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us教程:電子綫路設計、製版與仿真(第3版)(本科教材) 硃清慧、張鳳蕊、翟天嵩

Proteus教程:電子綫路設計、製版與仿真(第3版)(本科教材) 硃清慧、張鳳蕊、翟天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清慧,張鳳蕊,翟天嵩,王誌奎 著
圖書標籤:
  • Proteus
  • 電路設計
  • 電子綫路
  • 仿真
  • 製版
  • 本科教材
  • 電子技術
  • 電路分析
  • EDA
  • 教學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智博天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26790
商品編碼:2941834103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3-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Proteus教程:電子綫路設計、製版與仿真(第3版)(本科教材)
作者 硃清慧、張鳳蕊、翟天嵩、王誌奎
定價 39.00元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302426790
齣版日期 2016-03-01
字數
頁碼
版次 3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瞭Proteus軟件在電子綫路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可劃分為三大部分,即基礎應用、單片機設計及PCB設計。~3章循序漸進地介紹Proteus ISIS的具體功能;第4章和第5章介紹基於Proteus ISIS的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和綜閤設計與仿真;第6章和第7章對51係列單片機電路的設計和仿真做瞭大量的實例講解,並且對源程序與硬件電路的交互仿真做瞭重點介紹;第8章對其他單片機係列控製電路的設計和仿真進行瞭實例講解;第9章講述Proteus ARES的PCB印刷電路闆的設計過程。

本書所引實例是作者多年教學和實際工作中的典型實例的總結和積纍,經過充分的仿真驗證和實際應用,讀者在學習時很容易上手。本書的特色是通過實例學習軟件,不用層層疊疊的菜單命令來睏擾讀者;內容編排上由淺及深,循序漸進,讀者逐步深入Proteus的學習和應用。

本書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可作為高校電路設計與仿真類課程的教材及電子技術和單片機教學課程設計與實驗教材,也可作為廣大電子技術愛好者、在校電類工科大學生以及單片機係統開發者的自學用書。


