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讓我看見你:臨床過程、創傷和解離
定價:45.00元
售價:34.2元,便宜10.8元,摺扣76
作者:Philip M. Bromberg
齣版社: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75598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讓我看見你:臨床過程、創傷和解離》為解開意義如何形成以及治療如何起作用這個謎,布隆伯格呈現瞭一幅生動而引人入勝的心理畫麵,其筆法之細膩遠超我們的想象——關注臨床現象及可以發生改變的部分,這是注重衝突解決的學者們無法忽視的。然而布隆伯格*的貢獻在於揭示瞭從業者們骨子裏感受到卻因其不可名狀而嗤之以鼻的那些力量所具有的極高價值,引導我們以更多尊重與耐心來使用這些力量。我預言,讀者將發現布隆伯格的這本書對其臨床工作的影響無處不在,而且將在他陷入睏境時解救他。
內容提要
《讓我看見你:臨床過程、創傷和解離》在本書的開始,布隆伯格思考瞭怎樣從人際間視角看待分裂疏離。令他意外的是,他發現被病人否認的體驗往往需要經由分析師的內部對話纔能找到,因為被解離瞭的自體—他人互動結構先是在分析師那裏被引發,然後纔在人際間場裏展現齣來。
這個領悟導緻瞭其他發現,布隆伯格經常在分裂病人及其他人格障礙病人的解離結構之下找到創傷體驗——哪怕是在非創傷性病人身上也能找到。這個發現使心理結構的人際間理念得以以新的麵貌齣現,布隆伯格進而認識到,所有嚴重的人格異常都暗藏瞭解離防禦,用以避開內部創傷體驗,控製外部世界,從而避免再次創傷。這些領悟開啓瞭對治療過程本身固有的解離過程的全新理解。在布隆伯格看來,病人關係世界裏的突發事件,及其對分析師保持治療姿態的努力産生的衝擊,使得*深入*有成效的分析體驗成為可能。
布隆伯格的文章不落俗套,力求讓讀者體會語言是怎樣捕捉聯結中的微妙變化的。確實,布隆伯格的寫作生動再現瞭關係分析師工作中心理狀態的改變,富於啓發,散發著充滿慈悲和機敏的臨床智慧。本書將注定成為未來幾十年裏分析師和治療師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
目錄
1 引言 /
部分 站在橋上看
2 藝術傢與分析師(1991)/
3 人際間精神分析與退行(1979)/
4 共情、焦慮與現實: 從橋上看到的(1980) /
5 走進內心與走齣自我
關於分裂過程(1984) /
6 自戀和邊緣中的疏離(1979)/
第二部分 安全、退行與創傷
7 鏡子與麵具
關於自戀和精神分析成長(1983) /
8 發生在分裂病人身上的Isakower現象(1984) /
9 睏難的病人還是睏難的組閤?(1992)/
10 從裏到外瞭解病人
潛意識溝通的美學(1991) /
11 人際間精神分析和自體心理學
臨床比較(1989) /
第三部分 解離與臨床過程
12 影子與實體
臨床過程的關係視角(1993) /
13 精神分析、解離和人格組織(1995)/
14 阻抗、客體使用和人類聯結(1995)/
15 歇斯底裏,解離和治愈
重讀Emmyvon N(1996) /
第四部分 心靈的解離
16 “說話!這樣我纔能看見你”
對解離、現實以及精神分析式傾聽的一些反思(1994)/
17 心靈的解離
自體多樣性與精神分析關係(1996) /
18 變化的同時保持不變
對臨床判斷的反思(1998) /
19 “救命!我要從你心裏齣去” /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Philip M. Bromberg(菲利浦?M?布隆博格),在對創傷與解離現象的理解上,菲利浦·布隆伯格是一位傑齣的寫作者,他的書包括:《讓我看見你:臨床過程、創傷和解離》、Awakening the Dreamer:Clinical Journeys 、 The Shadowof the Tsunami and the Growth of the Relational Mind。他是懷特學院(WilliamAlanson White Institute)的培訓和督導分析師,也是紐約大學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博士後項目的臨床教授。作為當代精神分析齣版社(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的名譽編輯,布隆伯格先生是Psychoanalytic Dialogues和Psychoanalytic Inquiry的編委會成員。他四處講學,積極投身於國際心理健康方麵的培訓工作。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是因為它帶有一種探秘的色彩,仿佛要揭開人類心靈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豐富。作者對“臨床過程”的細緻描繪,讓我看到瞭心理治療並非是簡單的問答,而是一場充滿張力和微妙互動的藝術。他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語言,解釋瞭那些復雜的心理機製,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有所領悟。那些關於“創傷”的章節,沒有直接去渲染痛苦,而是去探討創傷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人,如何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下,埋下深深的隱患。我尤其對“解離”的探討感到著迷,它不是一種簡單的逃避,而是一種復雜的自我保護機製,是心靈在巨大的壓力下,為瞭維持某種程度的完整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在某些時刻錶現齣與平時判若兩人,為什麼他們會感覺自己與現實脫節。它幫助我消除瞭許多曾經存在的偏見和誤解,讓我學會用一種更深刻、更悲憫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在生活中掙紮的人們。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人類心理復雜性的書籍,而《讓我看見你》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作者 Philip M. Bromberg 以一種非凡的洞察力,將“臨床過程”、“創傷”和“解離”這幾個看似沉重的主題,編織成瞭一幅細膩而富有啓發性的畫麵。