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调度通信问答
定价:38.00元
作者:沈尧星,陈金华,周军民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113152819
字数: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调度通信问答》针对目前在路内使用的数字调度通信设备而编写。全书采用问答的方式,分为“基础篇”和“设备篇”。“基础篇”按铁路专用通信概述,调度交换机基础知识、硬件结构和基本原理,调度通信网络,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障碍)案例分析等列举了172个问答题;“设备篇”按CTl“2000、CTT4000、FH98、F}t98一G、MI)S3400、zST一48系列等型号数调设备分别编写,包括各种型号调度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管终端操作与日常维护、数据配置与故障处理等共512个问答题。
《数字调度通信问答》由沈尧星、陈金华、周军民主编,田裳主审。“基础篇”的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障碍)案例分析由北京铁路局北京通信段张玉坤编写;“设备篇”由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杨淼泉,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苟斌、刘海燕,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刘益民、姬厚军编写。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陈云翔、郑春协助编写。
《数字调度通信问答》可供数字调度通信设备维护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职业技术院校师生以及需要详细了解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的相关人士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四、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障碍)案例分析
(一)日常维护与故障(障碍)处理
1.调度电路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铁运193号《铁路有线通信维护暂行规则》中3.4.2.1调度电路规定如下:
(1)干调电路:铁道部调度所交换机至各局调度所交换机之间的直达数字电路以及铁路局间的迂回数字电路。
(2)区段调度电路:区段调度电路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区段调度电路;另一类是音频区段调度电路。
数字区段调度电路:铁路局调度机械室调度交换机至各车站调度交换机并环回的数字电路。
音频区段调度电路:调度交换机至各音频调度分机间的电路。
2.调度系统的维护分界是如何划分的
答:(1)调度系统与传输系统的界面:以引入室内连接处DDF外线插座为界,连接器(含)至调度设备由调度工区负责维护;外线侧由通信(电务)段指定的维护部门负责。
(2)调度系统与通信线路的界面:以引入室内连接处VDF保安器外线端子(含)为界,端子以外由线路维护部门负责。
(3)调度设备与行车记录仪的界面:以记录仪输入插座(不含)为界,记录仪由路局指定单位负责。
(4)调度设备与电源设备的界面:以引入室内电源设备连接处端子为界,端子以内由调度工区负责维护。
3.调度电路的运用有哪些规定
答:调度电路运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1)区段调度通信系统必须环型组网,采用不同路由的传输电路进行迂回保护;
(2)数字调度电路符合ITU_T中G.703标准,误码与抖动指标应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3)电路各连接点的阻抗应匹配,电平符合标准。
4.对数调设备维护工作有哪些要求
答:(1)设备维护一般要求
①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的维护主要依靠网管进行。网管人员应熟悉网管操作,具备相应维护能力,现场维护人员必须在网管指导下进行日常维护作业和故障处理。
②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的日常维护应以网管监测为主、现场巡视为辅。在备品备件可以保证的基础上,采取日常维护与集中检修相结合的维修方式。
(2)设备维护作业要求
①建立告警日分析制度,每班对网管告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写入交班日志,对惯性告警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积极组织查找。调度机械室人员应及时观察网管,监视设备运行状态。重点查看系统工作状态、数字环状态及历史告警信息。发现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时,及时进行处理。
②局调度机械室每月通过网管进行一次数字环通道保护试验,每半年进行一次通道保护人工切换试验。
③各级维护单位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调度通信应急预案,根据网络变化和业务发展情况,随时修订补充。
④在自然灾害、防汛或重要繁忙运输任务等期间,应加强设备检查,强化网管监控和设备巡视工作。
⑤检修工作应安排在天窗时间,减少对运输通信的干扰。
5.对网管系统的数据有哪些要求
答:网管系统的数据应定期备份;修改设备配置参数应实行一人操作,一人复核的制度。修改设备配置参数前须备份原配置参数,修改参数须反复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严格执行“三不动、三不离”制度,不得擅自改变设备数据。
6.对调度所调度交换机的日常维护有哪些要求
答:(1)设备清扫:每天进行机架表面浮灰清扫,每月设备内外部清扫,每半年进行交换机风扇清扫或更换;
(2)附属设备及缆线检查:每月一次;
(3)日巡检:系统运行状态、电源电压状态;
(4)网管:每2h重点检查系统工作状态,数字环状态,历史告警信息。每月通过网管进行一次数字环通道保护试验;网管杀毒软件升级,查杀病毒;系统数据核对;每季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存盘;
(5)测试与试验:每季进行电源电压测试,电源板、控制板倒换试验,每半年进行系统主备通道切换试验。
……
序言
篇 基础篇