   作者簡介

   目錄

1 Proteus快速入門 1

1.1 Proteus整體功能預覽 1

1.1.1 集成化的電路虛擬仿真軟件——Proteus 1

1.1.2 Proteus VSM仿真與分析 3

1.1.3 Proteus ARES的應用預覽功能 8

1.2 Proteus跟我做 8

1.2.1 Proteus軟件的安裝與運行 8

1.2.2 一階動態電路的設計與仿真 9

1.2.3 異步四位二進製計數器的設計及仿真 19

1.2.4 89C518255接口電路的調試及仿真 25

2 Proteus ISIS的原理圖設計 27

2.1 Proteus ISIS編輯環境 28

2.1.1 Proteus ISIS編輯環境簡介 28

2.1.2 進入ProteusISIS編輯環境 33

2.2 Proteus ISIS的編輯環境設置 35

2.2.1 選擇模闆 35

2.2.2 選擇圖紙 38

2.2.3 設置文本編輯器 38

2.2.4 設置格點 38

2.3 Proteus ISIS的係統參數設置 39

2.3.1 設置BOM 39

2.3.2 設置係統運行環境 40

2.3.3 設置路徑 41

2.3.4 設置鍵盤快捷方式 42

2.3.5 設置Animation選項 43

2.3.6 設置仿真器選項 44

2.4 一般電路原理圖設計 44

2.4.1 電路原理圖的設計流程 44

2.4.2 電路原理圖的設計方法和步驟 45

2.5 Proteus電路繪圖工具的使用 50

2.6 Proteus ISIS的庫元件認識 60

2.6.1 庫元件的分類 61

2.6.2 各子類介紹 62

3 Proteus的虛擬仿真工具 71

3.1 激勵源 71

3.1.1 直流信號發生器 72

3.1.2 正弦波信號發生器 73

3.1.3 脈衝發生器 75

3.1.4 指數脈衝發生器 77

3.1.5 單頻率調頻波發生器 79

3.1.6 分段綫性激勵源 80

3.1.7 FILE信號發生器 82

3.1.8 音頻信號發生器 83

3.1.9 數字單穩態邏輯電平發生器 85

3.1.10 數字單邊沿信號發生器 86

3.1.11 單周期數字脈衝發生器 87

3.1.12 數字時鍾信號發生器 88

3.1.13 數字模式信號發生器 89

3.2 虛擬儀器 91

3.2.1 示波器 91

3.2.2 邏輯分析儀 93

3.2.3 計數器/定時器 95

3.2.4 虛擬終端 97

3.2.5 SPI調試器 98

3.2.6 I2C調試器 100

3.2.7 信號發生器 102

3.2.8 模式發生器 103

3.2.9 電壓錶和電流錶 106

3.3 圖錶仿真 107

3.4 錄播模式 112

4 電子技術實驗 115

4.1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115

4.1.1 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器 115

4.1.2 差動放大器 119

4.1.3 低頻功率放大器(OTL) 124

4.1.4 比例運算放大器 128

4.2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130

4.2.1 門電路邏輯功能及測試 130

4.2.2 譯碼器和數據選擇器 133

4.2.3 移位寄存器的功能測試 135

4.2.4 時序電路 137

4.2.5 集成計數器 139

4.2.6 投票錶決電路設計與仿真 142

4.2.7 ADC0808DAC0832的應用設計與仿真 145

4.2.8 顯示譯碼器和數碼管的應用設計與仿真 146

5 電子技術綜閤設計 151

5.1 直流可調穩壓電源的設計 151

5.2 四路彩燈 156

5.2.1 核心器件74LS194簡介 156

5.2.2 題目分析與設計 158

5.2.3 仿真 160

5.2.4 擴展電路 161

5.3 八路搶答器 162

5.3.1 核心器件74LS148簡介 163

5.3.2 題目分析與設計 164

5.4 數字鍾 166

5.4.1 核心器件74LS90簡介 167

5.4.2 分步設計與仿真 168

5.5 音樂教室控製颱 174

5.5.1 核心器件74LS190簡介 175

5.5.2 題目分析與設計 175

5.6 直流數字電壓錶 181

5.6.1 係統功能模塊組成 182

5.6.2 A/D轉換模塊和時鍾模塊 182

5.6.3 /十進製轉換電路 184

5.6.4 顯示電路 186

5.6.5 焊接與調試 186

6 MCS-51單片機接口基礎 189

6.1 匯編源程序的建立與編譯 189

6.1.1 Proteus中的源程序設計與編譯 189

6.1.2 Keil μVision中的源程序設計與編譯 192

6.2 Proteus與單片機電路的交互式仿真與調試 200

6.2.1 加載目標代碼 200

6.2.2 單片機係統的Proteus交互仿真 201

6.2.3 調試菜單與調試窗口 201

6.2.4 觀察窗口 203

6.3 應用I/O口輸入/輸齣 205

6.3.1 Proteus電路設計 205

6.3.2 源程序設計 206

6.3.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07

6.3.4 總結與提示 208

6.4 4×4矩陣式鍵盤識彆技術 208

6.4.1 Proteus電路設計 208

6.4.2 源程序設計 209

6.4.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11

6.4.4 總結與提示 211

6.5 動態掃描顯示 211

6.5.1 Proteus電路設計 211

6.5.2 源程序設計 212

6.5.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14

6.5.4 總結與提示 214

6.6 8×8點陣LED顯示 214

6.6.1 Proteus電路設計 214

6.6.2 源程序設計 216

6.6.3 Proteus設計與仿真 217

6.6.4 總結與提示 218

6.7 I/O口的擴展 218

6.7.1 Proteus電路設計 218

6.7.2 源程序設計 219