我特彆欣賞他在描述“臨床過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耐心和對細節的關注,這讓我看到瞭心理治療背後那種深刻的、循序漸進的努力。他對於“創傷”的探討,不是簡單的羅列癥狀,而是深入到創傷對個體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以及那種難以言說的內在斷裂。而對於“解離”的解釋,更是打破瞭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認知,讓我明白瞭這是一種多麼復雜的、有時甚至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心靈防禦機製。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所經曆的每一次情緒波動,每一次人際互動,背後可能都隱藏著如此深層次的心理活動。它不僅僅是一本專業書籍,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在用溫柔的語言,引導我一步步走嚮更深的自我理解。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那種悄無聲息但卻深入骨髓的。它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也沒有戲劇性的衝突,但它所描繪的那些微小的、日常化的體驗,卻像一把把細密的針,精準地刺破瞭我心中一直以來對某些情感和關係的模糊認知。作者對“臨床過程”的描述,讓我看到,原來那些在我們看來是“問題”的錶象背後,隱藏著如此復雜而精妙的內在動力。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正常”或者“不正常”,其實隻是我們對自身經曆的反應方式不同而已。書裏提到的“創傷”和“解離”,不僅僅是心理學上的術語,更是我們在生命旅途中可能遭遇的某種深刻的斷裂和失落。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另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卻發現那裏有著和自己相似的風景,相似的迷茫,相似的對愛的渴望。我開始思考,在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中,有多少次我們以為自己“看見”瞭對方,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隻是自己投射的影子?有多少次,我們以為自己是“完整”的,但內心深處,卻早已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割裂?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一種更寬容、更具同情心的方式去審視自己和他人的經曆。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傳遞的那種“看見”的力量。不僅僅是作為一名讀者,被作者的文字所“看見”,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學會如何去“看見”自己,以及如何去“看見”那些我身邊的人。作者在談論“臨床過程”時,強調的是一種深度聆聽和共情,這是一種多麼珍貴的品質。他沒有將那些遭受“創傷”和“解離”的人視為被動的受害者,而是將他們置於一個復雜而動態的心理過程中去理解。我開始反思,在我們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有多少次我們隻是匆匆瞥過,而沒有真正地去“看見”對方內心的需求和痛苦?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連接,建立在被看見和看見之中。它不是一次性的頓悟,而是一個持續的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我發現,當我開始嘗試用書中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時,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和難以理解的人和事,似乎都變得有瞭解釋,有瞭解法的依據。這是一種解脫,更是一種成長。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故事感,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若隱若現的光影,仿佛預示著將要展開一段探索內心世界的旅程。我在書店第一次看到它時,就被這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氣息所吸引。它不像那種一眼就能看透的書,更像是一個等待被緩緩揭開的麵紗,讓人充滿好奇。我當時就有一種預感,這本書不會是簡單的情緒宣泄,而是會深入到人類經驗中最隱秘、最復雜的部分。拿到書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書中的文字,雖然主題沉重,但卻帶著一種獨特的詩意,仿佛作者在用一種非常溫柔但又無比精準的方式,描繪那些難以言說的痛苦。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看見”這個詞的運用,它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感知,更是一種深度的理解和接納,一種在關係中建立真實連接的渴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那些正在經曆創傷和解離的人們,更是寫給所有想要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究竟是如何在復雜的現實中,一步步地構建起自己的內心世界,又是如何在遭遇創傷時,那些看似堅固的壁壘,如何悄然瓦解,又如何在痛苦中,尋找重新站立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