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训练。它强迫你去打破孤立看待问题的习惯,将调度、控制、通信等多个子系统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思考。在分析一个通信延时问题时,作者会引导你去考察调度指令的优先级、底层硬件的处理速度以及网络拥塞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环节。这种系统性的、多维度交叉分析问题的视角,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它教会我,在复杂的工程实践中,任何单一的技术点都不能脱离其运行环境而孤立存在。这种培养全局观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比记住任何一个具体的公式或参数都要来得长远和有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式,似乎被重塑了一遍,更加注重底层逻辑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种偏向技术细节的书籍抱有略微的刻板印象,认为它会充斥着大量枯燥的公式和图表,阅读过程会像啃一块硬骨头。但这本书在图文并茂的处理上做得相当出色,有效地缓解了纯技术文档带来的疲劳感。那些复杂的网络拓扑图和信号流程图,清晰地勾勒出了整个调度通信系统的骨架和血肉,使得原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脑海中构建的模型,能够迅速地可视化。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时间序列和数据传输效率的章节,图表的辅助作用简直是立竿见影。我注意到作者在设计这些图示时,非常注重层次感和色彩的运用,没有让信息过载。这使得即便是相对陌生的概念,也能通过视觉化的方式被更容易地消化吸收。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关注,让我感觉作者不仅是技术的专家,也是一位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沟通的教育者,这在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评分翻开这本书,第一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复杂的概念和术语扑面而来,让人有点应接不暇。我本以为自己对这个领域算是有一些了解,但读了前几章后才发现,自己只是停留在冰山一角。作者们显然是想把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全面和深入,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几乎是面面俱到。这种详尽的程度,对于那些想系统性地掌握这门学问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藏。然而,对于我这种带着一些基础知识想快速找到关键点的读者来说,初期的阅读体验多少有些“艰涩”。它更像是一部教科书的升级版,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概念的准确性,每一个论述都有理有据,但有时会让人觉得少了一点“人情味”和鲜活的案例来佐证那些深奥的理论。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更好地跟上作者们的思路,理解他们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数字信号处理过程,转化为实际的调度通信系统的运作机制。这本书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沉下心来钻研的态度。
评分从整体的写作风格来看,这本书流露着一种严谨而内敛的专业气质,它更多地依赖于事实和逻辑的推演,而不是华丽的辞藻去吸引眼球。我尤其欣赏它在某些关键技术名词的界定时所表现出的审慎态度。在涉及标准和规范的部分,作者力求做到与最新的行业要求保持同步,这对于需要参考权威资料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这种高度的严谨性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书中对某些特定协议或硬件接口的描述,可能显得过于简略,缺乏足够的背景铺垫。这就意味着,这本书更像是为已经拥有一定行业基础的工程师或学生量身定做的进阶读物,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它要求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敬畏之心去学习,它不会主动去迁就读者的理解深度,而是设定了一个清晰的专业高度,等待读者去攀登。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给我的感觉是极具实用导向性的,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专注于宏大的叙事,而是更像一本详尽的操作手册和故障排除指南。特别是那些关于“问答”的部分,设计得非常巧妙,似乎是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都提前预设好了,然后给出了结构清晰、步骤明确的解答。我特别欣赏这种“即查即用”的架构,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比如在描述某一特定故障情景时,作者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所在,还会追溯到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多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这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同步训练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完相关章节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次高强度的实战演练,对于那些以前只是听闻过但从未深究过的现场突发情况,现在都有了一个大致的应对思路。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种对实操层面的精细打磨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