6.7.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20

6.7.4 總結與提示 221

6.8 定時器/計數器實驗 221

6.8.1 Proteus電路設計 221

6.8.2 源程序設計 222

6.8.3 Proteus設計與仿真 223

6.8.4 總結與提示 223

6.9 外部數據存儲器擴展 223

6.9.1 Proteus電路設計 223

6.9.2 源程序設計 224

6.9.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25

6.9.4 總結與提示 225

6.10 外部中斷實驗 226

6.10.1 Proteus電路設計 227

6.10.2 源程序設計 228

6.10.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29

6.10.4 總結與提示 229

6.11 單片機與PC機間的串行通信 229

6.11.1 Proteus電路設計 230

6.11.2 源程序設計 232

6.11.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33

6.11.4 總結與提示 234

6.12 單片機與步進電機的接口技術 235

6.12.1 Proteus電路設計 235

6.12.2 源程序設計 236

6.12.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37

6.12.4 總結與提示 237

6.13 單片機與直流電動機的接口技術 238

6.13.1 Proteus電路設計 238

6.13.2 源程序設計 239

6.13.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40

6.13.4 總結與提示 241

6.14 基於DAC0832數模轉換器的數控電源 241

6.14.1 Proteus電路設計 241

6.14.2 源程序設計 242

6.14.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43

6.14.4 總結與提示 244

6.15 基於ADC0808模數轉換器的數字電壓錶 244

6.15.1 Proteus電路設計 244

6.15.2 源程序設計 245

6.15.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49

6.15.4 總結與提示 250

7 AT89C51單片機綜閤設計 251

7.1 單片機間的多機通信 251

7.1.1 Proteus電路設計 251

7.1.2 源程序設計 253

7.1.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56

7.1.4 總結與提示 257

7.2 I2C總綫應用技術 257

7.2.1 Proteus電路設計 258

7.2.2 源程序設計 259

7.2.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63

7.2.4 I2C調試器監視I2C總綫 263

7.2.5 總結與提示 264

7.3 基於單片機控製的電子萬年曆 264

7.3.1 設計任務及要求 264

7.3.2 設計背景 265

7.3.3 電路設計 265

7.3.4 係統硬件實現 273

7.3.5 係統軟件實現 275

7.4 基於DS18B20的水溫控製係統 281

7.4.1 Proteus電路設計 282

7.4.2 源程序清單 283

7.4.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288

7.5 基於單片機的24×24點陣LED漢字顯示 288

7.5.1 設計任務及要求 288

7.5.2 設計背景簡介 289

7.5.3 電路設計 289

7.5.4 係統硬件實現 290

7.5.5 係統軟件實現 293

7.5.6 係統仿真 297

8 其他類型單片機係統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 299

8.1 PIC單片機與字符液晶顯示器的接口 299

8.1.1 Proteus電路設計 299

8.1.2 源程序清單 301

8.1.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304

8.2 PIC單片機間的串口通信 305

8.2.1 Proteus電路設計 305

8.2.2 源程序清單 306

8.2.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309

8.3 AVR單片機AD轉換 310

8.3.1 Proteus電路設計 310

8.3.2 源程序清單 312

8.3.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314

8.4 基於AVR單片機的直流電機控製電路 315

8.4.1 Proteus電路設計 315

8.4.2 源程序清單 317

8.4.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323

8.5 ARM入門介紹 324

8.5.1 Proteus電路設計 325

8.5.2 源程序清單 326

8.5.3 Proteus調試與仿真 328

9 Proteus ARESPCB設計 331

9.1 Proteus ARES編輯環境 331

9.1.1 Proteus ARES工具箱圖標按鈕 332

9.1.2 Proteus ARES菜單欄 333

9.2 印製電路闆(PCB)設計流程 334

9.3 為元件指定封裝 335

9.4 元件封裝的創建 336

9.4.1 放置焊盤 337

9.4.2 分配引腳編號 339

9.4.3 添加元件邊框 339

9.4.4 元件封裝保存 340

9.5 網絡錶的生成 341

9.6 網絡錶的導入 343

9.7 係統參數設置 344

9.7.1 設置電路闆的工作層 344

9.7.2 環境設置 346

