遞減計數器)
7.1.3 波特率發生器模式
7.1.4 波特率公式匯總
7.1.5 定時器/計數器2的設置
7.1.6 可編程時鍾輸齣
7.2 STC89C52單片機的ISP/IAP應用
第8章 串行RAM接口技術
第9章 MCS-51係列單片機人機交互設計
9.1 鍵盤接口技術
9.1.1 按鍵的機械特性
9.1.2 按鍵電路與程序設計
9.2 顯示器接口技術
9.2.1 LED數碼管顯示技術
9.2.2 LCD液晶顯示技術
0章 城市交道口交通燈控製係統
10.1 交通燈控製規則
10.1.1 4種通行方式
10.1.2 功能要求
10.1.3 控製狀態分解
10.2 項目要求
10.3 方案設計
10.3.1 方案一的實現
10.3.2 方案二的實現
10.4 設計總結報告
10.5 項目完成評價標準
1章 水溫控製係統的設計
11.1 項目要求
11.2 設計方案
11.2.1 傳感器檢測電路設計
11.2.2 A/D轉換器電路設計
11.2.3 單片機控製電路設計
11.2.4 加熱控製電路設計
11.2.5 電源電路設計
11.3 設計方案二
11.3.1 傳感器檢測電路設計
11.3.2 單片機控製與顯示電路設計
11.3.3 加熱控製電路設計
11.3.4 電源電路設計
11.4 設計總結報告
11.5 項目完成評價標準
2章 汽車倒車雷達係統的設計
12.1 項目要求
12.2 方案論證
12.3 超聲波傳感器檢測電路
12.3.1 T/R-40-××係列通用型超聲波發射/接收傳感器
12.3.2 超聲波發射電路
12.3.3 超聲波檢測接收電路
12.4 單片機控製電路
12.5 電源電路
12.6 控製程序設計
12.7 設計總結報告及項目評價標準
3章 萬年曆的設計
13.1 項目要求
13.2 方案論證
13.3 係統硬件電路的設計
13.3.1 時鍾電路設計
13.3.2 顯示電路設計
13.4 程序設計
13.4.1 係統主程序
13.4.2 時間調整程序
13.5 調試及性能分析
13.6 控製源程序清單
13.7 設計總結報告及項目評價標準
附錄1 MCS-51係列單片機匯編指令錶
附錄2 ASCII編碼錶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我實在太失望瞭,當初看到書名《單片機電子産品設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滿懷期待地以為能學到很多關於如何將單片機技術應用於實際電子産品設計中的寶貴經驗。畢竟,作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理論知識是基礎,但如何將這些理論落地,轉化為實際可用的産品,纔是我們最渴望掌握的核心技能。我渴望看到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不同類型單片機(比如STM32、AVR、PIC等,至少要覆蓋主流的幾款)在實際産品中的應用案例,比如智能傢居控製、工業自動化設備、消費類電子産品等。書中是否能提供清晰的電路設計思路,從元器件選型、原理圖繪製、PCB布局布綫,到電源設計、信號處理、接口擴展,都有詳盡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在軟件設計方麵,我期待能夠看到關於嵌入式C語言編程的最佳實踐,如何進行驅動開發、任務調度、中斷處理,以及如何優化代碼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項目開發的流程圖,從需求分析、功能設計、硬件選型,到軟件編碼、聯調測試、産品優化,讓我們能夠對整個開發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從學生走嚮工程師的墊腳石,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
評分我對這本書在實際項目開發流程的還原度上,感到有些遺憾。我希望它能更像是一本“項目實戰手冊”,而不是一本“概念講解手冊”。在實際的電子産品設計中,項目開發往往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過程,涉及大量的細節和權衡。例如,書中在描述一個小型項目時,可能直接跳到瞭代碼編寫和硬件連接,而忽略瞭項目啓動前至關重要的需求分析、方案設計、風險評估等環節。一個成功的項目,絕不僅僅是把元器件堆砌起來,然後編寫幾行代碼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對産品的市場定位有清晰的認識,對技術可行性有深入的評估,對潛在的風險有充分的預判。書中對於如何進行團隊協作、如何管理項目進度、如何進行版本控製等內容,也幾乎沒有提及,這些在實際工作場景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書中能提供一些真實的、具有代錶性的項目案例,從零開始,詳細地展示一個項目從構思、立項、研發、測試到最終産品化的全過程,包括遇到的睏難、解決的辦法,以及其中的經驗教訓。
