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农业软科学成果选粹(2014)
定价:68.00元
作者: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092134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农业软科学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系统科学、农业 自然科学、农业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决 策子系统、农业生态子系统、农业经济子系统之间以 及各子系统内部战略、计划、规划、管理、 政策等 问题的决策性科学。它的特点有:采用系统科学的理 论与方法,内容的广泛性与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是全 智能型的,成果可以做为制订各项农业政策的重要依 据。由张天佐主编的《农业软科学**成果选粹 (2014)》汇集了2014年农业软科学**成果。
目录
序
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
中国新型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马铃薯与我国粮食安全关系研究
农业支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研究
日本农业政策跟踪研究
农业补贴制度框架问题研究
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途径选择与推进措施——以湖南省为例
化肥施用现状与利用问题国际比较研究
农村改革与制度创新
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的临界经营规模及扶持政策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关系问题研究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研究——基于宁波、松江、武汉、郎溪四地的实证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农民增收
城乡新“剪刀差”问题研究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研究
农民财产性收入长效增长机制研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幕后为中国农业发展默默贡献的专家学者。我深信,在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突破背后,总有大量细致入微、极具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作为基石。“软科学”恰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不直接操刀播种、施肥,却能以更宏观的视角、更深刻的洞察,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智力支持。这本书的“选粹”性质,让我期待它能如同一个缩影,集中展现2014年前后,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或关注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我希望能从中读出一些跨学科的思考,比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如何与农业这一传统领域深度融合,产生出新的理论模型、分析工具和实践路径。当然,我也明白“成果选粹”可能意味着内容上会有一定的取舍,但我仍然希望能从中捕捉到那个时期中国农业“软实力”建设的脉络和亮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相当冗长,乍一看,可能会让人觉得它是一本官方出版物,收录了某年某一特定部门的科研成果。我个人对“软科学”这个概念一直抱有浓厚的好奇心。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农业似乎与“硬科学”——那些涉及土壤成分分析、基因改良、作物产量测算等具体技术领域——更为紧密。然而,“软科学”在农业领域可能涵盖的范围却异常广泛,比如农业政策的制定与评估、农业经济模式的创新、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农民行为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甚至是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等。我期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一窥这些“软科学”成果在实际农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了解它们是如何为农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化以及 rural revitalization 贡献力量的。当然,鉴于书名中明确标注了“2014”,我也会带着一种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这些成果,思考它们在过去十年间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实践,抑或是面临了新的挑战。毕竟,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的提出,更在于其生命力是否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演进。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其沉甸甸的官方色彩所震撼。书名中的“正版”、“9787109213449”、“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等字眼,无不透露着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作为一个对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着强烈求知欲的读者,我特别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接触到由官方智囊机构梳理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业“软科学”研究成果。我理解的“软科学”在农业领域,可能更多地指向那些关乎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而非纯粹的生物技术或工程技术。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中国农业在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在制度设计上的创新尝试、在市场调控上的智慧运用,以及在应对复杂挑战时所展现出的“软实力”。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软科学成果选粹”这个概念所吸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常常聚焦于农业生产力本身的提升,比如育种技术、智能农机等等,这些无疑是“硬”的、可见的。然而,一个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软”的支撑,包括科学的决策机制、有效的资源配置、和谐的社会关系、健全的市场体系,以及前瞻性的战略规划。2014年的成果,对我而言,恰好可以提供一个观察点,去审视在那个时代,中国农业的“软实力”是如何被重视、被研究、被发展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涉及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市场分析、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论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除了技术革新之外,还有哪些非技术因素在驱动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农业发展历程有着深切关注的普通读者,我购买《正版芊农业软科学成果选粹(2014)》的初衷,是希望能通过这份“选粹”来勾勒出当时(2014年)中国农业政策和研究的前沿方向。在那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正经历深刻的转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无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想了解的是,当年的“软科学”研究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例如,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除了传统的生产技术,当时的政策研究是否已经开始关注供应链优化、市场风险管理,甚至是国际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又比如,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收入增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民生议题上,“软科学”是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理论支撑?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研究项目,展现软科学成果如何从宏观层面引导政策制定,又如何触及到基层农民的实际生活,从而推动农业的全面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