9.7.3 柵格設置 346

9.7.4 路徑設置 347

9.8 編輯界麵設置 348

9.9 布局與調整 349

9.9.1 自動布局 349

9.9.2 手工布局 351

9.9.3 調整元件標注 352

9.10 設計規則的設置 353

9.10.1 設置設計規則 353

9.10.2 設置默認設計規則 355

9.11 布綫 355

9.11.1 手工布綫 355

9.11.2 自動布綫 357

9.11.3 自動整理 359

9.12 設計規則檢測 360

9.13 後期處理及輸齣 361

9.13.1 PCB敷銅 361

9.13.2 PCB的三維顯示 362

9.13.3 PCB的輸齣 363

9.14 多層PCB電路闆的設計 364

參考文獻 367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文摘

   序言

《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與仿真》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專注於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與仿真技術的專業教材,旨在為讀者提供係統、深入的學習體驗。內容涵蓋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的全流程,從基礎理論到先進技術,再到實際應用,力求全麵而紮實。全書共分為十章,結構清晰,循序漸進,適閤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集成電路設計的工程師閱讀。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首先介紹數字集成電路在現代電子技術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曆程,使讀者對數字集成電路有一個宏觀的認識。接著,詳細闡述瞭集成電路設計的幾個關鍵階段,包括需求分析、架構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版圖設計、流片以及測試驗證。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瞭當前數字集成電路設計麵臨的挑戰,例如摩爾定律的挑戰、功耗與散熱問題、設計復雜性不斷增加、信號完整性與電源完整性問題等,並展望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人工智能在芯片設計中的應用、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異構集成等。最後,對本書的學習方法和預期學習效果進行瞭說明,為讀者開啓一段高效的學習之旅。 第二章 數字邏輯基礎 本章是深入理解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石。首先,係統迴顧瞭數字邏輯的基本概念,包括二進製、邏輯門(與、或、非、與非、或非、異或、同或)、布爾代數及其基本定律和定理,並重點講解瞭卡諾圖化簡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邏輯門實現組閤邏輯電路。接著,引入瞭時序邏輯電路的概念,詳細介紹瞭觸發器(SR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的工作原理和狀態轉換,並基於觸發器構建瞭寄存器、計數器和移位寄存器等基本時序邏輯模塊。此外,本章還對有限狀態機(FSM)進行瞭深入闡述,包括狀態圖、狀態錶和狀態編碼,以及如何將其轉換為實際的硬件電路,並強調瞭同步時序電路和異步時序電路的設計要點和區彆。最後,討論瞭邏輯綜閤的概念,以及邏輯門級網錶生成和簡化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CMOS器件與工藝 本章聚焦於構建數字集成電路的物理基礎——CMOS器件和半導體工藝。首先,詳細介紹瞭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包括n溝道MOSFET(NMOS)和p溝道MOSFET(PMOS)的電流-電壓特性麯綫,以及閾值電壓、跨導等關鍵參數的定義和影響因素。接著,重點講解瞭CMOS反相器作為最基本的CMOS邏輯門,其工作原理、傳輸特性和功率損耗特性。在此基礎上,擴展講解瞭CMOS基本邏輯門(NAND、NOR)的設計以及CMOS傳輸門和多路選擇器的實現。然後,深入探討瞭CMOS器件製造工藝的關鍵步驟,如光刻、刻蝕、摻雜、薄膜沉積等,並介紹瞭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工藝的優勢,如低功耗、高集成度等。此外,本章還討論瞭CMOS工藝的縮放效應(Dennard縮放、ITRS路綫圖)及其對器件性能的影響,並簡要介紹瞭先進的CMOS工藝技術,如高介電常數(High-k)柵介質和金屬柵(Metal Gate)技術,以及FinFET等三維器件結構。 第四章 組閤邏輯電路設計 本章專注於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和實現。首先,迴顧瞭組閤邏輯電路的定義和特點,即輸齣僅取決於當前輸入,無記憶性。接著,詳細講解瞭如何從功能需求齣發,通過真值錶、布爾代數錶達式等方式來描述組閤邏輯電路的功能。在此基礎上,重點介紹瞭邏輯化簡的技術,包括布爾代數化簡、卡諾圖化簡以及Quine-McCluskey算法等,旨在最小化邏輯門數量,提高電路效率。然後,介紹瞭兩種主要的組閤邏輯電路實現方式:門級實現和查找錶(LUT)實現,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接下來,本章深入探討瞭多種常見的組閤邏輯電路模塊的設計,包括加法器(半加器、全加器、超前進位加法器)、減法器、多路選擇器、譯碼器、編碼器、比較器以及奇偶校驗電路等,詳細分析瞭它們的設計思路、電路結構和性能特點。最後,討論瞭組閤邏輯電路設計中可能齣現的冒險(Hazard)現象,並介紹瞭消除冒險的方法,如添加冗餘項、修改邏輯結構等。 第五章 時序邏輯電路設計 本章深入探討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這是構建復雜數字係統的核心。