評分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尤其是關於産品設計流程的闡述,真的讓我感到有些不盡如人意。我一直認為,在電子産品設計領域,不僅僅是掌握單片機編程和硬件電路知識就足夠瞭,更重要的是理解整個産品從概念到上市的完整生命周期。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感覺像是隔靴搔癢,缺乏深度和廣度。例如,在需求分析方麵,它可能僅僅列舉瞭一些基本需求,但沒有深入探討如何進行市場調研、用戶訪談,如何從模糊的需求中提煉齣可執行的技術指標。在産品定義和功能設計階段,書中給齣的例子可能比較簡單,沒有涉及復雜的産品交互設計、用戶體驗優化等關鍵環節。更讓我感到睏惑的是,在硬件選型和成本控製方麵,書中似乎也沒有給齣太多的指導。在實際的産品開發中,如何權衡性能、成本、功耗、可靠性等因素,選擇最閤適的元器件,是設計師必須麵對的挑戰。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感覺比較籠統,缺乏具體的分析和對比。此外,關於産品驗證和測試的章節,也隻是簡單帶過,並沒有詳細介紹各種測試方法,如EMC測試、可靠性測試、性能測試等,以及如何製定測試計劃和報告。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在一些基礎概念的講解上,似乎過於簡化瞭。以單片機接口技術為例,書中對I2C、SPI、UART等通信協議的介紹,雖然提及瞭基本原理,但對於如何在實際項目中進行高效、穩定的驅動開發,卻鮮有涉及。例如,在SPI通信中,書中可能隻是說明瞭主從模式和時序,但對於如何處理數據傳輸的同步與異步問題,如何設計高效的緩衝區,如何應對通信錯誤並進行重傳,卻沒有給齣明確的指導。同樣,在ADC和DAC的應用部分,書中可能隻是介紹瞭一些基本的功能,但對於如何在噪聲環境下進行精確的數據采集,如何設計抗混疊濾波器,如何實現高精度的信號轉換,也缺乏深入的講解。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帶著我們走進實際的開發場景,分享他在處理這些復雜問題時的思路和技巧。例如,對於PWM控製,書中可能隻是介紹瞭如何生成PWM信號,但對於如何根據具體應用場景(如電機調速、LED亮度調節)來選擇閤適的PWM參數,如何進行閉環控製以提高精度,卻鮮有提及。
評分這本書在某些高級應用和調試技巧的呈現上,給我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雖然它覆蓋瞭一些單片機的基礎知識,但對於如何深入挖掘單片機的潛能,以及如何應對復雜的開發和調試難題,卻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例如,在性能優化方麵,書中可能隻是簡單提到瞭算法的改進,但對於如何通過硬件加速、中斷優先級管理、內存優化等手段來提升係統的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卻缺乏具體的方法和案例。在嵌入式係統調試方麵,書中對使用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等專業工具進行信號分析和故障定位的介紹,感覺非常有限,並沒有深入講解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排查各種疑難雜癥,例如時序問題、串擾問題、電源噪聲問題等。我期待書中能有更多的篇幅,講解一些“獨門秘籍”,比如如何進行低功耗設計、如何實現嵌入式實時操作係統(RTOS)下的任務調度和同步機製、如何進行嵌入式軟件的安全加固等等。這些內容對於真正掌握單片機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復雜、高性能的電子産品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