首先,重申瞭時序邏輯電路的定義和特點,即輸齣不僅取決於當前輸入,還取決於電路的過去狀態,具有記憶性。接著,詳細講解瞭同步時序電路的設計流程,包括狀態轉換圖(State Transition Diagram)的繪製、狀態錶的建立、狀態編碼(如格雷碼、二進製碼)的選擇及其對邏輯復雜度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狀態錶和輸齣錶生成觸發器激勵錶和輸齣邏輯。在此基礎上,詳細介紹瞭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在時序邏輯電路中的應用,以及時鍾信號在同步電路中的重要作用。然後,本章重點講解瞭幾類典型的時序邏輯電路模塊的設計,包括各種移位寄存器(串入並齣、並入串齣、串入串齣、並入並齣)、計數器(行波進位計數器、並行進位計數器、移位寄存器計數器、約翰遜計數器、扭環計數器)、序列發生器和序列檢測器。最後,討論瞭異步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包括其工作原理、潛在的競爭(Race Condition)和險兆(Glitches)問題,以及如何進行設計和分析。 第六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PLD) 本章介紹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及其在數字電路設計中的應用。首先,講解瞭PLD的基本概念和分類,包括可編程隻讀存儲器(PROM)、可編程陣列邏輯(PAL)、通用陣列邏輯(GAL)以及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接著,詳細分析瞭PAL和GAL的結構和編程原理,闡述瞭它們如何實現邏輯功能的靈活配置。然後,重點介紹瞭CPLD的內部結構,包括宏單元(Macrocell)、乘積項陣列(AND array)、或門陣列(OR array)以及輸入/輸齣塊(I/O block),並分析瞭其工作特點和優勢。最後,對FPGA進行瞭深入講解,包括其基本構成單元,如查找錶(LUT)、觸發器(Flip-flop)、可配置多路選擇器(MUX)、分布式RAM、DSP塊以及大量的可配置輸入/輸齣塊(IOB)。重點闡述瞭FPGA的編程流程,包括邏輯綜閤、布局布綫(Place and Route)以及比特流文件的生成,並分析瞭FPGA在原型驗證、小批量生産以及快速産品迭代中的巨大優勢。 第七章 Verilog HDL與VHDL 本章重點介紹用於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的硬件描述語言(HDL)——Verilog HDL和VHDL。首先,詳細講解瞭Verilog HDL的基本語法,包括模塊(module)、端口(port)、數據類型(reg, wire, integer等)、運算符、賦值語句(阻塞與非阻塞)、控製語句(always, initial, if-else, case, for, while等)、任務(task)和函數(function)。接著,通過大量實例,演示如何使用Verilog HDL來描述組閤邏輯電路(如加法器、多路選擇器)和時序邏輯電路(如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有限狀態機)。然後,介紹瞭VHDL的基本語法,包括實體(entity)、架構(architecture)、庫(library)、包(package)、數據類型(std_logic, integer等)、信號(signal)、變量(variable)、並發語句(concurrent statements)和順序語句(sequential statements),並給齣相應的Verilog HDL與VHDL的對比和轉換示例。最後,強調瞭HDL在抽象層次上的優勢,以及其在仿真、綜閤和實現整個數字設計流程中的關鍵作用。 第八章 邏輯綜閤與仿真 本章聚焦於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的兩個核心環節:邏輯綜閤和仿真。首先,詳細講解瞭邏輯綜閤的概念和目標,即將HDL代碼描述轉換為優化的門級網錶(netlist),以滿足性能(如時序)、麵積和功耗的要求。介紹瞭綜閤工具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讀取HDL源文件、執行邏輯優化、進行寄存器轉換(RTL-to-Netlist)以及時序收斂等。然後,重點講解瞭仿真在數字設計驗證中的重要性,包括仿真類型(如行為仿真、寄存器傳輸級仿真、門級仿真、時序仿真)及其各自的應用場景。詳細介紹瞭仿真環境的搭建,包括 testbench(激勵模塊)的設計、仿真器的使用以及波形分析。接著,闡述瞭設計驗證的關鍵策略,如功能驗證、時序驗證、功耗驗證和形式驗證。最後,討論瞭靜態時序分析(STA)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STA工具來驗證設計的時序是否滿足要求,而無需運行大量的仿真。 第九章 物理設計與版圖 本章深入探討數字集成電路的物理設計和版圖實現。首先,介紹瞭物理設計的目標,即根據綜閤後的門級網錶,將其轉換為可在製造設備上生産的物理版圖(layout)。詳細講解瞭物理設計的幾個主要步驟:布局(placement)、布綫(routing)和時鍾樹綜閤(Clock Tree Synthesis, CTS)。在布局階段,討論瞭標準單元的放置、宏單元的放置以及如何優化布局以減小綫延時和串擾。在布綫階段,重點講解瞭全局布綫和詳細布綫的流程,以及如何優化布綫以滿足時序和信號完整性要求。然後,深入闡述瞭時鍾樹綜閤的關鍵性,包括如何生成低偏斜、低抖動的時鍾信號,以及平衡延遲(Clock Skew)和到達時間(Clock Arrival Time)的概念。接著,介紹瞭版圖設計規則(Design Rule Check, DRC)和版圖與原理圖一緻性檢查(Layout Versus Schematic, LVS),以確保版圖符閤製造要求並與邏輯設計一緻。最後,討論瞭版圖編輯器的使用,以及如何生成GDSII文件用於流片。 第十章 低功耗設計與先進技術 本章將目光投嚮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的挑戰性課題——低功耗設計,並介紹一些前沿的集成電路技術。首先,係統分析瞭數字集成電路的功耗來源,包括動態功耗(開關功耗和短路功耗)和靜態功耗(漏電流),並深入探討瞭功耗與電壓、頻率、工藝等因素的關係。接著,詳細介紹瞭多種低功耗設計技術,包括時鍾門控(Clock Gating)、電源門控(Power Gating)、動態電壓頻率調整(DVFS)、多閾值電壓CMOS(MTCMOS)、選擇性工作電壓(Selective Voltage Scaling)以及亞閾值電路設計等。然後,介紹瞭片上係統(SoC)設計的基本概念和關鍵技術,包括IP核集成、總綫架構、電源管理和驗證挑戰。此外,本章還展望瞭未來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方嚮,例如三維集成(3D IC)技術、多核處理器設計、異構計算、神經形態計算以及先進封裝技術(如Chiplet)等。最後,對本書內容進行總結,並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集成電路設計實踐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布局設計得非常人性化,每章節的標題醒目,段落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疏密有緻,不會有壓迫感。重點內容通常會用粗體或者斜體標記齣來,輔助以框綫或者背景色區分,讓讀者能夠快速抓住核心信息。對於一些重要的公式或者定理,作者還專門做瞭單獨的篇幅展示,並且在旁邊附上瞭簡明的解釋,幫助我們理解其推導過程和應用場景。圖例方麵,不管是電路圖還是PCB圖,都畫得清晰規範,綫條流暢,元器件的標識也非常準確,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辨認。而且,每個小節的結尾處,常常會設置一些思考題或者小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對於我這種剛接觸電子設計領域的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清晰,從基礎的電路理論到復雜的係統設計,循序漸進,層層遞進,讓讀者能夠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每章的開篇都會簡要介紹本章的學習目標,結尾則會進行總結迴顧,並給齣進一步學習的方嚮。這種結構化的學習方式,非常有利於我們係統地掌握電子設計這門學科。而且,書中很多地方都強調瞭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不僅有理論講解,還有大量的仿真實驗和實際操作指導,讓我們能夠在動手實踐中加深理解,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象的技能。對於想要深入理解電子綫路設計精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和全麵的學習平颱。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和裝幀確實做得相當不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摸起來細膩但不至於滑膩,印刷清晰,文字和圖例的對比度也很適中,長時間閱讀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封麵設計簡潔大氣,符閤一本學術教材應有的嚴謹風格,而且書脊的裝訂也非常牢固,翻閱起來可以做到180度平攤,這點對於需要經常對照著做實驗或者抄寫筆記的用戶來說,實在是太友好瞭,不像有些書翻瞭幾次就散架瞭,讓人很是心疼。物流速度也相當令人滿意,下單後很快就收到瞭,包裝完好無損,這一點也給店傢和平颱加分不少。整體來說,在收到書的那一刻,就已經對它的品質有瞭不錯的初步印象,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評分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和前瞻性。作者不僅講解瞭電子綫路設計的傳統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緊跟瞭當前電子行業的發展趨勢,介紹瞭許多最新的設計工具和技術。書中的案例分析都選取瞭當下比較熱門的領域,比如物聯網、嵌入式係統等,這對於我們這些想要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項目開發的同學來說,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而且,書後附帶的附錄內容也非常豐富,包含瞭常用的元器件參數錶、標準符號集等等,這些都是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會經常查閱到的資料,能夠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感覺作者在編寫這本書時,是真的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到瞭我們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評分

這本書的知識點講解深入淺齣,對於一些復雜的概念,作者並沒有迴避,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實例,將其拆解成易於理解的部分。比如在介紹晶體管的工作原理時,作者會將其類比成水龍頭,非常形象。而且,書中引用的例題設計得非常貼閤實際工程應用,涵蓋瞭從簡單的二極管電路到復雜的數模混閤電路的設計,每一步的分析都非常詳細,邏輯性強,讓人一看就懂。書中還穿插瞭一些行業內的最佳實踐和設計技巧,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很難學到的寶貴經驗。作者在闡述原理的同時,也會強調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比如元器件的選擇、焊接技巧、信號完整性等問題,這些都為我們未來的實操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避免瞭走彎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